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弄清国外某高铝铁矿石物理法分离铝铁效率低的原因,利用偏反光光学显微镜、电子探针、扫描电镜、X 射线衍射分析仪(XRD)等研究工具,开展了矿物赋存状态研究。研究表明,该铁矿石中的有用矿物以褐铁矿(针铁矿)为主,赤铁矿、假象赤铁矿(磁赤铁矿)次之;根据衍射半定量结果测算,约有42%的铝元素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于针铁矿中,形成铝铁同晶替代的嵌布关系,通过物理选矿方法无法分离这部分铝、铁;铝的另一种赋存形式是钙铝氧化物。研究结果为采取有效的铁铝分离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西南MN矿稀土赋存状态及配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西南MN稀土矿是以轻稀土为主,工业矿物单一为氟碳铈矿.矿石的稀土配分均属CeO2>La2O3>Nd2O3富轻稀土的强选择配分型,轻稀土配分值∑Ce2O3>97%.矿石还产占矿石量20%的含稀土黑色风化矿泥,其中稀土以胶态沉积相吸附在Fe-Mn氧化物次生富集.矿石各主要稀土富集体的中重稀土配分值Eu2O3和∑Y2O3为黑色风化物>矿石>氟碳铈矿.从矿石到黑色风化矿泥稀土配分有差异.但稀土配分仍具有继承性.黑色风化矿泥中的胶态沉积相稀土占71%,其中氢氧化物沉积相和Fe-Mn结合相各占59.1%和11.30%,但前者稀土配分值Eu2O30.79和∑Y2O38.75%,高于后者Eu2O30.31%和∑Y2O32.45%,表明氢氧化物沉积相有利于中重稀土的富集.  相似文献   

3.
4.
我国煤中砷赋存状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和分析了我国煤中砷赋存状态的大量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煤中砷赋存状态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探讨了将来煤中砷赋存状态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针对我国煤中砷赋存状态的研究表明我国煤中砷有硫化物态、有机态、砷酸盐态、硅酸盐态、水溶态。在对我国煤中砷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总结煤中砷的成因具有后期热液型、陆源碎屑型、同沉积海水型3种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5.
选取贵州省某地选煤厂入选原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探针及波谱、逐级化学提取和浮沉试验,对贵州某地煤中砷的赋存状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地煤中砷含量严重超标,并且砷元素与黄铁矿有紧密的结合,其主要载体矿物是黄铁矿和高岭石;硫酸盐结合态是砷的主要赋存状态;砷主要分布在脉石矿物中,可以通过洗选的方式脱除,但是因为有机结合态砷的存在,必将存在洗选脱除极限。  相似文献   

6.
针对江西某退役铀矿含硫铀废石中存在的铀污染问题,以矿区3种不同直径的废石为载体,通过BCR连续分级提取试验研究铀的赋存特征规律,分析了含硫铀废石中不同矿石粒径对铀的赋存形态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不同种类的含硫废石中铀的形态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在土壤表层废石(A组)中,铀主要以可氧化态及残渣态存在;在地表块状废石(B组)及边坡上采集的块状岩石(C组)中,铀主要以可还原态及残渣态存在。A组、B组废石中铀含量随矿/废石粒径的减小而增加,C组废石中铀含量受粒径影响较小。在含硫矿石中活性铀与铀含量没有密切关系,S、U、Fe分布特征大体一致。  相似文献   

7.
攀枝花铁矿石中钪的赋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简述攀枝花矿区铁矿石中钪的赋存特点及分布规律,论证钪在矿石中产出机理,为钪资源评价及综合回收提供基础资料。研究表明,钪以类质同象形式主要赋存于钛普通辉石、钛铁矿和钛磁铁矿中。  相似文献   

8.
9.
对我国西部某氧化铜矿石中钴的赋存状态研究表明 ,矿石中的钴主要赋存于含铜、铅、锰的水合氧化物中 ,其次赋存于碱式碳酸盐矿物及褐铁矿中 ,而以类质同象赋存于黄铁矿中的钴则很少。说明硫化铜矿石在氧化作用下 ,硫化物被分解 ,而原来赋存于硫化物中的钴转入溶液中被新形成的水合氧化物和碱式碳酸盐胶体所吸附 ,并以这种方式形成钴的局部富集  相似文献   

10.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是一类稀土元素呈水合或水合羟基吸附在黏土矿物表面的风化矿床。本研究首次发现了这类矿石中在干法研磨条件下会导致稀土相态发生变化,进而通过模拟实验,精确量化了机械研磨对矿石中离子相稀土含量变化的影响及其相态转变路径。结果表明,研磨后矿石中减少的离子相稀土主要转换为碳酸盐结合态,少数转换为铁锰结合态、腐殖酸结合态。其中,离子交换稀土减少53.48%,而碳酸盐结合态稀土增加36.05%。这种稀土相态转变的现象可能与研磨作用对粘土矿物的结构影响有关。X衍射和红外光谱证据指示,机械研磨过程会导致黏土矿物发生结构性损伤,晶体结构受到变形,引起黏土矿物晶格破坏,出现了无序化特征。机械研磨伴随发生的机械力化学过程发生,可能是导致机械研磨后离子相稀土减少、稀土赋存状态变化,形态间发生转移等变化的关键原因;本研究成果对于制定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勘查规范、矿石加工工艺、标准物质的研制流程、分析测试及黏土矿物的机械研磨机理研究等领域的理解和扩展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机械研磨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矿石导致离子相稀土减少是这类矿床研究中一个新的重要发现。  相似文献   

11.
池汝安  徐景明 《铀矿冶》1995,14(1):23-29
研究了形成风化型混合粘土矿的原岩、风化壳矿石和提取产品的稀土配分,它们不具有继承性。从113个矿样所提取的产品稀土配分相关分析,得出钆断效应和各半正相关性,且主要以轻稀土配分型为主占77.9%,富钇和富铈配分型很少,分别仅占4.4%和1.8%。重稀土为主且赋存于易风化矿物的原岩易形成富钇配分型稀土矿。  相似文献   

12.
从重稀土型低品位稀土矿中制取晶型碳酸稀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13.
选择性氯化提取攀西稀土矿脱锰矿泥中稀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氯化铵焙烧法处理攀西稀土矿脱锰矿泥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 ,对焙烧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氯化铵用量进行了优化 ;确定了最佳焙烧条件为 :反应温度 40 0℃ ,氯化铵用量NH4 Cl/脱锰矿泥 =0 30 ,反应时间为 6 0min ;其稀土浸取率达到 83 2 9% ;中间实验得到稀土浸出率为 80 %。进一步采用N2 3 5对该稀土浸出液萃取净化除铁、P50 7萃取提取稀土后 ,最后得到了稀土相对纯度为 96 3 %的混合稀土氯化物  相似文献   

14.
林河成 《矿冶》1998,7(1):52-57,73
综述了我国稀土合金的主要状况,其内容包括稀土合金的原料、生产、应用、市场及发展对策,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川西稀土矿泥的氯化焙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萍  池汝安 《有色金属》1997,49(4):58-63
川西冕宁牦牛坪稀土矿区的黑色土状风化物作为一种新型的稀土矿物已受到各方矿物研究者的注意。由它形成的黑色矿泥是具有回收价值的稀土资源。本工作在黑色土状风化物中稀土元素赋存形态研究的基础上,尝试用氯化法提取其中的稀土。经热力学计算表明,采用固体氯化钠为氯化剂,对稀土矿泥进行加碳中温氯化焙烧能使矿泥中的稀土转化成水溶性的稀土氯化物。实验表明焙烧后的稀土浸出率达82%~84%,而且水浸液中铁含量低,为稀土与非稀土元素的进一步分离提纯创造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详细介绍了从独居石铀钍渣盐酸全溶的溶液中回收铀、钍和稀土的工艺.成功地研究出在1.5—2.0mol/L 盐酸介质中用20%DMHMP-5%TBP-煤油溶液有效地萃取铀、铁,与钍、稀土分离.萃取剂浓度和料液中盐酸浓度等是影响铀、铁萃取的主要因素.在研究中首次发现了在萃取铀、铁后含钍、稀土的盐酸介质中直接添加适量硝酸,用20%—40%DMHMP-煤油溶液能选择性地萃取钍,从而有效地与稀土分离.详细研究了 DMHMP、TBP 在盐酸-硝酸混合酸介质中的萃钍性能及其影响因素.同时对萃取铀、铁、钍后的水相,用 DMHMP、TBP 进行了苯取残留硝酸的比较研究.该研究成果已用于广东德庆稀土冶炼厂并投入生产,大量制备出符合国家标准的纱罩级硝酸钍和一级重铀酸铵.  相似文献   

17.
李剑虹  张兴  徐莹  吴文远 《矿冶》2010,19(1):66-69,76
本文通过对在不同萃取剂皂化值、料液酸度和铝浓度条件下,稀土和铝在环烷酸体系中的分配比和分离系数的研究,发现料液含有中、高浓度铝时,由于pH值较高造成羧酸的溶解损失增大以及铝离子易水解发生乳化的问题,使得铝和稀土的分离系数βAl/RE随着料液pH值的升高急剧减小。经分析比较得出环烷酸萃取体系分离稀土和铝的优化工艺参数为:皂化值0.35M、铝浓度为12.5mmol/L、pH值为0.10条件下,分配比DAl=0.18,DRE=0.059,分离系数βAl/RE=3.06。  相似文献   

18.
柠檬酸与轻稀土在P204-HCl萃取有机相中的存在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剑虹  常宏涛  吴文远 《矿冶》2010,19(2):47-50,54
本文通过对容量法和ICP法测定轻稀土Nd的萃取率以及对P204+煤油体系和P204-HCl、P204-HCl-H3AOH体系负载轻稀土(La、Ce、Pr、Nd)有机相进行红外光谱测试分析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P204-HCl-H3AOH体系萃取轻稀土过程中,配合剂柠檬酸没有参加萃取反应,而且RE3+与P204中基团P-OH的H+发生了置换反应生成P-O→RE,与基团P=O发生了配合作用形成的配合物P=O→RE,其配合能力随La、Ce、Pr、Nd原子序数的增加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井下低压电网单相漏电的暂态过程进行了详细地分析计算,得出了暂态过程时间、漏电电流等参数的数学表达式及其变化规律,并提出现代漏电保护系统的设计和动作值整定应该兼顾暂态、稳态过程中电气参数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