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龚敏  邱罡 《IT时代周刊》2007,(18):68-68
2007年上半年波导、联想、中兴、夏新等一批国产厂商进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定制手机采购名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国外厂商在定制手机里占绝对垄断地位的局面.手机定制也似乎成了国产手机复苏的最大希望,然而手机定制真的能让国产手机厂商重振雄风吗?  相似文献   

2.
"弯道超越"是中兴通讯屡试不爽的经营之道,在系统产品如小灵通、CDMA等方面即是如此.在国产手机低迷不前的时候,它的手机业务再一次上演了"弯道超越"的经典一幕.日前,有统计表明,中兴CDMA手机业务正在超越一些传统强势厂商,已经进入到国内CDMA手机市场的第一阵营.  相似文献   

3.
2005年,对于中国手机行业来说可谓跌宕起伏:诺基亚通过渠道改革继续强化了其在中国市场的领军地位;联想通过在中高端市场的发力,市场份额持续攀升,已经成为继波导之后的第二大国产手机厂商;与此同时,大多数的国产手机厂商却陷入市场份额持续下滑的困境,并伴随着严重的财务危机;黑市手机继续蚕食国产厂商的市场,虽然后者曾经多方呼吁并在相关政府部门的组织下对黑市手机进行了围剿和清理;运营商方面,继续加大对定制手机的采购力度,夏新等国产厂商也开始出现在中国移动的采购名单上;虽然3G牌照发放时间一再推迟,但中兴、华为已经开始为海外运营商提供各种制式的3G手机.  相似文献   

4.
畅销终端奖     
2008年是中国手机市场发展最不平凡的一年,TD-SCDMA 正式试商用,电信重组也顺利完成,这给手机厂商带来了机遇,以中兴和华为为代表的国产手机厂商则充分把握了良机,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  相似文献   

5.
《通信世界》2008,(48):I0048-I0048
2008年是中国手机市场发展最不平凡的一年.TD-SCDMA正式试商用,电信重组也顺利完成.这给手机厂商带来了机遇,以中兴和华为为代表的国产手机厂商则充分把握了良机.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  相似文献   

6.
杜娟 《通信世界》2005,(5):20-21
中国的手机市场是一个培育梦想的地方,绝大多数时候厂商们都在进行惨烈地厮杀,国际大牌、国内名企,都对这个市场充满期待,并且没有哪一家敢稍稍放松,波导、TCL们虽然占领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但也仅仅是一个开始。2004年国外品牌手机的大举反攻,使国产手机销售量大幅下滑。2004年上半年国产手机市场占有率已经从58%下降到38.1%,其中科健、夏新、波导、TCL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有人说,国产手机从2004年开始进入了寒冬。然而,这一连串的数字只是一幅大幕,阻隔在市场表象与各个手机品牌的真实发展进程之间,掩盖了国产手机企业真正的生存状态。揭开这幅大幕,中兴手机的发展引起了业界的关注。这关注来自于中兴手机技术、质量管理和高效营销支撑起的“加速运动”。  相似文献   

7.
ZX 《数字通信》2004,(4):94-95
一直以来,中兴手机都是非常低调地存在于市场中,在中兴手机里可能很难看到时髦的功能,但是给我们的印象是,中兴是离“贴牌”这一流行词汇最远的国产手机厂商。就在刚刚过去的2003年,中兴手机突然频频亮相各大媒体,并且该公司在2003年12月31日宣布,12月实现单月手机(包括小灵通、GSM、cDMA)销量突破100万部,2003年手机销售总量450万部。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相似文献   

8.
雷楠 《中国新通信》2006,(12):47-48
火热的夏天,纷繁的手机市场,手机销售仍然向人们展现了一派如火如荼的景象:而国产手机厂商却继续在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国际巨头的阵阵冲击下呈整体溃败之势,犹如面对严冬。在这种情势下,中兴手机交出的业务突破全球50个国家的成绩单显得引人注目而又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9.
《IT时代周刊》的文章指出,“2007年上半年,波导、联想、中兴、夏新等一批国产厂商进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定制手机采购名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国外厂商在定制手机里占绝对垄断地位的局面。手机定制也似乎成了国产手机复苏的最大希望,  相似文献   

10.
在国内竞争环境日益严峻的时候,许多国产手机厂商开始将目光转向海外市场.近两年,华为、酷派、中兴、OPPO、vivo都已在包括美国、印度、欧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落地开花,国产手机走向世界的大势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11.
回望过去的2012年中国手机市场,国内厂商借助千元智能手机异军突起,抢得可观市场份额,而国外厂商则盘踞在高端攫取利润。看似风光的国内手机厂商均面临营收和利润的挑战。在即将过去的2012年,依靠运营商这颗大树,部分国产手机厂商逐步发展起来。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本土"中华酷联"(中兴、华为、酷派、联想)共占据了中国智能手机销售量近50%的份额,接近半壁江山,成为国产一线品牌。国产手机占据半壁江山千元智能机成主流回望2012年,国内智能手机市场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千元智能手机的普及。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市场和用户需求所致。据相关统计,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  相似文献   

12.
朱敏 《通信世界》2002,(32):28-28
2002年上半年,国产手机的市场占有率飚升,上半年国产手机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了17.7%(根据信息产业部数据),其中以TCL、波导、厦新等为代表的国产手机厂家在市场上面表现突出,TCL和波导这两个厂家都已经进入了国内手机销售量的前六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和国外厂家竞争的实力。长期以来,国外厂商(摩托罗拉,诺基亚等)在中国几乎垄断了手机市场,国产手机生产厂商在国外手机厂商的夹缝中生存,陷入两难境地:如果生产低端  相似文献   

13.
《新潮电子》2008,(2):28-29
刚刚过去的2007年对于国产手机而言是不平凡的一年:一方面,经历了连续第9个季度下滑的亏损局面,部分国产手机终于迎来了盈利的一丝曙光;联想、CECT、中兴、等国产手机第一阵营中的部分厂商,都重新开户了盈利之门;另一方面,不少曾经辉煌一时的国产手机企业都面临着高层变动,营销转轨以及被重新洗牌的事实,国产手机的市场份额一度下降到了30%以下,而与此相对,一些最新加入手机战团的国产厂商却风生水起,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国产手机的希望与朝气,那么,风云突变的国产手机市场到底将走向何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程鸱 《中国新通信》2007,9(20):52-52
近日,在深圳开幕的高交会上,TD-SCDMA产业阵营成为一大亮点,不仅是大唐、中兴、鼎桥等设备和芯片提供商开辟了大规模的展区,联想、康佳、中兴、宇龙酷派、夏新、海尔等十多家国产手机厂商也集体亮相,进行了一次TD手机大练兵。  相似文献   

15.
王涛 《通信世界》2007,(27B):18-18
“弯道超越”是中兴通讯屡试不爽的经营之道,在系统产品如小灵通、CDMA等方面即是如此。在国产手机低迷不前的时候,它的手机业务再一次上演了“弯道超越”的经典一幕。目前,有统计表明,中兴CDMA手机业务正在超越一些传统强势厂商,已经进入到国内CDMA手机市场的第一阵营。中兴通讯的手机业务初露峥嵘是在2004年,  相似文献   

16.
《IT时代周刊》2005,(14):17
2005年7月10日消息,与中科健、南方高科以及多家近期欲退出手机市场的国产手机厂商形成鲜明对比,外资和台资手机配套厂商正在增资、扩产。市场人士认为,国内手机厂商又处于一个关口。在连续的市场份额下滑之后,国产手机又退到了最初的那条生死线上。而台资、外资手机资本的突进,更加大了国产手机复起的难度。  相似文献   

17.
10月12日 ,第五届高交会在深圳高交会馆隆重开幕。国内最大的通信设备制造业上市公司———中兴通讯携多款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手机和具备大规模商用能力的全套WCDMA3G系统参加了本次盛会。在国内手机厂商中 ,中兴手机是一支特色鲜明的“技术型”队伍。中兴一直保持着对手机研发的巨大投入 ,中兴手机目前拥有研发工程师500余人。2003年上半年在手机上的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20 %以上。到目前为止 ,中兴已经全面掌握了手机研发制造的核心技术 ,包括手机协议软件、友好人机界面、基带与射频电路设计等 ,在国产手机技术研发上已遥遥领先。中兴…  相似文献   

18.
习惯了国际手机大佬们在中国营地上无休止地拼杀,人们似乎已经逐渐忘却了国产手机曾经打下的辉煌,然而,国内手机厂商们并不甘落寞,时不时传出它们的最新动态,以示存在.这类企业包括华为、中兴、TCL,甚至在海外依靠代工过日子的波导,也放话实现了盈利.  相似文献   

19.
在国产手机的一片“亏”声中,中兴手机独树一帜。何士友,中兴通讯的手机事业部的掌门人,2004年他主动请缨。在手机市场的大浪中,这位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技术出身的舵手,会把中兴手机带向何方?  相似文献   

20.
《数字通信》2000,(4):27
全球第三大手机市场一一中国大陆被三大品牌长驱直入,迅速超越90%的国内手机市场占有率,面对竞争,国内各大电讯厂商不甘落后,联合海外厂商,以OEM(辩设备制造商)的方式,推出了自己品牌的手机. 迄今为止,"中国制造”手机牌子已经相继有科健、华夏、海尔,东信、康佳、中兴、波导,熊猫,长虹、厦新、大唐等等.但是否能得到用户的认可,还得靠市场来检验.齐集全中文输入、环境模式、话费提示、秘书服务等功能的康佳情义通K3118,设计时应用了人体工程学原理,采用流线造型、小巧轻盈.它几乎可以支持目前通信网络能够提供的所有服务,而达到这种水平的国产手机寥寥无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