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6 毫秒
1.
采用不饱和聚酯和双马来酰亚胺反应,合成了一种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该树脂体系具有较好的成型工艺性能及韧性好、易于固化成型等特点,讨论了原料配比对改性树脂冲击韧性和耐热性的影响,通过没升温速率下的DSC图谱确定了该体系的固化工艺参数,测定了固化树脂的热性能、机械性能、也初步测出改性树脂的单向昨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
乙烯基酯树脂增韧双马来酰亚胺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乙烯基酯树脂和双马来酰亚胺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该树脂在二甲苯/丙酮体系中具有较溶解性及贮存稳定性;具有成型工艺型性好、易于固化、韧性好等特点,详细讨论了原料配比对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冲击性和耐热性的影响。通过DSC图谱确定了该体系的固化工艺参数,测定了树脂浇铸体的热性能、机械性能及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以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与二烯丙基双酚A共聚,在适当的催化剂作用下,制备了一种改性的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研究了改性的双马来酰亚胺体系的溶解性能、固化反应机理和固化反应动力学特性,并实测了这种树脂基体及其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机、电、热性能参数。  相似文献   

4.
以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与二烯丙基双酚A共聚,在适当的催化剂作用下,制备了一种改性的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研究了改性的双马来酰亚胺体系的溶解性能、固化反应机理和固化反应动力学特性,并实测了这种树脂基体及其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机、电、热性能参数。  相似文献   

5.
耐高温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拉挤电绝缘芯棒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烯丙烯双酚A改性双马来酰亚胺的预聚体对酸酐/环氧树脂体系进行了高温化改性实验,获得了一种耐高温玻璃钢拉挤芯棒用树脂基体配方。对该改性的环氧树脂体系的固化反应、固化反应动力学参数及树脂基体固化物和其玻璃纤维增强的拉挤芯棒的机、电、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树脂基体满足拉挤工艺要求,其性能达到IEC-1109-92技术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6.
二元胺/环氧树脂增韧BMI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4,4'-二氨基二苯甲烷型双马来酰亚胺为基体,用二元胺和环氧树脂进行增韧,利用红外光谱、示差扫描量热仪及热失重分析仪研究了改性树脂的结构、反应程度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二元胺和环氧树脂固化双马来酰亚胺体系中,随固化温度的提高,产物的交联密度升高.与纯组分的双马来酰亚胺固化体系相比较,改性后体系的分解温度降低,柔韧性增加。  相似文献   

7.
双马来酰亚胺压铸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讨论了以烯丙基单体作为活性稀释剂制得的改性双马来酰亚胺压铸树脂体系,研究了树脂的贮存稳定性,反应性,固化树脂的力学性能,耐热性,耐湿热性以及复合材料性能等。  相似文献   

8.
采用环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体系,研究了环氧树脂用量对双马来酰亚胺电性能、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抗吸水性与电绝缘性的关系.找出了环氧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最佳配比为BMI/DDM/CYD-127 = 4/1/5.研究表明改性材料在保持优良的耐湿热、电绝缘性的同时,可大大改善了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脆性.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双马来酰亚胺树脂(BMI)在航空宇航工业中发挥其先进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作用,并发现BMI树脂的主要缺点是脆性大、固化温度和后处理温度高.综述了BMI研究现状和改性方法.详细介绍了各种BMI的增韧改性方法和增韧机理及最新研究进展.新的BMI改性方法和新型的改性剂将会随科技进步和工业发展的需要不断涌现,低成本和绿色成型技术将是未来BMI研究主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0.
双马来酰亚胺/环氧树脂的电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环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体系,研究了环氧树脂用量对双马来酰亚胺电性能,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抗吸水性与电绝缘性的关系,找出了环氧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最佳配比为BMI/DDM/CYD-127=4/1/5,研究表明改性材料在保持优良的耐湿热,电绝缘性的同时,可大大改善了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脆性。  相似文献   

11.
不饱和聚酯/聚氨酯互穿网络聚合物的热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热分析方法研究了不饱和聚酯/聚氨酯互穿网络聚合物的表观反应动力学、动态热机械性能以及材料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12.
废旧不饱和聚酯树脂裂解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不饱和聚酯树脂(UPR)废料裂解制燃料油技术进行了研究, 系统地考察了热裂解和催化裂解反应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 催化裂解所需反应温度比热裂解反应温度降低了100 ℃, 液相产品收率提高了20 %。试验确定催化裂解反应温度为400 ~ 450 ℃, 反应时间为70 ~ 80 min;剂油质量比为1∶5。试验对4 种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进行了评价, 研究表明, 单独使用YB-2 催化剂, 液相产品收率为58 .22%~ 59.14 %;YB-1 和YB-2 混合使用, 最高液相产品收率为68.76%。通过试验证明, 应用催化裂解技术是解决废旧不饱和聚酯树脂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3.
利用氧化成膜组分烯丙基醚改善不饱和聚酯空干性能,研究了烯丙基改性不饱和聚酯腻子配方和生产工艺,分析了主体树脂的选择、苯乙烯单体、颜填料、阻聚剂、促进剂、固化剂等因素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研制的产品常温下干燥迅速,涂刮性优异,打磨性能好;具有良好的附着力、耐冲击性、柔韧性,且耐温变性好,能够满足汽车涂装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反应型阻燃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3,3’-二氯,4,4‘-二胺基二苯基甲烷(MOCA)扩链改性4,4‘-二苯甲烷型双马来酰亚胺(BMI),可提高树脂的韧性和阻燃性。研究了MOCA扩链BMI的配方、反应性,考查了MOCA的用量对BMI树脂的氧指数、烟密度的影响。运用差热法分析,确定了固化工艺参数。并研究了环氧树脂,丁腈橡胶与BMI/MOCA共混固化后的阻燃性能,为BMI增韧改性后阻燃性能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利用红外光谱法(FTIR)分析了5种无规共聚聚丙烯管材聚合物分子链的结构特征,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了它们的熔点、相变焓和结晶情况,通过热重(TG)分析了它们的高温热稳定性,并通过液压实验测试各种管材的性能。结果表明,红外光谱法可以定性的判断乙烯在聚合物分子链中的分布情况,并结合DSC实验,可以作为考察PP-R管材性能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聚合物纤维改性沥青混凝土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路用纤维作为沥青混凝土的添加材料 ,近年来在我国的高级沥青路面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添加聚合物纤维来对普通沥青混凝土进行改性 ,研究了混合料掺纤维后的马歇尔稳定度、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及耐疲劳性能 ,并与普通密集配沥青混凝土进行了路用性能的对比分析。依据分析的结果 ,简述了纤维改善沥青混凝土的强度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7.
报导了用磷酸和环氧氯丙烷为原料,经特定的工艺路线合成含磷与氯的具有透明自熄性能的不饱和聚酯的方法,并实验制成了这种含磷与氯的透明阻燃不饱和聚酯。  相似文献   

18.
将自制合成的不饱和聚酯树脂与一定量的填料、颜料和助剂进行充分混合、搅拌 ,制成常温自干型路标涂料 ,并测试了该涂料的耐磨性、抗压强度和干燥时间等各项性能 .  相似文献   

19.
硅灰石填充双马来酰亚胺/铝滑动副磨损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盘销磨擦磨损试验机上研究了不同用量、粒径的硅灰石填充的双马来酰亚胺复合材料与硬铝的滑动磨损性能。借助于扫描电镜分析,探讨了硅灰石调节双马来酰亚胺磨擦学性能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随硅灰石的用量增加、粒径减小,双马来酰亚胺和铝环的耐磨性提高,滑动系数减小,硅灰石提高滑动副的耐磨性是因为硅灰石促进了双马来酰亚胺在铝环表面形成牢固的转移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