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徐丹  卫正刚  柳瑞瑶  张回 《净水技术》2022,41(5):165-169
合肥某水厂采用传统的回转式隔板絮凝池工艺,在冬季处理低温低浊水时,其混凝强度不够,导致沉淀池出水浑浊度高。为此,水厂在回转式隔板絮凝池中增设折板来改善水力条件。在絮凝池前2圈增设了平流式异波折板,后3圈中增设了平流式同波折板,折板夹角均为90°,折板间距为1 m。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验证了增设折板可增加水流旋涡状态,也从实际生产运行中研究了增设折板对速度梯度和出水浑浊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回转式隔板絮凝池中增设折板可将GT提高2.2~3.9倍,能有效降低低温低浊水的出水浑浊度,降幅达31%,为老旧絮凝池优化改造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2.
为了优化折板絮凝器结构及提升折板絮凝器对中药液的絮凝效果,利用FLUENT软件对同波/对波折板絮凝器的内部流场进行了模拟,分析了两种折板絮凝器内的涡旋分布及涡量.以薄荷水提液为研究对象,壳聚糖为絮凝剂,采用不同折板絮凝器对薄荷水提液进行絮凝处理,以薄荷水提液澄清层高度、絮体沉降速度、总黄酮保留率、絮凝率、药液吸光度及絮...  相似文献   

3.
文章综述了水处理中絮凝动力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在分析絮凝机理基础上,分别回顾了异向絮凝动力学、差速沉降絮凝动力学和同向絮凝动力学的研究历程,从絮凝机理的认识过程到模拟模型的发展,详细介绍了模型的应用情况,并揭示了尚未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4.
能量转化在絮凝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应用流体力学中的因次分析方法,研究得出了絮凝过程的影响因素是雷诺教、絮凝体的比重、颗粒的体积浓度和有效能耗率,建立了有效能耗率的定量化计算模型,并计算了穿孔旋流絮凝池改造成网格絮凝池前后的有效能耗率分别为13.03%和20.98%,验证了该模型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水力絮凝池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汪义强  陈超 《净水技术》2005,24(1):36-39
按填料设备形式对水力絮凝池进行分类。回顾国内絮凝池的应用发展历程,对当前絮凝池设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絮凝池的研究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了国内网格絮凝池的应用发展历程,阐述了网格絮凝池工作原理,对当前网格絮凝池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网格絮凝池的研究发展进行了展望。近年,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与计算流体力学(CFD)的结合为研究絮凝动力学提供了新思路,有望使絮凝动力学得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国家新的饮用水卫生标准已全面实施,要求出厂水浊度小于1 NTU,许多水厂采用的常规处理工艺出水水质已不能满足新标准要求。因此,已建运行水质不达标的水厂需寻找有效的措施对现有工艺进行提升改造,提高出水水质,确保水厂出厂水水质达到新标准的要求。个旧市松矿水厂运行年代已久,沉淀池出水效果差,出厂水水质不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要求的浊度指标。该工程根据微涡流絮凝理论,结合网格絮凝池絮凝效果好的特点,将厂区内现状已建穿孔旋流絮凝池结构提升改造成一种新的絮凝池-微涡流絮凝池,结合两种絮凝池的优点,增强絮凝效果,提高松矿水厂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8.
采用微砂强化结团絮凝工艺处理模拟废水,研究了水力停留时间、处理量、投药量、加砂量对除浊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载体增效絮体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凝聚池、加注池+熟化池、沉淀池以及总体装置的水力停留时间之比为1∶3∶7.3∶11.3,浊度去除率与进水流量具有负相关性,PAC最佳投药量为1 g/L;最优投药量、加砂条件下的连续运行浊度去除率保持在98.5%~99.5%、处理出水浊度保持在1.7 NTU以下,明显优于上述最优投药量、不加砂条件时的连续运行处理效果,较好地展示了所加微砂的增效絮凝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化学生物絮凝与化学絮凝两种工艺进行比较,两套工艺处理同一城市污水的试验结果表明:化学生物絮凝工艺出水CODcr的去除率比化学絮凝工艺要高约10%,TP平均去除率高约6%,SS平均去除率高约6%.而两工艺对NH3-N的去除能力均较小。从试验结果分析,化学生物絮凝工艺对城市污水的处理效果要优于化学絮凝工艺。  相似文献   

10.
废机油中含有大量的石油烃,具有较高的回收利用价值,而新兴的回收工艺对废机油的品质要求高,需要经过一定预处理脱除其中的颗粒杂质。以某4S店回收的废机油为原料,采用絮凝法对其进行预处理,可去除杂质,显著提高其透光率,并将两种絮凝效果较好的脂肪族胺类絮凝剂异佛尔酮二胺(IPDA)和N-(2-羟乙基)乙二胺进行二次絮凝。实验得出,絮凝各因素影响次序为:絮凝剂用量、絮凝温度、搅拌时间。异佛尔酮二胺和N-(2-羟乙基)乙二胺二次絮凝的最佳用量分别为:异氟尔酮二胺4m L,N-(2-羟乙基)乙二胺5mL。  相似文献   

11.
结合比较分析传统铝盐与无机高分子聚铝的絮凝效率差异,讨论了水解产物形态、絮凝剂投加量、环境pH值和颗粒物浓度等因素对絮凝沉降效率的影响,并分析他们与絮凝沉降机理的相互关系.提出了聚铝中Al13在电中和脱稳絮凝机理中的独特吸附优势使其成为混凝过程中最主要的絮凝剂,传统铝盐在卷扫沉降絮凝机理中良好表现使其可以作为絮凝沉降过程中的一种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2.
金陵石化烷基苯水厂格栅反应池存在设计参数及格栅布局不合理的现象,造成混凝效果差,混凝剂单位消耗过高,通过对格栅反应池的水力计算分析,提出了工艺改造和参数调整的方案,使格栅反应池的水力条件得到改善,混凝剂单位消耗量大幅下降,为老水厂的格栅反应池改造提供了较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生物絮凝处理油田外排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生物絮凝剂去除油田外排水CODCr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现场试验结果表明:(1)在pH值为5.5和投加量为200mg/L生物絮凝剂的条件下,可使油田废水的CODCr由297mg/L降到134mg/L,药剂费约为0.7元/m^3;(2)该生物絮凝剂在处理油田外排水方面的性能优于聚合氯化铝和聚丙烯酰胺。  相似文献   

14.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得到1株絮凝活性较高且稳定的菌株,命名为C4-3,对其絮凝活性及絮凝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4-3的絮凝活性物质主要为菌体分泌物;在絮凝剂投加量为1 mL·(100mL)、1%CaCl2助凝剂投加量为1~6 mL、pH值为8.0~11.0的絮凝条件下,C4-3对1~7 g·L-1高岭土悬浊液模拟废水...  相似文献   

15.
常规絮凝工艺与加载絮凝工艺处理锌、铜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俊  朱佳  张朝升  韦伟 《广州化工》2012,40(18):1-4
以含锌废水和含铜废水为研究对象,在常规絮凝工艺和加载絮凝工艺中,对其处理含锌废水和含铜废水时pH的影响、混凝剂投加量的影响、以及助凝剂投加量的影响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其各自的最佳工况下,加载絮凝工艺比常规絮凝工艺对pH变化适应性更强,投药量更少,重金属去除效果更好,出水总锌、总铜、浊度分别稳定在1 mg/L、0.1 mg/L、0.5 NTU以下,远低于《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制标准》(DB4426-2001)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6.
絮凝法处理印染废水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朱云  邓忠良 《广州化工》1997,25(2):6-11
文中介绍了絮凝法处理印染废水常用的几种无机和有机絮凝剂,对现代发展起来的与絮凝法联用综合处理印染废水方法与流程也作了简要介绍,并提出了目前在研究工作中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The discrete bivariate population-balance equation is formulated and solved to describe the kinetics of heterogeneous magnetic flocculation of colloidal paramagnetic particles in a uniform magnetic field. The particles are allowed to have various sizes and values of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Computations show the importance of particle size and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on the flocculation rate and the transient bivariate (size/magnetic susceptibility) density function. Th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f certain magnetic-susceptibility particles and the magnetic-susceptibility distribution of certain size particles are calculated as functions of time and initial and operatingconditions. The composition of a floe at any time depends on magnetic, van der Waals, double layer, and hydrodynamic forces among pairs of particles. The magnetic force is a function of the particle size,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and strength of the magnetic field. Results are presented for various initial conditions of particles after ten minutes of flocculation. The results are of significance in understanding the forces among the particles and designing efficient magnetic separation processes.  相似文献   

18.
利用混凝沉淀法和自行研制的氧化絮凝复合床法联合处理了高浓度的油漆废水。实验了多种化学混凝剂及多种催化剂对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去除率的影响 ,选取了最佳催化剂和最佳化学混凝剂。对油漆厂原有废水处理工艺进行了大的改造。结果表明 :化学混凝沉淀法及氧化絮凝复合床法与后续生化法串联处理 ,其工艺经济实用、处理效果好、稳定性高 ,处理后的水质完全符合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