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被推崇为神曲的《忐忑》流行于网络媒介所构建的拟态环境中,后忐忑时代还在进行,笔者试以此现象为线索分析网络媒介所构建的拟态环境的虚拟个性以及受众在拟态环境中的传播心理,并呼唤受众媒介素养与媒体自身素养的提高,大众应坚持适度原则体验媒介构建的拟态环境,不能沉溺于媒介所营造的虚拟世界中。  相似文献   

2.
《广西轻工业》2016,(9):84-86
现代展示的核心在于有效地传达信息并创造良好的体验。主题类博物馆的叙事空间营造多是针对展示主题的故事性阐述,并藉由展示故事情节激发某种情感回应,使之成为核心观展体验。针对阖闾城遗址博物馆"伟哉?阖闾"数字展厅所营造并置体验的理念与手法,从受众、场景、史实三个维度进行解读,并阐述数字媒体在空间叙事中对受众行为影响的方式及重要性,以期为遗址类主题展馆由"欣赏"类向"交流"类转型提供可行的实现路径与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3.
我国出版业数字媒体平台发展方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媒体平台作为“所有人对所有人”传播的一个中介,它的出现带来网络时代新的阅读体验。数字媒体平台不仅整合了媒介资源,而且还将互相排斥的媒介形式进行对接,逐渐开发出平台自身的整合优势。以出版业数字媒体平台发展为例,阐述出版业数字媒体平台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发展策略和建议,对出版业建设数字媒体平台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杨婷婷 《丝网印刷》2023,(20):100-102
在新时代背景下,数字媒介对于传播非遗文化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以纪录片《苏绣》为例,主要探讨非遗文化在数字创作中的呈现方式和传播策略,以达到更广泛的社会影响,同时唤起受众对传统苏绣文化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置身于媒介环境时代中,图形已经成为受众增添认知和情感沟通的重要手段。文字图形化设计呈现独特的视觉形态,不仅可以拓展受众的想象思维,传递更多信息,还能刺激受众的感官体验,获得其情感认同。文章简要分析文字图形化的设计方法及应遵循的设计原则,充分运用现代设计语言以实践案例解读文字元素在纺织品中的设计呈现,旨在探究纺织品图案设计的创新形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数字时代的博物馆展示变革为背景,以美国新闻博物馆的展示设计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数字媒体介入下的博物馆情境设计特点与发展趋势。数字时代背景下的博物馆展示情境由"展品""媒介""空间""观众"等要素的基本面貌,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数字媒体介入下的博物馆情境设计为观众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体验方式和体验内容。本文以美国新闻博物馆中的部分展项为例,探讨了数字媒体介入下博物馆所呈现出的"增强体验""沉浸体验""虚拟体验""个性体验"等数字时代特有的体验特征,并提出面向观众认知提升的博物馆情境化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中,信息化的数字平台等新型媒介的发展正在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生活方式,原来的传统媒介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视觉化需求,而在这种新时代下用各种各样移动终端传达信息已是主流,视觉信息的动态化发展已是必然。本文旨在探讨动态海报设计的发展,动态海报视觉表达的特征,以及在新媒体中的实际应用。动态海报对人们的感官刺激强化了受众感知,最终达到情感共鸣,在动态海报的设计的表达上,需要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数字新媒体平台中,拓宽创作空间,优化创作思维,最终呈现的作品在信息传递上更加符合当下时代的需求更加符合当下受众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数字艺术是科学艺术和媒体相互交叉融合的新型艺术形式。在元宇宙热议背景下,数字艺术的创作思维和内容表达呈现多元融合态势,加速人工智能生成艺术的升级演化,继而催生出更多新艺术观念和数字艺术形态。本文立足于元宇宙技术体系与媒介融合升级下的数字艺术新特征,围绕数字艺术创作的技术手段、创作主体以及受众和价值认定的新变化,总结数字艺术的发展特点,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作出研判。  相似文献   

9.
数字时代的今天,艺术与科技紧密连接,两者的结合激荡出更多元的艺术表现与艺术体验.以人体为交互媒介,影像为交互呈现内容,是数字交互的重要形态和发展方向.影像与空间的融合,舞台与现场的融合,观者与作者的融合,使我们的艺术表达、创作和艺术体验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和层次.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平面设计多维化发展动因和多维表现形式的分析,阐述平面设计的现状,梳理设计、媒介以及受众之间的关系,着重强调数字技术以及不同学科领域交叉对平面设计带来的影响,探讨不同表现手法转换的可能性。从多个角度论证受众与平面设计作品之间的所发生的互动关系正逐渐成为重点,由此对未来发展做出初步预测,平面设计多维化表现是时代背景下的大趋势,将进一步推进设计领域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数字技术颠覆了传统的出版模式,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平面电子传播媒介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阅读体验和快速获取资讯的途径,俘获了众多习惯于使用电子移动媒体的受众群体。数字技术已经对传统出版及出版物印刷领域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从iPad新品推出到其他平板电子产品的热卖可见一斑。从国外出版业态的发展来看,数字出版发展势头迅猛。2011年美国电子书的销售额达272亿美元,销售增幅达22%,且成人类电子图  相似文献   

12.
伴随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消费方式的多样化发展,新消费成为促进家具品牌经济增长的新推动力,故媒介的选择对家具品牌展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数据分析得到新媒体语境下媒介具有数字经济化、深度融合化、接触分化的特征,且呈现线上展示注重展现品牌内涵,线下互动满足用户体验需求的发展趋势,所以动画构建家具展示时应围绕动画技术展示产...  相似文献   

13.
全媒体出版强调多渠道的同步出版:图书市场一方面以传统方式运营纸质图书,另一方面以数字形式通过互联网、手机、手持阅读器等终端数字设备进行同步出版。全媒体出版的盛行是出版产业为连通产业内外、满足受众对更高层次媒介需求所进行的"供给侧"改革的努力,创造了出版产业新的增长空间和潜力。其中,原发于互联网的网络文学,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全媒介出版运营产业链。网络文学从产品类型、内容形态以及传播渠道和终端三个领域进行了一场网络化重构,促进了出版媒介的融合和创新,给出版业闯下了一条快速增长的途径,成为出版业发展新动能。  相似文献   

14.
在信息传播高速发展的时代,媒介传播形式多种多样,然而近年来高校形象宣传片创意不足,同质化现象严重,不能很好的搭建起高校与受众群体之间的媒介。如何利用新媒介将高校的文化理念及高校特色有效的展现给受众,本文通过MG动画这一新媒介形式,如何应用于高校文化理念宣传片中进行探索分析。  相似文献   

15.
数字技术的发展不断延续逝者在社会中存在的时间和影响。数字遗产作为一种新型媒介形式正在重构用户生前逝后的媒介实践,年轻一代更愿意对自己的数字遗产进行生前管理,有选择地封存一个“数字自我”留置于网络空间。在这一过程中,数字遗产发挥着作为情感媒介、表演媒介与记忆媒介的功能,影响生者与逝者的数字交往。  相似文献   

16.
植入式广告与电影媒介相融合,共同建构受众现实生活或理想情境的一部分。在电影中,将商品式服务信息以非广告的表现方法,在受众无意识情态下,灌输给受众,使受众欣然接受并消费。研究表明,电影中,高频次、高情节契合度的广告植入,可以加强受众对品牌的认知度,甚至直接影响其消费选择;一部好的电影也会让其周边产品成为畅销品牌。基于电影媒介独特的影响力,本文认为,中国电影植入式广告的运营,应该向美国电影学习,将植入式广告做得隐秘不突兀,自然而然地出现在电影故事情节中,产生影响力,引导消费者接受并消费。  相似文献   

17.
媒介融合融什么?这不仅是一个传媒业界的实践问题,也是传播学学界亟待阐释的学理问题。媒介融合需要顶层设计;媒介融合是一项从核心价值观到媒介技术形态的网络化系统工程。媒介融合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观照传媒意识形态和技术形态,以媒介的互动性激活受众的主体性,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信息增值服务。  相似文献   

18.
四川美食纪录片立足于川蜀地域文化,用冷峻、客观的视听语言反映真实的川菜饮食特征。纵观二十余部(集)四川美食纪录片,观众真实沉浸的“介入”体验、美食符号呈现与文化表达并重、“精致化视听”的语言描摹、四川本土地域文化的延展传播是其创作的表征。数字媒介时代的到来,四川美食纪录片必须立足“社交化”的多媒介推广、采取“体验真实”的创作方式、倡导“健康饮食”的文化理念,唯有这样才能寻求到商业性、艺术性与文化性的平衡点,进而呈现出与其他美食纪录片与众不同的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19.
以数字技术作为基础的后图像时代的数字媒介,已经极大地改变了当代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出版物创作与审美重构。数字出版物中的动态页面不仅仅是设计艺术作品,也是技术产品,是技术与艺术结合的艺术作品。动态页面发展的趋势之一必然是继续整合不同的设计素材,并转化应用各类新型的数字技术,通过设计整合技术并将技术活动艺术化和审美化,并赋予技术新的意义变革。为阅读者带来更为崭新的和丰富的审美体验,进而构建数字出版物的审美范式。  相似文献   

20.
10月13日,“富七施乐Innovate2008亚太区数字印刷行业巡同研讨会”存上海富士施乐高新技术体验中心(epicenter)隆重召丌。本届研讨会延续Innovate2007的“HOWTO”主题,以直复营销和商业印刷两大内容为核心。富十施乐特邀的国际数字印刷专家和与会者分享了如何成功构建一个直复营销活动并在直复营销市场活动中使用多种媒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