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00,(6)
中科院力学所产学研激光手化技术推广中心,为上海宝钢研制的“YAG激光毛化冷轧辊工业试验装各,”前不久顺利通过宝钢技术部主持的验收。宝钢是我国特大型钢铁企业,该激光毛化冷轧辊工业试验成功,标志着用高新技术武装国有大型企业初见成效,激光毛化技术将大显神威。据杨明江研究员介绍,他们从1996年开始为研制宝钢的YAG激光毛化冷轧辊工业试验装备,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进行了分体毛化装备试验,取得了大型轧辊毛化的重要经验;第二阶段,研制整体式激光毛化装备。从1998年底起激光毛化冷轧辊上机试轧,到验收时… 相似文献
2.
3.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00,(1)
激光毛化轧辊技术是钢铁工业生产优质冷轧薄板的一项新技术,目前已以宝钢、本钢两大钢铁企业用于批量生产.宝钢激光毛化轿车板“首次敲开大众汽车厂大门”;北京的“切诺基”公司已经订货;一汽、长安汽车公司正在试用.1999年,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经贸委共同组建的... 相似文献
4.
激光毛化技术的评述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国内外激光毛化技术(LTT)的研究、发展状况,阐述了激光毛化的机制及其影响因素;介绍了国内外激光毛化技术的应用状况,重点分析对比了CO2激光毛化与YAG激光毛化技术的优缺点,指出了激光毛化技术未来发展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展望了激光毛化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6.
Nd:YAG激光毛化方法在金属薄板冷轧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Nd;YAG激光毛化冷轧工作辊,即可以精确改变轧辊的表面形貌,获得设定粗糙度,又可以通过快速熔凝使辊面得到强韧化。在金属薄板的冷轧和平整生产中采用激光毛化工作辊,其使用效果明显优于目前常用的喷丸毛化轧辊,其使用寿命也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7.
8.
介绍了激光精密微加工在磁盘工业中的应用之一——激光双面毛化金属和非金属磁盘基体。并介绍了该技术与传统技术之间的差异、应用目的、基本工作原理、作用机理以及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该技术采用Nd:YVO4或CO2激光器输出高频率、短脉冲的激光束作用在磁盘基体靠内圆处的表面上,改变其表面的微观形貌,形成大量离散分布的微突起圆点,为磁头提供精确的停放/起动区域。该技术目前已成功地运用在硬盘制造业生产中。 相似文献
9.
10.
光纤激光作为第三代激光技术的代表,具有其他激光器无可比拟的技术优越性和广阔的应用发展空间,将可能会逐步取代全球大部分高功率CO2激光器和绝大部分YAG激光器。本文利用光纤激光器的优点,集成开发了了第五代全新的光纤激光机器人毛化系统,系统以光纤激光器为载体,协同机器人及其它设备来完成轧辊毛化作业。光纤激光毛化柔性工作站与传统的CO2激光毛化设备相比取得了多项重大突破,如系统采用普通机床代替昂贵的磨床实现毛化功能,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意味着节约大量的设备投资费用,并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系统对轧辊旋转时的轴向跳动容忍度大,毛化速度可以大幅度的提高;光纤激光毛化技术可实现毛化点形貌的任意设计以及毛化点的有序、无序排列;毛化成本大幅度降低,没有三废,是一种绿色制造技术。 相似文献
11.
12.
13.
激光二极管抽运Nd:YAG双薄片激光器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激光介质的热效应是高平均功率固体激光器面临的最大挑战,采用薄片激光介质是解决热效应的有效手段之一。当在抽运区尺寸远大于薄片厚度并且抽运光均匀分布的条件下,热流近似为沿厚度方向的一维分布,从而大大降低介质的热透镜效应和热致应力双折射。设计了四通光学耦合系统,通过提高二极管激光器阵列输出激光强度分布的均匀性,并优化经微柱透镜准直后光束的发散角,实现了抽运光的近平顶分布。采用两片1 mm厚的Nd∶YAG薄片激光介质,在两个峰值功率2000 W,占空比为15%的二极管激光器阵列抽运下,获得了峰值功率1440 W,平均功率216 W的准连续激光输出,光光转换效率达到36%,电光转换效率超过16%,在稳腔下测得的光束质量M2 因子约为12×13。 相似文献
14.
激光二极管抽运Nd∶YAG双薄片激光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光介质的热效应是高平均功率固体激光器面临的最大挑战,采用薄片激光介质是解决热效应的有效手段之一。当在抽运区尺寸远大于薄片厚度并且抽运光均匀分布的条件下,热流近似为沿厚度方向的一维分布,从而大大降低介质的热透镜效应和热致应力双折射。设计了四通光学耦合系统,通过提高二极管激光器阵列输出激光强度分布的均匀性,并优化经微柱透镜准直后光束的发散角,实现了抽运光的近平顶分布。采用两片1 mm厚的Nd∶YAG薄片激光介质,在两个峰值功率2000 W,占空比为15%的二极管激光器阵列抽运下,获得了峰值功率1440 W,平均功率216 W的准连续激光输出,光光转换效率达到36%,电光转换效率超过16%,在稳腔下测得的光束质量M2因子约为12×13。 相似文献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