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各地文旅城市品牌形象不断创新,IP形象设计成为彰显地域文化特色的有效手段。文章分析西安城市文化符号,提炼文化设计元素,进行IP形象设计实践和文创延展,对传播西安地域文化和提高城市品牌知名度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支撑,屈家岭文化作为优秀的地域文化,不仅拥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还具备优质的艺术研究价值。文章以屈家岭文化的特点和代表性纹样作为IP形象设计的基础,在完善屈家岭文化视觉元素设计的同时,为更好地传播屈家岭文化而对其进行IP形象的设计与研究。屈家岭纹样在IP形象设计中既要充分表现它优秀的文化底蕴,又要贴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追求,在保留传统文化元素的同时进行设计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分析国内外IP形象设计研究现状,结合当下文旅IP形象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对老子故里文旅IP形象进行设计,以推进老子故里文旅IP的品牌建设,弘扬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4.
广绣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道路上已经获得成果,但还有发展空间,在此背景下探索"广绣"如何开拓传承与发展的新途径。从广绣传承与创新出发,首先对广绣已实行措施及取得的成就进行分析,其次提出广绣传承与创新的IP化途径和IP形象设计策略,分析广绣IP形象的实际应用。以青年群体为目标受众,广绣的IP形象要立足于广绣文化、历史,从文创产品开发与文化普及宣传两方面出发,继承其背后所承载的文化精髓和内涵。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绍兴箍桶工艺文化资源系统梳理的基础上进行IP可塑性分析,并从IP化视角完成绍兴箍桶工艺文化资源的转化策略研究。文章主要结合当代用户需求、认知变化发展和时代特征构建绍兴箍桶工艺文化的IP再转化策略,并以此为指导完成IP的创新设计实践。绍兴箍桶工艺文化的IP价值最终总结为包容性、故事性和地域文化异质性,其IP化路径可以通过内容挖掘、形象塑造、设计转化、设计扩容四个具体步骤来实施。IP构建是传统工艺文化实现活态传承的重要途径,能够在保证传统本真性的前提下激起用户共情和时代共鸣。  相似文献   

6.
将民族非遗文化资源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IP,是推动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手段。随着数字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非遗文化IP形象设计逐渐成为新的文化潮流。其中,苗族的非遗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通过对苗族文化IP形象的深度探索、整合与创新设计,展现出苗族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促进公众对它的理解与认知,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这不仅有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也能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通过提取、分类和重新设计刘伯温形象的视觉元素和内容,将其文化底蕴进行视觉化呈现,使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和消费需求相结合,实现对刘伯温IP形象的创新设计。  相似文献   

8.
刘婉莹  林军 《西部皮革》2022,(6):142-144
以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分析IP形象现状,阐述中国传统文化在IP形象设计中应用的价值体现,继而从文化IP形象的视觉性、价值性、衍生性等多方位梳理成功的IP形象设计.  相似文献   

9.
初健  徐牧 《丝网印刷》2024,(5):82-86
为充分挖掘黄河流域文化,研究数字艺术在黄河文化IP形象塑造中的作用,文章以聊城地区文化IP形象设计为例,从黄河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出发,通过数字艺术方式构建聊城地区IP形象。该研究可为弘扬黄河文化教育、赓续黄河文化基因做出创新性表达,为聊城地区文化IP形象的塑造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钟雨  贺鹏 《西部皮革》2022,(4):89-91
由于数字化时代的融合发展,以IP形象为切入点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新鲜活力,正成为发展趋势.以南通蓝印花布的特色元素与南通地区代表性动物河豚作为IP形象设计的基础,在保留传统文化元素的同时融合现代人的审美追求,并进行创新融合延伸设计,为非遗文化的创新设计与传播发展探索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葫芦是中华文化中有丰富含义的果实,它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瓜果,更是一种人文瓜果。然而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有关葫芦的文化和传统民间技艺随时面临消失的危险,需要人们予以重视。"云福召禄"项目运用"互联网+"思维设计葫芦非遗文创产品打造文化IP形象,对葫芦文化进行传播和保护。文章以该项目为例,探讨其立足的葫芦文化、创新的工艺技法、设计的葫芦非遗文创产品及文化IP形象,以期为其他非物质遗产资源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卫  朱颖  赵胜楠 《丝网印刷》2023,(7):103-106
将延安红色文化与动漫IP融合,对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进行创新塑造,通过打造动漫IP形象讲述延安红色文化故事,让红色文化“活起来”。  相似文献   

13.
“玉雕文化”是玉雕工艺持续发展并不断创新融合所形成的独特的艺术文化。近年来在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玉雕文化在年轻受众市场的价值逐步攀升,在传统工艺、文化领域与现代文化IP产业领域的影响也逐步加深。因此,如何为当代玉雕文化设计符合其特征的IP形象并推动其发展成为了重要课题。本文聚焦于玉雕文化,做出以下四部分工作:首先对其历史传承特点进行归纳总结,结合实例分析其现代化表达的多个方面;其次通过分析前人的设计研究与成功案例来明确IP拟人化设计的思路方法并进行论证;再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玉雕文化IP拟人化形象设计的可实施性进行分析并为后续工作提供设计方向;最后结合设计实践,将玉雕文化深入挖掘、提炼,对其进行拟人化形象设计,使其转化为IP,为玉雕文化与传统玉雕行业激发新活力。  相似文献   

14.
包袋作为必备服饰品,已经成为时尚产业中的消费重点,如今在我国文化自信和民族复兴的发展下,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被人们所注意。本文通过对汉阳陵"姗姗"文化内涵与艺术特征的研究,在包袋设计中对这一IP形象进行创新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历史洪流中,演变出了数之不尽带有本民族文化底蕴的图案纹样,而同一民族不同历史文化时期的图案纹样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也不一样,三星堆文化在中国先秦文化系统中独具一格,其青铜器具有极高的视觉艺术研究运用价值。城市视觉形象设计作为城市整体的公众形象,作为一个城市形象价值体现可以直观的表现出这个城市的文化底蕴、经济实力、人文素养等,本文将三星堆青铜器纹样研究同城市视觉形象设计结合。以广汉市城市视觉形象设计为研究对象,深入挖掘三星堆青铜文化的历史内涵及在城市视觉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项王故里是宿迁这座城市的文化遗迹,打造项王故里品牌IP是当下保留宿迁城市历史文化的有效途径之一。品牌IP化的最终目的是获得文化认同、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特色文化是不同区域的形象名片。项王故里作为宿迁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景区,蕴涵着独特的区域文化内涵。项羽是宿迁区域文化之根,打造项羽文化品牌,弘扬其亡秦必楚的雄心壮志和敢为人先的文化精神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区域特色文化品牌的内涵、宿迁项王故里发展现状,提出打造项王故里品牌IP化的相关策略以传播宿迁文化,为区域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生命。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璀璨的瑰宝,其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情感与精神内涵。现今,随着信息化时代的迅速发展,各国之间的文化相互融合,许多地方特色文化逐渐被人遗忘走向消亡,但IP的出现为“非遗”数字化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撑。文章阐述了仓颉传说的发展现状,并且分析IP形象在仓颉传说传播过程中的应用价值,为设计仓颉IP形象与周边衍生产品提供可行性建议,希望仓颉IP形象设计为其他“非遗”的传承、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追溯历史中的城市发展,我们不难发现,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在初始阶段并非经过刻意且系统的形象设计形成的,而是在生活方式和文化历史推动下,在有机变化和动态发展中,形成城市独有的形象特征。因此在破解城市文化断裂和城市形象趋同这一难题中,文化建设的提出和实施成为凸显城市自身个性化、角色清晰化的重要方式。同时如何将不同维度的文化内涵充分融入城市品牌形象系统构建的方方面面,使其逐渐成为城市品牌形象,是能否成功的关键。城市形象系统的搭建不仅停留于表面的标志、色彩、图案的美观设计中,而是必须实质性地建立起可持续性的文化形象,使城市在新时代中具有延续性。“文化”作为深层的观念,“形象”作为表层的呈现。应将这“内”“外”两者密切相连,形成有机整体,以实现城市品牌形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服装设计领域,IP形象图案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设计元素,它不仅丰富了服装的视觉效果,也成为传达品牌个性和文化内涵的独特方式。文章分析了不同类型IP形象在服装设计中应用特征,概述了IP形象在提升服装品牌商业价值方面的作用,重点研究了IP形象在服装设计上的具体实现方法,还讨论了IP服装的市场定位、受众分析和推广策略等关键商业策略,为服装设计师和品牌提供了将IP形象应用于服装设计的实用指导。  相似文献   

20.
黄垚  张茵 《丝网印刷》2023,(18):105-107
探析竹文化元素在城市空间更新中的再创新方法,将城市公共空间与传统文化进行有机融合再设计。通过分析经典案例,对竹元素的物质属性、文脉精神等进行提取,归纳总结出设计策略。文章旨在指导武汉市三角湖公园的再设计实践,以期为竹文化元素在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应用提供实践探索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