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通过溶液燃烧法,分别以Ni(CH3COO)2·4H2O、Ni(NO3)2·6H2O、NiCl2·6H2O和NiSO4·6H2O为镍源制备系列Ni/Al2O3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N2吸附-脱附、程序升温还原(H2-TPR)等表征手段,进一步揭示了镍源对合成Ni/Al2O3催化剂结构与其催化加氢性能间的构效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以Ni(CH3COO)2·4H2O为镍源制备的Ni/Al2O3催化剂比表面积最大,达到225m2·g-1,最大孔容0.39c...  相似文献   

2.
以泡沫镍(NF)为基体,采用循环伏安(CV)电沉积法制备Ni–Co–P/NF催化电极,电沉积液组成和工艺条件为:NiSO4·6H2O0.07 mol/L,CoSO4·7H2O 0.03 mol/L,NaH2PO2·H2O 0.6 mol/L,扫描电位区间-0.6~-1.2 V(相对于饱和甘汞电极),扫描速率0.01 V/s,扫描14次。采用扫描电镜(SEM)和能谱仪(EDS)分析了电极的表面形貌和元素组成。通过阴极极化曲线和塔菲尔斜率对比了NF、Ni–P/NF和Ni–Co–P/NF电极在1 mol/L NaOH和0.5 mol/L H2SO4溶液中的析氢催化活性,并通过循环伏安和电流密度-时间曲线测试了电极的稳定性。结果表明,Ni–Co–P/NF电极在碱性和酸性条件下都表现出优于Ni–P/NF的析氢活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以2024铝合金为基体,开发了环保的直接化学镀镍工艺。研究了前处理工艺、镀液pH和温度对化学镀镍的影响,得到较佳的工艺为:先采用10%(体积分数)盐酸+10 g/L Na2Mo O4溶液室温酸洗1~2 min,再采用10 g/L NaOH+25 g/L Na2Mo O4溶液室温活化5 min,最后采用由Ni SO4·6H2O 25 g/L、NaH2PO2·H2O 30 g/L、Na3C6H5O7·2H2O 15~20 g/L、丁二酸5~10 g/L和复合稳定剂3~5 mg/L组成的镀液在pH=4.4、温度为86℃的条件下化学镀Ni–P合金。在较佳条件下所得到的Ni–P合金镀层均匀致密,P质量分数为12.42%,为高磷非晶态合金镀层,结合力合格,显微硬度为498 HV,耐蚀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氯化铬(CrCl3·6H2O)和氯化镍(NiCl2·6H2O)浓度和存在形式对氯化胆碱-乙二醇(ChCl-EG)低共熔溶剂的黏度和电导率的影响。电喷雾质谱(ESI-MS)分析结果表明,在溶解有CrCl3?6H2O和NiCl2?6H2O 的ChCl-EG(ChCl-EG-NiCl2·6H2O-CrCl3·6H2O)溶液中出现了配阴离子[Cr(H2O)2Cl4]和[Ni(H2O)2Cl4]2-。由此可以推断,Cr3+(或Ni2+)的两个d轨道、4s 和4p轨道发生d2sp3杂化,形成6个等同的杂化轨道,接受6个配体(Cl-和H2O)形成阴离子配合物。该溶液的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总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减小。此外,溶液黏度随温度和总金属离子浓度的变化趋势与电导率相反。这主要是由于镍和铬配离子的形成改变了溶液中的离子组成。  相似文献   

5.
石斌  成文文  李志祥 《化工进展》2015,34(10):3671-3675
通过等体积浸渍法分别将Ni(NO3)2、NiCl2、NiSO4 3种镍前体浸渍于A12O3或SiO2载体上,然后通过H2高温还原法制备了负载型镍基催化剂,考察了镍前体、载体种类、镍负载量、反应条件等对镍基催化剂苯酚加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比3种镍前体,在H2高温还原体系中Ni(NO3)2最容易被还原,制备的镍基催化剂苯酚加氢活性最高。SiO2负载的镍基催化剂活性远高于γ-Al2O3催化剂。适宜的Ni负载量有助于活性组分的分散和催化活性的提高。镍基催化剂的苯酚加氢产物以环己醇为主,相对缓和的反应条件更容易生成环己酮。在非极性溶剂正庚烷或环己烷存在下,苯酚加氢反应速率远远高于极性溶剂水或乙醇存在下的结果,而且环己酮的选择性更高。  相似文献   

6.
在可溶性淀粉作为模板剂的情况下,以(NH4)6Mo7O24·4H2O 和Bi(NO3)3·5H2O为原料,以NH3·H2O作为酸碱剂调节溶液的pH值,用水热法合成了Bi2MoO6固体光催化剂,采用测试手段对Bi2MoO6光催化剂进行了结构和性能表征,并用合成的Bi2MoO6固体光催化剂来降解罗丹明B溶液,研究其光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采用不同镍源对合成产物正硼酸镍[Ni3(BO32]的影响,最终确定以碱式碳酸镍[NiCO3·2Ni(OH)2·4H2O]为镍源与硼酸(H3BO3)在较低温度下按化学计量比反应得到目标产物,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和扫描电镜(SEM)对产物结构及形貌进行表征。结合XRD和IR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碱式碳酸镍为镍源,与硼酸按照化学计量比,仅在700 ℃焙烧3 h即得到纯净正交结构的Ni3(BO32。通过SEM可观察到不使用有机溶剂情况下,采用碱式碳酸镍和硼酸直接焙烧制备的产物分散性好、粒径分布均匀且主要分布在200~250 nm。  相似文献   

8.
采用磁场辅助电沉积法在低碳钢表面上制备了纯Ni镀层和Ni–纳米SiC复合镀层。镀液组成和工艺条件为:NiSO4·6H2O285 g/L,NiCl2·6H2O28 g/L,H3BO3 25 g/L,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80 mg/L,纳米SiC(平均粒径35 nm) 0 g/L或7 g/L,pH 4.8,温度46℃,电流密度5.5 A/dm2,占空比30%,磁场强度0.2 A/m或0.4 A/m,时间30 min。对比了纯Ni镀层和Ni–纳米Si C复合镀层的组织结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分析了磁场强度对镀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 A/m磁场强度下所得Ni–纳米SiC复合镀层比相同磁场强度下制备的纯Ni镀层更均匀细致,显微硬度更高,耐磨性更强。增大磁场强度至0.4A/m时,Ni–纳米SiC复合镀层的性能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9.
通过正交试验对超声波辅助复合电沉积Ni–Co–Y2O3工艺进行优化,得到最佳镀液组成和工艺参数为:Ni(NH2SO3)2·4H2O100 g/L,Co(SO3NH2)2·4H2O 20 g/L,H3BO3 40 g/L,纳米Y2O3 3.0 g/L,p H 4.2,温度40°C,电流密度5 A/dm2,超声波功率300 W,时间1.25 h。在最优工艺下所得Ni–Co–Y2O3复合镀层细致、平整,含0.98%(质量分数)的Y2O3颗粒,显微硬度为538.85 HV,耐磨性较优。  相似文献   

10.
以2,2′-联吡啶-6,6′-二甲酸(6,6′-H2bpdc)和硫酸镍为原料,用水热法合成了配合物[Ni(6,6′-bpdc)(H2O)2],通过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与单晶)衍射、红外光谱、热分析和荧光光谱对[Ni(6,6′-bpdc)(H2O)2]进行了表征,并对X射线粉末衍射数据进行了计算。配合物[Ni(6,6′-bpdc)(H2O)2]的晶体结构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0.716 72(5)nm、b=0.802 52(5)nm、c=1.094 98(7)nm、α=92.214(2)°、β=96.290(2)°、γ=92.010(2)°,中心Ni 2+与配体6,6′-H2bpdc中的N、O原子及两个配位水中的O原子配位,形成配位数为6的扭曲八面体构型。荧光性能研究表明6,6′-H2bpdc配体与Ni 2+形成配合物[Ni(6,6...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由10 g/L NiCl2·6H2O、30 g/L NH4Cl和350 g/L Ni(NH2SO3)2·4H2O(氨基磺酸镍)组成的镀液(p H=3.8),在温度25~45°C和电流密度3 A/dm2的条件下电镀30 min,获得镍电极。研究了镀液温度对镍镀层表面形貌和析氢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镀液温度为35°C时,镍镀层结晶最细致,电催化析氢性能和稳定性最佳。  相似文献   

12.
李京卫  唐志伟  王昊 《化工进展》2021,40(Z1):163-167
基于当前对KAl(SO4)2·12H2O蓄热性能研究较少且很少有蓄热装置应用KAl(SO4)2·12H2O作为相变蓄热材料的问题。对KAl(SO4)2·12H2O的制备和蓄热性能进行了总结以及热力学性能分析,得出环境温度及初始温度对相变材料?效率影响较小,终止温度对?效率影响较大;当初始温度为328K,环境温度288K时,最佳终止温度为370K。同时,针对KAl(SO4)2·12H2O应用于移动蓄热装置进行数值模拟,得到液相率、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本文研究表明KAl(SO4)2·12H2O是一种性能良好的低温蓄热材料。  相似文献   

13.
采用浸渍-还原法制备了铁、钴、镍、铜和锌催化剂,考察了其催化氨硼烷水解产氢性能,并优化了钴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和反应条件。结果发现,铁催化剂中铁以Fe2B合金相存在,钴催化剂中钴以金属钴存在,镍催化剂中镍以金属镍和Ni(OH)2·2H2O存在,铜催化剂中铜以金属铜和氧化亚铜存在,锌催化剂中锌以Zn4SO4(OH)6·4H2O存在。铁、钴、镍、铜和锌催化剂催化氨硼烷水解产氢活性由大到小顺序为钴催化剂、镍催化剂、铜催化剂、铁催化剂、锌催化剂。显然,具有金属钴相的钴催化剂、金属镍相的镍催化剂和金属铜相的铜催化剂催化氨硼烷产氢活性高于具有Fe2B合金相的铁催化剂。锌催化剂在制备条件下不能被还原为金属相,它几乎没有催化氨硼烷产氢活性。氯化钴与还原剂硼氢化钠的物质的量比为1∶1.3、还原温度为303 K时制备的钴催化剂催化BH3NH3水解产氢性能最佳。反应动力学计算表明钴催化剂催化BH3NH3水解产氢反应对氨硼烷浓度的反应级数为零级,对钴催化剂浓度的反应级数为一级,活化能为58 kJ/mol。  相似文献   

14.
以三嵌段共聚物F127(EO106PO70EO106)为模板剂,Al[OCH(CH3)2]3为铝源,活性组分前体Cu(NO3)2·2.5H2O和Ce(NO3)2·6H2O,采取原位合成法制备有序介孔氧化铝负载的Cu-Ce催化剂,研究合成的有序介孔氧化铝及催化剂对维埃斯(VS)的消毒效果。结果表明,VS在Al-0.05Cu-0.05Ce双金属催化剂表面的消毒降解效果最佳,产物中氧化物相对较多,主要发生S—C键和P—S键的断裂,断裂的碎片进一步氧化,反应4天,VS消毒降解率98.01%。这可能是由于CeO2中的铈元素能受环境影响在Ce3+→Ce4+间发生可逆转变,催化VS发生氧化消毒反应。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由10 g/L NiCl2·6H2O、30 g/L NH4Cl和310~390 g/L Ni(NH2SO3)2·4H2O(氨基磺酸镍)组成的镀液(pH=3.8),在温度35°C和电流密度3 A/dm2的条件下电镀30 min,获得镍电极。研究了镀液中氨基磺酸镍质量浓度对镍镀层表面形貌和析氢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镀液中氨基磺酸镍质量浓度为350 g/L时,镍镀层结晶最细致,析氢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最佳。  相似文献   

16.
以 MnFe2O4 颗粒为催化剂、石墨为阳极、泡沫镍为阴极,构建了非均相电芬顿氧化体系,并研究了其对柠檬酸镍(Ni-Cit)配合物废水的处理效果。在电流密度为 20 mA/cm2、pH 为 3、催化剂投加量为 0.6 g/L 的条件下反应 240 min,可去除废水中 98%的 Ni-Cit 和 92%的 Ni。自由基掩蔽和中间产物检测结果表明,羟基自由基(·OH)在 Ni-Cit 的氧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主要降解路径为:Ni-Cit 首先被氧化为柠康酸并释放出 Ni2+,柠康酸被进一步氧化为乙二酸、甲酸,最终被氧化为 CO2 和 H2O。  相似文献   

17.
分别以柔性印刷电路板(FPCB)和紫铜为基体,采用丁二酸钠-乙酸钠复合配位体系化学镀镍。通过正交试验对化学镀镍液进行优化,得到较优的配方为:NiSO4·6H2O 20 g/L,NaH2PO2·H2O 10 g/L,CH3COONa 9 g/L,丁二酸钠5 g/L,乳酸6 g/L,苹果酸4 g/L。采用该镀液在温度70°C、pH=5的条件下对FPCB化学镀镍70 min,所得镍镀层呈非晶态结构,厚度约为3μm,磷质量分数为7.263%,耐蚀性较优。  相似文献   

18.
以MgCl2·6H2O和NH4HCO3为原料,CH3COONa·3H2O为形貌控制剂,采用沉淀结晶法制备MgCO3·3H2O晶须,考察了不同添加量的CH3COONa·3H2O对晶须结晶过程和形貌的影响,并研究了晶须在该体系中的生长机制。结果表明:当体系中加入质量分数为0.23%的CH3COONa·3H2O时可以成功制备长径比约为30的棒状MgCO3·3H2O晶须,CH3COONa·3H2O的存在促进了MgCO3·3H2O晶须的形成。该体系中晶须的生长过程:首先形成无定形的4MgCO3·Mg(OH)2·4H2O,之后无定形4MgCO3·Mg(OH)2·4H2O逐渐转变为MgCO3·3H2O并生长成较大长径比的棒状MgCO3·3H2O晶须。这是因为CH3COONa·3H2O电离产生的Na +选择性吸附在MgCO3·3H2O晶体轴向的(101)晶面,抑制了该晶面生长,而径向晶面生长速率未受到影响,从而促使无定形MgCO3·3H2O生长成棒状晶须。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单丁基三氯化锡(MBTC)为锡源,氟化铵(NH4F)为氟源,甲醇为溶剂,六水合氯化镍(NiCl2·6H2O)为镍源,采用气溶胶辅助化学气相沉积(AACVD)制备了镍掺杂FTO薄膜。利用分光光度计、四探针电阻仪及霍尔效应测试仪对镍掺杂FTO薄膜的光学性能、电学性能进行表征和分析,并基于第一性原理对掺杂体系的电子结构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Ni掺杂的FTO薄膜为四方金红石结构,导电性能有所提高。当Ni/Sn为2%(原子数分数)时,品质因数ΦTC达到3×10-2Ω-1,电阻率ρ为3.79×10-4Ω·cm,可见光平均透过率约为80%,载流子浓度n为6.88×1020 cm-3,迁移率μ为13.31 cm2·V-1·s-1。  相似文献   

20.
王博  姚英 《山西化工》2024,(2):16-19
本文以五水合硝酸铋[Bi(NO3)3·5H2O]、二水合钨酸钠(Na2WO4·2H2O)及水合硝酸镧[La(NO3)3·n H2O],为主要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La-Bi2WO6催化剂,光催化降解以甲基橙为模型反应的染料废水,通过可见分光光度计,对模型污染物的吸光度进行测定进而得出降解率。主要研究了镧掺杂量、水热温度、水热时间等条件对La-Bi2WO6光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并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设计并优化实验条件,分析各影响因素间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当镧掺杂量为5.5%,178.69℃下,时间为3.89 h时,制备的La掺杂钨酸铋光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