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专项计划的实施对提升中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入学机会的公平分配只是实现高等教育公平的一环。研究基于承认正义视角审视高校专项生的高等教育过程公平问题发现,这些学生进入重点大学后在情感、权利及个体价值方面都有着非正义的经历,制约平等的受教育权利的实现,阻碍学业与能力的发展以及健全人格的形成。研究认为,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对高等教育公平的认识亟需从入学机会的分配正义进一步深入到教育过程的承认正义,更加关注弱势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经历与体验,关注人的平等承认,通过制定更加完善的补偿性政策,营造更加包容开放的校园文化氛围,实现更加公平和更高质量的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与结构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剧变,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配政策也在"公平"与"效益"的矛盾和冲突中不断地进行着调适与改革.透过对三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配政策的回顾和脉络走向的把握,可以看出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政策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政府有必要进一步转变角色、职能,关注群体间接受高等教育"量"与"质"的双重差异.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成本回收对公平影响的国际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研究表明,在高等教育系统内部从公共教育投资中获益最多的乃是中上收入阶层的学生,低收入阶层的学生只从中获得一少部分公共资源。免费或只是象征性地收取低额学费的高等教育,实际上成了一种通过税收把穷人的收入向富人转移的不公平机制,实行成本回收,则可以部分地纠正这种这公平现象,但由于不同社会背景的学生费增加的反应并不完全一致,一般情况下,低收入家庭对学费的变化较之富裕家庭更为敏感,所以实行成本回收,会对低收入家庭出生的学生产生不利影响,消弱他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两种公平之间似乎存在着一种转换机制,不过,由成本回收所造成的对低收入阶层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负面影响,可以通过学生贷款,奖助学金,勤工助学与学费减免等措施部发地加以弥补。  相似文献   

4.
最近的10年里,威尔士政府一直致力于拓宽高等教育渠道,提高高等教育入学率,让更多的普通学生能接受高等教育。2000年威尔士政府制订国家战略计划《威尔士明天更美好》,提出到2010年18—30岁人口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目标为50%。2002年高等教育政策文件Reaching Higher提出其高等教育入学率目标是:适龄人口的高等教育入学比率要从目前的大约25—30%增长到2010年的40-50%。  相似文献   

5.
白1997年(大不列颠)联合王国权力下放以来,苏格兰的高等教育政策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苏格兰位于英国北部,历来非常重视教育,是在世界上第一个开展全民教育的国家。苏格兰的高等教育尤其发达,从1990至1998年,其适龄人群(18-21岁)的高等教育入学率就一直稳定在43%左右。为加快普及高等教育步伐,英国首相布莱尔1999年宣布了英国至2010年要实现的高等教育入学率的目标,即2010年英国接受高等教育的适龄人口达到50%。苏格兰积极响应了该项政策,它通过快速增加接受副学位高等教育(Sub-degree higher education)的学生人数,至2001年就实现了50%的高等教育入学率目标。当然这些人数中间包括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和大部分在继续教育学院就读的学生。在此之后,苏格兰政府对入学政策进行了相关调整,政策不再偏向提高高等教育入学率,转而强调拓宽高等教育入学途径。  相似文献   

6.
英格兰高等教育2006年的重要改革举措,是用“最高费用制”来代替“固定学费制”。2004—2005年英格兰高校对学生收费采用一揽子政策,学费固定为每年1500英镑;2006—2007学年起,政府将推行差别收费制,规定高校学费每年最高可达3000英镑,很多大学表示将会按照最高标准来收费。英格兰高等教育正式收费是从1998年开始的,当时起点定为1000英镑。2006年新的收费政策是近20年来一系列收费政策改革的延续,其目的是增加学生及其家庭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可以说英国的高等教育收费政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60年代至80年代不收学费并对学生提供生活费用补助,1988年开始将生活费用补助改为补助与贷款相结合但仍然不收取学费,1998年开始则只提供贷款、取消补助并收取学费,2006年起学费上涨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7.
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我国实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以来所形成的教育质量观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主要有五种被普遍接受的教育质量观,即多样化的质量观、适应性的质量观、发展的质量观、整体性的质量观和特色化的质量观;在上基础上,笔者从扩招导致部分高校教育质量有所下降、精英高等教育向大众化高等教育过渡、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于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等三方面提出自己的观点,即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考察应坚持一个质量分层的观点,大众化高等教育应该有一个基本的教育质量目标。  相似文献   

8.
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民办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树立21世纪的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观,是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优化政策制度环境,是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优化校内运行机制,形成自我发展的生机与活力,是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充分发展为前提,正确处理好规模、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关系,是实现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成本回收对公平影响的国际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研究表明,在高等教育系统内部从公共教育投资中获益最多的乃是中上收入阶层的学生,低收入阶层的学生只从中获得了一少部分公共资源.免费或只是象征性地收取低额学费的高等教育,实际上成了一种通过税收把穷人的收入向富人转移的不公平机制.实行成本回收,则可以部分地纠正这种不公平现象.但由于不同社会背景的学生对学费增加的反应并不完全一致,一般情况下,低收入家庭对学费的变化较之富裕家庭更为敏感,所以实行成本回收,会对低收入家庭出生的学生产生不利影响,消弱他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两种公平之间似乎存在着一种转换机制.不过,由成本回收所造成的对低收入阶层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负面影响,可以通过学生贷款、奖助学金、勤工助学与学费减免等措施部分地加以弥补.  相似文献   

10.
中日私立高等教育相关政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日两国同属东方文化圈,在教育制度、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等方面有许多异、同之处,而两国的私立高等教育政策也具有一定的可比较性。本文拟从选取立法政策、资助政策、管理政策和产权政策这四个方面。就中日私立高等教育的相关政策进行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私立高等教育事业中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作浅显思考,以期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期,其社会属性与意义必然发生根本性变化,高等教育成为人权、人权实现手段或人权支柱,高等教育公平便成为社会发展必需.教育公平包括入学公平、资源公平与结果公平等三个维度,其中,资源公平是教育公平的核心.教育的"有组织的及持续的致学交流"的本质决定了师资与课程是资源公平的核心,课程与教师资源品质差别将导致高等教育质量公平的缺失,优质师资争夺将加剧资源及教育质量的国际、区际与校际差别.我国要实现高等教育资源公平,最有效途径不是调整或重新配置,而是合作开发与共享,使高校群体平等使用优质资源,使大学生整体平等获取优质资源.为此,应该建立开发与共享系列策略或制度,主体包括:优质教师资源共享制度;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制度;跨校学分互认与互换制度.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质量公平呼唤教育信息公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教育是致学交流,是教育信息传递.教育公平,在表层和在起初阶段是机会公平,在深层和在后续阶段是质量公平.高等教育质量公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高等教育信息公平,而高等教育信息公平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育信息传递畅通程度;信息阻塞导致信息不公平,信息不公平阻碍高等教育质量公平.高等教育预设质量目标达成度取决于教育信息公平程度;信息公平是高等教育质量公平的基本保障;打破信息阻塞是实现高等教育信息公平的必需选择.信息阻塞,有能级性、缺位性和隐藏性三种类型;可以通过提升教师学术道德消除隐藏性信息阻塞,通过培育教师责任伦理消除缺位性信息阻塞,通过增强教师课程开发参与度消除"能级性"信息阻塞.只有消除信息阻塞、保障信息公平,才能保障高等教育质量公平;只有实现高等教育质量公平,才能实现高等教育接受者生涯公平;只有实现高等教育接受者生涯公平,才能实现社会公平,达成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3.
台湾地区自1994年起启动教育改革至今行程十多年,其中高等教育的改革力度与快速发展引人注目。根据台湾地区近年教育发展的相关统计数据,客观分析台湾高等教育呈现出的明显特点:就其发展程度和办学模式看,高等教育已由大众化走向普及化,并形成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双轨体系,而且私立院校在提供高等教育机会方面占据重要地位;在人才培养规格和层次上,本科院校急剧扩增而专科学校逐渐减少,高校学生培养又以研究生增幅最大,而且科技学科的在学学生数远大于社会科学在学学生数;随着大学多元入学方案的实施,招生制度朝向公平、多元方向发展,而大学录取率的持续攀升,反映台湾少子化对教育带来的冲击已由基础教育延伸到高等教育。透过这些特点认知台湾高等教育改革的内容及影响,以探讨高等教育带有共性的改革规律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按照《教育大辞典》(第一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24页)。衡量教育质量主要是着眼于学生质量的评价。如何确定其评价标准,包括两个层面的问题: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前者规定受培养者的一般质量要求,亦是教育的根本质量要求;后者规定受培养者的具体质量要求,是衡量人才是否合格的质量,实际涉及到高等教育的一般质量标准和具体质量标准两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中国加入WTO后全球教育服务市场相互更加开放的背景下,深入研究可以发现“双轨制”政策是高等教育成本补偿理论的合理性政策性结论,其完整执行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学生在国内学习,有助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以及在全球教育服务市场的竞争力,也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以及社会公平,并使国家受益。  相似文献   

16.
《现代大学教育》2006,(4):16-16
上世纪末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急剧扩张的时期,大大增加了人们享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民主化,但同时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向学生收费过高,政府与高校对弱势群体关注太少,导致大量来自低收入家庭的青少年面对沉重的经济压力而改变就学进程和志愿。这一现象,引起国内外学者与民众的广泛关注和批评。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政府与高校除应考虑我国现状与特色之外,还有必要参照世界其它国家的做法。在这方面,西欧国家与地区最近的一些政策与举措值得借鉴。第一,理性扩张。西欧各国在高等教育扩张过程中,注重理性发展,很多国家与地区将高等教育入学率目标定为2010年达到的50%。与我国相比,考虑其雄厚的经济基础与教育基础,西欧的这种发展目标与速度应该是非常有节制的。第二,理性收费。确实,面对高等教育扩张,连一些在教育收费方面最保守的国家也已经开始或准备收费,如德国公立高等教育向来是不收费的,但政府为了控制学生逗留高校的时间,从2006年下学期开始准备对超过规定学业年限达4个学期的学生开始收费。但西欧高等教育收费占人均GDP的比例只相当于中国的1/20到1/40。  相似文献   

17.
2007年11月8日至9日,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百余名高等教育工作者与高等教育研究者聚集中南大学,出席"第九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高等教育研讨会",围绕"高等教育公平"主题和"高等教育公平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公平背景下质量观与质量工程"、"中外高等教育招生比较"等议题进行学术交流和研讨.  相似文献   

18.
“马来西亚展望2020年”将是一个工业化国家。为了实现这个远景目标,经济将是发展的基础,包括众多受过教育的国民。马来西亚高等教育包括公立和私立教育机构,本文分析了目前马来西亚在高等教育政策、发展重点和战略方面的改革动向及关于高等教育学分、文凭和学位认可的现状。  相似文献   

19.
对高等教育质量和标准的关心并不是什么新问题,早在60、70年代,伴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高等教育质量问题一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们纷纷担忧规模扩大以后能否维持一定的水平和水准。因为量“少”往往与质“精”伴,量“多”往往与质“滥”相连。此时,许多国家纷纷采取措施确保高等教育质量与水准,主要是对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中新增加部分质量的水准。如1964年英国成立CNAA,其主要宗旨便是为了确保高等教育新形式--多科技术学院的质量与水淮。日本也于60、70年代颁布《专修学校设置基准》、《高等专科学校设置基准》、《短期大学设置基准》,其目的也是为了维持高等教育新增加部分的质量和水准,也就是说,60、70年代人们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关心主要是源于高等教育质量的关心主要是源于高等教育内部的因素变化--高等教育自身规模的扩大而引起的。到了80年代,情况发生了变化,人们对于高等教育质量的关心更主要地是源于与高等教育有关的外部原因。  相似文献   

20.
美国科罗拉多州在2005-2006学年正式实施高等教育券计划,政府对高等学校不再直接拨款。进入公立大学的学生可以获得每年2400美元面值的教育券;申请进入政府指定的三所私立大学的学生,可以得到每年1200美元面值的教育券。在美国,这是除退伍军人教育券外,第一个针对普通大学生的教育券计划。该计划颠覆了政府对大学的传统直接拨款模式,一方面促进了公立大学的竞争,充分利用现有的高等教育资源和经费;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对私立大学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