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白电视机使用多年后,常出现亮度不足的现象。提高亮度的方法有多种,最常用的方法是在显像管栅阴极上并一只500kΩ~2MΩ的电阻。但此法也有不足之处:(1)当所并电阻阻值过大时效果并不理想;(2)若所并电阻过小,则关机后易出现关机亮点,即在显像管屏幕中心留下荧光粉烧黑痕迹,又会给人在心理造成恐惧感。关机亮点的形成原因是栅极上的负压没有保持足  相似文献   

2.
彩色拖尾,是指在聚焦电路和会聚系统工作正常的前提下,颜色向右边缘溢出的现象。维修实践中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可视具体情况分别处理。一、显像管阴极衰老 1.显像管三个阴极都衰老此类故障表现为:亮度较暗,图像淡薄,当调大亮度、对比度和色饱和度时,图像模糊,聚焦发散,图像严重拖尾。为了进一步证实阴极是否老化,可采用灯丝加热后测阴栅极电阻的方法进行判断。一般认为,阻值在1~4kΩ表明阴极发射能力正常;阻值在4~100kΩ  相似文献   

3.
我们时常在电子报刊或电子维修书类上看到延长显像管寿命常用方法是: 激活法:先后给显像管灯丝加不同电压一段时间,使其激活。提高灯丝电压法:将整机电压(12V)提高0.5V或1V,有的机甚至要提高1.5~2V方能勉强收看。也有的人利用变压器整流的18V左右的电压通过接一定的限流电阻专为灯丝供电,使灯丝电压升到13V~18V,才可勉强收看。  相似文献   

4.
1.显像管衰老修复经验 电视机收看十几年后,关键部件显像管会渐渐老化,屏幕出现显光慢、亮度暗、图像模糊的现象;实践证明采用下述应急修复方法十分有效。①对14in黑白管灯丝,把其电位从12V提高到16V,可提高亮度与清晰度;②也可适当提高加速极电压,如将100V提到200V,降低阴极对栅极的电压,以提高亮度,即延长其使用时间;③若有的显像管使  相似文献   

5.
机型:HITAGHI(CAP—161D)型彩电故障现象:有伴音,无光栅。检修:开机检查时,发现高压帽处放电打火,观察显像管灯丝点亮,测加速极电压为280V,测视放板中的三个视放管集电极电压(在亮度电位器开到最大位置时)均为180V左右,说明视放管截止。试将加速极电压调高后,屏幕上出现绿蓝色带回扫线的光栅,说明故障出在解码电路。这时偶然发现ABL(自动亮度限制)电路中R322(47kΩ)电阻已烧焦炭化(相关电路见图1),在其上面并接一个47kΩ电阻,故障依旧。又看图1中R322与D301、R321及IC501的(15)脚相接,并  相似文献   

6.
例1 开机后满屏红光栅,伴音正常。分析检修:根据故障现象,检修重点放在彩色显像管和视频输出电路。打开电视后盖,拨下显像管管座,用万用表R×1Ω档测显像管R阴极⑦脚与第一栅极G_1⑥脚、灯丝④脚间的电阻,均为∞,说明显像管无问题。装上管座,开机测视放管Q_(851)(2SC3417)的集电极电压为50V,远低于正常值122V,而基极、发射极电压分别为7.3V、7.7V,正常。视放电压180V也正常。焊下Q_(851)检测发现c、e极间严重漏电。用2SC2688更  相似文献   

7.
1.故障现象及鉴别方法(1)衰老显像管长期使用后阴极发射率低,使电流减小,造成光栅暗淡。显像管衰老后,光栅暗淡,开机时光栅要较长时间才能出现,加大亮度会出现负像以及散焦等。检修时通常测量栅极和阴极之间的电阻值,来大致判断管子的发射能力。用万用表的正表笔接阴极,负表笔接栅极,如果电阻值在10kΩ以下时表明显像管的发  相似文献   

8.
④6.3V的灯丝电压未加到显像管的灯丝引脚,电子枪阴极不发射电子导致无光栅。这种故障可以通过检查行输出级工作状态和显像管R、G、B三个阴极的直流电位、加速极电压来确定故障是灯丝供电回路故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视频设备的阴极射线管(CRT)都设有加速极。加速极又叫帘栅极、显像管偏压控制极、显像管群栅控制极等,在电路中的符号是G2。G2所加的正电压(一般被称作SCREEN)对于电子束的飞行能够起到加速作用,因此G2电压的高低能决定光栅亮度的强弱。在新型彩显的实际维修中,遇到因G2电压不正常导致的故障屡见不鲜。特别是最近遇到一些在“高压包”上没有G2调节旋钮(SCREEN)的显示器出现的G2电压故障,使检修颇费周折。  相似文献   

10.
(1)如果显像管灯丝亮,可以说明开关电源和行扫描电路工作正常,此时可重点检查亮度电路、视放电路或显像管供电电路。如果显像管的灯丝不亮,说明故障在开关电源和行扫描电路中。 (2)将亮度电位器开到最大的位置,然后在关机时观察屏幕有无闪光或是亮点出现,若有说明机器的行扫描电路和高压电路能够工作,此时重点检查显像管的聚焦极电路和加速极电路。  相似文献   

11.
<正>当检测出显像管的某一阴极已经衰老后,可以用提高灯丝电压或激活阴极的方法来修复。1.低压激活法将显像管尾板拔下后,装上同规格管座,给灯丝单独加上9~12V交流电压,给栅极加上5~10V的正电压(具体应视显像管的衰老程度而定,衰老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视频设备的阴极射线管(CRT)都设有加速极。加速极又叫帘栅极、显像管偏压控制极、显像管屏栅控制极等,在电路中的符号是G2。G2所加的正电压(一般被称作SCREEN)对于电子束的飞行能够起到加速作用,因此G2电压的高低能决定光栅亮度的强弱。在新型彩显的实际维修中,遇到因G2电压不正常导致的故障屡见不鲜。特别是最近遇到一些在“高压包”上没有G2调节旋钮(SCREEN)的显示器出现的G2电压故障,使检修颇费周折。经研究总结,发现这种新型显示器的G2电压是I2C总线控制的,是一种新型电路。本文论述G2电压形成以及新型显示器G2电压…  相似文献   

13.
彩色显像管碰极的维修,多采用电击法,那也是“死马当作活马医”,没有办法的办法。若是彩色显像管阴极与灯丝间的轻微碰极,本人认为还是采用下面两种保守的维修方法为宜。方法一:在原灯丝电路中串接2只4μF/160V 的电容器,其按法如图1所示。这样做的目的可以阻止(隔离)阴极电压通过灯丝短路到地。方法二:选取一只录音机9V 电源变压器(其次级必须是单独的9V 绕组),切断显像管灯丝的原供电线路,用次级9V 绕组对灯丝独立供电。接法如图2所示。  相似文献   

14.
功率MOSFET的开关性能主要取决于栅极和源极间的等效电阻Rg和等效电容Ggs的乘积.讲述了双扩散型MOSFET栅电阻Rg和栅电容Cgs的等效模型和构成,介绍了金属绝缘半导体结构C-V曲线及栅电阻Rg的测试方法和设备.通过选用不同的直流偏置电压、频率、信号幅值等进行测试,确定了比较合适的栅电阻Rg测试方法.栅电阻Rg测试还可以用于生产中的不良分析.  相似文献   

15.
1.关机时出现亮点这是由于断电后显像管阳极高压继续存在,阴极温度还较高仍在发射电子,此时行、场扫描已停止,使电子束集中轰击荧光屏中心而出现亮点。为消除该现象,本机设置了以D104、C112为的截止型亮点消除电路,如图1所示。其工作原理是:电视机正常工作时,二极管D104处于正向偏置而导通,显像管调制栅极对地直流电压仅0.7V,此时视放管正在工作,显像管阴极电压约为140V,这样阴、栅极间加有140V左右的直流负电压。 200V视放级电源电压对C112充电到200V。关机时 200V电压消失,视放管载止,但C112已充电压对二极管D104来说,其电压极性正好…  相似文献   

16.
故障现象:一台松下M18M机芯,TC—29GF85G画中画数字彩色电视机,图像暗淡、色彩不鲜艳。分析与检修:初时,怀疑显像管插座TJS1A3500漏电,更换乐清新华宝GZS10—2—1型管座,无效;测量灯丝电压为28Vp-p,正常;调整“SCREEN”加速极电压,故障依旧。后来,把思路转移到亮度信号通道。果然发现IC601(TA1215AN)(19)脚工作电压异常(正常为稳压9V)。其电压形成(见图1):开关电源变压器T801  相似文献   

17.
(以国产黑白管为例) 黑白电视机使用数年后,亮度均会下降,在查得亮度电路无故障时,大多为显像管老化引起亮度下降。现介绍几种提高衰老黑白显像管亮度的方法: 第一提高灯丝电压10%~30%。灯丝电压不可提得太高。  相似文献   

18.
你当时换的显像管管座有问题是不容怀疑的,但你的分析忽略了显像管的工作条件还受栅极电压的控制,因我没有该机图纸,所以,不知栅极是否接地,多数机子都是直接接地的。阴极电压升高亮度开始变亮,那是栅极电压在开始升高,升高之后亮度才开始变亮。由于栅极离阴极最近,所以这一电压又开始向阴  相似文献   

19.
<正>加378小故文障现象:开机,"黑屏",显像管灯丝亮;强行提高加速极电压,出现带回扫线的纯净白光栅;有伴音,调节音量和节目键无效。故障分析:强行提高加速极电压出现带回扫线的纯净白光栅,是亮度通道截止的表现。这个机芯的  相似文献   

20.
2.绝缘栅型贴片场效应管的检测绝缘栅型贴片场效应管是在一块低掺杂的P型硅片上,通过扩散工艺形成两个相距很近的高掺杂N区,分别作为源极S和漏极D。另外,在两N区之间的二氧化硅(SiO2)绝缘层上蒸发一个金属电极作为栅极G。通常简称MOS场效应管。(1)栅极G的判别将万用表置于100Ω或lkΩ档,分别测量被测管三个电极之间电阻。如果测得某极与其他两电极的电阻均为无穷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