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的文明与发展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当前的网络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得以飞快发展,已经应用到各个行业领域当中。计算机网络硬件通信虚拟实验系统的诞生,使得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智能化、交互性以及多样性优势特征变得愈发明显,并对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通过概述计算机网络硬件的通信虚拟实验系统的开发情况,说明了计算机网络硬件通信虚拟实验系统设计原则与功能,同时提出了计算机网络硬件通信虚拟实验系统设计总方案。此次研究以探究计算机网络硬件通信虚拟实验系统的开发设计方案为目的,从而有效推动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虚拟实验技术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能够给学习者提供快速、便捷的学习方式,使得学习不再局限于时间和地点。但现有的虚拟实验系统,普遍缺乏广泛的资源合作,网络的异构给虚拟实验系统的开发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网格技术在许多领域都已经有了初步的应用,研究如何将网格技术应用到虚拟实验中,是非常有必要和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网络虚拟实验也相应地产生并发展起来。该文以虚拟实验场景的建模设计为主题。首先给出了虚拟网络实验系统的3D建模总体设计;然后介绍了网络虚拟实验建模的实现;最后给出了网络虚拟实验的优化。虚拟化学实验场景的建模实现,为通用网络虚拟实验系统的研发提供了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远程教育中虚拟实验与虚拟仪器及技术的运用与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虚拟实验与虚拟仪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并探讨了将虚拟实验与虚拟仪器技术、仿真技术和网络技术结合,开展更具有交互性和可操作性的计算机模拟仿真实验和小组远程协作实验的前景,探讨虚拟实验在学校教学、科研和实验中的运用及前景,为远程教育的实验教学提供一种新的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仿真技术的发展为网络虚拟实验系统的构建提供了可能。介绍了网络虚拟实验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当前研究的不足,提出了网络虚拟实验系统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基于虚拟设备的实验教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以VRML技术为基础,构建微机系统维护中虚拟硬件库,实现微机系统虚拟硬件组装,以及在VMWare虚拟机为软件平台的单机条件下进行多操作系统与网络系统配置实验的方法,为微机系统维护和网络课程教学中实现无损耗实验提出了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支持计算机协同操作的虚拟实验室的研究开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该文对虚拟实验室、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SCW)进行一些简述。提出了研究开发基于网络协同工作的虚拟实验室的一种新视野和新思路。开发实现了一个具有协同工作能力的虚拟实验室系统。首先该系统是一个虚拟实验室系统,具有虚拟实验室的基本功能,如虚拟元器件、可视化输入、可视化输出、可视化模型等;其次它是一个网络环境下的协同工作系统,具有不同实验者之间协作完成同一实验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张月异 《软件》2013,(10):155-156
汽车实验教学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问题,这是因为教学设备不足、后期设备维修成本高是其重要的制约因素。而虚拟实验的应用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难题。本片文章根据现阶段虚拟实验在汽车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出发,分析虚拟实验系统的教学优势,找出虚拟实验系统的教学应用,从而不仅节约了教学成本,更提高了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9.
网络虚拟电路实验室的Java实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学生通过网络可以随时随地在虚拟实验平台上做各种不同的实验,通过各种在线工具来设计实验步骤、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并可在线提交实验报告,论述了利用Java语言实现远程虚拟实验的原理和技术,并以中学电学实验为例,详细论述了如何设计基于B/S结构的网上虚拟实验室。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一种电子电路虚拟实验系统,重点阐述了系统服务器软件的设计与规划。基于网络的虚拟实验室为不同时间和空间的实验人员,提供了从事同一个项目的分布式解决问题的环境。该系统有利于帮助实验人员迅速掌握实验研究本身和达到实验研究的具体目标和要求,有利于提高学习和研究效率。  相似文献   

11.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虚拟实验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介绍网络虚拟实验室、Web、ActiveX等关键技术的基础上,提出基于Web ActiveX数据控件的网络虚拟实验室构建方法。基于Web ActiveX数据控件的网络虚拟实验室能够跨应用程序、跨平台、跨网络运行,解决系统数据通用性差,实验过程中用户与系统的交互性差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基于Java的网络虚拟电路实验室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虚拟电路实验室的目标就是给学生提供一个与真实实验相同的虚拟试验环境。学生通过网络可以随时随地在虚拟试验平台上作各种不同的实验,通过各种在线工具来设计实验步骤,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并可在线提交实验报告。文中论述了利用Java语言实现远程虚拟实验的原理和技术.并以中学电学实验为例。就如何设计基于B/S结构的网上虚拟实验室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3.
孙张伟  杨俊  余玲  秦渊 《计算机仿真》2007,24(4):275-278
在分析现场实验和用户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基于组态的虚拟实验平台系统.该系统以界面控制层、底层运算层、后台数据库三层结构对仿真实验进行支撑,模块的思想贯穿于界面控制层和底层运算层;同时依托网络的浏览器/服务器模式,让虚拟实验系统实现远程操作.以现场喷管实验在该平台上的虚拟化为例,进一步阐述了该平台系统的应用方法.结论:通过模块化仿真,同时利用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该虚拟实验平台能够达到现场实验与用户的要求,具备良好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14.
远程教育中虚拟实验与虚拟仪器及技术的运用与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虚拟实验与虚拟仪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并探讨了将虚拟实验与虚拟仪器技术、仿真技术和网络技术结合,开展更具有交互性和可操作性的计算机模拟仿真实验和小组远程协作实验的前景,探讨虚拟实验在学校教学、科研和实验中的运用及前景,为远程教育的实验教学提供一种新的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基于虚拟网络模型与虚拟设备仿真的支持远程访问的大规模多用户并发控制的关键技术,即大规模多用户虚拟分组及其应用技术。建立了虚拟分组的实现框架和远程用户仿真代理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虚拟用户分组算法及分组日志记录算法。以上技术在支持远程访问的多用户虚拟防火墙实验系统中得到应用。实践表明,实验系统在支持一百名并发用户时,时延在三十毫秒范围内,具有反应快捷,架构清晰,方便后期审计管理等特点,可以有效支持远程教学、远程实验及其过程管理。  相似文献   

16.
郑宾 《福建电脑》2009,(12):196-196,168
本文探讨了在教学工作中根据不同的工作和教学需要,利用虚拟技术把一台计算机虚拟成几台完全相同和不同的计算机.完成计算机教学中的实验应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口译需求和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传统的人工口译已经不能满足行业发展。针对当前口译行业的变化,研究试图结合语音识别模型与3D虚拟现实技术搭建虚拟口译仿真平台,并对平台的基本结构功能进行介绍。语音识别作为虚拟口译系统中的关键技术,研究采用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和时序分类构建了语音识别模型,并利用多卷积网络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结合虚拟现实技术搭建了虚拟口译仿真实验平台。实验结果表明,用于虚拟口译系统的语音识别模型在测试集中的识别精度、召回率、F1值分别为93.4%、93.6%、0.94。将该识别模型应用到虚拟口译系统中能够对语音信号进行准确识别。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测控系统逐渐出现了虚拟化、网络化应用的特点,该论文将虚拟技术应用于远程测控系统的设计,对基于虚拟技术构建的远程测控系统展开了研究,给出了整个远程测控系统的总体设计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对虚拟远程测控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展开了讨论,从数据库的访问方式和远程数据传输协议两个角度探讨了虚拟远程测控系统的实现,对于进一步提高虚拟技术在网络远程测控系统中的应用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当前虚拟专用网络主要应用的范围是企业部门与分部门之间,通过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实现了对各个企业分部 的远程操作,并且加强了信息安全的水平,实现了远程员工在企业网之间的访问。由于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协议的不同,服务类 型以及客户需求不同,一般分为两大类型,本文将对这两种类型的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在网络信息安全中的应用展开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利用Unity 3D,Flash等技术构建了一套功能强、沉浸感高、交互性好、网络功能完善的,并可以在网络、PC端、移动终端运行和使用的滴定分析虚拟实验系统,内容涵盖了目前化学化工等专业院校的大部分滴定分析实验,并对不同技术下的虚拟实验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和分析。所构建的系统针对滴定分析实验的特殊性,对滴定分析实验中涉及到的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及实验结果进行了完整的模拟,并通过设置基准物类别与称取质量、指示剂、滴定剂浓度与滴定速度选择等功能,实现了虚拟实验过程的多参数,多变量及多过程实时数据传递。该系统以滴定曲线实时反应虚拟滴定进程,能根据滴定分析的特定需要对虚拟实验的多次滴定结果进行全面的数据处理与结果评价,并建立了完整的滴定分析虚拟实验的实时跟踪评价系统,为实现实验的差异化自主学习奠定了基础,也为新形态虚拟实验室的开发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