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共服务设施是提升保障性住房居民宜居水平的重要设施,本文通过调研分析深圳市保障性住房公共服务设施使用现状、居民满意度以及使用需求等,研究提出了保障性住房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调整的建议,为制订完善深圳市保障性住房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陈珊  刘军  张玲 《住区》2022,(3):57-68
保障性住房建设不应仅从数量上满足居民需求,更要注重居住环境品质。为解决大量中低收入住房问题,2010年以来深圳加大了保障性住房供应。短时间内快速大规模建造,保障性住房建设成效需要实时评估,并对建设方式进行调整,不断优化居住环境以满足居民居住需求。本研究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深圳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现状,选取公共租赁住房居住环境满意度调研指标;以深圳为例,选择10个典型公共租赁住房住区获取满意度调研数据;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测度居民居住环境满意度状况,并进行满意度-关注度分析,进而为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提供设计依据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保障性社区的快速推进造成公共服务设施供应普遍滞后,严重危害了居民生活、保障效果及社会公平.运用实证研究和数理分析方法,以上海宝山顾村"四高小区"的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从居民群体特征和居民行为偏好特征着手剖析了保障性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特征,并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法分析了需求行为偏好与居民群体特征的相关关系;辨析了公共服务设施现状及其供应特征,用因子分析方法遴选了影响保障性社区的设施满意度关键因子.成果揭示了保障性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供求特征,对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理论,推进我国保障性住房和郊区大型社区建设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作为国家惠民利民的一项安居工程一直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和重视。但是尽管政府在这方面投入了诸多人力物力以满足这类消费人群的需求,这一领域仍然出现了一些不满意的声音。因此,特从保障性住房居民的角度出发,尝试运用解析结构模型的方法建立保障性住房满意度影响指标体系结构模型,并在青岛市保障性住房满意度的实例调查中加以应用,验证分析了影响保障性住房公众满意度的主要因素,以便为政府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建立的保障性住房居住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为工具,通过对北京市五种类型的保障性住房开展典型小区问卷调研,获得数据样本;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并进行了各维度的居住满意度评价结果对比分析;基于分析结果,尝试性地提出了提升居住满意度的对策与建议,从保障房的建设及发展层面、保障房的改善及提升、运营及管理三个层面,提出了合理规划选址、完善周边交通与配套、提高保障房性价比、满足住户期望值、提升居住环境的品质、改善和维护社区环境、增强社区管理与服务以及提升居住者的归属感针对性优化建议,为促进北京市住房保障体系平稳与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住宅设施》2011,(12):10-10
为加快完善以保障性住房为主的大型居住社区外围市政配套设施,满足入住居民基本生活和出行需要,上海市政府11月11日宣布,拿出60亿元资金,补贴区里新~轮选址大型居住社区外围配套项目建设。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天津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现状调研,提出现存的五项问题即分布比较零散,与行政建制存在一定脱节,社区服务、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区养老四项有待完善,旧区配套面积不足、功能缺失,保障性住房的特殊性。通过分析原因,借鉴经验,提出了集中设置配套,调整下沉部分项目,旧区补建原则和调整保障性住房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等建议,以完善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保障性住房的持续建设,入住人群不断增长,其发展中的问题也愈发明确,部分突出的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开展保障性住房的居住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为提升保障性住房的居住满意度提供优化对策势在必行。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上,利用文献分析法对居住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国内外满意度模型的研究基础之上,构建了保障性住房的居住满意度模型,并通过指标初选和优化,以及居住满意度评价指标重要度问卷调查,建立了保障性住房居住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为今后的保障性住房居住满意度研究提供了数据基础及工具支撑。  相似文献   

9.
保障性住房小区的社区管理是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广东省较早建设的保障性住房社区X 小区为例,调查了社区物业管理现状,发现物业管理公司存在服务质量差、居民对服务满意度低;业主委员会缺乏监督、内讧严重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从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住户等方面分析了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最后提出建立政府主导、居民参与、业委会负责、物业管理公司提供服务、物业管理监督委员会监督的保障性住房小区物业管理新模式,并辅以建立多维度的物业服务评价考核制度保证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28)
基于模糊综合评估法建立大型游乐设施评估模型,对大型游乐设施涉及安全的各个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建立质量安全风险评估需要的各个风险要素,量化风险评估分值,并以此方法对典型大型游乐设施进行安全评估,确认了评估模型的实用性。通过对典型大型游乐设施进行安全案例评估的具体实践也证明了模糊综合评估法能够满足大型游乐设施安全评估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11.
受到升学、就业等社会压力影响,教育辅导类服务设施逐渐成为住区公共服务的必要配套设施。现有的居住区规划规范中并没有对社区教育配套设施提出明确的指引。苏州工业园区最先将新加坡邻里模式理念应用于居住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实践并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为了完善居住社区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提高住区规划与设计的合理性,该研究基于居民满意度的深度调研,结合现有规范,从供需匹配的视角对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中心的教育辅导设施规划配置进行研究。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社区教育辅导类规划配置建议,为优化社区人居环境品质提供基础性支撑。  相似文献   

12.
目前,保障性住房成为社会热点之一,与其相关的规划建设,特别是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也受到高度重视。文章以成都市保障性住房现状调研为基础,分析保障性住房居民和保障性住房小区的特殊性对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的影响,提出成都市保障性住房小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相关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SD法(Semantic Differential Method)也称为语义差异分析法,是心理学领域运用于空间感知研究的一种方法。这种调查方法依靠简化并抽出人们潜在地感觉到的意识,探寻与空间的物理性要素之间的关系。在本次对保障性住房公共服务设施的适老化研究中,选择长春市西城家园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老年居民对本社区25项有关公共服务设施适老化的满意度,运用SD法刻画居民对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感知的基本印象,进而运用SPSS.17分析评价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适老化得出的公因子及因子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汪俊辉  胡烨 《福建建筑》2014,(5):118-120
本文首先阐述赣州市住房供需状况,然后通过运用市场均衡理论分析赣州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对商品房市场的影响。并提出对保障性住房供给数量控制的重要性,为宏观调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近来,保障性住房以满足政令为目标,兴起了大规模的建设浪潮。通过对上海保障性住房的发展历程、空间布局与配套设施建设的实证研究,发现其存在明显的空间失配现象,严重降低了居民的生活质量,阻碍了保障效果的显现。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品质要求的不断提升,城市既有社区已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需对既有社区进行绿色化综合改造。本文通过调研分析深圳市大量既有居住社区的居民满意度,发现深圳市居民满意度总体一般,不同年代建成的社区的居民满意度也有差异,指出人均公共开放空间、社区功能配套是应重点关注的改造方向。  相似文献   

17.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是居民物质文化生活的基础,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是社区规划的重点。本文基于"城市人理论",从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研究与实践方法、空间组织方式三个层面探讨如何友好性规划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以武汉市两个典型的新旧社区为例,在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两社区的满意度及满意度影响因素,解读社区在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人居要素调控和公共资源的供给两方面提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的友好性策略。  相似文献   

18.
保障性住房的大力建设为绿色建筑的推广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结合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从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内环境及运营管理6个方面,提出适用于上海地区保障性住房的绿色建筑技术,同时选取动迁安置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及保障性住房中的配套公建三类保障性住房项目进行示范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保障性住房问题的根源在于保障性住房公共政策目标及其定位下的公共住房政策模式。研究从比较住房政策及供需模式角度出发,通过对其他国家公共住房模式实践经验的梳理与剖析,结合我国保障性住房现况,反思我国保障性住房目标政策模式,并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提出完善我国保障性住房公共政策模式的相关建议,希望能引起更多学者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关注与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对我国保障性住房空间布局的问题和建设模式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从三方博弈的角度,探讨了低收入居民的社会需求、开发商的经济诉求和政府对综合效益的平衡,指出我国保障性住房边缘化集中布局、职住分离、公共服务设施缺乏等问题根本上是源于因为政府主导、开发商偏向和低收入居民话语权缺失而失衡的三方选址博弈机制。最后通过借鉴美国保障性住房建设中角色激励的经验,提出了拓宽社会投资渠道、对开发商采用制度激励、强化公众参与和城市规划引导和控制能力等重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