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天津老城面临全面改造之即,从老城区及其传统建筑的历史作用和价值、改造老城区与保护传统街区和建筑的矛盾、保护传统街区和建筑的原则、传统街区和建筑的保护开发与利用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天津玩老城区和传统建筑对未来天津城市建筑风格的影响,希望引起有关各方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街市是都市、城镇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街市上的各种建筑天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地的历史和文化,但此类建筑至今很少有人研究。本文试从历史、经济及建筑文化等几个方面对江南城镇中的传统街市建筑作一初步的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从文化角度探讨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融合的方式。中国传统建筑映射出的传统文化主要包括人本主义思想、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伦理与礼制以及民俗文化等方面。从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的辩证关系看,可以从抽象继承和多样化引用两个方面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建筑创作。  相似文献   

4.
概念隐喻不是语言的专利,它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无处不在.建筑作为一个符号系统,要通过外在的形式表现人深层的思想和心理也必须利用许多的建筑隐喻.中外的建筑文化差异很大,但是基本的人性相同,所以建筑中所应用的基本概念隐喻也是相同的.中国传统建筑体现了建筑与人体的隐喻关系.从语言中的隐喻理论入手,结合西方建筑心理学和生物学分析了建筑隐喻的必要性和建筑与人体隐喻的合理性,以及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人体隐喻.汉字、中医和风水是中华历史文化的代表,最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找到建筑与人体隐喻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我国传统建筑木雕装饰的特点及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功能作用研究,以促进这一传统工艺在当代设计中的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6.
解析中国传统建筑环境观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社会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与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如何使现代建筑既能复合中国特殊国情又能彰显本土文化特点同时还要适应社会发展顺应社会潮流已经成为急需要解决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中国传统建筑入手,分析中国传统建筑对建筑发展的影响,从文化艺术与社会环境两方面认真思考,才能够完美地诠释中国传统建筑在现代建筑发展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中国建筑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及其现状。传统文化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思想根源,虚实关系是其特点之一,风水理论是科学与迷信的混合物,仿古建筑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现象,中国建筑师应当具有世界公民意识和自觉主动的创新意识,创造出中国建筑事业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8.
对待传统建筑文化,不能以静态的观点去观察,而要以动态的、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应努力寻找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交融,在上海松江大学城的创作中,注重融入本地区的建筑文化传统,并深入发掘其作用因素与表现形式,既吸取了传统建筑文化中的精华,又富于地域特色和时代精神,并以一种现代的建筑语言加以表达,蕴含文化品味,力图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思想所倡行的"礼与治"对传统建筑影响深远.为了探究儒家"礼治"文化影响下的传统建筑布局以及建筑形制,文章从建筑的等级特征、上下有序的伦理尺度介绍了儒家思想在传统建筑中的体现,对传统建筑的权力等级划分以及宗族礼制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从建筑的社会功能方面重点阐释了传统建筑"皇权至上""中为至尊""尊卑有序""敬宗尊祖"等礼制等级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凤鸟崇拜的全面理解,解析了凤鸟与“天人合一”等中国传统思想的关系以及它们的符号学象征意义与建筑意指,论证了凤鸟与中国传统大屋顶建筑的精神层面的联系,并通过这样的解析去学习与理解建筑与人精神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装饰一直都作为建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给予建筑美学特征,又赋予建筑文化、历史、社会、宗教等象征意义。本文针对徽州建筑,以及徽州文化、经济影响至深的扬州传统建筑,通过分析比较,挖掘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的历史信息、不同的建筑文化。通过装饰对比,研究徽州与扬州传统建筑的互融与差异,揭示徽派建筑与江浙建筑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建筑的实质在于空间这一建筑学的基本原理,探讨对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继承问题,认为中国的传统建筑艺术,虽然作为其外壳的造型艺术已经古老,但是作为其内核的空间艺术却具有永恒的生命力.文章通过理论阐述,形象描绘和资料引证,揭示了中国传统建筑之“有无相生”的空间艺术,不仅有其辉煌的古代成就,而且适用于现代未来.因此具有永恒的继承价值.  相似文献   

13.
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及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需要 ,城市的更新改建步伐日益加快 .在更新改建中 ,商业化日趋严重 ,而对于传统建筑文化的保护却令人担忧 .因而 ,如何保护城市现存的有价值的传统建筑并与发展结合起来 ,是应着眼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建筑景观与周围环境有着密切关联,进而展现出多样的形态特征.中国传统建筑景观的形成受许多地域环境因素如自然因素、技术因素等的影响,而传统建筑景观自身的形态特征及构成方式恰当地表现其所在地域的环境特征.传统建筑物通过与地域环境保持协调的关系,形成良好的传统建筑景观.文中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透析中国传统建筑景观对当今建筑景观的地域性研究起着继承与拓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比较闽台传统建筑和巴洛克建筑两种建筑装饰艺术风格,解构闽台中外合壁式建筑风格,并直面中国当代建筑现状,认为我国民族传统建筑风格的回归,既不能闭关锁国,也不能全盘西化,要在即时吸收国外各类先进建筑文化的同时,坚守并发扬光大我国中华民族传统建筑独特风格,才能使我国当代建筑既富有民族特色,又具有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6.
新徽派建筑理念是以徽派建筑为基因的设计理念,为保持黄山市城市风貌统一,促进徽派建筑文化的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以新徽派建筑与徽派建筑传承关系作为切入点,详细阐述了新徽派建筑创作理念,并以大跨建筑的设计实践为例,探讨新徽派建筑理念在大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希望通过这样一次探索为新徽派建筑创作提供多角度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村落是人类最古老的聚居形式,其中的传统建筑在自然环境、文化、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近年来受经济发展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许多古老的村落开始出现衰退变化,但古村及其传统建筑的存在与利用价值依然值得探讨。朱家峪是至今保存较完整的北方传统村落,对它的探讨有助于尚存古村及其建筑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徽州传统建筑实地测绘与相关文献资料的分析,探讨了徽州传统建筑测绘的具体方法,提出了在对徽州传统建筑测绘时遵循传统方法与现代测绘技术相结合的原则,并以1栋徽州古民居为例,详细阐述了古建筑测绘的具体实施内容与方法,为徽州传统建筑的保护,日常的维修及损坏后的修复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代的发展,图书馆建筑设计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从八个方面探讨了图书馆的现代化趋势及其对馆舍设计的影响,强调建筑师必须在设计观念上予以更新,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开拓图书馆建筑设计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