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阐述了储层动态描述技术原理。结合气井生产与不稳定测试资料对涩北气田进行了储层动态分析,研究了储层动态模型,确定了地层参数,指出涩北气田主要存在均质地层、径向复合地层与多层窜流三种地层模型,认为径向复合地层与多层窜流地层均是气井多层合采的动态反映。为了研究储层动态模型随时间的变化,将储层动态描述技术应用于单井多次测试。分析得到,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气藏的地层模型、储层参数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储层动态描述确定的地层模型在产能计算与产能预测、气井生产预测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比静态地质模型更具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白音诺勒气田动态分析方法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应用气藏工程理论、气井生产动态资料、气藏动态分析方法,对白音诺勒气田的主要开发特征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气藏驱动类型,气田动态储量,合理的采气速度及气井产量递减规律,对该气田下步的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子洲气田山2致密砂岩气藏气水分布复杂,气井产出的地层水按不同来源类型可划分为边(底)水、气层残留地层水、透镜体水3种,利用试气、测井和生产动态等资料对子洲气田生产井出水类型及机理进行研究,深入分析了其成因及识别特征。结合地质背景分析认为,作为典型的岩性气藏,子洲气田山2气藏水体分布主要受砂体分布、构造、储层物性变化和天然气运移成藏过程等因素影响,宏观上存在3大类气水分布模式。在地层水类型和水体分布模式研究的基础上,对子洲气田各类水体的纵、横向分布特征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4.
新场气田运用高低压分输技术提高气田采收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场气田由浅层蓬莱镇组气藏(JP)和中深层沙溪庙组气藏(JS)、千佛崖(J2q)气藏组成,前者开发较早,其原始地层压力低,气井产量和井口压力递减快,后两者开发较晚,其原始地层压力高,气井产量和井口压力递减慢。气田开发初期,上述各气藏气井采用同一地面集输系统进行生产。随着JP气藏气井井口压力逐渐接近集输管网运行压力,浅层与中、深层气井的生产矛盾日益突出。为此,采用高、低压气井分输技术,既可解决生产矛盾,又达到降低浅层气藏废弃压力,提高其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榆林气田主气层山_2气藏是典型的岩性气藏,储集砂体横向变化剧烈,非均质性强,具有低孔低渗特征。为了使气藏得到有效开发,科学合理地管理气田,有必要加深对榆林气田储层特征的认识。为此,利用气藏动态描述的方法,分别从储层性质、气藏类型、气井酸化压裂效果和邻井干扰等几个方面,对榆林气田42口不稳定试井资料进行系统地追踪分析,进一步研究气藏储层特征,了解气藏的边界、气井污染等,并对榆林气田上古砂岩气藏进行了综合评价,为今后的储层评价与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苏里格气田是典型的致密强非均质气藏,气井生产动态特征与常规气藏存在很大差别,如何客观、准确地认识气井动态特征对致密气田开发及生产预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文中深入研究该气田单井地质、动态特征,发现单井存在明显的分区补给特征。通过质量守恒和镜像法建立苏里格气田考虑动态补给的气藏物理模型,并且依托数值试井技术描述近井储层特征,综合气井生产历史和单井地质特征,实现气藏补给模型的精细刻画,提出气藏补给方向和补给能力定量化描述的研究方法,创新性建立了符合苏里格气田特征的补给气藏模型,为致密气藏的科学开发提供新认识。  相似文献   

7.
非常规气田开发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孤家子非常规气田的开发动态研究,并与常规气田进行对比,明确其开发特点为:气井产量递减速度快,地层压力平面分布不均衡,稳产期较短。采出程度低。采用气藏数值模拟手段,对单井配产及采气速度进行了研究。对非常规气田的研究和探讨,对类似气田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场气田须二段气藏水体特征的初步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场气田须二段气藏目前产水量大,这对开发工作造成了较大影响。因此,从气藏连通性出发,对气藏动态储量进行了计算,并从水侵强度、水侵量、气井出水类型等方面对气藏水体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该气藏属中弹性水驱气藏,水侵量较大,气井出水为衡侵-纵窜型。吸取国内外类似气藏的开采经验,对新场气田须二段气藏的合理开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低渗透气藏压力系统划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田“压力系统”的正确划分是气藏动态分析、开发效果评价、数值模拟、动态预测、开发调整等工作的基础。靖边气田下奥陶统马五段储层具有面积大、厚度薄、低渗透和非均质性强的特征,气井关井后压力恢复慢,很难达到稳定状态,这给气藏压力系统划分和地层压力跟踪带来了较大困难。针对该气田地质特点,将建立观察井网、定点测压、压力恢复试井等多种方法相互结合,在准确求取气藏当前地层压力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气井储层发育、流体性质、井间干扰试验、气藏生产动态特征以及地层压力分布等因素,采取由粗到细、渐进划分的原则,确定了靖边气田的压力系统,满足了气田开发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靖边气田气井定产试验和压力递减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靖边气田进入稳产阶段以来,由于地层压力的逐渐衰竭,部分气井产能已显著降低,目前正面临产量递减。为了进一步加深对气田储层特性、气井产能特征、气藏稳产能力的认识,研究下古生界马五1+2气藏的稳产能力,预测气田增压时机,为合理确定气田开发规模、高效开发气田提供有力技术保障,2004年初选择典型井块开展了气井定产试验和分析。依托现场试验,通过气藏工程、地质建模、数值模拟等方面的研究,基本掌握了气井定产状态下的井口压力递减规律,加深了区块开发动态认识,达到了试验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1.
汪家屯气田扶、杨油层气藏在开发过程中出现储量动用程度低、气井稳产期短、产量递减快、开发动态与地质认识不符等问题.为了重新认识气藏、增加气藏动用储量、提高采收率,在地层对比、三维地震构造解释及储层预测等地质研究基础上,进行了气井动态特征分析、气井产能评价、单并井控动态储量计算、井间连通关系等研究;评价了气藏井网适应性,明确了气藏剩余潜力分布及大小;编制了气藏开发调整方案,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井距论证和开发指标预测.  相似文献   

12.
修正等时试井是一种适于低渗透气藏气井的产能试井方法。本文系统总结了陕甘宁盆地中部气田13口井的修正等时试井测试过程及特点,并通过对修正等时试井资料在气井产能分析、地层参数解释、分析气井稳产能力、确定气层储集特征及连通性以及建立湍流速度系数关系式等方面应用的介绍,展示了修正等时试井方法在气藏描述及气田开发工作中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威远气田震旦系气藏于1965年投入开发,1970年5号井首先出地层水。由于气层受地层水影响,气藏出水井数逐年增加,到1977年出水气井占投产井数的80%以上。为保气井稳产,我们一方面采取未出水气井控制临界产量以下生产,延长气井无水采气期;另一方面出水气井优选“三稳定”点进行带水生产,曾收到较好效果。但随着开  相似文献   

14.
火山岩气藏开发是近年来天然气勘探开发的热点领域,利用测试资料评价火山岩气藏是优质开发这类气藏、提高对气藏认识重要方法之一,测试资料通常包括压力资料、温度资料、产能资料和流体物性PVT资料等。以徐深气田为例,根据测试资料建立了火山岩气藏试井解释模型,评价储层连通性,判断储层的压力变化,分析水气井的动态特征;根据不稳定试井可以判断表皮系数和裂缝对徐深气田水平井的影响;根据分析生产动态资料可以确定气井合理产量。  相似文献   

15.
多次试井是指在油气藏开发的不同时期对气井进行的试井,通过对多次试井曲线的分析解释和对比,可以了解油气藏的渗流特征、地层压力、地层渗透率、地层受到伤害或改善以及气井排泄范围等的变化情况。本文以五区南克75气藏克77井为例,通过对该井三次压力恢复试井资料的解释,识别出气藏类型,获得了不同时期的地层压力、地层渗透率、表皮系数、气井控制的范围,在此基础上,结合气藏地质特征以及气井生产动态特征,综合对比分析了气藏渗流状况及气藏参数的变化原因,从气藏地质特征及气井生产动态的角度论证了试井解释结果的可靠性。本文的研究为试井在气藏工程中的深入应用提供了方法及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不稳定试井技术在低渗透砂岩气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低渗透砂岩气藏地质特征研究和对气井生产动态特征及渗流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不稳定试井解释、分析,求得气井附近地层类型、地层参数和完井参数,建立气井附近储层的动态模型;利用长期压力历史拟合,追踪解释、修正建立的模型,进一步完善对地层的认识,校正储层的动态模型参数,判断井间连通性,评价储层非均质性,对储层进行动态描述;利用建立好的气井动态模型,对今后单井的生产动态走势进行了较为准确的预测。  相似文献   

17.
柴达木盆地涩北气田面临着综合含水率上升、产量递减、边水非均衡推进等生产挑战,多层边水气藏的动态监测就显得尤为重要,这项基础工作贯穿于气藏开发的始终。为此,利用试井和测井的方法直接或间接地测量出气井的地质参数、生产参数、井下技术状况以及各种参数的动态变化等,综合气井生产动态,从产能评价技术、边界探测技术、气藏动态描述技术、生产管柱检测技术和产层动用评价技术入手,判断气田开发是否符合开发方案要求,为气藏开发调整提供第一手资料。该气田是第四系多层疏松砂岩边水气藏,在其试采开发过程中录取到大量产能评价、产层动用以及边界参数变化等资料,通过分析,认为气层的出砂压差宜在地层压力的10%~15%之间,合理产量为无阻流量的10%~15%,合理配产区间在7.1×104~10.4×104 m3/d,最小临界携液流量为7.1×104 m3/d。该研究成果为涩北气田多层边水气藏的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卧龙河气田石炭系气藏已进入开采后期 ,由于气藏埋藏较深 ,随着气藏的开采 ,地层能量下降 ,致使气藏产出流体从地层举升到地面困难 ,从而造成井底积液 ,给气井生产造成一定困难。为了使气井能正常生产和提高气田最终采收率 ,该气藏从 90年代初开始采用泡排措施 ,达到了增产、增效的目的。截止 1 998年底已开展泡排生产井 1 5口 ,累计增产天然气 6572 .4× 1 0 4 m3,加注泡排剂 7754kg ,净增产值362 5.88万元。气井积液的原因分析该气藏 1 998年底生产气井 33口 ,其中产地层水井 1口 ,井下积液致使生产不正常井 2 5口 ,占生产井的 75.8% ,…  相似文献   

19.
呼图壁气田是存在边底水的贫凝析气藏,目前开发进入稳产后期,部分气井开始见水,但地层水的分布及规模尚不清楚,这对气田的持续开发不利。通过背斜构造、断层和储集层非均质性等地质因素对地层水的分布进行了分析,对水侵特征进行了总结,认为气藏水侵具有差异性,各气井见水具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水体总体由西向东向气区范围推进。结合各气井的水侵特征,将气藏水侵分为边水横侵型、底水锥进型、底水纵窜型和边底水横侵型等4种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20.
长庆气区低渗透非均质气藏可动储量评价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气藏可动储量是指在现有工艺技术和现有井网开采方式不变的条件下,已开发地质储量中投入生产直至天然气产量和波及范围内的地层压力降为零时,可以从气藏中流出的天然气总量。开展气藏可动储量评价,落实开发基础,是气田后期开发调整的重要依据。长庆气区储层渗透率低、非均质性强,加之气井排水采气、冬季用气高峰期提产等因素,导致利用常规方法评价气井可动储量存在地层压力测试点少、气井工作制度不稳定等难点。针对上述问题,充分应用气藏生产动态资料,通过重整压力和流量将气井变压力、变流量生产数据转换为等效恒压力或恒流量数据等途径,在常规压降法评价的基础上,形成了产量不稳定分析法、流动物质平衡法、优化拟合法等气井可动储量评价方法。应用上述方法全面追踪评价了长庆气区靖边、榆林等气田单井可动储量及其变化,为气田加密井部署、工作制度优化、储层二次改造井优选等提供了依据,进一步提高了气田储量动用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