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永  侯思祖 《硅谷》2013,(11):50-50,43
文中设计了基于单片机C8051F310和射频读写芯片FM1702SL的射频读写器,其工作频率为13.56MHz,实现了阅读器与标签的读写通信。文中重点介绍了该读写器的硬件和软件设计。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锁轨器存在的缺点,运用旋转副、步长和摩擦力的原理,提出了相应的改进设计。改进后,结构简单,缩短安装时间,便于操作,适用于600mm和900mm的轨距,可多方位受力。研究结果表明,本设计增加了锁轨器的功能,具有通用性。  相似文献   

3.
深井成像测试系统要求复杂的操作命令及较大吞吐量的数据传送,其井下控制与测试数据传输等操作是协调成像测试的核心.分析了井下仪器命令的解释、分发方式,协调仪器中各测量模块的操作行为,设计了仪器状态测试、辅助数据测试与通信诊断模块.通过建立有效的数据上传机制,完成了成像测试数据的读取、封装及上传操作.经系统测试,在某新型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中得到成功应用.在实际深井测试中,该设计能成功达到500字/s,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4.
 金属等环境介质对射频信号的干扰影响着无源UHF RFID系统性能在应用中的充分发挥.利用三维结构的微带天线模型将贴片天线在电气上与金属表面分离以构成与底面无关的RFID标签,但因此而加大了RFID标签结构的复杂性,造成RFID标签生产成本的增加.通过改变微带天线的馈电形式,将传统非平衡单馈电结构的微带天线改进成平衡双馈电结构,三维的微带天线也简化成平板结构,减小了RFID标签体积.该天线模型不但可以降低RFID标签制造工艺难度,也为RFID标签在不同应用环境中提供了兼容性.  相似文献   

5.
井下泥浆发电机由于其特殊的工作环境,要求发电机的设计过程中首先确定用永磁发电机各个机械结构参数及电枢绕组参数,并使电机的性能达到要求的标准。因此本文首先介绍了永磁电机结构参数的确定,接着利用软件进一步定性的分析了各个参数对永磁发电机性能的影响规律,以便在设计时调整参数使电机满足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全向平面缝隙阵列天线. 8对环形缝隙背靠背蚀刻于带状线两侧地板,作为辐射单元,并且通过中心导带串行馈电.通过在环形缝隙内部加载一对Y形缝隙枝节,提升单元辐射性能.为进一步拓宽工作带宽,提高增益,采用遗传算法(GA)对天线进行优化设计,根据设计结果加工制作了天线样品.测量结果表明,天线的阻抗带宽(|S11|<-10 dB)为5.69%(5.64 GHz~5.97 GHz),峰值增益为9.68 dBi,水平方向最大增益变化小于0.5 dB,在工作频带内具有稳定的全向辐射性能.  相似文献   

7.
介绍一种新型天线的设计方法和测试及分析结果。该新型天线由两个定向天线串联而成,因此既有定向天线在某方向信号很强的优势,又增大其通信范围,使其在较大的空间立体角中都有很强的信号接收能力。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该天线性能达到预期目的,且兼有抗干扰性强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陈磊  吴多龙 《硅谷》2012,(13):40-41
设计一种新颖的平面宽带单极天线。该天线由矩形平板单极天线变形而来,通过U形槽、增加和折叠天线两臂,实现小型化、多模和低驻波比特性(在1.71~1.96GHz和2.38~6.37GHz频段内VSWR小于2)。通过CST软件进行仿真,分析各谐振的电流分布和谐振长度。该天线结构简单,尺寸较小(60mm×20mm),制作容易,可用于GSM/WLAN/WIMAX应用。通过加工测试,天线的仿真结果和实测结果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9.
任术刚  李彬  李伟 《硅谷》2010,(16):54-55
设计一种小型超宽带平面天线,该天线为共面波导馈电的宽槽天线,其辐射贴片采用矩形与椭圆结构相结合的形式,并采用导带的圆形过度方法进行阻抗变换。在-10dB时的反射损耗带宽覆盖3.1~10.6GHz的频带范围,满足FCC所要求的超宽带无线通信带宽的要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测井仪在高温高压工作环境中的压力平衡及补偿原理,给出了压力平衡及补偿的几种结构设计方法.通过对201^*甲基硅油热膨胀及体积压缩的计算,对压力平衡及补偿方法的要求进行了定量分析和设计举例。  相似文献   

11.
在高精度近场法天线测量、平面波发生器应用等场合,工作频段通常受限于近场探头。为了克服开口波导探头的带宽限制,出现了基于Vivaldi天线的超宽带、小口径天线作为近场探头。然而,常见的Vivaldi天线是非对称结构,导致交叉极化性能较差。设计了一款低交叉极化小口径超宽带天线,采用5层对称结构改进了传统Vivaldi天线的非对称性,利用贝塞尔曲线设计渐变槽辐射结构、加载电阻和贴片以及刻蚀矩形斜槽,减小了交叉极化比和天线驻波,改善了天线辐射方向性图。该探头口径宽70 mm、长201 mm,在0.9~6 GHz频段内天线仿真所得交叉极化比优于40.9 dB,增益为-5.5~9.53 dBi,端口反射系数幅度低于-10 dB,其辐射方向性图在全频段不开裂、主波束指向不变。  相似文献   

12.
孙瑜 《硅谷》2012,(4):72-72,16
设计一个可以工作LTE700/GSM850/900和GSM1800/1900/UMTS/LTE2300/2500等多个频段的小型PCB手机天线。该天线直接印制在手机的系统电路板上,通过形变的F耦合进行馈电。利用Ansoft公司的HFSS三维仿真软件,对天线尺寸进行设计优化,结果表明,带内天线的回波损耗和天线增益均能满足多频手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尹飞 《硅谷》2012,(6):61-62
针对于中国移动设计一款适用于2G/3G/4G的小型多频段TD手机天线,其工作在GSM900/DCS/B34/Band39/Band38/B40六个频段上。该天线通过对辐射贴片进行弯折、开缝、加载寄生单元及天线匹配调试等手段来实现,同时制作加工实物,对实物进行量测,测试结果表明该天线完全适用于TD移动终端。  相似文献   

14.
针对测量平衡RFID标签天线阻抗的准确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s参数测量的优化方法。该方法将平衡RFID标签天线等效为双端口网络,通过联合使用端口短路、开路延伸方法测量S参数,根据拐点选取最邻近数据并进行区间的数据拟合,从而计算出天线阻抗。首先 h1 进行了测量理论分析.然后设计了实物测量场景(915MHz频段的RFID天线),并将该优化方法与传统的Bahm方法、无延伸单端口方法、延伸单端口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工作频段内,该优化方法所测的标签天线的阻抗实部,虚部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比传统的Balun2及单端口等测摄方法准确;在工作频段外,所测阻抗实部仍然与仿真结果接近,尽管阻抗虚部与仿真结果存在一定的偏差。  相似文献   

15.
16.
针对双频感应井下仪器控制时序复杂、地下环境多变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基于"CPU+FPGA"的控制及通信电路,实现了双频感应测井仪稳定的时序控制和数据通信.在FPGA中实现了曼彻斯特编解码、温度电压测量时序控制,在CPU中实现了整个测井仪器的时序控制、命令译码和处理、数据打包和缓存发送.经实践表明,该设计的时序控制可靠,与上位机通信稳定,满足了产品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设计了一个新型小型化蝶形微带天线,该天线采用微带馈线,通过优化辐射贴片和在接地板开槽的方法,减小了天线尺寸,最终所实现的天线尺寸为32mm×32mm,与传统蝶形天线相比尺寸减小23%.测量结果表明:天线S11-10dB的阻抗带宽能达到120 MHz(2.49GHz~2.61GHz).同时,天线最大增益为2.5dBi,可以应用于无线传输领域.  相似文献   

18.
设计了一种基于多模谐振的宽带贴片天线.首先,通过在一个矩形贴片上蚀刻两条缝隙的方式,使天线同时工作在TM10和反相TM30两个正交的模式来展宽天线的带宽;其次,通过在辐射贴片左右两侧的顶角处蚀刻4个方形缝隙,改善天线低频处的阻抗匹配,有效激励起缝隙模式,进一步展宽天线的工作带宽;为了激励这3个工作模式,天线采用缝隙耦合馈电方式,同时在微带馈线的终端加载方形贴片,来改善天线的阻抗匹配.测量和仿真结果吻合良好,天线的工作频带为2.09 GHz~2.77 GHz,相对带宽为27.9%.天线实现了良好的宽边辐射,峰值增益达到了6.3 dBi.  相似文献   

19.
RFID技术是一项革命性的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对象和获取数据,无需人工干预,可在恶劣环境中工作,能同时对多个标签进行批量处理,可大量存储数据,应用领域广泛。标签天线是RFID标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阐述了制作标签天线的传统工艺、印刷工艺及模切工艺的技术现状。  相似文献   

20.
刘彩凤  曹彬 《包装世界》2011,(6):28-29,32
RFID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是通过阅读器发射射频信号,RFID系统的射频信号将通过空间耦合来实现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同时也可以将新的数据信息写入RFID标签的标志设备的技术,[1]是以电子识别手段赋予商品一种智能化内涵的新技术。随着RFID标签的广泛使用,对RFID标签天线的制造方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RFID标签天线的制造工艺主要有四种工艺。本文主要介绍四种RFID标签天线的四种制造工艺方案,并对每种制造工艺方案进行了分析,为RFID标签天线的制造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