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采用一种新型阵列微孔吸附金刚石多层有序排布法制备了体积分数为20%的多层有序排布金刚石锯片, 对比研究了多层有序排布金刚石锯片和随机分布金刚石锯片在加工罗源红花岗岩时的锯切电流和单颗金刚石磨粒所受的切向锯切力, 对切割加工实验后锯片中金刚石磨粒不同磨损形态进行了观察和统计, 分析了金刚石有序排布对锯片切割性能及金刚石磨粒磨损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 阵列微孔吸附有序排布金刚石锯片的锯切电流和单颗金刚石磨粒所受的切向锯切力比磨粒随机分布锯片低; 在干切和湿切条件下, 有序排布金刚石锯片的脱落磨粒占总磨粒比率比随机分布金刚石锯片低, 宏观破碎和微破碎磨粒占总磨粒比率比随机分布金刚石锯片高。  相似文献   

2.
金刚石锯片锋利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室内锯切试验,对三种不同粒度、浓度的金刚石锯片在切割大理石时的锋利性能进行了比较,列出了锯切得到的数据结果;并通过理论计算与分析得出结论:当金刚石粒径不变时,适当减少金刚石浓度,锯片锋利性得到提高;当金刚石浓度不变时,适当增大金刚石粒度,锯片锋利性也能得到提高。同时,推导出了锯片金刚石参数设计中必须遵循的相邻两颗金刚石之间的最大间距原则。  相似文献   

3.
采用与主磨料粒度相差较大的金刚石微粉作为辅磨料,设计和制备了13种不同配方的金刚石小锯片进行切割混凝土的试验,实现主辅磨料双切削共同作用。通过混凝土切割实验和理论分析,研究金刚石辅磨料对金刚石锯片寿命和切割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锯片中加入适量浓度的细颗粒金刚石作为辅磨料,能较大幅度提高混凝土金刚石锯片的切割效率及使用寿命。金刚石作为辅磨料可协助主磨料共同参与切割混凝土,能加快锯片的新陈代谢,使单位切削面上的受力点增多,且减小金刚石颗粒之间的间距,使大于金刚石间距的砂粒磨削不到胎体,从而减少砂粒对胎体的磨损,金刚石锯片的使用寿命最多可提高150%以上,切割效率提高约40%。  相似文献   

4.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结构参数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构参数优化的实质是放出体的空间排列问题,排列最密实者为最优。文章提出了大间距结构和高分段结构的理论依据,并阐明了大间距结构形式和高分段结构形式在理论上损失贫化指标是等价的,但在实践中前者明显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5.
通过在纯金属粉末胎体中加入不同比例的铁基预合金粉末,对各种胎体合金硬度、耐磨性、抗弯强度进行了检测,并对各种锯片进行了切割速度和切割寿命试验,同时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适量加入铁基预合金粉末,可提高胎体对金刚石的把持力,改善金刚石的出刃性能,从而提高金刚石锯片的切割效率和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6.
为适应切割钢丝对盘条深加工性能的高要求,研究了大拉拔塑性变形条件下盘条显微组织中渗碳体片层间距对成品钢丝性能的影响,发现显微组织的渗碳体片层间距80 nm时会降低钢丝的拉拔加工硬化率,同时也会降低拉拔后钢丝的扭转性能。在工业化生产条件下,盘条显微组织控制在索氏体和珠光体范围内,比将显微组织控制在索氏体和屈氏体范围内更适合大压缩率的拉拔,即不能盲目追求高索氏体化率。盘条的屈强比参数可作为盘条显微组织索氏体化率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采用硬度计、光学显微镜、SEM扫描电镜及EDS能谱分析,对65Mn锯片用钢生产中出现的硬度不均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引起65Mn锯片用热轧带钢硬度不均的主要原因是热轧钢板内珠光体片层间距不均匀、带状组织及脱碳层的存在;其中以珠光体片层间距不均为主,其特征为钢板内珠光体片间距大小不一,差别较大,珠光体组织的平直度较差。通过优化终轧后冷却工艺、炼钢及连铸工艺、加热制度等措施,有效改善了65Mn热轧钢板表面硬度均匀性。  相似文献   

8.
金刚石锯片性能与其刀头配方参数的量化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定量分析,得出了锯片的效率和寿命与刀头配方有关参数的量化关系。定量研究结论与有关定性结果完全吻合,这说明该研究所得锯片性能与其刀头配方参数间的定量关系是可行的;得出的锯片性能与参数间的定量关系,可以用于指导刀头配方的参数设计;并可根据刀头的设计参数预知锯片的性能情况。要弄清楚刀头配方中所有参数与其性能间的内在定量关系,仍需作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以Fe-30%Cu(质量分数)合金粉末、单质Sn粉和Cu粉的混合粉末为基体,分别用W/Cr/Ni混合粉末和WC/Cr3C2/Ni混合粉末作为添加剂,制备金刚石锯片胎体材料,并利用加压烧结方法制备金刚石锯片。分析胎体材料的致密度、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以及金刚石锯片的切割性能。结果表明:胎体中添加Ni-W/Cr或Ni-WC/Cr3C2后,硬度、冲击韧性和抗弯强度最大增幅分别达到19.2%、11.7%和6.9%,致密度由96.50%降至93.1%~94.8%;胎体材料中添加2.44%W和2.44%Cr(体积分数)的金刚石锯片具有最优的干切性能,磨耗比和切割速率分别达到105.3 m/mm和1.66 m/min;添加4.36%WC和0.67%Cr3C2(体积分数)的金刚石锯片具有最优的湿切性能,磨耗比和切割速度分别达到109.6 m/mm和2.17 m/min。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的基础上选定了测试钢中珠光体片层间距的方法并进行了试验,经统计分析认为片层间距测量值符合正态分布,其结果可以用平均随机片层间距值σ表示平均值,以标准偏差S来表示其波动范围。文中还对测量中有关问题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1.
铬对高速车轮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微量铬对高速车轮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加入微量的铬,可以细化珠光体的片层间距,在保持韧塑性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显著增加材料的强度和硬度,从而提高车轮钢的耐磨性和抗剥离性能.  相似文献   

12.
陈作炳  程寅  谭虹  谢强 《钢铁》2020,55(5):116-123
 喷雾转筒冷却机是转底炉生产线上的关键设备之一。为了提高冷却机的冷却性能,针对转筒外喷雾冷却系统换热特性,应用CFD数值模拟技术建立传热过程耦合模型,研究了喷嘴数量、间距以及偏移量等布置参数对换热的影响。结果表明,数量过多、间距过小或数量过少、间距过大均不利于传热,合适的数量和间距对设备冷却性能具有积极作用,喷嘴平行四边形排列在一定程度上优于矩形排列。最后通过具体工程应用试验验证了研究成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离散元法(DEM)对封闭的管式太阳能集热器内颗粒与换热管的换热过程进行研究,模拟不同的管型和管间距对换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管型的换热效果有较为明显的差距.菱形换热管在水平间距63.25 mm、垂直间距63 mm时有最好的换热性能;六边形换热管在不同的空间排布下均有较好的换热性能;组合圆形换热管在水平间距51...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一种新型焊管在线切割刀具,能够实现对运动中大径型材的连续切割,切割时与运行的焊管保持同步前进,锯切刀具部分主要由三个电动机分别驱动三个直径为300 mm的锯片沿着圆管型材圆周方向作120°的均匀分布,通过锥齿轮传动带动刀片轴的旋转实现锯片的旋转切割;通过刀盘内伞齿轮传动和进给块与大伞齿轮端面的阿基米德螺旋线啮合实现锯片的垂直进给,并且随大伞齿轮转向改变实现了三刀片同步进退锯;通过带传动实现法兰轴上刀盘旋转不大于60°的旋转进给;该锯机与普通锯机相比,锯切频率由1~3次/min提高到4~6次/min,切割力矩大而平稳,驱动同步简单,系统运行平稳可靠,噪音低,效率高.  相似文献   

15.
李波  朱国明  陶功明  康永林 《钢铁》2014,49(7):101-106
 为进一步掌握在线余热淬火处理对钢轨组织性能的影响关系和机理,采用扫描电镜对热轧态钢轨和在线余热淬火处理后的钢轨进行了全断面的组织观察,利用维氏硬度仪和拉伸试验机对比分析了在线余热淬火对钢轨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线余热淬火和热轧态钢轨全断面的组织全部为片层状珠光体组织,但淬火轨珠光体片间距明显较小,热轧态钢轨珠光体片间距为0.113~0.284 μm,淬火轨片间距为0.076~0.148 μm。热轧态钢轨全断面显微硬度相差不大,在线余热淬火钢轨显微硬度普遍较热轧态钢轨高。在线余热淬火可以有效提高U75V钢轨性能,热处理后钢轨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较热轧态提高16.6%和20%,有效改善了钢轨的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16.
提高混凝土切割锯片使用寿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影响混凝土切割锯片性能的主要因素-胎体配方、金刚石的选用及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胎体用钴基配方、热压烧结采用两段升温、保温的方法及进行压力跟踪,可生产出使用寿命长、产生成本低的混凝土锯片。  相似文献   

17.
叙述了一种新型高效、耐用人造金刚石圆盘锯牛刀头为试验应用情况。该刀头具有大刚石色镶性能好,工作寿命长,生产效率高的特点,与普通金刚石锯片相比,在切割七级硬度岩石时,可提高切割效率25%,提高切割寿命48.5%。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锯片使用寿命,根据锯片的材质、厚度及使用要求,通过分析及试验选择了影响锯片硬度的高频淬火工艺参数:加热温度,冷锯810~850℃,热锯790~830℃;电位值,冷锯580V,热锯730V;工件和感应器间的间隙距离3mm;电流频率85kHz。处理工艺优化改进后,冷锯锯片平均使用次数提高了127次,热锯锯片提高了109次。  相似文献   

19.
应用湍流模型对涡轮叶片尾缘扰流柱通道的换热与流动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研究。为了研究通道内扰流柱排列方式对换热与流动的影响,对扰流柱沿流向叉排布置的通道和几何叉排通道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并对两种排列的传热和阻力特性进行了综合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扰流柱沿流向叉排通道对换热的影响比几何叉排通道的影响更显著,说明沿流向叉排是一种好的扰流柱排布方式。并计算了直径与平均间距比在不同工况下对流动和换热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对6种全部或部分加入预合金粉末的金刚石锯片进行了切割试验研究,分析了预合金粉末在胎体中的作用,探讨了某种预合金胎体中金刚石参数设计的合理范围.研究发现,采用湿法冶金工艺制造的ZSF预合金粉末,能够显著提高胎体把持金刚石的能力和胎体的耐磨性;对于雾化法得到的ZWC预合金粉末和ZSF预合金粉末组成的胎体锯片,金刚石浓度为18%时即能够保证有较好的锋利度、耐磨性以及加工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