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要阐述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基础,分析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的影响因素和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指出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能够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减少建筑能耗问题,给我国人民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2.
《门窗》2016,(9)
实现人居环境与建筑环境质量、节能减排及地域文化传承的协调发展至关重要,被动式建筑设计技术的应用能够以建筑所在地气候和资源环境条件为基础建设超低能耗建筑,这对于促进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以上,本文从被动式设计概述入手,分析了被动式设计的原理和关键技术,并探讨了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基础及具体应用,旨在为相关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根据建筑物所在地理位置以及环境气候的不同,应用被动式建筑设计技术从而实现建筑的低能耗。超低能耗建筑的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本文对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基础和其在建筑工程中的具体应用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门窗》2016,(12)
本文对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的意义进行简单的分析,并且根据建筑市场当前的情况,对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的基础和应用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阐述,在促进建筑市场发展的同时,也起到环境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门窗》2016,(3)
当前,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也愈加关注居住的生态环境,建筑设计也要符合居住环境的要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同时需要解决建筑生态环境、建筑的节能减排问题以及地域特点等发展问题,目前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在顺应时代的发展,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越来越引起各国政府和人民的高度重视。建筑设计结构的抗寒性能及建筑整体的通透性能能够明显提高,建筑能耗水平大幅度的下降,节约能源、减少耗材,在无形中推动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被动式超低能耗的建筑设计基础是,综合运用建筑学、建筑气候学和建筑环境工学等交叉学科基本理论,通过理论分析、实验测试、方案设计与工程示范系统建立了居住环境适宜的需求规律和外界典型气候的精细化方法,提出了低能耗建筑设计的气候分析技术与气候分区方法。总结了实现超低能耗建筑设计的根本问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技术要求。解读了DBJ41/T 205—2018《河南省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设计标准》,分析了典型城市郑州的气候特点,并对该地区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的能耗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得出空调和新风系统的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7.
对主要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的基础与应用进行详细研讨,对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的重要性进行分析,进而依据建筑设计中产生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论文旨在为被动式超低能耗的建筑设计提出几点参考性建议,并为节能降耗在建筑行业的实施起到推动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门窗》2016,(10)
人类居住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解决建筑环境的质量问题,而且还要注意所建建筑的节能减排功能以及地区文化传承的问题。因此,采用被动式建筑设计技术建造超低能耗建筑能够充分适宜地域气候与资源环境,实现居住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设计原理出发,提炼关键技术问题,综合运用建筑学以及环境工学等交叉学科知识,并通过分析测试,建立室内人体舒适度和室外典型气候的表征方法,提出低能耗建筑设计的气候分析手段和热工设计的计算方法,形成了一套系统的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理论体系,为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进行分析,对建筑设计与应用的要点进行挖掘,最后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对该设计理论在建筑保温设计、通风设计、采光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加以阐述,力求通过研究提升建筑设计水平,从而真正实现建筑低能耗甚至零能耗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系统性介绍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无热桥结构设计的概念,提出在建筑设计中,尤其是在建筑构造中如何避免结构性热桥的措施,并对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建筑能量需求边界与建筑能源使用边界是确定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能量体系的2种边界,在此基础上,通过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能量体系分析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具有高保温、高气密性、热回收新风系统、高保温性门窗以及无热桥设计5个特征,基于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特征从高性能隔热保温材料、无热桥设计、高气密性、被动式门窗、防水隔汽系统、遮阳设计6个方面研究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外围护结构的隔热保温方法,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将成为未来节能减排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2.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深化背景下,建筑节能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作为一种以更少能源消耗提供更优室内环境的建筑型式,符合国家倡导的绿色环保理念,实现人们工作生活环境的绿色健康发展,因此成为了建筑行业节能降耗的一种有效方式[1].本文结合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优势,就其设计基础进行了分析,并且结合具体工程实例,讨论了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的应用情况.希望能够为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推广和普及,提供有益参考[2].  相似文献   

13.
超低能耗被动式建筑属于建筑节能技术发展的一个方向,其主要以节能设计为导向的建筑设计方法,目标是通过以被动式的节能技术措施,尽量减少主动式能源消耗,达到对外部能源的依赖降到极低的目的。本文将就我国严寒地区与寒冷地区的超低能耗被动式居住建筑的一些设计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建筑能耗在世界总能源消耗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为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被动式超低能耗装配式建筑作为新型的节能建筑已经为人们所关注。本文分析了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关键应用技术,并介绍了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与装配式建筑耦合集成技术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被动式超低能耗装配式建筑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而为我国被动式超低能耗装配式建筑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并进一步推动被动式超低能耗装配式建筑在我国不同气候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初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支持下,研究团队开展了对极端热湿气候区的建筑设计研究与实践。通过对南海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被动式建筑的调查研究,整理了30种当地常见的被动式设计方式,创立了以太阳能光伏制冷系统与建筑防热设计相耦合的超低能耗建筑逆向热工设计方法,研发了适应南海岛礁自然条件的超低能耗建筑模式。同时,研究团队在三沙市开展了超低能耗的宾馆建筑设计。宾馆建筑共3层,面积约为6000m~2。通过采用全遮阳设计模式与太阳能光伏制冷系统相结合的宾馆建筑,能耗相对于以往当地常规建筑节约了66.7%,实现了超低能耗运行。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许多发达国家积极开展关于超低能耗、近零能耗、零能耗建筑(本文根据《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将上述名词统称为超低能耗建筑)的相关研究并建设典型示范工程,国内也逐步研究开展相关工作。超低能耗建筑大范围推广的关键之一是从传统建筑设计方法到基于能耗指标控制的性能化设计方法的转变。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超低能耗建筑设计方法相关研究,提炼出3种科学通用的超低能耗建筑设计方法—关键参数限额法、双向交叉平衡法和经济环境决策法,并系统分析了每种方法的设计流程、设计要点及适用性,对最佳案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基础运用过程存在的问题,文章从实践角度出发,分析了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基础与运用局限,并提出了优化控制的实践方法,其目的是为相关建设者提供一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目标的实践,应在明确建筑设计基础与运用局限的情况下,才能使被动式技术应用控制具有针对性,进而提高建筑物建设使用的节能减排效果。  相似文献   

18.
首先运用PEST分析法从政治、经济、环境、技术四个角度分析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宏观发展环境,然后根据钻石模型理论,从微观环境角度分析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最后提出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发展策略,为推动我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国城市发展的主要矛盾是快速城镇化发展进程与粗放的资源利用导致大量资源浪费之间的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国家提出推广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本文通过对被动式建筑概念及特征的解析以及对传统建筑中的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技术深入挖掘,探讨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与主动式绿色建筑技术的优缺点,总结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的技术特点。推广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对推动城乡可持续建设与生态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及德国被动房等相关标准为基础,建立了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检测指标体系;通过分析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全生命周期内各阶段的技术检测的侧重点,提出了调适检测、验收检测和运行检测3种检测流程及方法,研究了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技术指标在3个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和运行阶段)的作用,提出不同阶段对应的检测方法;阐述了国内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技术指标检测的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对国内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技术相关标准的研究及江苏省《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检测技术标准》的编制工作起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