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弹丸触发位置是磁阻发射器设计的重要参数,其对发射性能的影响至关重要.通过设置弹丸与驱动线圈的相对位置,利用Ansoft Maxwell仿真弹丸发射过程,得到弹丸触发位置对单级电池驱动型磁阻发射器发射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弹丸触发位置对单级电池驱动型磁阻发射器产生影响,而且最佳触发位置不受电池电压电流的影响,触发位置z=0 mm时,弹丸出口速度最大,且效率最高.根据仿真模型,搭建单级电池驱动型磁阻发射器试验平台,并进行试验,试验结果与仿真相一致.试验结果为电池驱动型磁阻发射器的工程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弹丸发射速度,需要利用多个驱动线圈对弹丸的连续加速。对三级磁阻型线圈发射器进行了理论分析,利用Ansoft有限元分析软件仿真研究了其工作过程,重点分析了触发位置对三级磁阻型线圈发射器发射性能的影响。仿真分析表明,触发位置对三级磁阻型线圈发射器的发射性能影响较大,每一级驱动线圈都存在最佳触发位置,使弹丸出口速度及能量转换效率达到最大。研究成果将为后续多级磁阻型线圈发射器的设计与试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单级感应线圈发射器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感应线圈发射器发射过程中的机电特性,搭建了单级感应线圈发射实验装置。采用自积分式Rogowski线圈法进行回路放电电流测量,并结合工程的实际条件对线圈机电模型进行仿真。通过发射实验,测得了系统发射过程中的放电电流和弹丸的初速度。实验结果表明:在电枢初始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弹丸初速度与电容器组的充电电压几乎成线性关系;在电压相同的情况下,随着电枢初始位置不断远离驱动线圈中心,弹丸初速度先增加后减小,存在一个最佳的电枢初始位置使得弹丸能获得最大的初速度,这一结论同前期仿真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磁阻型线圈发射的发射效率,实现其参数的最优化配置,推进磁阻型线圈发射的工程化应用,基于磁阻型线圈发射的物理模型,采用Matlab和Maxwell软件建立了单级磁阻型线圈发射装置的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在此基础上,在放电系统中加入了半导体断路开关集成门极换流晶闸管,实现了电枢承受反向电磁力条件下对驱动线圈电流的切断。研究了优化前后发射效率的变化以及初始位置和电枢初速度对模型发射效率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在电压型脉冲源初始电压为2 500 V,电容为4 mF以及给定的发射器参数的条件下,模型优化后发射效率提高了2.24%; 模型优化导致最佳初始位置前移,而电枢初速的增加会导致最佳初始距离增大。  相似文献   

5.
为了减少单级磁阻线圈发射器仿真过程中仿真试验的任务量,将正交试验法和仿真分析有机结合。正交试验法能够用少数组合搭配均衡表示全部试验,利用正交表设计驱动线圈参数优化仿真试验,从全部27组试验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9组进行有限元分析,根据仿真结果选出最优的参数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正交试验法可以应用于单级磁阻线圈发射器的仿真分析,仿真分析结果为今后的单级磁阻线圈发射器提供参考依据,也为多级磁阻型线圈发射器的仿真分析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oft10对磁阻线圈型电磁发射器工作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了发射过程中的弹丸受力分布情况,并利用磁阻线圈型电磁发射器实验平台开展了发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和仿真结果有较好的符合程度,得出以下结论:合理采用炮管材料可以实现发射过程的电磁屏蔽;弹丸在炮管中运动时,受力均匀,弹丸可以稳定地被加速;在一定范围内增大电源电压,弹丸速度会明显增大;线圈发射过程中出现了反向电压,尤其当弹丸速度较大时,电流波形出现明显下滑。  相似文献   

7.
针对如何提高地空导弹初始发射速度和战场隐蔽性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地空导弹多极矩电磁发射器.多极矩电磁发射器的结构装置为弹射线圈产生电磁弹射力,多极矩线圈来产生持续轴向加速力,以单级六极矩线圈为例,采用电磁场有限元方法进行发射过程仿真并提出了该发射器的设计流程.以某型地空导弹的发射性能为指标,根据建立的发射器原理和仿真模型计算得出了该发射器的线圈和电路参数,实现了地空导弹多极矩电磁发射器的设计.  相似文献   

8.
感应线圈发射器作为电磁发射器的一种,在未来军事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基于有限元的思想,利用仿真软件Ansoft分析驱动线圈驱动方式和电枢初始位置对发射器发射性能的影响,根据选定的最佳参数对单级感应线圈发射器的动态特性进行计算。通过计算明确了发射器发射过程中各参量的变化情况,为下一步对发射器进行优化设计和实验验证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利用Ansoft Maxwell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一种螺旋线圈型电磁发射器(Helical electro-magnetic launcher,HEML)弹丸的受力仿真模型,该种弹丸含有两个线圈,能产生更大的加速力;对弹丸线圈与驱动线圈的相对位置、尺寸对弹丸受力的影响,以及两个弹丸线圈间相互作用力、弹丸所受法向力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弹丸的受力大小与弹丸线圈与驱动线圈的相对位置有关,且有一个受力最大位置;弹丸的最大受力大小随着弹丸线圈长度、驱动线圈长度增大而增大,且增大趋势逐渐变缓;在选择弹丸材料及加工工艺时,需考虑前、后弹丸线圈间的相互作用力,以及弹丸线圈所受法向力对弹丸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磁阻型线圈发射器弹丸速度与截面积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鹏  刘少克 《兵工自动化》2006,25(12):39-41
基于电磁感应原理,弹丸受到的电磁力与磁场强度平方和弹丸截面积成正比,而弹丸所获加速度与弹丸截面积无关,只与弹丸材料密度和长度有关.以此建立由线圈,弹丸和套筒所组成的磁阻型线圈发射器实验系统,并利用Maxwell有限元软件分析发射器弹丸受力,得出相关仿真曲线.结果和实验数据表明该理论分析可行.  相似文献   

11.
定量地分析了线圈型电磁发射器换向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及转移,并利用Ansoft电磁场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换向过程进行了仿真计算,得到以下结论:①换向过程中,驱动线圈层数固定时,增大弹丸线圈层数会提高发射器能量转换效率;②弹丸线圈层数固定时,驱动线圈层数增大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发射器能量转换效率;③当驱动线圈与弹丸线圈层数较大时,换向之后储存在炮管线圈中的巨大能量会在炮口处以炮口电弧的形式释放。  相似文献   

12.
湿式独立自排导垂直发射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湿式独立自排导垂直发射技术在发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发射筒内压力过高的问题,就不同结构参数的湿式独立自排导垂直发射装置进行数值计算,并采用动网格对内外筒间距为17 mm及单筒发射的导弹发射过程进行数值研究和分析.计算中考虑水的汽化效应,采用Mixture两相流计算模型求解气液两相流场,网格更新方法采用域动分层法.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3.
发射装置刚柔耦合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导弹发射过程中,发射装置中柔性部件对发射系统的动力学过程产生重要影响.文中针对某车载箱式发射装置,进行刚柔耦合的发射动力学仿真,并在仿真基础上研究发射过程中发射箱和配重弹姿态变化,以及柔性件变形对发射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刚柔耦合模型,可以模拟发射系统动力学过程,为设计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导弹发射车起竖机构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导弹发射车的起竖机做较全面的分析,提出了在解析法的基础上,用计算机设计起竖机构的方法。做到对不同设计方案进行快速比较和选择,提高了设计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5.
某型导弹发射装置液压泵故障预测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李洪儒  许葆华 《兵工学报》2009,30(7):900-906
分析了某型导弹发射装置中液压泵的故障模式,优化了振动传感器的安装位置,通过对其振动信号进行时域分析和小波包分析,提取了用于液压泵故障预测的特征参量;基于支持向量机理论,在Matlab 6,5环境下建立了液压泵的故障预测模型(包括故障映射模型和特征参量预测模型);预测出液压泵的典型故障。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故障预测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某型发射装置电场辐射发射(RE102)超标问题,对干扰源进行了定位和分析,并对产品进行了设计整改:DC-DC电源模块电路整改、晶振时钟电路整改和测试配置模式调整。试验结果表明,设计整改效果显著,RE102超标部分得到了有效抑制。  相似文献   

17.
发射装置中底座的设计除需要满足承载要求外,还需满足挂弹间隙尺寸和局部耐磨损的要求。针对某型发射装置的底座在轻量化设计中遇到的问题,结合有限元分析对底座进行结构优化设计并确定最终方案。通过装配和弹射试验,证明了该底座结构优化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发射车不调平而进行瞄准角修正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多管火箭发射车采用调平保证瞄准精度存在的问题 ,提出根据发射车纵轴、横轴的倾角值 ,推导出瞄准角修正量的计算公式 ,实现不进行发射车调平而采用瞄准角修正的方法 ,来保证瞄准精度 ,达到缩短发射准备时间 ,实现非预设阵地的发射  相似文献   

19.
多管火箭发射车动力学仿真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介绍了多管火箭发射车在火箭发射过程中的动力学仿真研究情况,包括详细的模型简化方法、模型的ADAMS描述、仿真过程控制。应用ADAMS软件对多管火箭发射车的多种发射情况,如:不同发射角度、不同发射顺序、不同发射间隔等,进行实时仿真分析,获取发射车系统的模态参数,运动机构的运动特性和约束的约束反力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