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企业越来越重视碳的价值,通过碳资产的管理,既可以通过参与碳交易变现来提高经济收益,也可以对碳资产进行盘活来拓展投融资渠道。从“双碳”政策背景出发,分析了建筑行业碳资产管理对企业经营和运作的实际意义及业务的主要方向,并提出了推动低碳减排绿色业务、依托碳资产拓展绿色融资、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关注碳普惠业务等碳资产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2.
“碳中和”“碳达峰”战略目标下,绿色建筑成为建筑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以华中湖北区域某综合体项目为实践案例,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对绿色建筑技术进行研究和关键技术应用,通过低碳规划与建筑设计、海绵城市系统、电气系统、建筑信息模型(BIM)、智慧工地管理系统、智慧社区系统等多项关键绿色技术应用,建造新型低碳、绿色、经济、智慧、环保社区。  相似文献   

3.
中国政府提出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2060年前努力实现"碳中和"。中国城市未来发展以碳中和理念为引领,城市减排不仅在于降低城市碳排放、提倡清洁能源、加大绿色建筑比例等,还涉及到城市空间结构是否合理,职住是否平衡,亟需在城市建设和规划管理中权衡考虑碳中和因素。文章指出碳中和视角下优化土地空间布局的措施与建议,提出了完善绿地低碳规划建设体系、推动城市绿色低碳转型、优化城市能源供给和消费结构、建立碳中和绿色技术碳排放评估体系,从城市规划过程中更多融入碳中和的理念,对未来发展低碳生态城市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吕正东 《城市建筑》2023,(17):182-185+201
“十四五”规划从国家层面上对建筑业的“碳达峰、碳中和”作了明确规划和严格部署,是我国碳达峰的窗口期。在双碳背景下,关于绿色建筑问题已经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绿色建筑与双碳目标密不可分。绿色建筑是双碳目标的重要内容,双碳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节能减排的助力,因此新时期应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建筑领域是我国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三大领域之一,具有巨大的碳减排潜力和市场发展潜力。促进建筑产业快速向低碳、绿色方向转型,探索平台化、定制化、网络化、规模化、全球化的新型运营模式,积极探索基于双碳目标的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路径,对于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双碳”战略是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所提出的重要战略。低碳管理是为践行“双碳”战略而推行的一种发展策略,并由此衍生出低碳经济、绿色生活及一系列低碳、绿色产业。绿色建筑是基于节能、绿色环保理念产生的建筑形式,与低碳理念极为相符。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低碳理念下绿色建筑的节能设计理念与实践策略进行分析,以期为后续开展有关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科学系统地提高寒冷地区住区公共空间低碳可持续性,将为碳源减排与碳汇增容提供有力支持。首先,以文献、实例和数据支撑,多角度分析寒地住区公共空间与“双碳”目标的关系。接着,对寒地气候特征与住区公共空间现状分析和总结。最后,围绕系统解决方案角度,提出“双碳”战略视角下的低碳提升与开发策略,即经济效益需求转向绿色可持续开发、平面扩张转向地上地下协调开发、单一资源开发转向统筹复合利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积极倡导绿色、环保、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应通过绿色技术创新,科学合理减少碳排放,构建“双碳”目标下的生产生活新模式,积极应对全球变暖并推动绿色低碳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对建筑领域能耗大、碳排放量大等问题展开研究分析,分析了“近零能耗建筑”概念、技术指标体系、发展现状以及技术设计方案,提出了把双碳理念融入建筑领域,打造低能耗甚至零能耗的未来建筑实施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双碳”目标下的公共建筑技术能够降低建筑物,特别是工业建筑的能耗排放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全球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气候危机,气候变暖严重影响了全球居民生活质量与经济发展。“十四五”时期,“双碳”目标推进明显加速,各领域大力推动节能减排,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秉承大国担当,从国家层面全面部署“双碳”战略,正在逐步渗透各行各业。  相似文献   

9.
低碳导向下的城市空间规划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规划对城市的碳排放具有锁定作用.文章针对低碳城市发展目标,从空间规划入手,提出了绿色城市规划策略:构建公交导向的绿色交通体系,发展混合密集型城市和城市单元,建设生态单元与楔形绿地系统,实现在碳来源、碳排放、碳捕捉三个方面的减碳化,真正实现低碳城市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0.
吕雄鹰  潘海啸 《住宅科技》2021,(5):60-66,72
上海市的新城区是城市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绿色低碳生产生活示范区,支持率先实现碳达峰.通过优化建成环境,引导居民更低碳的出行,是构建生态宜居型新城的重要着力点.文章选取上海市松江新城典型居住区,结合居民出行调查与开源数据,建立居住区特征、个人家庭经济属性、建成环境要素与居民出行碳排放的相关性分析模型.研究结果表明,20%高碳...  相似文献   

11.
江亿 《建筑》2022,(14):50-51
由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建筑节能行业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推进大会暨宣传周系列活动日前成功举办。多位行业部门主管领导、院士、专家、企业家以“绿色节能低碳、建筑砥砺前行”为主题,共同探讨“双碳”背景下建筑行业绿色节能低碳发展的技术路径及解决方案。本刊本期特对部分专家演讲内容进行整理和提炼,集中刊发,供业内人士交流、学习。  相似文献   

12.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联合广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按照新时代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要求,共同打造致力于碳中和的青岛上合示范区绿色园区,探索新城建设中绿色低碳发展的新方案.  相似文献   

13.
<正>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力争“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在“双碳”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建筑通过采用绿色低碳设计理念,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天然采光、低碳材料提升建筑能效,同时提高建筑质量、环境品质和健康舒适度,以实现建筑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的多重目标。在实际项目操作中,囿于成本、运营等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14.
李 纯:周总您好,双碳背景下,业内众多企业都在积极探索,努力求变,举措各有不同.华建集团作为行业领军企业,专业实力雄厚,又有着上市集团的资本优势,在建筑节能减排领域已取得一系列包括低碳示范项目、绿色低碳课题与国家、地方标准在内的成绩,有着十分丰富的实践经验.请问周总,对于还处于双碳转型起步阶段的企业,应该从哪些方面开始...  相似文献   

15.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的背景下,资源枯竭型城市迈向经济发展与绿色低碳转型共赢之路势在必行。文章在明晰铜川市低碳发展问题的前提下,构建城市低碳转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熵权—TOPSIS法对铜川市近10年绿色低碳转型效果进行评价,以此提出铜川市应从产业调整升级、城市环境整治以及创新动能提升三个层面出发,推动铜川市低碳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刘任欢 《建筑经济》2023,(S1):354-358
全球变暖理论和低碳发展理论盛行以来,国际社会围绕气候问题展开了多轮谈判,各国纷纷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国也于2020年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在此背景下,作为碳排放大户建筑业的未来发展趋势,绿色建筑也越来越成为政策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就如何实现湖南省绿色建筑行业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建筑》2021,(16)
正日前,浙江省委科技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印发了《浙江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方案》,就统筹推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作出具体部署。据悉,浙江省是全国率先制定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相关行动方案的地区,  相似文献   

18.
在“双碳”政策目标及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建筑电气设计需要转换理念,遵循低碳低耗、健康舒适、安全可靠、生态环保及可回收利用的全寿命周期绿色理念。本文基于已通过报批的上海市绿建协会团体标准《民用建筑电气绿色设计与应用规范》的编制工作,对电气绿色设计的理念做了一些思考,供设计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王旭  吴国亮 《住宅产业》2022,(Z1):76-79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技术水平的提升,室内设计中可供选择的装饰材料日渐增多,满足了家居的物质功能与个性化表达。在国家提出“双碳”战略目标背景下,室内设计偏好逐渐从注重装饰、个性化设计集中到绿色低碳上,材料的安全与环保性能引起社会的关注。本文从室内设计的视角,以家居设计案例为基础,对当前低碳装修材料进行总结,探讨低碳材料在室内设计中的功能与意义,并提出绿色的室内设计的基本方法与原则。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绿色转型、减污降碳的战略方向背景下,低碳社区的建设与发展对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以2021年台达杯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获奖作品为例,考虑藏北高原的气候特点、自然环境及人文精神,挖掘与梳理藏族民居的环境适应性与建筑特色,以此作为方案生成的条件与土壤,从社区设计阶段、物化与拆除阶段、运行阶段三个阶段,建筑朝向、建筑布局、遮阳构件、材料选择、结构选型、被动式技术以及主动式技术七个角度对方案低碳设计进行全面剖析,对藏北高原地区牧民定居社区全寿命期低碳策略和方法进行总结,试图为当代牧民定居点的低碳社区营建提供一种全过程的设计思路及技术路线,同时为探索高海拔严寒地区低碳社区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