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香溪坪前绕 觅古访官庄20世纪50年代以前,现在的河滩是台地的一部分,后来受洪水冲刷,剥蚀形成沙滩,所以实际上官庄坪遗址的原生地貌应是一个半月形台地。 相似文献
2.
重庆丰都玉溪遗址比巫山大溪文化更早2000年,它的发掘大大更改了库区早期人类活动的时间表。这座西南地区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书写了迄今三峡最长、最为完整的古代文化史,是三峡文化的"见证者"。在辉煌史前文化之后,玉溪文化并未中断:商周人的尖底杯仍躺在垃圾坑里;东周的一种"花边圜底小罐"亦进入考古者视野;从汉代到六朝,在遗址高出江岸台地约30米处,一座座砖室墓矗立于小山上,里面放满各色精美的陶、瓷、铜铁器。唐代,玉溪一度成为宗教盛行地。宋代,这里甚至出现了商业的繁华。明代,玉溪河边第一次兴起了冶炼工业。这可能是当时中国最早的炼锌窑炉。 相似文献
3.
三峡库区外迁移民的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库区外迁移民工作作为三峡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水库移民安置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是衡量一个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志.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库区移民外迁后因为生活环境、收入预期变化等产生的心理障碍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对三峡库区进行地表水水质评价,结果表明:三峡库区(长江、嘉陵江、乌江)水质总体保持Ⅱ~Ⅲ类标准,无明显恶化趋势;但次级河流污染严重,Ⅰ、Ⅱ、Ⅲ类水质的断面数仅占48%,水质较差。对研究区水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形成原因作了剖析,指出工业污水、固体废物、水土流失、生活垃圾、农业非点源污染是造成近年来水环境污染加重的主要原因,市政水处理设施严重滞后也是造成库区水环境质量改善缓慢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三峡库区可持续水环境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三峡库区旅游资源整合思路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峡工程蓄水后,一方面会淹没、半淹没部分旅游资源;另一方面由于水位上升又将形成一些新的旅游景观,因此对蓄水后库区旅游资源进行整合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一项任务,而且旅游资源整合的深度以及如何实现库区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等问题,对于重庆、湖北旅游业及其整体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提出了构建"一线、三点、四区"的整合思路以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秭归县地处三峡工程坝上库首第一县。三峡工程的建设,给科归带来了千载难逢的良好机遇,但是库区形成后,也将给种归带来一些突出问题:仅淹没损失就涉及全县13个乡镇、154个村、53O个组,淹没区人口达67506人,淹没耕地11096亩,园林1931O亩。据有关专家预测:三峡库区蓄水后,科归县农业总产值将在现有的基础上下降四分之一,并在较长时间内难以恢复和发展,这无疑是一次严峻挑战,因此,库区人民有动力也有压力,有机遇更有挑战。怎样变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用超前的眼光寻求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摆在库区人民面前不可忽视的亟… 相似文献
7.
在回顾三峡工程库区农村移民外迁工作成效的基础上,总结了三峡工程库区农村移民外迁工作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创新是搞好三峡移民外迁安置工作的前提,各级领导高度重视、讲政治、顾大局,把外迁移民工作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是根本,坚持依法移民、照章办事是基础,坚持“以农为主、以土为本”的安置原则和“对集中到县乡,分散安置到村组”的安置方式是关键,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切实落实帮扶措施是保障,各方密切配合,形成整体合力,确保外迁移民工作顺利进行是条件。提出了三峡工程库区农村移民外迁工作的思考: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思考,政府行为的组织思考,外迁移民工作的系统思考。 相似文献
8.
以4期遥感反演数据为基础,采用影响生态系统质量状况的生态参数修订当量因子并建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估算模型,在GIS空间分析支持下,综合分析了三峡库区2000~2015年ESV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①研究区生态系统类型以森林和农田为主,占比分别达到了60%和30%;15 a间,各生态系统类型变化显著,其中森林和聚落增长明显,分别增长了644.53 km~2和567.24 km~2,反之农田和草地下降了723.58,588.62 km~2。②研究区总ESV波动增长,增长了51.44亿元,增幅为1.38%。各类ESV中森林贡献率最大,其价值占研究区总量的比例各时段均达到了75%以上,且呈持续增长趋势;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类型主要以水文调节和气候调节为主,且两者ESV均呈小幅增长。③研究区ESV空间分布地域差异明显,总体呈"南北高-东西低"的分布格局,ESV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大巴山、巫山、七曜山、方斗山等中低山植被覆盖较好的区域,以及长江、嘉陵江干流;低值区主要分布在长江沿岸中大型城市建成区及周边;空间演变方面,研究区ESV变化呈"高增-低减"变化趋势。④驱动力分析结果显示,城镇化率是影响研究区ESV的首要驱动因素,说明区域城市化进程速度、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ESV关系密切,优化国土空间布局能有效提升三峡库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相似文献
9.
三峡库区白水河滑坡变形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三峡库区白水河滑坡体局部复活、开展对其实施复合预警监测。通过对三峡库区白水河滑坡的地表宏观变形和监测数据分析,研究库区水位变化和降雨对滑坡的影响机理,并对白水河滑坡变形现状及趋势进行评价与预测,结果认为,降水坡水库水位下降是滑坡复活的诱发因素,两者叠加作用造成滑坡体稳定性下降。通过变形加速度及裂缝分期配套分析,截止2010年7月滑坡仍处于匀速变形阶段。 相似文献
10.
11.
12.
三峡工程库区的各类古建筑、摩崖造像、碑刻题记等是三峡地区古代文明信息的实物栽体,抢救、保护这些文物古迹是三峡工程水库淹没处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在三峡工程库区的规划、设计中一直受到高度重视.经过专业机构的调查、评审,在水库淹没区选定364处地面文物保护项目,并规划了不同的保护方式.按国家有关规定,三峡库区地面保护工程在实施中推行了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合同制、建设监理制.并开创性地推行了文物保护综合建设监理,参与对地面文物保护项目的进度、质量和投资控制.至今已完成了80%的保护项目,保证了三峡工程各期蓄水需要.主要介绍三峡库区地面文物保护工程的特点和综合监理工作情况. 相似文献
13.
14.
将生态足迹模型应用到三峡库区的可持续发展分析中,选取重庆市忠县作为研究区,对重庆市忠县2005年生态足迹进行定量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2005年忠县人均生态足迹为1.141 5 hm2,可利用人均生态承载力面积仅为0.463 5 hm2,生态足迹是生态承载力面积的2.46倍;三峡库区正在通过过度消耗可供利用的自然资源来维持目前的生物生产现状,其发展模式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的状态.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三峡工程移民安置数量多、安置难度大等重点和难点问题。从管理学的角度,阐述了三峡工程农村移民安置管理的运行机制、管理责任主体、安置管理内容与程序以及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管理情况。经过8 a的试点和17 a的实施,农村移民安置取得了显著成效,规划搬迁安置任务已全部完成,安置措施基本落实。目前移民工作已由"搬迁建设"阶段转移到促进移民"安稳致富"的新阶段。其经验可为其他水库农村移民安置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2001年1月17日,重庆市云阳县老县城后山的五峰山峰顶及南坡发生顺层基岩滑坡-五峰山滑坡,严重威胁老城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长江水利委员会综合勘测局派出工作组对该没坡进行踏勘后提出了应急处理措施,被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采用。其措施主要有:撒离险区居民、对滑体及危岩体进行监测、工程处理措施等。工程处理措施应本着安全、快捷、方便,尽可能减少损失的原则进行。有两种方法可选择:①沿危岩体中的裂缝埋置炸药爆破,使危岩体下滑,然后进行抗滑处理;②设置钢绞线防护网和抗滑桩。当地政府经过慎重研究,采取了①方案,对危岩体进行了成功的处理。 相似文献
17.
三峡水库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介绍了科技部社会公益研究项目"三峡水库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系统"的开发与研究情况.该项目借助3S、数据库和网络通信等先进技术,按照水污染事故应急管理体系的业务要求,将基础地理、水文、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各类本底信息和监测信息有机整合,同时在数据库的支持下,建立二、三维无缝结合的交互式虚拟可视化平台,并结合模型库模拟水污染扩散状况,为三峡库区基础信息查询、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预警预报及应急决策等提供一个高精度、现势性强、可共享的数字化辅助决策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8.
19.
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安置模式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在移民 ,而 40余万农村移民又是整个三峡工程移民的重点和难点。水库移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三峡库区的环境容量只能安置 2 6~ 31万移民 ,还有 9.5~ 14.5万移民需外迁安置。因此 ,三峡库区的移民安置应坚持多渠道安置与鼓励移民外迁安置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以土为本 ,以种植业安置为主的原则 ;坚持因人制宜的安置原则。政府应把接纳安置库区移民作为三峡工程受益地区对口支援库区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适当提高移民外迁安置费 ,减免外迁移民的“三提五统”费用 ;制定和落实移民安置区的有关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