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电磁学、电子学和控制理论对磁悬浮地球仪的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系统的线性化数学模型,在Matlab7.0中建立了Simulink仿真模型,对电路参数进行了分析。设计了基于模拟PID控制的电路,该电路结构简单,易于调整。系统采用电磁永磁混合支撑,用永磁铁产生的磁场代替电磁场提供静态偏置磁场,可减小偏置电流,从而降低系统功耗,使一个直径100cm、质量25kg、悬浮间隙40mm的地球仪稳定悬浮。  相似文献   

2.
研究和设计了大型永磁电磁混合磁悬浮地球仪系统的较优磁路结构, 采用动力学分析与磁悬浮理论相结合的方法, 建立了系统数学模型, 设计了3种结构, 并进行ANSYS有限元仿真分析和比较, 对其中两种结构的磁悬浮地球仪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显示较优结构的磁悬浮地球仪能稳定悬浮, 另一种结构的地球仪则不能稳定悬浮.实验证实了大型永磁电磁混合磁悬浮地球仪结构理论设计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在对微分进化算法DE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单纯形算法(NM),提出了一种基于DE和NM的混合算法DE-NM,该算法充分利用DE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和NM算法的局部搜索能力,使得种群既保持了个体的多样性,同时也加快了收敛速度。通过与其他一些优化算法对比表明,DE-NM混合算法是求解优化问题的一种有效算法。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大气隙混合磁悬浮轴承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并建立其等效磁路模型.针对大气隙混合磁悬浮轴承结构,利用Ansys进行仿真分析,以X向位移和电流为变量,分析其对Y向承载力的影响来判断其耦合特性.结果表明,永磁磁场中,以X向位移为变量,耦合现象不明显,在混合磁场中,以X向位移或电流为变量,耦合明显.  相似文献   

5.
混合磁悬浮球系统磁场数值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有限元法对混合磁悬浮球系统中的磁场及磁力进行了数值计算,并利用检测系统对混合磁悬浮球间隙中的磁感应强度、磁场力、控制电流进行了测量.测量数据与计算结果基本相符.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改进磁悬浮系统设计和降低控制功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将磁悬浮球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建立磁悬浮球实验系统的数学模型,采用极点配置法设计一种基于跟踪的状态反馈控制器,基于 Matlab/Simulink建立磁悬浮球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结果表明,与 PID控制器相比,采用状态反馈控制方法能使悬浮球系统更快趋于稳定。在 GML2001磁悬浮球实验台上进行了悬浮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跟踪的状态反馈控制器在波动幅度、悬浮精度及系统的动态性能适应性等方面明显优于 PID控制。  相似文献   

7.
混合磁悬浮球系统变参数PID控制仿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奇异摄动法,建立了混合磁悬浮系统非线性动态数学模型,并根据控制器参数的整定原则,提出了混合磁悬浮球的一种变参数PID控制方案.在MATLAB的Simulink环境下用S- Function编写参数变化规则模块,所进行的动态仿真结果表明,变参数PID控制器无论在上升时间、超调量,还是调节时间上都明显优于传统的PID控制器.  相似文献   

8.
为了得到高效准确的数值微分运算工具,根据自动微分技术的基本原理,利用Fortran90语言开发了自动微分计算模块MADF(Moduleof Automatic Differentiation with Function),引入ADF(Automatic Differentiation with Function)数据类型,按照求导规则对运算符及基本函数进行重载,在计算函数值的同时实现了其导数值的自动计算。利用此方法计算了长柱形天然气储运罐的应力对载荷和材料特性参数的导数,其结果与解析解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9.
针对磁悬浮系统中常采用的电磁、永磁混合磁悬浮系统的阶跃响应性能和能量损耗情况进行了探讨,建立了混合磁悬浮系统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机仿真模型,就磁悬浮系统的3组不同参数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得到了3组仿真曲线.仿真结果表明 ,电磁铁的匝数对系统阶跃响应和能耗有很大影响.电磁铁电感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为:增大电感量将导致系统响应速度变慢,能耗增加;减小电感量,响应速度变快,能耗减少.应 用中应尽量选择小电感量的电磁铁.  相似文献   

10.
实现被控对象对目标位置的稳定快速跟踪是磁悬浮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悬浮小球的单自由度控制问题,采用时域分析方法,完成了PD控制器的参数设计。在机械受力和电磁电路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然后基于劳斯稳定判据测算比例微分参数的基本范围,最后根据给定的性能指标要求完成控制参数的整定。仿真分析表明,所得控制系统能在0.02 s内实现小球向上5 mm的位置跟踪,并且对内部控制电流的衰减和外部的不确定直接位置干扰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所设计的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使直扩系统在未知非高斯噪声模型下准确地捕获微弱直扩信号,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整数最大熵概率密度函数(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PDF)估计和局部最佳检测(locally optimal detection,LOD)相结合的相关前一维幅域处理捕获方式。通过蒙特卡洛数据仿真可以发现:在非高斯噪声的情况下,基于整数最大熵PDF估计的LOD检测器的检测性能要明显优于常规平方和(Square-Sum,SS)检测器,在信噪比为-25~0 dB时分别有2.0%~99.0%的改善。从根本上改变了常规SS检测器在非高斯噪声模型下性能急剧下降甚至无法工作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100m~3的玻璃钢球罐为例,根据旋转球壳无力矩平衡方程,计算出球壳的薄膜应力,从而确定了球罐各部位的厚度;按反应谱理论计算了地震作用于玻璃钢球罐的水平力;也计算了风载及支柱不均匀沉降而产生的附加压缩载荷;并对玻璃钢球罐的结构、制造及安装工艺等进行了设计,详细阐述了玻璃钢球罐设计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二维条码PDF417的数字图像水印算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利用二维条码(PDF417)密度高,容量大,可靠性好的特性,提出基于二维条码的数字图像水印嵌入方案,因二维条码采用纠错能力极强,译码可靠性高的RS差错编码技术,从而提高了数字水印的鲁棒性,亦可通过选择错误修自等级来调整水印质量,嵌入算法选择在图像的DCT域进行,并由随机映射选择水印嵌入点,进一步提高了水印信号保密性。讨论了该算法的抗JPEG压缩和随机噪声能力,该算法可抵抗剪切及尺寸变换攻击,数字水印信号同时满足透明性和鲁棒性要求,实验结果表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高矫顽力烧结钕铁硼永磁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烧结钕铁硼稀土永磁具有超高的磁性能,但是居里温度较低,使其在高温领域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大幅拉升了对耐高温烧结钕铁硼的市场需求.因此,为了提高钕铁硼材料的使用温度,通过开发新技术来提高烧结钕铁硼矫顽力;同时,为了降低产品成本和对重稀土金属的消耗,开发低Dy或无Dy的高矫顽力烧结钕铁硼磁体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研究发现,采用细化晶粒技术、晶界扩散技术以及晶界掺杂技术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钕铁硼磁体的矫顽力.综述了这3种新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该文在考虑碰撞作用的湍流两相概率密度函数模型基础上,在二维空间直角坐标系下推导出了颗粒相质量守恒、动量守恒和颗粒应力守恒方程组的代数形式,进而得到代数应力模型.将代数应力方程应用于线性剪切两相流,计算数值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正确识别包含汉字的PDF417条码,减少编码时码字的数量和减少硬件开支,提出了一种包含汉字的PDF417可识别方案,并介绍了具体的PDF417识别过程.最后采用C#和Matlab语言进行仿真,证实了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色噪声扩维方法的两相湍流PDF模型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由颗粒运动的朗之万方程出发,对流体脉动速度采用扩维方法,把色噪声转化为白噪声,再降维从而得到两个不同层次的PDF输运方程。通过对颗粒运动方程求解和高斯分布假设,解决PDF方程的封闭问题,并获得颗粒二阶矩模型。  相似文献   

18.
永磁偏置的磁力轴承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永久磁铁产生的偏置磁场进行了分析,并将永久磁铁产生的磁力与电磁铁产生的磁力进行对比;分析了永磁偏置磁力轴承的结构,为永磁偏置磁力轴承的工程实用做了理论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9.
3G网络的普及推动了车载定位行业的发展,由此衍生了大量车载定位数据供用户查询、下栽.PDF文件将文字、图像等封装在一个文件中,集成性和安全可靠性都较高,使其成为在]nternet上进行电子文档发行和数字化信息传播的理想文档格式.以Diango作为客户端软件设计平台,服务器端接收客户端发送的操作指令,并进行相应操作:查询数据库,筛选数据,用report[ab插件生成带袁格的PDF文件,最后将数据流发送回客户端,实现下载.  相似文献   

20.
对工作流过程优化(WPR)进行研究,从中提炼出几个主要的方法,针对机械产品设计过程中存在的节点复杂性及耦合节点的现象,研究出一套改进的过程优化方法(IPR)。该方法首先对任务进行分解,针对耦合节点及一些具有某些特征的节点进行优化。优化结果表明:在保证原有流程的基础上,IPR方法使设计过程更加有效合理,降低产品过程设计任务间的耦合度,优化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