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水泥生产过程中,生料配料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所以才有“煅烧是关键,生料是基础”一说。生料成份的均匀、稳定和合格程度直接影响着熟料的产质量。因此,对生料配料的重视和管理必须加强,力求给煅烧创造良好的生产条件。  相似文献   

2.
冶炼铅锌废渣配料对湿法回转窑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冶炼铅锌废渣配料对湿法水泥生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冶炼铅锌废渣配料,在相同水分情况下,可使生料浆流动度增加2-3mm,生料易烧性较好;冶炼铅锌废渣配料不仅有利于A矿的形成与发育,促进A矿的快速生长,增加A矿含量,提高熟料烧成质量,而且有利于延长烧成带镁铬砖的寿命。  相似文献   

3.
张秀波  郑云涛 《粉煤灰》2004,16(6):29-30
根据有关规定,掺用工业废渣达30%的企业,将给予免税。为了能获得这一优惠政策,我厂着手用工业废渣代替原材料使用,往生料和水泥中掺加粉煤灰就是其中最好的例证。  相似文献   

4.
1引言湖南省益阳市裕民水泥有限公司机立窑银烧一直存在炼边、结圈、料子粘而不脆等现象,看火工用钢钎撬扎炼边时,一次只能撬下一小块,料子像稀泥一样粘在窑壁上,且极易粘钢钎。每班需停止加料打落炼过二至三次,既大大增加了看火工的劳动强度,又严重制约了窑的台时产量,而且熟料质量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该厂从1998年3月份开始,用发热量低的废渣石煤代替部分粘土配料,经过几个月的生产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作一介绍,供参考。2原因分析立窑银烧时产生炼边的因素很多,从对该厂的实际情况分析,主要是所用本地煤灰分高,煤…  相似文献   

5.
我厂现有4台Φ3m×88.65m和1台Φ3.95m×140m湿法回转窑,长期以来,一直延续"一高二低"的传统配料方案,其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相对稳定、合理。但由于矿山资源品位差,工艺条件落后,工序质量波动大,特别是熟料早强偏低等诸多不足,导致新标准在我厂实施存在较大困难。为此,我们尝试通过调整配料来促进熟料早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试验情况归纳如下。1 试验调整措施1.1 基本思路 对近年来我厂熟料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的统计分析发现:原有"一高二低"的配料方案中,熔剂矿物总量偏高,且CA和CAF含量匹配不合理。因此,确定调…  相似文献   

6.
0前言传统观点认为立窑工艺采用高铁配方生产,具有烧结范围窄和早期强度低两个致命弱点,因此目前国内大多数立窑水泥采用高铝(IM≥1.38)方案生产水泥。但高铝方案熟料热耗高、f-CaO质量分数高;同时,由于C3A含量高,水泥干缩大、耐磨性和抗硫酸盐侵蚀差,使水泥的应用范围受到限制。近几年来,我们结合矿化剂技术进行了高铁配方的生产研究,通过调整熟料矿物组成,大大提高水泥强度;同时通过调整化学组成和生产操作方法,使生产易于控制。在熟料的四种主要矿物组成中,熔剂矿物C4AF不但能改善熟料的煅烧,且与C3S相似,…  相似文献   

7.
李小川 《水泥》1997,(5):32-34
1引言随着矿化剂、晶种等新工艺、新技术在水泥工业上的应用,使生料的配料复杂化。目前已有厂通过对萤石、石膏复合矿化剂与晶种技术的系统对比实验得出:复合矿化剂与晶种的合用比单独用一种时效果要好。由于两种技术的同时使用,使配料更加复杂,于是,笔者通过对复合矿化剂  相似文献   

8.
荣先锋 《水泥》1989,(5):43-42
目前,全国县级以上的立窑水泥厂,生料配料大部分都采用斗式计量配料秤,这种秤具有计量准确、使用可靠、维修方便等特点而受到众多厂家的欢迎。但是由于在使用过程中因物料的成分、水分、粒度等因素的变化,出磨生料碳酸钙滴定值时常偏离控制范围,操作工人必须及时地对生料配料的各物料量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使生料碳酸钙滴定值在合格范围内,满足立窑煅烧要求。但由于调整的方法各异,生产出的生料质量波动较大,以致使有些厂家在使用斗式配料秤时未能获得称心如意的效果。我厂是一九八六年开始使用斗式配料秤  相似文献   

9.
丁奇生 《水泥》2001,(11):36-38
为使立窑水泥质量能够尽快适应ISO法,本文探讨提高立窑水泥质量的几个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论生料微机配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前言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约有30—40%的小型水泥企业的煅烧设备——立窑或回转窑的台时产量还没有完全达到设计能力的指标。因素很多,但比较共性的问题可能还是生料质量的问题。生料质量是保证水泥生产优质、高产、低耗的基本条件,这是从事水泥工作的人所共知的事实。但何为生料质量?它包括哪些内容?如何保证与控制……并不是所有的小型水泥企业能理解、掌握和真正实施的。因此还有相当一部分小水泥厂熟料产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为数众多的中、小水泥厂基本以立窑为主。在面临的行业结构调整中,由于产品受市场的严格挑选,立窑水泥的市场份额日渐缩小,竞争力越来越差。在这种情势下,立窑水泥厂顺应“上大改小”的政策的引导,纷纷改建或新建粉磨系统,采用大旋窑的熟料磨制水泥,改变自己的...  相似文献   

12.
田斌守  常自奋 《水泥》2001,(12):18-21
水泥新标准的实施,使本来就竞争激烈的水泥行业形势更加严峻,而立窑企业首当其冲。强化内部管理,依靠技术创新,从配料方案、煅烧技术、粉磨技术及混合材掺配技术等方面提高水泥实物质量,尤其是提高熟料质量成为立窑企业近期适应新标准得以生存,长期得以发展的首要任务。为此,我们对某厂Φ2.5m×8.5m机立窑进行了技术攻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将攻关内容介绍给同行供参考。1原配料方案原材料化学成分见表1。表1原材料化学成分%名称LossSiO2Al2O3Fe2O3CaOMgOSO3CaF2含砂量水分石灰石41.882.550.…  相似文献   

13.
穆乾  吴安龙 《水泥工程》2016,29(3):22-26
结合某公司3000t/d熟料预分解窑生产线的生产实践。介绍提高预分解窑熟料产质量的技术措施。该公司在加强原燃料均化、优化工艺参数和操作等措施后,熟料产量达到3200t/d以上、游离钙合格、运转率达90%以上、熟料28d强度达54MPa以上.且还存在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4.
0前言 河南省禹州市禹王水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禹王公司)主要生产设备为:2台φ3 m×11 m机立窑和  相似文献   

15.
卢涛 《水泥工程》2001,(1):44-44
1997年我厂采用 FJLF——Ⅱ计量料封控制仪对出立窑熟料进行计量。该设备在技术性能上有诸多优点。但实际使用中,由于岗位工人不能及时处理熟料卸料管堵塞等设备故障及通过人为摆弄仪器、电路等进行偷产,使仪表显示产量与实际产量不相符,班与班扯皮现象时有发生。虽然加强了监督、检查,但仍不能完全杜绝人为虚产现象。   经过调查了解和综合分析,笔者认为:如果在预湿机或成球盘加水控制处安装一块水表,对成球用水量进行计量 ,通过每班物料成球的用水量的多少来间接计算熟料产量,虽然其计量精度较料封计量仪略差,但却能杜绝人为…  相似文献   

16.
张日华 《水泥》2002,(6):52-54
立窑由于其本身的固有缺点,熟料的煅烧温度和质量的均匀性都与回转窑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配料中立窑的硅率较低,多数工厂在1.6~1.9。采用新标准后,河南多数水泥厂3d和28d熟料强度分别降低6~8MPa和8~10MPa左右。为提高熟料在ISO标准下的强度,我们在2个有代表性的厂进行技术改造。在提高硅率的同时,对生料的粉磨细度、入窑生料的合格率、成球质量及立窑煅烧等工艺环节采取相应的技术改造。经过1年多的生产实践,熟料3d和28dISO强度分别提高7~8MPa和5~6MPa。1生产工艺状况两厂石灰石、粘土、煤等原燃…  相似文献   

17.
提高#4窑熟料强度的改进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 引言 熟料28d抗压强度是衡量水泥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提高熟料28d抗压强度是提高水泥产品质量的关键。我公司2000t/d熟料的#4窑生产线是原#1窑的技改工程,与#3窑(国产第1条2000t/d的新型干法生产线)比,其工艺、设备先进,管理也更加完善。投产后,熟料产量、系统运转率、吨熟料煤耗等指标都较#3窑有很大提高。但自2000年5月投产以来,其熟料28d强度一直低于#3窑(平均低3MPa)。经过生产中的逐步探索和总结,我们于2001年9月对#4窑的配料、喷煤管调节和中控操作等系统作了调整和改进。运行实践表明,这些调整措  相似文献   

18.
0前言我厂机立窑水泥生产线自投产以来,通过改进配料方案,强化工艺管理,熟料质量逐步提高,几年来,熟料R28一直稳定在(57.8~60.0)MPa的较高水平。但用GB/T17617-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对我厂水泥进行检验,其R28约下降20%左右,故无法适应新标准的要求。为此,我厂于2000年3月成立了QC小组,针对提高熟料强度这一目标进行了重点攻关,通过优化配料、改进工艺、加强管理等一系列措施,使熟料R28(平均)从1999年的59.9MPa提高到63.6MPa,为适应并顺利过渡到IS…  相似文献   

19.
20.
刘顺妮  林宗寿 《水泥》1993,(4):29-35
根据立窑煅烧的特点,建立立窑煅烧数学模型并且提出适宜计算道路水泥熟料烧成范围的二次回归方程。利用上述结果详细研究立窑煅烧道路水泥熟料饱和比及矿化剂的相互适应问题。较明确地论证矿化剂、生料成分波动及煅烧温度场对立窑道路水泥熟料煅烧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