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混合表面活性剂体系的研究已有很多报导,有阴、阳离子型混合表面活性剂;阴、非离子型混合表面活性剂;两性、非离子型混合表面活性剂等。本文着重研究阳、非离子型混合表面活性剂体系的性质及其应用。阳、非离子型混合表面活性剂与其它类型的混合表面活性剂相同,有较强的增敏、增稳、增溶等特点。此外,有较好的选  相似文献   

2.
为了在钛合金表面制备耐磨性能良好的复合微弧氧化膜层,研究了4种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对复合六方氮化硼(hBN)固体润滑微粒微弧氧化膜层微观结构及其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对复合微弧氧化(MAO)膜层的微观结构和耐磨性能有明显的影响,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降低了复合MAO膜层中h BN微粒含量,削弱了膜基结合,因而不利于膜层耐磨性能的改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无水乙醇由于挥发性强导致膜层的致密性下降,降低了膜层的耐磨性能;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复合MAO膜层的结构和耐磨性能影响较小;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羧甲基纤维素钠则有效改善了hBN微粒在电解液中的分散性,进而改善其在MAO膜层中的复合及分布状况,从而明显改进了复合MAO膜层的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四氧化三锰粉体的流动性,考察了在制备过程中添加不同表面活性剂对四氧化三锰粉体流动性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影响四氧化三锰粉体流动性的因素和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添加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B可以显著提高四氧化三锰粉体的流动性;影响四氧化三锰粉体流动性的主要因素是颗粒间的团聚作用,加入表面活性剂可以明显降低四氧化三锰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减少团聚现象,提高粉体流动性。  相似文献   

4.
以仲钼酸铵和硝酸为原料,在超声波作用下,通过加入不同表面活性剂,采用均匀沉淀法制备了纳米级三氧化钼。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种类及用量等因素对产物纳米MoO3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及扫描式电子显微镜(SEM)对产物的结构及形貌进行了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液相法制备纳米三氧化钼的过程中,表面活性剂可有效抑制三氧化钼颗粒的长大和团聚,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分散性能优于阳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仲钼酸铵溶液浓度为0.16 mol.L-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浓度为1.8 mmol.L-1时,可制备出粒径为50 nm左右的球形纳米三氧化钼。随着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浓度的增大,产物纳米三氧化钼的形貌由球形转变为束状、层状。  相似文献   

5.
超声条件下表面活性剂对水合肼还原制备纳米铜粉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超声条件下以五水硫酸铜为原料,水合肼为还原剂,加入适量的表面活性剂,制备纳米铜粉.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的用量、种类及协同使用对纳米铜粉的形貌、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并讨论了超声场的辅助作用效果.用SEM、TEM及XRD对纳米铜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铜粉粒径可控,粒度分布窄,分散性良好且表面未氧化.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6501、OP-10、TX-10的平平加0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稀硝酸介质中对MBT铜缓蚀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所试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均能显著提高MBT在稀硝酸介质中对铜的缓蚀率。  相似文献   

7.
液膜提取稀土工艺中表面活性剂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瑞华  赖朝生 《稀有金属》1989,13(6):452-455
本文对单一表面活性剂、混合表面活性剂和混合表面活性剂的配比进行了筛选实验,获得了一个液膜萃取稀土的适宜的表面活性剂配方。  相似文献   

8.
概述了近年来表面活性剂在硬质合金生产领域中的主要应用研究.重点介绍了表面活性剂在硬质合金生产中的作用,在硬质合金生产中使用存在的问题以及国内外近年来的应用研究进展,最后对我国在此领域的技术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铜矿石浸出速度慢、浸出率低的问题,在浸出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进行摇瓶试验.通过测量浸出前后溶液表面张力以及铜浸出率,考察了三种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对铜矿石浸出的影响.研究发现溶液表面张力对矿石浸出影响较大,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强化浸出作用最为明显,铜浸出率达62.5%.在柱浸试验中,添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使铜浸出率提高了近10%.利用物理化学和渗流力学对表面活性剂强化浸出机理的分析表明,溶液表面张力和表面活性剂在矿石表面的吸附对矿石表面润湿作用影响较大,表面活性剂在浸出液的持久性也是影响浸出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Karav  M 黄拥理 《株冶科技》1999,27(2):13-15
研究了三种表面活性剂:壬基酚聚乙二醇(D1),二萘基甲烷-4,4’-二磺酸及聚乙二(DM400)(D3)对镉-锌沉淀置反应的动力学影响,同时考究了表面活性剂对镉沉积物结构的影响,确定了各种表面活性剂在反应中的行为。不论有无表面活性剂存在,反应均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特征。D1,D2降低镉的沉积速率,而D3则使之加快。D1对置换反应表面出强烈的阻滞作用,D3由于对析氢反应表现出阻滞作用,因而促进了镉的沉  相似文献   

11.
丁舜 《中国钼业》2007,31(6):37-38
重点探索了表面活性剂在纳米八钼酸铵制备中对产品粒径的影响效果和在纳米八钼酸铵制备过程中表面活性剂的选择,通过实验获得最佳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12.
微乳液增敏原子吸收法测定钙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微乳液是由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与水在适当比例下组成的无色、透明低粘度热力学稳定体系,它在光度法中的增敏作用已有报道。而有关微乳液增敏原子吸收法还未见报道。本文研究了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SDS-正丁醇-正庚烷-水四组分构成的微乳液对钙原子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工作条件下,该微乳液对原子  相似文献   

13.
安松琦  张丽娅 《河南冶金》2000,(6):21-23,31
主要针对赤泥过滤时,添加适宜的表面活性剂,使拜耳赤泥料浆中的液体表面张力下降,从而达到降低过滤后拜耳赤泥浆含水率的目的。文中详细阐述了根据拜耳赤泥的特性,筛选拜耳赤泥过滤适应的表面活性剂,并深入地分析了三种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在拜耳赤泥过滤的作用和影响,提出了在拜耳赤泥过滤方面采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强碱性体系提钒微乳液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制备能够用于强碱性体系中萃取的微乳液体系,研究了以N263作为表面活性剂,醇类为助表面活性剂,煤油为油相形成的微乳液体系的相行为,考察了表面活性剂浓度、助表面活性剂种类及浓度、内水相盐度及pH、温度等因素对微乳液最大增溶水量的影响,并通过微乳液电导率的测定来考察微乳液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当N263浓度为10%、异戊醇浓度为25%,内水相浓度为(0.4 mol/L NaCl+0.2 mol/L NaOH),温度为T=35℃,煤油为油相时所制备的微乳液稳定且增溶水量能到达15%左右.  相似文献   

15.
表面活性剂在超细硬质合金球磨工艺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高能球磨法制备超细硬质合金混合料的新技术,简述了在球磨介质中添加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及作用机理,总结了表面活性剂在硬质合金球磨工艺中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氮化铁磁流体专用表面活性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合成氮化铁磁流体专用表面活性剂进行了探索性研究,以四乙烯五胺和油酸为原料,采用溶剂法合成了酰胺系列的多条件表面活性剂。将其应用于等离子体法制备氮化铁磁流体的工艺中,部分获得了磁饱和强度较高、化学稳定性较好的氮化铁磁流体,从而确定出较佳的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工艺参数。以四乙烯五胺和油酸为原料制备酰胺表面活性剂时,原料的配比和反应的温度对该类表面活性剂性能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唐楷  颜杰  黄新 《中国钨业》2007,22(4):33-35
研究了数种表面活性剂在硬质合金球磨工艺中的应用情况,通过测定添加表面活性剂后合金试样的物理机械强度与扫描电镜合金金相图片分析,从中优选适用于球磨工艺的表面活性剂品种,并对表面活性剂在球磨过程中对合金硬度、磁力和磁饱和指标的影响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18.
冯大碧  黄英 《四川冶金》1991,13(3):61-65
通过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探讨了五种表面活性剂对晶界浸蚀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型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原始奥氏体晶界的显示有良好效果;表面活性剂加入量要适当,一般稍大于临界胶团浓度即可。  相似文献   

19.
表面活性剂在硬质合金混合料表面吸附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颜杰  唐楷  彭涛  杨郭 《中国钨业》2009,24(1):36-39
重点研究了几种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在硬质合金混合料表面的吸附行为。研究表明:表面活性剂在硬质合金粉末/正己烷体系中的吸附过程很快,且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对硬质合金粉末的吸附效果各有不同。初步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在不同的温度下对试验的影响。在这些表面活性剂中,表面吸附能力由大至小依次为油酸、硬脂酸、十六醇、甲基丙烯酸十八酯、十八胺,其中常温下油酸的最大吸附量为12.94×1019个/g。  相似文献   

20.
余江  刘会洲 《化工冶金》1995,16(1):81-85
本文以嵌段式共聚物表面活性剂对对象,介绍了聚合物胶团概念,聚合物胶团的萃取分离作用原理和过程,讨论洽物表面活性剂加溶剂以及萃取过程中胶团再生等因素以萃取分离的影响,对聚合物胶团分离技术的研究将促进表面活性剂科学,膜分离技术的发展,在工业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