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使我国传统手工艺术品中的非遗绒花得到更好的传承,通过深入探究非遗绒花的发展史,分析非遗绒花的历史源流特点及传承问题,提出了非遗绒花在当代创新应用策略,希望非遗绒花手工艺品切实融入到当代生活中,推动非遗绒花在未来持续向好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高倩 《染整技术》2024,(4):91-94
分析陕西非遗扎染传承面临的问题。利用现代科技提高非遗扎染的生产效率,并在色彩设计、图案设计、工艺设计方面进行创新,设计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扎染图案,研究非遗扎染技艺的传承策略,提出新的传承理念和传承方式。  相似文献   

3.
绒花是中国历史上较为悠久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品,因绒花谐音“荣华”,故有吉祥、富贵的美好寓意。明清时期是绒花行业的繁荣时期,但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绒花已经成为一项濒危的传统技艺。因此,对非遗绒花的传承与保护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通过研究非遗绒花的历史,探究非遗绒花的创新发展方式,有利于带领更多的年轻人了解非遗绒花,发扬非遗绒花这一独特艺术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南京博物院非物质文化创意产品的市场现状,分析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设计。探讨创新设计理念,将非遗文创产品设计和3D打印技术、VR虚拟展示技术等相结合,在"互联网+"的工作模式和思维模式下,通过网络技术与自媒体开拓文创设计新思路,以期对我国的非遗文创产品设计开发领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交流互鉴。汉绣以楚文化为依托发展而来,于2008年选入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声虽不及“四大名绣”,但也是独具特色的荆楚地方性绣种。汉绣发展历史曲折,传世作品较少,国内外关注度较低,作品缺乏创新,现代适应性较差。虽有老一辈技艺传承人,但年轻人的接受度不高也导致汉绣面临严峻的保护与传承问题。在时代的高速发展背景下,汉绣面临着许多难点和痛点,需要政府和人民等多方协同努力,共同助推汉绣文化的发展。基于此,对汉绣传承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黄洁  由丽丹 《江苏纺织》2021,(8):120-122
手工盘扣作为中国传统技艺元素之一,其工艺制作流程以纯手工制作方式为主,承载了古老绳结技艺的文化内涵.文章结合了常州地区文旅融合大背景下非遗项目的挖掘、保护、传承和推广工作,选择传统手工盘扣文创设计为载体,从打造本土IP社交名片、加深常州旅游内涵、助力乡村振兴、推动文化教育事业和提升互联网传播力5个方面进行研究,对探...  相似文献   

7.
徐恒 《化纤与纺织技术》2021,50(4):81-82,8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发展中遗存的瑰宝,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价值极高,而非遗保护中"活的遗产"传承人机制研究和探索是非遗事业中的核心要素及重要环节.近些年,国家战略的调整和相应对策改动都对非遗事业的保护及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甘肃省开展的非遗培训有效建立了非遗保护机制与知识转移及保护对策.文章从传承人、技艺、知识...  相似文献   

8.
罗娟娟 《西部皮革》2021,(11):40-41,56
运用文献分析、田野调查等方法,对湖北恩施来凤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兰卡普传承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来凤县西兰卡普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群众基础薄弱、传承人严重匮乏、文化内涵缺失、传播方式单一等困境,并从培养小小传承人、传承手工技艺、创新宣传手段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发展策略,旨在为新时代西兰卡普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庄建昌 《中国宝石》2023,(4):108-112
国潮背景下,“非遗新造物”“民艺复兴”等概念推动着非遗技艺回归大众视线。如何使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发展中更好适应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以及数字化的制造方式,是传统手工艺传承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2017年,国务院先后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旨在立足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掘和运用传统工艺包含的文化元素和工艺理念,让工艺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  相似文献   

10.
文章探讨了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鱼皮画的传承保护问题和创意设计在保护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分析黑龙江非遗的特点和保护现状,结合云南扎染、苏州刺绣和景德镇陶瓷等成功案例的启示,提出了强化政府支持、完善法规体系、加强创意设计人才培养等对策。强调了创意设计与非遗保护的深度融合,为鱼皮画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推动黑龙江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水平,促进非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数字化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是文化先行、以人为本,是数字助力的多元跨界、兼容并包的。以数字技术挖掘非遗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结合数字设计、元宇宙、大数据平台和新媒体媒介,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立足于黎族的发展情况,对其非遗服饰品牌的创新发展进行探究,以期推进黎族文化与市场的有效结合,同时使多姿多彩的黎族文化通过产品的方式得到传承,促进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增进民族精神认同的重要基础.做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能够维护我国民族文化多样性,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动力支持.作为一个拥有上下五千年文化历史的大国,我国拥有丰富且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颁布以来,我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虽然已...  相似文献   

14.
容婷  雷甜 《西部皮革》2022,(7):41-44,78
当下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的研究,尤其是关于纺织服装类的非遗,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基于前人的研究,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刺绣为例,按照非遗类别属性剖析瑶族刺绣在传统工艺、民间美术和民俗活动这三个层面的特点,结合新时期面临的新问题,提出应将设计美学作为非遗瑶绣传承与创新的新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5.
探讨数字化技术在大运河天津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过程中的可行性、创新性及具体策略,以期为大运河天津段非遗文化保护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16.
王东  王劲  蒋楠 《中国食品工业》2022,(16):118-121
烹饪类非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饮食健康和现代烹饪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传统手把手和口口相传的烹饪非遗传承人的培养方式,难以形成科学高效的非遗传承成效,而科学系统的现代职业教育在非遗人才培养方面有着特殊的潜力与优势。基于此,本文以苏菜技艺非遗传承人的培养为例,在分析烹饪非遗传承人培养现状的基础上,尝试将传统烹饪非遗传承人培养模式与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相融合,探索职业院校培养烹饪非遗传承人的实践路径,以期能够为我国餐饮行业培养更多优秀的烹饪专业人才,更好地传承与发扬我国烹饪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7.
周培艺 《西部皮革》2021,(2):104-105
文创产品设计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有效的保护方式.我们在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文创设计前,要先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文化资源,再运用设计手段对非遗文化资源进行创新设计.文创设计不仅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设计中起到积极作用,还对非遗传承人的保护和培育也起到积极的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是保持活态,要发展就必须先活下来,其...  相似文献   

18.
19.
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设计师一直在不断深入思考的问题。文章首先对满族剪纸纹样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概述,其次将传统满族剪纸纹样以现代设计演绎的手法,通过纹样提取、形式重构的方法进行再设计,并且应用于包装、海报等产品及宣传中,完成创新形式的“活化”传承与“物化”创新的可持续应用,以流行风格为非遗文化注入新活力、新形式、新内容,达到传承与创新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蓝印花布技艺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分析了当代南通蓝印花布的传承价值,并结合实际问题,研究如何更好地传承和保护南通蓝印花布技艺,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为非遗文化传承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