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高炉冶炼锰铁的变迁最早采用高炉冶炼锰铁合金的是法国的普尔塞尔和南威尔士派尔。1875年以后,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高炉冶炼锰铁技术逐渐推向世界。1949年,我国阳泉钢铁厂用高炉冶炼出锰铁合金。1950年,鞍山钢铁公司、重庆钢铁公司先后使用即将大修的生铁高炉改炼锰铁成功。新余钢铁公司(新钢)1960年开始生产高炉锰铁,但其高炉系统所需煤气需由生铁高炉提供。1962年,新钢在255m’锰铁高炉上回收煤气试验成功。从此,我国高炉锰铁生产走上了不依赖生铁高炉供应煤气的独立经营的道路,进而在全国形成了新钢、阳泉钢铁厂、湘潭锰矿等5…  相似文献   

2.
3.
М.  ВИ  徐国兴 《江西冶金》1989,9(4):37-38
考索高尔斯基钢铁厂有两座有效容积为408m~3和808m~3的高炉在冶炼高碳锰铁,其平均技术经济指标如表1。为冶炼锰铁,这两座高炉经过专门改造。在炉身的全部高度直到炉腹安装镶砖冷却壁,炉喉、炉顶、煤  相似文献   

4.
5.
文进玺  赵秀杰 《铁合金》1990,(4):9-10,8
介绍了高炉冶炼炭素锰铁的合理配料结构、操作制度,以及对其冶炼不同品种的经济评价。  相似文献   

6.
候兴  雷嘉 《中国锰业》1990,(6):32-36
新钢生产高炉锰铁已有30年历史。本文通过生产实践分析,介绍了锰铁高炉提高锰回收率的主要措施,采用精料入炉是关键的一环。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金属平衡查找了锰的主要损失去向,据此提出了从原料和操作两个方面采取措施,降低焦比。  相似文献   

8.
本文综述了新余钢铁厂生产高炉锰铁30年来在解决煤气净化回收、贯彻精料方针、提高锰金属回收率、提高锰铁质量、强化冶炼、改进炉型结构延长炉体寿命和污染防治、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技术进步措施。  相似文献   

9.
熊小星 《铁合金》1990,(6):9-13
本文分析了新钢三座255m~3锰铁高炉强化冶炼的实践,指出进一步挖掘高炉生产潜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高炉冶炼锰铁时,锰的回收率波动很大,在60—90%范围,矿比取决于入炉矿的平均含锰量和锰的回收率。每提高锰回收率一度,可降低锰矿消耗44.6kg/t,降低焦比27.7kg/t,增产1.57%,降低成本25.53元/t,并可提高产品质量。锰在渣中的化学损失与渣量和渣中MnO成正比,流失锰为入炉总锰量的16.8%,占流失总量的60.27%,为炉顶损失。采用高MgO渣操作,是降低渣中MnO的有效措施。已使MnO含量降至4—5%,Mn回收率已达85%。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锰铁高炉建立一定冶炼条件下的数学模型方程式,找出了冶炼锰铁理论焦比的计算方法,从而使高炉冶炼锰铁的操作水平有了比较的基准。在分析我国目前全焦、自然湿度送风冶炼情况下,提出了降低焦比的技术措施。这对设计新的锰铁高炉选定焦比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高炉冶炼锰铁与冶炼生铁有着很多共同的规律。但是,两者在节焦、增产的措施方向上,却有着重大区别。由于铁在高炉冶炼过程中,基本上是全部还原进入生铁,而锰在冶炼过程中就不可能全部还原,有相当一部份进入炉渣损失。因此,冶炼生铁的关键就在于提高焦炭负荷;而冶炼锰铁就必须提高焦炭负荷和提高锰金属回收率并重,而  相似文献   

16.
金真  曾昭珍 《铁合金》1997,(1):6-10
依据已建立的高炉锰铁冶炼数学模型方程式,在平面坐标上绘制了全炉氧平衡,高温区氧平衡,高温区热平衡及化学平衡的图形,从而使高炉锰铁冶炼中最本质的化学变化及热平衡,焦比,煤气CO利用率,吨铁耗风量等主要指标和特性直观地显示于图中。  相似文献   

17.
根据国内外高炉高压冶炼的实践,考虑到高炉冶炼锰铁的特点及新钢现有的冶炼条件,对锰铁高炉高压操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邓宁 《钢铁》1997,32(3):61-65
针对喷淋无炉衬锰铁高炉在生产中存在的炉壳变型,中部结厚,渣皮脱落和炉缸烧穿等问题,结合现代高炉在本体结构方面的改进,提出了改进锰铁高炉本体结构的意见,并做了设计举例。  相似文献   

19.
吴宦善 《铁合金》1992,(2):32-37,46
本文综合论述了迄今国外高炉锰铁冶炼技术的发展。即普遍采用富氧鼓风;改进炉顶装料设备;改善装料制度;采用干式除尘;应用等离子技术和风口强化器;以及改进炉型等技术。  相似文献   

20.
候兴  熊冬保  蒋海冰 《铁合金》1999,31(6):9-13
分析了锰铁高炉内硅还原机理,冶炼低硅高炉锰铁的基本条件、途径和工艺措施,指出了高炉冶炼低硅锰铁的技术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