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南堡凹陷高柳地区东营期受陆源碎屑供给变化的影响,储层多期叠加,横向变化快,预测难度大。通过对高柳地区东营组物源、沉积体系研究,明确了沉积时期物源方向及沉积体系时空展布特征;在沉积体系研究基础上,构建了不同沉积体系的岩性油气藏成藏模式。研究认为:东营组物源主要来自柏各庄凸起和马头营凸起方向,东营期主要发育了扇三角洲、半深湖-深湖等沉积体系,东营组可分为陡坡带成藏体系和缓坡带成藏体系,油藏类型主要包括上倾尖灭油气藏、超覆不整合及扇根侧向封堵型油气藏,东营组斜坡带油气成藏明显受到沉积特征控制,岩性油气藏是下步勘探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2.
南堡凹陷拾场次洼是冀东油田的一个勘探开发老区,构造油藏基本已经探明,并投入开发,急需寻找新的勘探接替领域。通过研究南堡凹陷拾场次洼构造演化、沉积体系分析和构造-沉积格局对岩性圈闭形成的控制作用,建立拾场次洼岩性油藏成藏模式,为今后的勘探提供理论基础。拾场次洼在沙河街组沉积早期,物源主要来自于洼陷东部柏各庄断层上升盘凸起区,沿柏各庄断层下降盘发育多个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向洼陷内进积较远。在西部西南庄断层下降盘发育小型扇三角洲、滨浅湖及半深湖沉积。在沙河街组沉积后期,柏各庄断层活动加剧,早期沉积的地层产状发生了反转,导致沙河街组沉积早期由柏各庄断层上升盘来的向洼陷进积的砂体,转变为上倾尖灭的砂体。这些砂体与洼陷内向西抬升的构造,配合形成上倾尖灭圈闭。这些圈闭形成了拾场次洼最重要的砂岩上倾尖灭油藏,具有多层富集,油藏规模大和多油水系统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饶阳凹陷大王庄地区油气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构造背景,东营组曲流河河道砂体发育,储层物性主要为中孔—中渗储层,东营组一段为区域性盖层,断层是油气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油气运移方式以阶梯状运移方式和"T"形或网状运移方式为主,具有形成源外下生上储河道砂岩岩性油藏的良好条件。新近系明化镇期油气聚集成藏后,该区构造运动减弱,断层不发育,具有良好的保存条件。区内发育两种典型的东营组河道砂岩岩性油藏成藏模式,分别是同生断层下降盘负向区河道砂岩上倾尖灭岩性油藏模式和构造翼部河道砂岩侧向尖灭岩性油藏模式。东营组河道砂油藏的形成与分布主要受油气资源、构造和岩性三重控制,油藏类型主要为岩性油藏和构造—岩性油藏。 相似文献
4.
5.
6.
根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和孔隙结构等分析资料,对南堡凹陷高柳地区沙三段储层特征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套储层储集空间以次生孔隙为主;储层物性较差,孔喉半径总体偏小,分选性较好,进汞饱和度较高,但退汞效率低,孔隙结构参数总体较差。储层质量受成岩作用和超压的综合影响,其中,溶解作用是改善研究区储层孔渗性最重要的成岩作用;同时,超压的出现也对孔隙的保护起到一定的作用。利用物性、孔隙结构参数和毛管压力曲线特征,将沙三段砂岩评价为3类储层,其中I、Ⅱ类储层在目前的工艺技术条件下为可动用储层,是增储上产的首选储层。 相似文献
7.
东营凹陷岩性油藏成藏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东营凹陷已进入以岩性油藏为重要目标的勘探阶段,必须深化岩性油藏成藏机制研究。东营凹陷沙三段烃源岩具有异常高流体压力,处于其内的透镜状砂体能否形成岩性油藏,取决于成藏动力与成藏阻力的相对大小。烃源岩的剩余围岩压力是成藏动力,砂体周缘的突破压力是成藏阻力,将前者除以后者的商作为成藏指数,可用于评价岩性圈闭的成藏条件。东营凹陷岩性油藏的勘探证实,成藏指数与砂体的含油程度具有正相关性,用成藏指数评价岩性圈闭的成藏条件,比分别用剩余围岩压力或突破压力评价更科学,评价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8.
9.
南堡凹陷沙三段致密砂岩气成藏条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对烃源岩和储层基本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生烃潜力法恢复了烃源岩的排烃历史,并从数值模拟的角度研究了储层孔隙度的演化历史。结果表明,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沙河街组三段具有良好的致密砂岩气成藏地质条件:中等-好的供气源岩和广泛分布的致密储层,烃源岩与致密储层紧密相邻,天然气成藏时间和储层致密时间配置较好。烃源岩的排气高峰时间是在馆陶期到明化镇早期,储层致密的时间是馆陶末期到明化镇早期。在生烃增压造成的气体膨胀力作用之下,天然气可近源聚集在紧邻烃源岩分布的致密透镜状岩性砂体中,形成连续型致密砂岩气藏。 相似文献
10.
11.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8 油层组岩性油藏成藏机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13
致密砂岩型岩性油藏的成藏机理是制约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深入勘探的核心问题。综合利用储层岩石学、油气/油藏地球化学及盆地数值模拟领域中先进的技术与研究方法,从有效烃源岩出发,以压力场演化及其控制的流体动力学和运动学过程为核心,探讨了姬塬地区延长组长8 油层组岩性油藏的成藏机理。结果表明,长8 油层组原油主要来源于长7 段及长8 段的生烃有机质,油藏存在2 期充注过程,以早白垩世晚期(105~95 Ma)充注为主。210 Ma 以来,压力场经历了早期升高→中期迅速升高→后期降低的演化过程。早白垩世大量生烃及中晚燕山期构造挤压是超压发育的主要成因机制,受强超压控制,长8油层组岩性油藏呈现近源充注、隐性输导、快速聚集的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2.
沙三段是南堡凹陷沙河街组主要的烃源岩层之一,认清沙三段的烃源岩特征对于南堡凹陷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多种评价手段,对沙三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有机质热演化程度进行综合研究可知:林雀次凹有机碳含量最高;热解S1+S2含量主要分布在0.01~75.69 mg/g之间;氯仿沥青"A"含量约为0.149%,总烃含量均值为1 100×10-6;有机质类型以Ⅱ2型为主;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主要分布在0.25%~1.75%范围内;生烃高峰深度在4 000 m左右。对南堡凹陷沙三段烃源岩特征的落实,为南堡凹陷油气成因的认识、油气的预测和下一步的勘探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南堡凹陷断裂特征及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堡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黄骅拗陷北部,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断裂发育,新近纪晚期在东西向弱挤压背景下构造发生正反转,形成特殊的正向负花状构造样式。本文在区域地质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时间和相干体切片、曲率体并结合钻井、测井及开发动态资料识别技术对南堡凹陷的断裂进行了识别,总结了断裂剖面组合样式及平面展布特征,同时明确了断裂活动特征及其对油源、储层、圈闭等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高柳地区东营组岩性地层油藏层序约束储层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地震储层预测技术有机结合,并充分发挥这2 种技术的优势,可为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研究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案。在高柳地区东营组岩性地层油藏勘探中应用了该方法。首先以多级次基准面旋回为参照面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建立研究区层序地层划分方案和层序地层格架,将东营组划分为1 个二级层序,并进一步划分出4 个三级层序;然后应用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约束下,采用储层地震反演技术,追踪识别4 个层序旋回内的有效砂体(砂层组)共28个,为研究区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提供了有利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揭示原生岩性油藏的形成机理,对原生岩性油藏相邻烃源岩的岩心地球化学及地层异常压力进行了分析,认为原生岩性油藏的形成包括烃源岩的排烃和砂岩储集体的聚烃2个相对独立但又彼此联系、相互协调的过程。超压区内烃源岩的排烃方式主要有微裂缝排烃、差异突破压力排烃和断层排烃3种类型,它们具有不同的动力学特征和排烃机制。聚烃过程包含烃类的充注和砂体中水的排出2个能量传递过程,且有各自独立的流动途径和压力系统。只有当排烃过程与聚烃过程协调一致时,原生岩性油藏才能形成。 相似文献
16.
经过50多年的勘探开发,黄骅坳陷歧口凹陷已经进入高勘探阶段,寻找大规模构造油气藏的难度越来越大,斜坡区地层-岩性油气藏成为勘探的重点。在凹陷整体研究解剖的基础上,探讨了大型缓坡区地质分异特征,提出了缓坡区高、中、低三分性的新认识,高、中、低斜坡生储盖组合配置不同,油气运聚与分布差异明显。高斜坡沟槽控砂,优势运移汇聚相富集;中斜坡坡折控砂,优势构造岩性相富集;低斜坡远扇控砂,优势源储耦合相富集。大型斜坡、砂体、烃源岩的有效配置决定了斜坡区具有形成大面积地层-岩性油气藏的条件。经勘探实践,在歧口凹陷埕北、歧北和板桥三个斜坡区均获重大发现,并实现了规模增储,证实了斜坡区是断陷湖盆内油气预探突破与规模增储的主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7.
泌阳凹陷深凹区岩性油藏发育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深凹区岩性油藏成藏条件的分析认为:沉积控制了深凹区岩性油藏的空间分布;三角洲前缘发育优质储集体及优质烃源岩;湖侵体系域是优质烃源岩发育的有利层位,也是油气富集的有利层位。以此指导泌阳凹陷深凹区岩性油藏勘探,选择泌阳凹陷较大型沉积体系——侯庄三角洲前缘、古城三角洲前缘及平氏扇三角洲前缘为岩性油藏勘探突破点,其湖侵体系域为岩性油藏勘探突破的层系。在侯庄三角洲前缘安店地区泌354井及多物源交汇处的毕店地区泌359井取得新突破,打破了深凹区油气勘探的阻滞局面。 相似文献
18.
随着油气勘探工作的深入,油气藏发现难度越来越大,主要原因是基于逻辑判断和定性分析的传统研究方法越来越不能适应精细和深化勘探的需要.以油气藏分布临界条件为切入点,对南堡凹陷开展了油气分布规律研究,结果显示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受四大功能要素控藏临界条件的控制:南堡凹陷已发现油气藏全部分布在距源灶中心30 km范围内;90 % 以上油气藏分布在沉积物颗粒直径介于0.1~0.5 mm的优相储层中;所有油气藏分布在区域盖层厚度介于140~300 m地层之下;背斜油气藏分布在古隆起的顶部及其附近的斜坡地区;100 % 油气藏储量分布在距断裂距离小于800 m的范围内;全部油气藏分布在势能指数小于0.35的区域.通过综合分析建立了功能要素组合控藏模式(T-CDPS),并基于此预测了南堡凹陷8套目的层系在主成藏期(馆陶组沉积以后)背斜类、断层类、岩性类3类油气藏的有利分布发育区,共预测出138个有利成藏区;已发现的454个油气藏之中有452个油气藏落入了四大功能要素叠合的最有利成藏区,回放吻合率达到99 % . 相似文献
19.
东营凹陷沙河街组发育7种不同成因类型的砂体,储集层非均质性较强。通过对岩心分析和测井解释的储层物性参数进行研究,揭示东营凹陷沙河街组碎屑岩储集层的非均质性主要受沉积微相与成岩作用控制,不同层段的孔、渗具有不同的分布规律,同一层段不同构造部位的储层物性也有较大差别。纵向上,较好的储集层主要分布在沙二段、沙三中亚段及沙四上亚段;平面上,在南部缓坡带八面河油田与北部陡坡带胜坨油田、滨南油田、东辛油田、永安镇油田是多套较好储层的叠置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