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光无痕注射成型技术是一种新开发的注射技术,能够消除塑件表面熔接痕等缺陷,表面可以达到镜面效果,免去二次喷涂。通过建立模具的二维几何模型,应用ANSYS模拟了加热、冷却过程,获得了模具表面及熔体中心层的热响应和温度分布情况;对比分析了常规注塑与高光无痕注塑两种成型工艺;通过加热、冷却时间及温度分布等对比,验证了高光无痕注塑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蒸汽直接加热模腔的高光注塑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蒸汽直接加热模具型腔表面的高光注塑新方法,研制了蒸汽直接加热模具型腔的高光注塑模具及模具温度控制机.该装置将高温蒸汽直接通入模腔,使模腔表面达到所需的温度,然后通入高温干空气,吹除模腔内残留的冷凝水,再注射、保压、冷却、开模,完成一个注塑周期.该方法使动定模模面得到均匀加热,熔融科前锋温度和速度高,且只加热模面以...  相似文献   

3.
李萍  孙玲 《塑料》2014,43(5):36-38
介绍双色高光注塑技术的特点,通过比较双色高光注射成型与单色高光注塑成型、普通注射成型,深入分析了双色高光注塑成型塑件结构与黏合设计及模具结构设计要点。阐述了国内外双色高光注塑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讨论并指出了将双色高光注塑成型技术进一步推广有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4.
采用Moldflow软件对变模温注射成型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利用蒸汽加热和冷却水冷却的变模温注塑工艺,研究不同蒸汽加热时间下注塑位置处压力以及制件冷凝层的变化规律,同时分析了制件表面和模具型腔表面的热响应规律。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注射成型工艺过程,变模温注射成型通过提高注塑充填过程中模具温度,使得制件冷凝层出现在充填阶段之后;随着模具加热时间从10、15、25 s增加到40 s,注塑位置处最大注射压力从87.0608、84.6064、79.6863 MPa减小到74.4342 MPa,大大提高了熔体注塑充填过程中的充填能力;通过不同的蒸汽加热时间,制件表面和模具型腔表面可以获得不同的温度值,同时通过模拟获得了传热系数对制件表面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对高光无痕注射成型工艺的成型装置和辅助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和开发,介绍了蒸汽加热注射成型工艺原理。通过辅助系统来控制蒸汽加热模具的型腔温度,特殊的水道设计使模具型腔的温度能够迅速升至熔体的热变形温度以上,进而获得高光表面制品。同时指出了蒸汽加热模具在模具材料的选择、测温点的分布等方面的设计思想,阐述了辅助控制装置的组成部分及控制原理。结果表明,蒸汽加热模具可加工高表面光洁度、无熔接痕、无流痕的塑料制品,可免除后续喷涂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成型周期由120 s 缩短到43 s。  相似文献   

6.
采用电热方式的高光注塑模具可以有效消除传统注塑成型过程中塑件的熔接痕、浮纤、银纹等缺陷。高光注塑成型技术要求对模具温度的快速动态控制,然而在电加热高光注塑成型中,电加热棒与模具安装孔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间隙,间隙层内的空气大大阻碍热量向模具传递。研究了电加热棒与模具安装孔之间的间隙对电热变模温加热效率的影响,构建了电加热高光注塑模具的三维热响应分析模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进行了三维瞬态传热分析,得到了在不同间隙下的模具表面和电加热棒内部的热响应曲线,并通过大量实验证明了理论分析和模拟方法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加热相同时间,间隙量越小,模具表面温度越高,电加热棒内部温度越低,加热效率越高,相较于间隙在0.32 mm,间隙在0.05 mm加热到60 s的模具表面温度至少高出50%,电加热棒内部的温度至少低55%。隙量对模具加热效率的影响并非成线性关系,而是间隙量在越小的区间,加热效率对间隙更加敏感,研究结果为电热变模温高光模具结构设计和电加热棒的选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高光成型工艺原理,为实现LED电视面壳的高光效果,提出采用油加热、油冷却方式对其型腔表面进行变模温控制。构建基于多种不同模具材料和结构变模温注塑工艺分析模型,利用ANSYS对其加热响应、冷却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最终采用以AMPCOLOY 972作为模具材料且带隔热方式的高光模具结构方案。  相似文献   

8.
景小阳  蒋炳炎  杨军 《塑料科技》2014,(10):122-129
介绍了高光塑料制品注塑成型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高光成型所采用的塑料原料和模具材料。阐述了高光成型模具结构设计与制造的特点,并对常见的模面加热方法、模具温度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采用高光注塑成型技术可赋予产品良好的外观,提高产品的强度,并且可去除喷涂等后处理工序。因此该技术在环保、低成本化、产品变革等方面具有极大的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注塑成型中制品的缺陷原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奚东 《塑料科技》2000,(3):34-38
注塑成型是塑料成型中最重要的一种工艺,注塑制品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所谓热塑性树脂的注塑成型工艺,是指将树脂加热熔融,熔体借助压力注入模腔,经冷却固化而得到一定形状制品的成型方法。注塑过程中树脂需经过受热软化、熔融、注塑、保压、冷却定型等五个阶段的物理变化过程。树脂内部将会产生大分子定向、结晶以及残余应力等。由于注射成型过程中的成型条件(如注射压力、螺杆背压、注射速度、注射量、锁模力、料筒温度、模具温度)的选择不当或模具本身存在的问题,会使注塑制品出现许多不良现象和缺陷。归纳起来可分为五大类…  相似文献   

10.
简述了高光塑料产品注射成型技术的原理和流程,介绍了高光塑料材料、高光模具材料与结构、模面加热方法与模具温度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及其应用,并分析了高光注射成型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塑料科技》2008,36(8)
<正>专利名称:外部冷却的可移动模具专利号:US2007014884公开日:2007.01.18成型设备包括将熔融塑料制成塑料制品的可移动模具。可移动模具的外围是冷却气室。在冷却气室内至少有一个热交换器。热交换器向可移动模具提供冷却气体。专利名称:注塑成型机及注塑成型方法专利号:JP2007001114公开日:2007.01.11提供了一种在恰当的时间内将压力流体注射到模具非设计表面的方法。注塑成型机配备有注塑模具、流道检测装置、压力流体注射装置,以及控制装置。  相似文献   

12.
变模温注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模温注塑料是一种基于动态模温控制策略的注射成型技术,可根据不同工艺阶段的特点,随时调整模具温度,可在不降低生产效率的同时有效提升塑件的品质.在深入回顾变模温注塑技术研究发展的基础上,分析比较各种技术的优缺点和应用范围.构建了蒸汽辅助加热变模温注塑系统,实现了平板电视机面板的高光无熔痕注塑生产.  相似文献   

13.
基于MPI平台随身听面板注塑成型优化设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MoldflowMPI软件对随身听面板的注塑成型进行仿真,获得流动过程中的流动前沿温度、最大注射压力、注射时间等参数,预测注塑成型质量。通过比较四种不同浇注系统注塑成型流动模拟结果,得出了浇注系统的最优布局以及合理的工艺参数;同时仿真冷却效果,优化了模具冷却管道设计。根据以上的分析结果,确定了最佳的注射模结构和成型工艺,成功地避免了塑件注塑成型出现的缺陷,为生产优质塑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节能型无痕注塑模具及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目前高光无痕注塑成型技术能耗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节能型模具结构,它不但需要有贴近定模型腔的随形介质槽,而且需要在随形介质槽近距离处增加隔热层,从而可以实现沿模具型腔表面均匀传热,减少模具传热体积,仅需要在定模进行加热,而动模进行冷却,这样不需要热冷介质的对冲切换,可避免大量能耗。  相似文献   

15.
通过模拟真实注射条件,应用Moldflow软件对ABS扣板注射成型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分析,得出影响注射成型顺利进行的主要因素,并模拟制定出扣板注射成型的最佳注塑压力、锁模力、模具温度、熔体温度、注塑时间、保压压力、保压时间和冷却时间。采用该注射成型工艺参数并结合合理的注塑模具能注塑出最佳的ABS制品,为注射成型的顺利进行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高光注塑成型工艺实验平台,进行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注塑成型工艺实验,分析了工艺参数对塑件表面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具温度对ABS塑件的表面硬度影响最为显著。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模具温度的升高,ABS塑件的表面硬度不断增大,而当模具温度超过110℃时,ABS塑件的表面硬度则开始快速降低。  相似文献   

17.
注塑冷却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志英  李德群 《中国塑料》1999,13(10):81-86
以注塑制品的温度变化为对象,考虑了注塑制品出模后的冷却过程。系统地对注塑模具的冷却过程以及制品在注塑模具内和出模后的冷却过程进行集成分析。建立了冷却过程的数学模型,并采用边界元法和有限差分法求解成型过程中模具的温度分布和制品在模具内和出模后的温度分布。  相似文献   

18.
陈信华 《上海染料》2012,40(3):41-43
(7)注射成型 注射成型也称注塑成型。塑料注射成型技术是根据压铸原理从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所谓注射成型(injection molding)就是将塑料树脂和着色剂从注射机的料斗送入料筒内加热熔融塑化后,在柱塞或螺杆的加压下物料被压缩并向前移动,经过主流道、分流道、浇口,通过机简前的喷嘴以很快的速度注入较低温度的闭合模具型腔,经一定时间冷却定型后开启模具取出制品。该方法适用于全部热塑性塑料和部分热固性塑料。  相似文献   

19.
壳体制品注塑工艺参数CAE优化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应用Moldflow软件对壳体制品注射成型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分析,模拟出制品成型过程中的最佳注塑压力、锁模力、模具温度、熔体温度、注射时间、保压压力和保压时间、冷却时间。采用该成型工艺参数结合合理的注塑模具能注塑出最佳的塑料制品,为成型过程的顺利进行提供指导依据,模拟结果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及实际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0.
范伟  冯刚 《塑料工业》2014,(7):50-53
从汽车保险杠的注塑成型工艺入手,利用CAE软件对汽车保险杠模具的浇注系统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分析,通过分析成型制品所需的注塑充填时间、注射不同阶段的温度、压力、产品表面熔接线及气穴分布等,并结合产品特点成功设计了八点针阀式浇注系统。通过数值模拟试验验证了8点针阀式热流道进胶系统能带来平稳的注塑填充效果、较低的注塑压力、合理的前锋温度和较好的熔接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