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人工砂母岩岩性、粒径、石粉含量及比表面积、黏土矿物类型及含量对人工砂亚甲蓝值(MB值)的影响规律及机制.结果表明:人工砂母岩岩性、粒径对其MB值影响较小,人工砂石粉含量及比表面积对其MB值有一定影响;人工砂黏土矿物类型和含量对MB值的影响显著,其中膨胀性黏土(如蒙脱石)的吸附性能远远强于非膨胀性黏土(如伊利石),相同含量蒙脱石人工砂MB值是伊利石人工砂的10倍左右.对于MB值超标的人工砂,降低其MB值的关键在于控制其中膨胀性黏土矿物的掺入及其他种类黏土矿物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在天然砂资源相对匮乏的今天,用机制砂替代天然砂作为细集料应用于混凝土之中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本文论述了我国机制砂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研究现状,从石粉含量、颗粒级配、亚甲蓝MB值对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以及对机制砂混凝土抗冻性能、抗渗性能和耐磨性能的研究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我国现阶段机制砂混凝土的研究进展提供较为有意义的总结。  相似文献   

3.
研究铁尾矿、花岗岩、石灰石及再生骨料4种机制砂中粉体材性、比表面积及含量对MB值测试结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铁尾矿、花岗岩、石灰石粉体细度及含量的增加,MB值均呈显著的线性增加趋势,表明上述材性机制砂均对亚甲蓝有一定吸附能力,且铁尾矿较强而石灰石较弱;再生骨料机制砂中粉体细度变化对MB值影响不大;云母矿物的存在可能影响机制砂自身吸附能力;机制砂中含泥量变化对机制砂MB值测试结果影响显著;泥粉含量4%时,MB值可能达到或超过1. 4;当机制砂中同时存在石粉和泥粉时,2类粉体各自独立地对MB值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絮凝剂在机制砂生产中普遍使用,因此机制砂不可避免带入残留的絮凝剂。通过分析机制砂石粉含量技术标准,对不同絮凝剂浓度、不同石粉含量的机制砂进行了亚甲蓝MB值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絮凝剂浓度增加,MB值出现先减小,后增大的现象,絮凝剂影响亚甲蓝MB值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5.
石灰石粉在混凝土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亚甲蓝值(MB值)是反映石灰石粉吸附性能的一个关键性技术指标。结合行业标准《石灰石粉在混凝土中应用技术规程》的制定要求,系统研究了石灰石粉MB值的测试方法及其变化规律。MB值的测试结果与SiO2和Al2O3的含量、样品量、含泥量等因素有关。将石灰石粉与标准砂复合,测得的MB值结果稳定,规律性好,可以比拟人工砂(机制砂)MB值的测试结果。纯度较高的石灰石粉对细骨料体系MB值的影响与粉煤灰、矿渣粉类似。  相似文献   

6.
为缓解混凝土用砂供需矛盾,用高品质机制砂代替天然砂是大势所趋。徐变作为钢筋混凝土的一个重要性能,是制约机制砂在工程结构中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对比了天然砂和机制砂的四种骨料的颗粒级配、石粉含量和亚甲蓝值等材料指标,研究了机制砂的细观指标特性。设计了天然砂和机制砂钢筋混凝土梁长期持载试验,基于850 d的混凝土梁跨中截面应变和跨中挠度的长期观测数据,发现亚甲蓝值与跨中截面的混凝土表面应变发展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随着亚甲蓝值的增大,跨中截面混凝土表面的应变量随时间发展增加。同时,随着时间的增长,机制砂混凝土梁的挠度值逐渐明显大于天然砂混凝土梁的,亚甲蓝值是影响机制砂混凝土梁长期挠度的主要因素之一,挠度发展随亚甲蓝值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机制砂MB值对干混砂浆性能的影响,将泥粉按0、15%、30%、45%和60%的用量等量替机制砂中的石粉,从而配制出不同MB值的机制砂。利用不同MB值的机制砂制备M10抹灰砂浆,并测试各组砂浆的标准稠度用水量、密度、2 h稠度损失率、砂浆保水率、7 d及28 d抗压强度,从而研究机制砂MB值对干混砂浆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机制砂MB值的提高,砂浆的密度无明显变化,但标准稠度用水量,2 h稠度损失率增加,砂浆保水率及7 d和28 d强度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复配对机制砂关键技术指标及应用性能的影响,考察了复配机制砂与原料机制砂的关键技术指标、所配制水泥砂浆的流动性及试块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复配机制砂的颗粒级配、石粉含量、MB值、表观密度和片状颗粒含量与原料砂的相应指标呈线性关系,而松散堆积密度与原料砂呈非线性关系;相同流动度的复配砂水泥砂浆用水量小于原料砂水泥砂浆用水量的线性相加值;复配砂水泥砂浆试块孔隙率小于原料砂水泥砂浆试块孔隙率的线性相加值,其强度大于原料砂水泥砂浆试块强度的线性相加值。  相似文献   

9.
机制砂的石质、细度模数、级配、石粉含量、亚甲蓝MB值等理化性能对混凝土的性能产生直接影响,不同产地的机制砂有不同的特性,本文研究分析了聚酸酸高性能减水剂与不同类型机制砂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天然砂的过度开采导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机制砂作为替代砂用于混凝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利途径.文中介绍了影响机制砂特性的三个关键参数,分别为颗粒特征、微粉含量和亚甲蓝值,并与天然砂进行对比.从关键参数角度综述了机制砂对混凝土工作性能和抗压强度的影响,分析了机制砂在混凝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1.
结合机制砂的颗粒级配、MB值,压碎值等对混凝土的性能进行测试对比。实验表明:机制砂颗粒级配良好时,合理砂率可适当降低,能保持良好的和易性;砂率提高对外加剂掺量影响较小;当MB值≤1.4时,外加剂掺量处于低位,当MB值>1.4时,对外加剂掺量的增加有显著影响;机制砂压碎值越低,混凝土抗压强度越高。  相似文献   

12.
李军 《新型建筑材料》2020,(5):26-28,32
研究了颗粒岩性及形貌对机制砂混凝土工作性能和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颗粒岩性对机制砂混凝土工作性能影响与原岩的表观结构、石粉含量、MB值等因素相关,石灰岩和石英岩为原岩的机制砂混凝土工作性能明显优于花岗岩和片麻岩为原岩的机制砂混凝土。不同岩性种类对机制砂混凝土抗压强度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原岩的表观结构、原岩的压碎指标,以石灰岩为原岩的机制砂混凝土抗压强度最优。采用冲击式破碎和反击式破碎的机制砂颗粒形貌最接近球形,机制砂比表面积相对较小,拌合物的工作性能良好。经辊式破碎的机制砂颗粒粗糙度较大,这提高了骨料与浆体间的机械咬合作用,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相似文献   

13.
通过考察细粉(石粉和泥粉)对水泥砂浆工作性、抗压强度和干燥收缩的影响,研究了机制砂中细粉的危害性,提出了基于细粉特性和含量的改进MB值(亚甲蓝值),并分析了采用该指标评价细粉危害性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机制砂中石粉含量较高,其危害性极其有限;泥粉含量较低,但危害性较大.细粉的危害性不仅与其含量有关,更取决于其矿物特性.改进MB值与水泥砂浆工作性、抗压强度和干燥收缩均存在较强相关性,可用于评价细粉危害性.  相似文献   

14.
机制砂和碎石的质量波动会影响机制砂混凝土的工作性。通过试验研究了机制砂亚甲蓝(MB)值和碎石含泥量对不同强度等级机制砂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并研究了相同工作性条件下机制砂混凝土工作性调控措施。结果表明:随机制砂MB值增大,且混凝土初始工作性变差,混凝土工作性损失增大,特别是对低强度等级的机制砂混凝土影响更大;碎石含泥量也会对机制砂混凝土的工作性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需要严格限制碎石含泥量;当机制砂MB值较高时,碎石含泥量必须控制在较低水平,同时需要增加外加剂掺量,才能保证混凝土工作性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石英岩、石灰岩、花岗岩和玄武岩等典型岩性机制砂对水、亚甲蓝及聚羧酸减水剂的吸附规律,采用Zeta电位、吸-脱附曲线和压汞曲线分析了机制砂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玄武岩机制砂由于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对水和亚甲蓝的吸附性明显大于其他岩性机制砂,且随着石粉含量的增加,玄武岩机制砂的吸附性显著增大;机制砂石粉表面的负电荷与溶液中的阳离子形成了双电层来吸附减水剂分子,其对聚羧酸减水剂吸附率的大小是玄武岩石粉>石灰岩石粉>花岗岩石粉>石英岩石粉;在双电层吸附和物理吸附的双重作用下,玄武岩机制砂对聚羧酸减水剂的吸附率显著大于其他岩性机制砂.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机制砂泥粉含量与亚甲蓝MB值的关系,采用双曲线函数的收缩表达式探讨了两者对砂浆干燥收缩值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机制砂的MB值与泥粉含量成线性关系,直线斜率受控于泥粉的液限指数;机制砂泥粉含量和MB值的提高,均增加砂浆的干燥收缩和加快收缩的发展进程,且用MB值能更好地评估和预测砂浆的干燥收缩终值。  相似文献   

17.
针对机制砂级配不良的特点,试验对不同间断级配机制砂对新拌混凝土坍落度、泌水率、振动离析率等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机制砂间断颗粒粒径增大,机制砂平均粒径减小,混凝土坍落度、泌水率和振动离析率均随之减小;强度等级越高,机制砂级配变化对混凝土泌水率影响越小;间断级配机制砂颗粒级配在合理范围波动时,也可配制出和易性良好的混凝土。  相似文献   

18.
李北星  吕敦祥  乔敏 《建筑材料学报》2022,25(12):1284-1292
测定了砂石联产制砂和制砂楼单独制砂2种干法制砂工艺生产的花岗岩机制砂中细粉的理化特性,研究了细粉含量对机制砂亚甲蓝值(MBV)和胶砂流动性的影响;通过测试总有机碳(TOC)和Zeta电位,分析了5种聚羧酸减水剂在联产机制砂细粉(CMF)和单产机制砂细粉(SMF)上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细粉含量的增加,机制砂的MBV增大,胶砂达到等流动性所需减水剂掺量提高,且性能较差的CMF的影响程度显著;CMF对5种聚羧酸减水剂的吸附性均很强,而SMF对减水剂的吸附率与水泥相差不大;CMF对于减水剂的高吸附性并非源于纯石粉,而是源于机制砂生产中混杂在细粉中的泥粉或岩石风化颗粒.  相似文献   

19.
分别采用机制砂MB值、石粉流动度比和机制砂需水量比等指标,测试评价不同含泥量、不同石粉含量的花岗岩机制砂需水性能。结果表明,相比MB值,石粉流动度比和机制砂需水量比对花岗岩机制砂需水性能的评价更为快速有效,并通过混凝土流动性能试验进一步验证了所提出评价方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依托华丽高速项目,使用机制砂制备C50预应力混凝土,预制T梁浇筑效果良好。研究表明,通过机制砂级配优化及采取水洗措施,对颗粒级配、MB值、石粉含量等监控,使水洗砂细度模数控制在2.6~3.0,MB值小于1.4,石粉含量小于5%,其表观效果、早期强度、耐久性能等指标满足T梁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