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毅 《现代装饰》2011,(8):36-36
在南宁之行的准备期,和南宁一位设计师聊起正在苦恼此次专题的人物采访人选时,他思索了一会儿说,“孙鑫你们一定要采访。”“为什么?”“他虽然不是南宁人,只来了5、6年,但是他对南宁设计界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引入一些良性竞争不说,南宁设计收设计费是他带起的。”  相似文献   

2.
燃燃 《现代装饰》2007,(7):90-93
黄明强是个潜水很久的设计师了,记得几年前有一次在杂志社见面,在谈到自己设计的一个作品的时候,他酣畅淋漓地表达了自己对“中国空间”的热爱:从人尽可知的设计中的“风水”常识谈起,到一个空间中具体体现“中国”味道的装饰手法,及至他极力推崇的华人设计师的代表靳埭强的创作……纯粹的中国风格的设计路线,是他执着追求的理想。  相似文献   

3.
当下的中国虽然仍然充满了中国制造,但近年来华人设计师在国际设计舞台的频频亮相,让我们对华人设计力充满了期待。因此我们杂志社特别于3月31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以上海国际设计周并行会议的形式邀请了台湾的李玮珉、香港的林伟而、香港室内设计协会的主席陈德坚和上海的刘埏就“华人设计力”这一主题发表演讲并和现场的设计师进行对话。虽然我们只发出了200份邀请函,但到场的设计师多达400人,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一时场面甚至快要失去控制,足见此一话题确实非常为当下设计师所关注。四位演讲嘉宾结合自己的作品,先后以“传统与创新”、“游戏卒子过河橘子”、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商业设计并不是从佛山开始,在佛山的设计师开始探索商业设计的时候,中国的设计界已经涌现出一些非常成功的商业设计师,但正如中国室内设计学会佛山专业委员会主任温少安所言:佛山的商业设计是集体有意识的探索,对其经验和不足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对于中国的室内设计界意义颇大,为此本刊编辑部特别于2006年9月23日下午在佛山召开了主题为“驾驭商业设计”的研讨会,与佛山的设计师就此展开了对话。  相似文献   

5.
孔祥云采访 《家饰》2008,(11):35-50
这位来自荷兰的设计师能够在设计界赫赫有名的根本原因,就是他的设计作品虽然怪,却有着其独特的创意美学。纵观这些年来Richard Hutten的设计作品,总是以“怪”而闻名.却又“怪”得无可厚非,充满幽默感和创意美学。对他而言.“设计不是一个理性的过程.是一个感性的过程,你可以用心感受得到,而我想做的正是要把设计变得有趣。”  相似文献   

6.
《室内设计与装修》2014,(6):136-137
杭州是中国设计力量蓬勃发展的地方,涌现了众多的优秀设计师,著名酒店设计师陈涛即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设计过众多可圈可点的酒店,在他的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到东方文化与现代设计语汇的融合与碰撞。近期,我们特别就当下酒店发展的一些热点问题专访了他,希望他的观点可以给设计界些许启发。  相似文献   

7.
, 《室内设计与装修》2012,(11):115-116
在设计界的交流活动中经常被问起,国内什么城市本土的设计力量比较强大。在我看来。中国本土设计力量强大的是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精英的深圳和诗情画意的杭州。这两个城市虽然气质截然不同。深圳设计师相对商业。杭州设计师内敛一些,但他们都有一批设计名师,这些代表性设计师是我们了解这些城市设计面貌的窗口。比较巧合的是。这两个城市的新生力量都不太强大,不知道这是否是影响的焦虑。设计界对杭州新生代蒋建字应该比较陌生。他的设计以餐厅及酒店为主。初步形成了可以命名为新东方的设计风格。  相似文献   

8.
夏天就这么丰盛地到来了。 我们的镜头开始目不暇接起来,深圳、广州、上海、北京各种各样的设计文化节、设计文化周也将一如既往、争先恐后地登场,上演设计界的“繁华盛世”。而此时,我们也开始马不停蹄地拜访设计师,就如何发挥媒体的传播作用,如何褒扬具有艺术创新力的设计杰作,如何更好地为设计师服务等进行着深入地畅谈。  相似文献   

9.
“中西设计大师论坛”是“SOLUX松霖”搭建的一个国际设计师交流平台.首届嘉宾分别是著名华人设计师梁景华、欧洲设计学院院长CesarMendoza。这个刚刚转向中国市场的卫厨品牌,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让国际一流的设计大师会聚一隅?原因很简单——好的设计.自然能被好的设计师发现。  相似文献   

10.
《室内设计与装修》2012,(11):116+115
在设计界的交流活动中经常被问起,国内什么城市本土的设计力量比较强大。在我看来,中国本土设计力量强大的是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精英的深圳和诗情画意的杭州。这两个城市虽然气质截然不同,深圳设计师相对商业,杭州设计师内敛一些,但他们都有一批设计名师,这些代表性设计师是我们了解这些城市设计面貌的窗口。比较巧合的是,这两个城市的新生力量都不太强大,不知道这是否是影响的焦虑。设计界对杭州新生代蒋建宇应该比较陌生,他的设计以餐厅及酒店为主,初步形成了可以命名为新东方的设计风格。虽然他的风格还不十分成熟,但至少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属于中国的设计语汇,我们期待这一语汇的成熟。  相似文献   

11.
《家饰》2009,(7):52-59
如果在某种意义上说,设计是被西方掌控,那么近年来,新兴的亚洲设计力量不断透过各种管道向世界发声的表现,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原创力量的迸发,设计师成者艺术家的行为不再是一种个人表达,而是与“中国”字号息息相关,无论是首届“中国出发”中国家具原创设计精英展亮相东莞“名家具”展。  相似文献   

12.
2013年12月7日.中国设计界最具期待的设计盛事“2013金堂奖”颁奖典礼在广州保利世贸博览馆三楼五号馆盛大举行,来自43个组团城市设计师及全球室内设计师、地产商、建筑设计师装饰工程机构负责人、企业代表等精英人士和海内外媒体朋友1500多人参与.共同见证中国设计界的年度辉煌。  相似文献   

13.
自室内设计这个概念在中国大陆诞生之日,“法兰西”、“意大利”、“英伦”、“和风”甚至港台风格就深深烙印在国内设计师的大脑沟回里,“室内设计殖民化”成为中国设计界的痼疾,而中国5000年传统文化的运用反而成了“非主流”。  相似文献   

14.
《云南建材》2009,(6):12-12
被誉为设计界的“奥林匹克”的世界设计大会将首次落户中国。10月24日至30日,2009年北京世界设计大会暨首届北京国际设计周举行,来自全球百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干余名设计师、百余位知名学者以及数十家企业、协会、机构参与了这场盛会。  相似文献   

15.
林振中的多重身份让他身上既有设计师的敏锐与个性,又有学者的儒雅风范。作为设计师,他因设计中国十大高尔夫球会所之首而引起轰动,让设计界肯定他的才华和能力。作为清华大学环艺系教授,他的博学和钻研为设计后辈们所向往,延续了设计精神和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16.
编后语     
《云南建筑》2014,(6):184-184
新晋设计师们总是关注建筑外形是否好看,是否有特色,而往往忽视了建筑本身的销售者和使用者最初的想法,本期特稿“开发商的建筑设计思考”所搭建的地产界和设计界对话平台将是我们不容忽视的交流机会,我们期待通过这样一次次的交流,让设计界与地产界之间所迷惑的问题都迎刃而解,更上一个台阶。以期设计师们由此了解学习更多的地产界设计杂烩,为各位的筑梦之路再添一砖一瓦!  相似文献   

17.
《家饰》2014,(7):28-39
他曾是法国著名设计师Patrick Jouin的得力副手,他也是梅迪奇山庄法国罗马学院致力培养的最具潜力的年轻设计师之一,而现今,他正是全球各大品牌争相合作的设计明星。Ramy Fischler——这位目前在巴黎设计界炙手可热的年轻人,其名字和背景对亚洲人来说可能稍显陌生,但他别具匠心的设计作品却让我们不得不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18.
对话     
《现代装饰》2014,(2):15-15
设计师陈方晓提问:曾听于强先生讲过“天下武功唯快不败,天下设计唯美不破”的话。中国的一些设计师很了不起,他们用自己的坚实的脚步和眼睛,把所有大师的作品实地阅读了一遍,这是很重要的补课。另外对设计师来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圈子”,我觉得“圈子”是当下设计界状态的一种表现。我追求的“状态”是建立一个可以自由探讨设计的“圈子”,在一些设计细节想不明白的时候,把问题抛到圈子里,立刻就有同行能够回答、交流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届“传媒奖”的华彩和中国设计界的遗憾都归结为:如何建立设计师的风格,怎样将设计风格个性化、标准化、唯一化。  相似文献   

20.
2008年10月侣日,荷兰设计界的年度盛会"荷兰设计周"在埃因霍温拉开帷幕,1500多位设计师展示了其在产品设计、平面设计、空间设计、纺织产品和时装设计等领域的作品.其中,中国12位设计师以孔明锁为表现形式,高调亮相荷兰设计周,向世界阐述"中国当代空间表情",引起了比较大的反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