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改进的BP算法实现神经网络辨识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辨识是控制系统设计的基础。基于多层前馈神经网络结构,采用一种改进的BP算法,利用二阶梯度变尺度模型,完成了神经网络非线性系统辨识。与传统的辨识方法比较,神经网络应用于非线性系统辨识具有泛化功能和很好的容错能力,是一种不依赖模型的自适应函数估计器。采用一种改进的BP算法有效地改善了系统收敛速度慢的问题,BP模型已成为神经网络的重要模型之一,从而为控制系统正确设计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徐冰  李景文 《信号处理》2010,26(12):1877-1882
隐马尔科夫树( Hidden Markov Tree, HMT )的状态不能被观测到,只能观测到另一个与状态有联系的量,通过观测量估计HMT模型参数是一个不完全数据参数估计问题。期望最大化( Expectation Maximization, EM )算法是一种求参数极大似然估计的迭代算法,可以用于解决不完全数据参数估计问题,因此被广泛应用于HMT模型的参数估计中。当初始参数偏离真实参数较大时,EM算法迭代次数多,收敛速度慢,通过一个计算量不大的参数初始化处理,能够有效减少EM算法的迭代次数,加快收敛速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独立混合模型的参数初始化方法,详细介绍了该方法的实现过程,通过采用独立混合模型进行参数初始化,使得EM算法的迭代次数明显减少,收敛速度大大提高。最后,计算机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BP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极小值,对初值设置敏感,以及学习速度慢等缺陷,而蚁群算法具有全局寻优、正反馈以及分布式计算等特点,提出一种蚁群BP神经网络混合训练方法(AMMAS-BP).采用自适应最大-最小蚁群算法(AMMAS),对BP网络的权值参数进行全局训练,再使用BP算法对其进行局部学习.建立基于AMMAS-BP算法的汽车排气噪声有源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改善了BP算法的收敛速度和收敛精度,提高了控制系统的降噪效果.  相似文献   

4.
针对非线性时变系统在自适应控制过程中瞬态响应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模型自适应控制的模型切换算法.首先,在多模型框架下,通过在模型切换中使Lyapunov函数产生最大的负跳变而选择辨识模型,同时重置参数;其次,通过Lyapunov方法分析了整个系统的闭环稳定性;最后,通过一个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的瞬态响应性能.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一种无人直升机的自适应反馈线性化控制方法.正常情况下基于反馈线性化的控制必须系统模型已知,而本研究所采用的自适应反馈线性化却不受该条件限制,它采用近似稳定模型来替代被控系统中参数不确定部分,该算法的实现充分结合了反馈线性化技术和自适应控制方法的优点,自适应控制法则会在控制器参数不确定时引导其逐步逼近其期望值,从而使得参与控制计算的参考模型和系统模型相互匹配,最终收敛后的控制器参数可消除系统模型未知参数带来影响.  相似文献   

6.
谢克明  张建伟 《电子学报》1998,26(10):141-144
本文针以BP算法存在收敛速度慢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动态训练误差变化率自动校正学习步长和冲量因子的自适应反向传播算法,异或问题,非线性系统和参数波动系统辨识的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7.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永磁同步伺服电机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建立其磁场定向控制数学模型。运用增量式数字PID的方法实现对PMSM的传统PID控制策略。在此基础上,借助RBF神经网络的学习能力,进行PID控制器参数的自适应整定,进一步改善PID控制器的性能。同时,为提高RBF网络性能,采用粒子群算法对网络进行优化。仿真表明,与传统PID控制比较,基于RBF的PID控制系统能提高PID控制器的性能,改善了PMSM控制系统的收敛速度和跟踪精度。  相似文献   

8.
针对四旋翼在存在外部未知干扰及具有模型不确定性情况下的姿态控制问题,设计一种基于超扭曲算法的鲁棒自适应四旋翼控制器.该设计方法将超扭曲算法与鲁棒自适应控制结合,使用超扭曲算法抑制系统抖振现象,鲁棒自适应算法能有效补偿系统模型的不确定性,增强系统的抗干扰性能;构造Lyapunov函数,证明四旋翼飞行器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对所设计的控制器进行仿真,搭建四旋翼飞行器平台进行飞行实验,以验证设计的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超扭曲算法控制的四旋翼系统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和较强的鲁棒性,飞行实验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可实现四旋翼的稳定控制.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2016,(9):5-9
针对经典的粒子群优化算法收敛性能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粒子群优化算法。该算法对进化过程中的收敛方向进行动态调整,通过学习因子对参数选取过程进行调节,使收敛的初期趋向全局最优,后期趋向局部最优。采用自适应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支持向量机模型参数进行优化,并应用于限速标志的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文中基于自适应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方法拥有较高的识别率,同时算法收敛性显著高于经典的粒子群优化算法。  相似文献   

10.
由于非线性系统输出是其参数的非线性函数,直接利用高阶累积量辨识两层前馈神经网络(FNN)通常是十分困难的。为解决这一问题,该文提出两种基于四阶累积量的FNN辨识方法。第一种方法,FNN的隐元在其输入空间利用多个线性系统近似,进而FNN利用一统计模型混合专家(ME)网络重新描述。基于ME模型,FNN参数可利用统计期望值最大化(EM)算法获得估计。第二种方法,为简化FNN的ME模型,引入隐含观测量。基于隐含观测量估计,FNN被分解为多个单隐元的训练问题,进而整体FNN可利用一两阶层ME描述。基于单隐元的参数估计,FNN可利用一具有更快收敛速度的简化算法获得估计。  相似文献   

11.
字符串相似度度量中LCS和GST算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海英 《电子科技》2011,24(3):101-103,124
就字符串相似度度量算法的LCS和GST在概念、实现、效率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简要探讨了两种算法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2.
黄玉娟  裴炳南 《通信技术》2011,44(2):25-26,30
对已有的传统译码算法如迫零算法(ZF)、最小均方(MMSE)算法、连续抵消(SIC)算法等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将迫零算法与连续抵消算法、最小均方算法与连续抵消算法相结合,构成迫零-连续抵消算法(ZF-SIC)与最小均方-连续抵消算法(MMSE-SIC),从而明显改善系统的误码性能。此外,对收发两端采用不同天线数时的系统误码性能进行了仿真与分析,同时仿真分析了系统采用QPSK与16QAM调制方式的误码性能,最后给出仿真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3.
Turbo码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通信系统中的一种性能优异的编码方式.文中首先分析了基于最大后验概率的Turbo码传统译码算法,然后指出了使用这类算法具有大译码延时的缺点,分析了常用的能减小译码延时的SW-MAP算法;最后根据此算法的特点提出了SW-MAP算法的改进方案.算法改进后能有效降低译码延时,提高译码性能.  相似文献   

14.
Pisarenko算法、多信号分类(MUSIC)算法、最小模算法和ORPD算法是来波到达方向(DOA)估计中常用的四种特征结构算法。在不同的信噪比及阵元数目条件下,对这几种算法的分辨性能作了比较。仿真结果表明:MUSIC算法是最稳定的一种算法;在预知大致方位的前提下。ORPD算法分辨性能最好;对于提高各种算法的分辨能力,改善信噪比相对增加阵元数目更有效。  相似文献   

15.
引导型免疫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宁彭喜元  乔立岩 《电子学报》2005,33(B12):2401-2405
基于免疫系统机理提出的免疫算法是一种新型的智能系统,在优化计算方面表现出巨大的潜力,具有多样性好、搜索成功率高的优点.但免疫算法在局部搜索中存在一定盲目性,搜索效率不高.本文提出引导型免疫算法,通过增强免疫算法中抗体的社会性,为免疫算法的搜索过程提供引导性,加快算法收敛速度,并对引导型免疫算法中新引入的算法参数进行了深入讨论.算法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引导型免疫算法在保持算法高搜索成功率的前提下,有效地提高了算法搜索效率.  相似文献   

16.
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对模式匹配算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提高模式匹配效率,文中首先对常用的单模式和多模式匹配算法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一种基于KR算法和BM算法的多模式快速匹配算法。最后通过实验结果验证了此算法的可用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满足图像配准对于实时性的要求,提出融入曲率尺度空间算法的图像配准方法。首先使用曲率尺度空间算法提取图像角点特征,然后使用改进的加速稳健特征算法生成64维角点特征描述子向量并将描述子向量降维到24维,最后使用改进的相似性距离算法和随机采样一致性算法进行匹配。仿真实验一表明:在图像配准准确度方面与传统尺度不变特征变换算法、传统加速稳健特征算法及其他改进的图像配准方法相当,但在图像配准实时性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仿真实验二通过立体匹配库验证了该方法具有普遍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非连续正交频分复用(non-continuous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NC-OFDM)模型,提出和研究了选择映射(selected mapping,SLM)算法和部分传输序列(partial transmit sequence,PTS)算法,及其SLM-PTS融合优化技术,设计了融合模型和改进流程。仿真结果与其他文献方法进行了对比,验证了SLM-PTS的融合具有优秀的峰值平均功率比(peak to average power ratio,PAPR)降低能力,但缺点是算法实现复杂度过高。因此,又进一步提出了互补型映射和限幅的联合算法(SLM-Clipping)融合解决方案,并利用深度学习方法建立PAPRnet模型。仿真结果验证了此算法对NC-OFDM系统具有PAPR良好的抑制效果,而且能够提高仿真运算效率。  相似文献   

19.
一种变步长凸组合LMS自适应滤波算法改进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避免单个滤波器在收敛速度与稳态误差上相互制约,从而导致系统性能降低的问题,本文采用凸组合最小均方算法(Combined Least Mean Square ,CLMS ),将快速滤波器和慢速滤波器并联使用,同时为进一步改善CLMS算法的性能,对已有的变步长凸组合最小均方算法(Variable Step-size Convex Combination of LMS ,VSCLMS )做出改进,提出了一种新的VSCLMS算法。在该算法中,对快速滤波器选用以最小均方权值偏差(Minimization of Mean Square Weight Error ,MMSWE)为准则的按步分析的变步长滤波器;对慢速滤波器采用以稳态最小均方误差(Least Mean Square , LMS )为准则的固定步长滤波器。通过理论分析与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能够在噪声、时变以及非平稳的环境下保持较好的随动性能,且在各个阶段均保持良好的收敛性,与传统的CLMS、VSCLMS算法相比,不仅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而且拥有稳定的均方性能和较优的跟踪性能,为自适应滤波算法的研究提供了一条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建立松弛(RELAX)算法所对应的多维非线性优化问题出发,对松弛算法和最大似然(ML)算法进行了多方面的比较.基于这些讨论,提出了改进的RELAX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