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二冲程汽油机扫气过程多维数值模拟及扫气系统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多维数值模拟方法对二冲程发动机的扫气过程进行优化。对原型机(小型HS-510航空发动机)的扫气过程数值模拟发现:在缸内存在环流和涡流。环流在贴近气缸附近较强,可以将废气排出气缸;而在气缸中部较弱,难以将废气彻底排出。涡流的存在则降低了发动机的扫气效率。原型机的扫气过程同理想的扫气过程相比有相当大的差距。在原型机扫气过程数值模拟的基础上,改进扫气系统设计,将扫气口由原来的两个增加到五个。对改型机数值模拟发现缸内没有形成涡流。计算和试验结果表明发动机的扫气效率得到了提高,且发动机的功率提高11%。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粘性流体动力学问题的ICE-ALE数值计算方法,对气门-气口式直流扫气二冲程内燃机的扫气过程作不定常多维流动数值模拟。按照设定的进出口流边界几何条件和物理条件,对内燃机缸内气体流动和残余废气浓度分布随时间的变化过程作细致的描述,并预测换气综合性能指标。文中给出流动的基本方程组,讨论初边条件。给出的计算结果及其与实验值的对比表明两者符合较好。计算提供了常规扫气模型试验往往难以测定的详尽资料,可以用来对不同气口几何设计方案作性能预测和结构选优,以及用来设定气门升程曲线和配气正时。 相似文献
3.
4.
本文对分层扫气二冲程汽油机的换气过程,储气道内压力波及稳定工况下化油器主、怠速系的供油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阐明了分层扫气汽油机给气比、空燃比和纯空气百分比的变化规律,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模拟计算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分层扫气二冲程汽油机的换气过程,储气道内压力波及稳定工况下化油器主、怠速系的供油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阐明了分层扫气汽油机给气比、空燃比和纯空气百分比的变化规律,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模拟计处计算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二冲程发动机扫气过程试验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A.Jantef二冲程发动机扫气性能评价方法--“扫气图”方法的基础同种准稳定流动模型试验的新方法,用“时均流量”评价扫气性能的品质。经过在15A型和50A型摩托车发动机上的实机试验,证明了这是一种较好的测试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12.
GDI发动机喷雾特性的数值模拟和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汽油直喷发动机高压燃油喷射系统与燃油经济性和废气排放等密切相关,通过试验和数值模拟对高压喷油系统和旋流喷油器的喷雾特性进行了研究.在不同喷射压力、背压压力条件下,利用高速摄像机对喷入定体积容器的喷雾进行了喷雾贯穿距离和喷雾锥角参数的测量.结果表明:在低背压压力下,喷雾呈现出空锥、较大范围的分布形态,有利于实现燃油与空气的均质混合;在高背压条件下,喷雾呈现出紧凑密集的分布形态,有利于实现燃油与空气的分层混合.获得的贯穿距离经验公式与试验测量值在一定范围内是一致的.基于AVL HYDSIM环境建立了一维高压喷油系统模型,模拟得到的针阀升程与试验获得的图像在时间上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14.
利用三维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仿真软件,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某型二冲程船用柴油机在不同扫气口仰角与径向倾角下的扫气过程,得到了扫气过程中各时刻气缸内气体的速度矢量图与废气浓度分布图,分析了不同扫气口径向倾角与仰角对扫气过程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扫气口径向倾角增大时,涡流比增大,气缸中心处废气清扫效果变差,而缸壁附近处废气清扫效果变好;径向倾角较小时情况则与之相反。扫气口仰角增大时,涡流比基本不变,吹扫活塞凹坑处废气效果变差,但整体扫气效率升高。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某型号二冲程汽油机为研究对象,对其气口主要结构参数进行分析,通过计算气口比时间截面值对气口参数进行改进,同时利用AVL BOOST软件对改进前后汽油机在标定工况下的整机性能进行模拟计算,得到合理的改进方案和气口参数值,为有效解决二冲程汽油机的固有缺点提供了一种简单且合理的研究过程和手段。 相似文献
16.
基于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网格分辨率、时间步长和不同的射流分裂雾化模型对柴油喷雾的影响。研究表明:网格的尺寸对柴油喷雾贯穿距离和SMD的影响较为显著;当径向网格为喷孔直径的3倍时,其贯穿距离的变化趋势与实验数值基本接近,能较好地预测试验结果,径向网格越密,油束的贯穿距离越大,SMD也越大;随着轴向网格尺寸的变大,贯穿距离增大,SMD减小;随着时间步长的变化,贯穿距离不呈规律性的变化趋势,仿真计算的贯穿距离不断逼近于实验值;对于不同的射流分裂雾化模型,KH—RT模型考虑了液滴的二次雾化,因此其雾化液滴最小,贯穿距离也相对较小,SMD的数值也较小。 相似文献
17.
一种改进的直喷汽油机涡旋喷油器油束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燃油薄膜模型和表面波破碎理论,在KIVA3程序的基础上建立了适合于计算缸内直喷汽油机高压涡旋喷油器油束特性的模型。对原模型进行了改进和简化,并加入了初始喷雾的计算模块。采用该模型可以计算出油束特性的主要参数,包括主喷雾和初始喷雾的贯穿度、油束索特平均直径(SMD)等,并应用此模型计算了高压涡旋喷油器在两种不同工况下的油束外形结构和油束特性参数。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经过改进的油束模型可以准确地计算出燃油薄膜参数(包括薄膜厚度和速度);通过引入初始喷雾,使喷雾外形和索特平均直径的模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更加吻合。 相似文献
18.
高压旋流中空燃油喷雾日益广泛地应用于缸内直喷(GDI)汽油机中,为此发展了一种适合于模拟这种燃油喷雾雾化过程的薄膜喷雾模型.燃油薄膜的破碎过程采用表面波破碎理论来模拟.对Spalding蒸发模型和油滴阻力模型进行了改进,用来计算油滴的蒸发和阻力变形过程,同时引入初始喷雾液团的计算模块.在多维内燃机计算程序KIVA3的基础上建立了改进的数值计算模型,并对不同喷射条件下的定容压力容器中空旋流燃油喷雾过程进行了数值计算,对计算和实验所得的喷雾特性包括油束外形结构,油束喷雾贯穿度和油滴粒径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同时对单液滴的蒸发过程也进行了数值计算,油束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9.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制动模式、压缩比、海拔高度等对制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压缩比的降低和海拔高度的增加均导致发动机制动功率大幅度降低。提高压缩比和采用二冲程制动模式是提高低压缩比发动机制动功率的有效措施。压缩比为11.6时,与四冲程制动模式相比,二冲程制动模式产生的制动功率可提升69.6%~80.5%,最大缸压低于6.0 MPa的限值,并且其可运行转速范围不受涡轮增压器危险区的限制。当前应用领域中,高压缩比(17.0)发动机上采用四冲程制动模式获得的制动功率最高。由于短期内难以提高低压缩比发动机的压缩比,仅通过在低压缩比(11.6)发动机上采用二冲程制动模式仍可将制动功率提高17.5%~30.4%,最大缸压降低25.2%~29.3%。故在应用天然气机等低压缩比发动机的中重型载货汽车上推荐采用二冲程制动模式,这将大幅度提高车辆制动安全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