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IPv6中的QoS机制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Pv6的出现给网络的更广泛应用带来了新的契机。IPv6不仅可以解决IP地址局限的问题,还可以加强网络的实时处理能力。文章介绍了从“4”到“6”的变化,并重点对IPv6的QoS(QualityofService)机制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研究Internet现有QoS框架结构的基础上,对区分服务模型中缺乏资源协商信令进行改进,提出了基于流标签的移动IPv6 QoS框架,即在区分服务模型中使用IPv6流标签携带QoS参数,并对绑定更新、绑定应答等消息进行修改,通过在移动IPv6 QoS协商过程中指出业务流所需的QoS信息,以达到为业务流提供端到端的QoS的目的.利用仿真工具NS-2对移动IPv6 QoS协商过程进行了模拟,对区分服务和加入资源协商的区分服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方案在数据丢包和延时方面的性能均有一定提高.  相似文献   

3.
基于IPv6流标签的QoS控制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IPv6协议对IP网络服务质量提供了很好的支持,它定义了流标签字段帮助实现服务质量(QoS)控制,但是如何设计和部署IPv6流标签还是一个开放的研究课题.介绍了IPv6流标签的概念,描述了IPv6流标签的处理过程,分析了IPv6流标签的结构设计方案,最后探讨了基于IPv6流标签的QoS控制机制在应用与实现中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顾军  张瑾  夏士雄 《计算机工程》2007,33(23):135-137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边缘宽带接入设备已成为制约网络应用的瓶颈之一。如何加快边缘网络的报文转发处理,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QoS),是当前端到端QoS研究的重要问题。该文介绍了流交换技术,描述了IPv6报文流的处理过程,分析了IPv6的QoS功能,给出了基于IPv6 Flow-Aware的边缘宽带接入路由器的框架结构,定义了相关组件的功能,探讨了面向流的智能报文丢弃策略。  相似文献   

5.
在移动IPv6中,切换策略是保证实时业务服务质量的关键问题之一。该文分析和比较了层次MIPv6(HMIPv6)移动管理协议、快速切换MIPv6(FMIPv6)协议和快速层次MIPv6(F-HMIPv6)切换策略。仿真结果表明,快速层次MIPv6切换策略具有更小的延时和更少的丢包,改善实时业务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6.
浅析IPv6的QoS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IP网络上的新业务的不断出现,对IP网络的服务质量(QoS)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IPv4没有带宽控制和流量控制功能,服务质量没有保证,新一代网络协议IPv6对其进行了较彻底的改进。本文简要介绍了IPv6的基本特征,详细讨论了在IPv6网络上保证服务质量(QoS)的原理及优缺点。  相似文献   

7.
层次化移动IPv6环境中的QoS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层次化移动IPv6的网络提出了一种QoS信令,为移动节点提供服务质量的保障。在分析了RSVP信令的特点及其由于对多播的支持而增加的复杂性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简化的RSVP信令,然后把此RSVP信令和层次化的移动协议相结合提出了一个综合的QoS切换方案,并在层次化的移动环境下,对此QoS信令和其它几种QoS机制在资源预留时间和信令负荷方面进行了性能比较。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述了IPV4和IPV6的发展及现状;并从地址空间、数据报转发效率、端到端的安全性、QoS、移动特性等多方面介绍了IPV4和IPV6的区别;最后简述了IPV4和IPV6的联系及其过渡技术.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传统网络“尽力而为”服务不足的基础上.介绍iPv6的主要特点.论述iPv6QoS管理模型及其实现方案,并运用NS2网络仿真器分析表明.IPv6QoS管理模型的性能表现相当出色,不但是可扩展而且易于配置。  相似文献   

10.
IPv6业务技术在以IPv6为核心的下一代互联网中是关键因素之一,本文着重阐述了IPv6业务相关的关键技术、过渡期IPv6业务相关的服务器、IPv6特色业务。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IPv6业务相关的发展给予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IPv6作为新一代的互联网协议,对IP网络的服务质量提供了很好的支持,尤其是其报头中20位的流标签的使用,更是比IPv4的尽力而为服务有了很大的提高。本文介绍了IPv6流标签的定义和使用规范,分析了流标签在两种主要体系结构中对QoS如何支持,并用实际数据分析表现出流标签对于传统协议更能较好的支持QoS。  相似文献   

12.
IPV6流标签提供的服务质量支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下一代互联网协议,IPv6除了在地址空间上明显优于IPv4之外,还在数据报头中保留了20位流标签字段为实时流提供有别于尽力而为流的服务。流标签的研完尚处于试验阶段,目前还没有制定出正式的规范。本文在介绍了流和流标签的定义及属性之后,从流标签支持包分类、加速包转发、支持资源预留以及支持QoS的格式定义等多个方面探讨了流标签支持服务质量的能力,分析各种方式的利弊,给出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IPv6过渡机制的QoS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有越  雷振明 《计算机工程》2005,31(15):122-124
随着IPv6网络过渡期的延长,过渡机制的QoS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QoS保障机制在IPv4和IPv6网络间的延伸和对过渡机制的一些影响QoS的特性进行修改是这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该文对它们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IPv6和MPLS数据包的结构,解释了IPv6比IPv4在QoS方面的改进,并且详细说明了MPLS隧道通信在路由选择上的优点。探讨了IPv6的数据包排队机制、带宽分配RSVP与MPLS隧道工程相结合,实现数据包的快速转发的详细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丁振国  张玲 《微机发展》2007,17(6):221-223
在IPv6带宽网络环境下,根据QoS控制原理,采用多级过滤MF算法,结合MPLS和DiffServ等方法,研究具有多级QoS控制的高效网络,并提出IPv6网中多级QoS控制框架。通过该框架的实施,有效地实现了IPv6网络中的多级QoS控制,为用户提供具有QoS保证的高质量网络服务。  相似文献   

16.
基于MPLS实现IPv6网络QoS的新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IPv6的QoS特性以及DiffServ和MPLS技术,提出了在MPLS平台下通过TC字段实现IPv6网络QoS的新机制。该机制简化了网络结构设计,更容易提供端到端的QoS。试验结果表明,新机制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化网络性能。  相似文献   

17.
Despite the phenomenal success of IPv4, it has certain limitations for wireless, QoS (Quality of Service) and streaming media. The development of IPv6-the next generation protocol to step in placo of the current Interact Protocol-has reached the level of being suitable for practical test and usag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test scenarios of the on-going transition from IPv4 to IPv6, which test bed network. We give some suggestions in IPv4/IPv6 transition at last.  相似文献   

18.
IPv6中QoS的控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蒲生 《现代计算机》2002,(5):36-38,59
IPv6在其头标中设置了流标志和优先级两个字段,利用这两个字段可以进行服务质量(QoS)控制。本文结合IPv6头标结构,具体分析其新增功能,并讨论了依靠流标志和优先级来实现QoS的机理。  相似文献   

19.
IPv6网络环境中的多约束QoS路由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分利用IPv6支持QoS的潜能,设计了一种基于扩散的多约束QoS路由算法。算法中利用IPv6数据包基本报头中的流标签字段唯一标识业务流并加速数据流的包分类,利用扩展报头中的逐跳扩展头记录业务流需求并完成接入控制,利用路由头记录扩散包的转发路径并实现及时反馈,解决民IPv4扩散算法很难同时支持多度量参数、很难及时反馈等问题,提高了实时流数据包的转发效率。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流量的高速增长,交换机面对众多业务表现出不足及路由器的处理速度低下等问题日益暴露出来。在此情况下,标签交换技术被提出用于改进分组的转发过程。而在新一代的网络协议IPv6中包含流标签域,它可直接支持标签交换。文中研究基于IPv6的标签交换体系结构(简称6LSA),分析了6LSA中的流与目前规范定义的流的区别,并用一个聚集流的算法描述了标签交换路由器(6LSR)基于本地产生标签模型,建立标签交换路径(6LSP)和标签交换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