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大叶千斤拔根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共分辨出72个色谱峰,鉴定出53种成分,占挥发油总含量的94.16%。主要组分为烯类和醇类,如长叶烯、β-雪松烯和α-杉木烯等,以及α-桉叶醇、布藜醇和法尼醇等。该结果可用于千斤拔的进一步开发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重庆含笑鲜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D)和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分别提取了重庆地区含笑鲜花的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从含笑鲜花水蒸气蒸馏和同时蒸馏萃取所得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38种和36种化合物,分别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92.928%和90.555%。两种方法提取的含笑鲜花挥发油提取率分别为0.12%和0.26%,主要成分均为萜烯类、萜烯醇类、酯类化合物,相对质量分数较高的成分有τ-榄香烯、石竹烯、β-榄香烯、大根香叶烯D、α-布藜烯、(Z)-5,11,14,17-二十碳四烯酸甲酯等。  相似文献   

3.
《应用化工》2022,(11):2123-2127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桉叶挥发油,用GC-MS法分析挥发油的主要成分,考察了季节对大叶桉和柠檬桉两种桉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影响及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两种桉叶挥发油含量在春季(13月)和冬季(103月)和冬季(1012月)较高,其中冬季挥发油含量最高。大叶桉叶挥发油主要成分为3-蒈烯、α-松油醇、(-)-蓝桉醇、D-萜二烯、1-松香芹醇;柠檬桉叶挥发油主要成分为香茅醛、异胡薄荷醇、β-香茅醇。大叶桉挥发油中的代表成分3-蒈烯和柠檬桉挥发油中的代表成分香茅醛在春季(112月)较高,其中冬季挥发油含量最高。大叶桉叶挥发油主要成分为3-蒈烯、α-松油醇、(-)-蓝桉醇、D-萜二烯、1-松香芹醇;柠檬桉叶挥发油主要成分为香茅醛、异胡薄荷醇、β-香茅醇。大叶桉挥发油中的代表成分3-蒈烯和柠檬桉挥发油中的代表成分香茅醛在春季(13月)含量为最高。两种挥发油对常见致病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海通叶挥发油得油率及不同季节化学成分动态变化研究,为该药材的资源开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比得油率,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海通叶挥发油的成分,通过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相对质量分数。结果:从海通生长的不同季节叶的挥发油得率分别为:春季0.287%±0.043%、夏季0.332%±0.031%、秋季0.406%±0.037%、冬季0.313%±0.022%,化学成分种类分别为:春季53个、夏季65个、秋季75个、冬季62个,其中相同化合物中相对含量均较高的有1-辛烯-3-醇、芳樟醇、己烯醛、α-蒎烯、植醇、(-)-α-松油醇、(E)-β-金合欢烯、a-雪松烯、苯甲酸丁酯。结论:季节差异性对海通叶挥发油成分及含量的影响较大,海通叶挥发油化学成分主要为脂肪烃类和萜类及其衍生物。  相似文献   

5.
莳萝为伞形科植物(AnethumgraveolensL.)是一种有开发价值的天然辛香料资源。莳萝籽经用水蒸汽蒸馏法得到一种无色或极浅黄色精油,得率为2.4~4.8%。本文用经典方法测定了该挥发油的理化性质,并用毛细管气相色谱,红外光谱和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等对该挥发油进行了系统的成分分析。在分出的20个色谱峰中,共鉴定出16个化合物,占精油总量的83.3%。其主要化合物化学成分是小香芹酮(40.37%),柠檬烯(12.64%),4,7-二甲氧基-5-异丙烯基苯骄(1.3)二茂(8.26%)。二氢香芹酮(6.57%),水芹烯(5.32%),α-蒎烯等。本文为合理开发达一资源提供了科学评价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苍术挥发油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苍术挥发油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其进行分离、鉴定。初步分离出60余个峰,鉴定出41种成分,用峰面积归-化法确定其相对含量。在被测物质中,萜类化合物有33种,主要物质为β-桉叶油醇(20.12%)、β-芹子烯(6.18%)、茅术醇(4.52%)等。通过对苍术挥发油成分的研究,为苍术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应用化工》2015,(11):2123-2127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桉叶挥发油,用GC-MS法分析挥发油的主要成分,考察了季节对大叶桉和柠檬桉两种桉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影响及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两种桉叶挥发油含量在春季(1~3月)和冬季(10~12月)较高,其中冬季挥发油含量最高。大叶桉叶挥发油主要成分为3-蒈烯、α-松油醇、(-)-蓝桉醇、D-萜二烯、1-松香芹醇;柠檬桉叶挥发油主要成分为香茅醛、异胡薄荷醇、β-香茅醇。大叶桉挥发油中的代表成分3-蒈烯和柠檬桉挥发油中的代表成分香茅醛在春季(1~3月)含量为最高。两种挥发油对常见致病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杉根精油分离及其化学成分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文富  黄忠兴  徐芃  朱九珍  刘冬玲 《精细化工》2007,24(11):1095-1098
用干馏工艺扩试提取杉根精油,干馏釜3m3,干馏温度105~420℃,时间6.0h,产品得率为6.08%,是水蒸气蒸馏提取方法的3倍。产品相对密度(25℃)为0.9912~1.021,折射率nD20为1.4799,旋光度+0.5°。应用GC法对100~250℃的精油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分出41个色谱峰,共鉴定出39个化合物,占该精油总质量的99.16%,其中主要成分为α-蒎烯3.8010%(质量分数,下同),d-柠檬烯2.8893%,β-松油烯7.1880%,长叶烯10.4162%,β-石竹烯4.2064%,α-木罗烯3.017%,β-松油醇2.876%,β-榄香烯4.5719%,柏木醇31.5087%,愈创木醇6.1426%,实验结果表明,精油化学成分及含量因树龄、树的部位、提取工艺不同,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9.
乐昌含笑叶挥发油超声波提取工艺优化及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乐昌含笑具有抗氧化活性,为阐明其作用机理,该文对乐昌含笑叶挥发油进行了提取工艺及化学成分研究。采用超声波法提取挥发油,用正交设计实验优化了各提取参数。萃取的优化条件为V(正戊烷)∶V(乙醚)=1∶2为萃取剂、m(萃取剂)/m(样品)=10、超声时间30 m in。在优化条件下,其挥发油的收率为2.48%。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和鉴定,从乐昌含笑叶挥发油中共鉴定出42种成分。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法测定了各化合物的相对质量分数,占总峰面积的88.66%。乐昌含笑叶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大根香叶烯A(10.53%)、(E,E)-金合欢醇(7.53%)、β-丁香烯(6.44%)、α-没药醇(6.16%)、β-榄香醇(6.14%)、莪术烯(4.28%)、长叶烯酮(3.50%)、α-荜澄茄烯(3.25%)和γ-杜松烯(3.23%)。  相似文献   

10.
马惠芬 《精细化工》2012,29(1):41-44,56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分别提取6月份采摘的黄兰叶、花和果实的挥发油,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挥发油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分别从黄兰叶、花和果实的挥发油中鉴定出了17、35和38种化合物。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3种挥发油中各种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各占总峰面积的92.18%、99.23%和99.24%。3种挥发油化学组成各有异同,主要成分有β-芳樟醇、大牻牛儿烯B、石竹烯、桉叶醇、β-榄香烯等。黄兰挥发油中富含大量在香料和医药行业有重要用途的高生物活性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提取小鱼眼草挥发油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测定。从小鱼眼草挥发油中鉴定出32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97.24%。其中含量超过4%的组分有:大香叶烯-D(30.84%)、3-异丙基-5,5-二甲基-环戊烯(17.11%)、β-石竹烯(8.00%)、大香叶烯-B(5....  相似文献   

12.
素心蜡梅和红心蜡梅鲜花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了素心蜡梅和红心蜡梅鲜花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从素心蜡梅挥发油中鉴定出38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92.214%;红心蜡梅中鉴定出42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93.689%。素心蜡梅挥发油中相对质量分数较高的成分是z-木罗烯(18.128%)、z-榄香烯(13.640%)、L-乙酸龙脑酯(8.577%)、tau-杜松醇(7.771%)、β-荜澄茄烯(6.588%)等;红心蜡梅挥发油中相对质量分数较高的是榄香醇(16.171%)、z-榄香烯(12.758%)、β-荜澄茄烯(11.501%)、tau-杜松醇(4.649%)、石竹烯(3.947%)等。  相似文献   

13.
湿地松针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压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湿地松针叶挥发油 ,得油率为 0 .2 2~ 0 .5 0 %。GC、IR、NMR、GC -MS等方法对该精油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在分出的 36个色谱峰中共鉴定出 33个化合物 ,占该精油总量的 99.79%。其中含有α -蒎烯、△3 -蒈烯 ,γ -松油烯、乙酸龙脑酯、乙酸萜品酯及长叶烯等 ,含量最多的成分是 β -蒎烯 (36 .5 % )  相似文献   

14.
利用超声波法提取黔南产石楠藤茎中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鉴定了挥发油的有效成分。结果表明,分离出色谱峰有64个,鉴定出化学成分45种,这些化学成分的峰面积占挥发油总峰面积的91.57%。含量较高的为β-桉叶油醇(11.12%)、2,5,9-三甲基环十一烷基-4,8-二烯酮(9.54%)和6-芹子烯-4醇(6.97%)。  相似文献   

15.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了毛竹和日本花柏精油的活性化学成分,结果表明:毛竹精油主要化学成分为柏木醇(44.03%)、罗汉柏烯(13.88%)、花侧柏烯(11.48%)、马兜铃烯(4.82%)和α-杜松醇(3.66%);日本花柏精油主要化学成分为δ-杜松醇(35.04%)、α-杜松醇(14.40%)、epi-双环倍半水芹烯(10.08%)、可巴烯(9.84%)、8-丙氧基-香松烷(7.84%)、卡达烯(3.60%)和γ-桉叶醇(3.41%)。α-杜松醇、罗汉柏烯和马兜铃烯是毛竹和日本花柏精油的共有化学成分,柏木醇和α-杜松醇是具有开发潜力的活性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江西永修野生黄花蒿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水蒸馏法提取黄花蒿花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结果:从黄花蒿花挥发油中共分离出63个组分,其中含量高于1%的有14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79.11%。结论: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桉油精(18.86%)、樟脑(16.55%)、α-愈创木烯(6.82%)、大根香叶烯(6.74%)、石竹烯(5.97%)、顺式-乙酸菊花烯酯(5.45%)、2,6-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4.59%)、β-金合花烯(3.84%)、α-荜澄茄油烯(3.16%)、松油烯-4-醇(2.01%)、2-甲基-2-丁香烯(1.40%)、崁烯(1.35%)、α-松油烯(1.32%)和β-蒎烯(1.05%),具有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云南化工》2017,(4):13-17
采用GC/MS联用法研究了通过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灰毛莸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同时结合WILEY、NIST谱图库检索出其主要化学成分。结果表明,在所给的分析条件下,共分离并鉴定出70个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反-(-)-2(10)-蒎烯-3-醇乙酸酯、(+)-柠檬烯、L-香芹醇、异香芹醇、左旋-β-蒎烯、β-蒎烯、桃金娘烯醇、L-香芹酮等,占挥发油总质量的80.88%,其结果为该植物挥发油的生理活性研究和产品的开发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不同方法提取含笑茎、叶和花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汪洪武  刘艳清  鲁湘鄂  吴枚芹 《精细化工》2007,24(5):477-479,503
含笑花具有祛瘀生新、活血止痛之功效。为扩大其用药部位,实验采用微波萃取与水蒸气蒸馏分别提取含笑茎、叶和花挥发油,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挥发油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从含笑茎、叶和花水蒸气蒸馏所得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了32、21和23种化合物,从含笑茎、叶和花微波萃取所得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了24、20和29种化合物。用面积归一法测定了6种挥发油中各种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各占总峰面积的97.08%、97.3%、96.94%、98.21%、91.34%和95.79%。6种挥发油化学组成各有异同,但主要成分均是大=牛儿烯B、长蠕孢吉码烯、丁香烯和β-榄香烯。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干艾叶中挥发油进行提取,测得干艾叶中含挥发油的质量分数为2.6%,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析鉴定,鉴定出48种化学成分,应用峰面积归一法确定了各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艾叶挥发油主要含桉树脑(21.90%)、2-莰醇(6.04%)、樟脑(5.97%)、2-蒎烯(5.52%)、β-石竹烯(4.80%)等。采用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对干艾叶挥发油在900℃的条件下进行热裂解,并分析其热裂解物的化学组成,鉴定出44种化学成分,主要包括(+)-γ-古芸烯(9.58%)、β-石竹烯(6.91%)、α-松油醇(6.89%)、马鞭烯醇(6.61%)、4-萜品醇(6.35%)等。  相似文献   

20.
4种非洲桉树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4种非洲桉树叶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鉴定了4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1#和2#挥发油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是1,8-桉叶素、乙酸松油酯、α-古芸烯、香木兰烯、别香橙烯、喇叭烯、蓝桉醇和喇叭茶醇等。3#和4#桉树叶精油的主要成分是对伞花烃、1,8-桉叶素、异丙基环己烯酮、枯茗醛、水芹醛、匙叶桉油烯醇、桉叶醇和亚油酸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