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一颖  李勇 《山西建筑》2007,33(34):17-19
对建筑空间中人的视知觉进行了研究,并对比例、尺度、序列、图和底的关系,光影、色彩、材质、符号等建筑空间形态要素及其表达进行了分析介绍,指出建筑师是利用空间中视知觉的规律和特点,用空间形态的语言来表达其设计思想,从而在设计当中自然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2.
该文基于格式塔心理学的视知觉,分析了视知觉的完形性、相似性、接近性这三大特性,并从这三大视知觉特性出发总结出设计方法,运用于凹舍建筑空间的解读,从心理的角度分析在视知觉作用下建筑空间的形成,此时反映出来的是人们在不同空间里产生的丰富心理世界。通过此方法设计出来的建筑空间,理性又不失感性,能使人们对其有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知。建筑师若能从心理的角度出发,设计出的建筑空间也将更容易被人们领悟及感知。  相似文献   

3.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环境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幼儿园建筑空间是幼儿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但目前很多幼儿园在建筑空间色彩设计中忽视了科学性的色彩选择。色彩作为幼儿园环境中重要的要素之一,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感受,以及他们的心理状态。文章先是介绍了视知觉理论的基本概念,再从幼儿视知觉的感知特性着手,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探究视知觉效应在幼儿园建筑空间色彩设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格式塔视知觉理论与城市雕塑环境空间的设计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在提出了我国当前城市雕塑摆放空间普遍设计水准不高的现状后,对"格式塔心理学"的视知觉理论进行了简要的阐释,运用其理论对城市雕塑环境空间的设计问题进行探讨,归纳出五个原则,并对城市雕塑环境空间设计实践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5.
住宅是最能体现人们生活及精神需求的场所。作为建构建筑空间的一大要素的光,借助住宅建筑空间形体的虚实,为空间赋予个性和生命。由此可见,光照不再仅仅为满足居住者视看的生理需要。本文尝试拓展视野,阐述视知觉理论的特性,研究在视知觉理论下光环境设计的目标要求,探讨如何应用视知觉理论对住宅室内人工光环境进行人性化设计。  相似文献   

6.
随着对古民居研究的逐渐细化,我国古代民居门窗的研究也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本文所探讨的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木门窗是传统建筑中不可分割的构件,同时由于门窗的构成反映了屋主的审美情趣和匠师的制作水平,和人们日常起居密切相关,加上人们的主观愿望更希望实用和美观相结合,以满足人对美的追求和渴望。美的感觉之所以产生,往往是因为美在人的心理上产生的愉悦感,而人类心理又是在通过日常生活中无意识的类比知觉到“不美”构图存在的不适,于是对“美”的构图产生了强烈的需求。其中优秀的门窗是美的事物的形象呈现在人们面前,它实现了它在整个建筑中美学和实用的双重功能。笔者以门窗所具有的审美功能为切入点,应用视觉分析的原理详细剖析优秀门窗的构成方式及其如何使人赏心悦目。  相似文献   

7.
该文从视知觉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儿童的色彩心理进行分析,总结不同色彩在小学建筑中的具体应用,提出小学建筑色彩的设计原则,为以后小学建筑在色彩方面的设计提供一些新思路与方向,使其能更适应于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在视知觉认知建筑的过程中,作为主体的“人”由于经验、背景、专业程度都不尽相同,在认知过程中会出现视认知差异,进而从视知觉的角度可以将主体分为“大众”与“精英”两类,并总结出各自在认知建筑客体过程中的不同视知觉特性。  相似文献   

9.
吴伟  张伟 《中外建筑》2012,(11):29-31
针对当前城市建设背景下中千城一面、杂乱无章的城市面貌,该文提出以"建筑群体"思想作为连接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中间层次,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筑群体表情"的概念,并根据视知觉完形理论对其进行了初步的探究,希望从新的角度思考其在塑造城市风貌方面的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超大规模高级中学普通教室作为研究对象,针对超大规模高中生学习的需求,以普通教室为中心展开研究,探讨超大规模高级中学普通教室与一般学校普通教室的区别,分析普通教室空间的功能构成和空间特性,探讨普通教室的多功能化研究.为目前超大规模高级中学设计研究提供现实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从视知觉动力角度分析非线性建筑形态的美学呈现,本质上是一个外在异形形态的表达与内在心理认知的衡量这样一个相互作用的有机的审美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外界事物通过视觉作用于心理,形成某种情绪特征,体现着人类的感情、思维以及各种社会现实和自然现象,并最终形成相应的审美衡量标准。这为非线性建筑形态的美学体验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审美判断方法。  相似文献   

12.
城市地标是一个城市的符号,其发展状况成为影响城市形象塑造的重要因素。笔者在文中引入导向型城市地标的概念,以郑州市二七塔为例,并结合其周边区域城市形象发展状况及特点,从视知觉领域分析其在城市发展与形象保护矛盾中的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13.
朱新苗  陈洋  王佳 《建筑学报》2022,(S1):117-124
通过借鉴教育发达国家的普通教室单元空间设计智慧,基于培智学生特征探讨其对“人”“事”“物”及普通教室单元空间的特殊需求,结合人体工程学,提出普通教室单元的空间构成、空间尺度、空间模式与空间细节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由于超高层项目的特殊性,超高层建筑高宽比尺寸受到多方因素限制.当有需求时,可以利用视知觉理论改变建筑视觉比例,以达到预期的视觉效果.文章针对国内已建成超高层建筑,对其比例尺寸及相关因素进行了数据统计等工作,并基于鲁道夫·阿恩海姆视知觉理论的研究,总结改变建筑视觉比例的方法,希望能为聚焦建筑比例的设计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查阅文献与实地调研的方法,从教室采光、自习空间、教师办公空间等方面,分析了部分工科类艺术专业教学楼教室空间设计的优缺点,并探讨了适宜的空间设计方案,有利于为师生创造出舒适的工作与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16.
日本福冈县的博多水城是由美国捷得事务所设计建造的商业建筑综合体。本文以建筑评析的方式,在方案总览的基础上,结合鲁道夫-阿恩海姆的视觉心理学原理,首先从建筑的方向与位置、路线、拱形和敞口的动力四个方面分析了该建筑给人们带来的视知觉和心理感受;然后从动力的表现、概念的获得这两个方面探讨了建筑设计中的造型方法。最后作者认为,该方案的设计是充分考虑使用者的视知觉和心理感受,塑造了人性化的内部商业空间,成功地用"弧形"的视觉元素表达了"水城"这一抽象的概念。本案在很多方面,尤其在建筑的空间和造型策略方面值得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住宅天然光环境中的不同因素对视知觉感受的影响作用,该文利用SD法对相关内容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利用实验所得数据对不同个体及窗户大小、位置、形状对居住者视知觉感受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发现不同个体之间的年龄差异对于评价结果的影响最为显著;窗户的面积、宽度、窗台高度的变化与居住者满意度之间都非简单线性的变化规律,这些结果的获得可以为设计者在设计初期提供设计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王晶  曾坚  霍建军 《建筑师》2009,(5):58-62
本文关注密斯流动空间本体的可量度性内容,以乡村砖住宅,巴塞罗那德国馆和ⅡT新校园规划等经典作品为研究范例,利用量化分析方法对这些作品的空间单位配置及其逻辑关系进行直观和定量的描述,通过比较分析最终确定虚空间单位类型数(H)、环通度(C)和特殊空间逻辑关系数(T)是影响密斯空间流动性的主要因素,并得出了具体的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会理古城的街巷空间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句法理论中的轴线法,从整合度、空间连接值及智能度方面对会里古城的街巷空间进行量化研究,为会理古城街巷空间的深入研究做数据性支持。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梳理吉林省内中国传统村落的发展特征基础之上,利用空间句法理论和方法来对吉林省入选的11个中国传统村落之空间形态及结构特点进行了矢量化分析,并且利用分析结果对未来村落空间的使用模式进行科学预测,促进传统村落在区域内得到最大化的发展,最终实现依托传统建筑与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和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