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0 CrNiCu钢冷弯裂纹有两种:一种宽长,另一种细小.宽长裂纹试样浅表层处出现粗晶区,粗晶内部为长条状或多边形状结构,长板条最长可达50μm.粗晶区硬度比钢板内部细晶区的硬度低42 HV0.1,浅表层与内部组织、性能的差异导致钢板弯曲时开裂.粗晶区原奥氏体晶界上出现了断续呈链状分布的铁素体组织,说明钢板回火时表面温度超高,导致浅表层组织相变,析出铁素体.细小裂纹是由钢板表面残留氧化铁皮引起的.  相似文献   

2.
《宽厚板》2017,(1)
济钢以所生产中厚钢板及试样冷弯后出现裂纹、开裂的实际样品为研究对象,进行一定数量的解理,从钢板内部夹杂物形态、组织形态、表面质量、试样尺寸等影响冷弯结果的多个方面着手,针对钢板冷弯裂纹和开裂现象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揭示了钢板冷弯裂纹及开裂机理,对预防或减少钢板冷弯裂纹、开裂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钢板在冷弯时出现开裂,通过对开裂试样进行金相组织、冷弯断口形貌及能谱分析,结果表明,表面质量是导致冷弯性能不合格的原因之一,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利用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检验以及金相组织分析等方法,对SPA-H钢板冷弯开裂现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SPA-H钢板表面带状组织级别达到4级,表面分布大量球状氧化铝夹杂是造成冷弯开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分析了镀锌钢板180°冷弯时出现开裂的原因。发现裂纹附近的显微组织除发生轻微变形外,未见明显夹杂物和组织偏析;开裂属于韧性断裂,断裂方式与受力方向相同;开裂处有大量硅酸盐、硫化物和结晶器保护渣的复合夹杂物。认为镀锌钢板中大量的硫化物和硅酸盐夹杂物是造成钢板冷弯开裂的主要原因,对炼钢工序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实施后,未出现过180°冷弯开裂现象。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20g钢板冷弯开裂的试样进行理化检验、显微断口分析、能谱仪定性分析,表明:材料由于非金属夹杂物(MnS)的大量存在及带状组织,成分偏析较为严重,最终导致了钢板冷弯试样的开裂,同时提出了加强工艺控制,以保证冶金质量的提高和稳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Q345B钢板在冷弯时开裂,对开裂钢板进行力学性能、化学成分、金相组织、非金属夹杂物等检测。结果表明:Q345B钢板开裂的裂纹源位于钢板厚度1/4处,开裂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的硫化物夹杂和马氏体偏析带。  相似文献   

8.
中厚钢板冷弯成型时脆性开裂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 0 9CuPCrNi钢板冷弯开裂断面扫描电镜观察 ,结合开裂部位金相组织、夹杂、磷偏析等的综合分析 ,认为该钢冷弯开裂属偏析带脆性开裂。钢中存在的较强的磷偏析、层片状分布的MnS夹杂及表面微裂纹三者综合导致了弯背的脆性开裂。  相似文献   

9.
覃登攀 《冶金分析》2018,38(9):36-40
冷弯开裂一直是制约高强度结构厚板应用的关键,其影响因素较多。实验对Q690D厚板冷弯开裂原因开展了深入分析。通过金相组织分析发现厚板表面存在1层100μm左右、由粗大贝氏体和细晶铁素体所组成的带状组织是导致钢板冷弯开裂的主要原因。此外,对试验钢中氧、氮、氢含量进行化学检测,发现氧含量超标,且通过扫描电镜及能谱观察发现钢中存在较多氧化镁、氧化铝类夹杂,评级为D类和DS类1.0级。据此,提出增加试验钢中硅元素的含量,可以有效抑制锰元素偏聚造成的带状组织,同时可降低钢中的氧化物夹杂。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采用宏观检验、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检测以及金相检测等方法对Q345B钢板冷弯开裂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冷弯开裂的主要原因是硫化物夹杂过多。硫化物夹杂在冷弯过程中易碎裂或与基体组织分离产生孔隙并成为裂纹源,且硫化物夹杂易导致轧钢过程中出现带状组织,而严重的带状组织也加剧了宏观裂纹的形成。提出了采用铁水预处理脱硫、增加吹氩强度、保证吹氩时间、增大轧制冷却速度等方法改善Q345B钢板的塑性和韧性,降低冷弯开裂的几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孔明姣 《宽厚板》2013,(6):37-39
通过板坯表面酸洗、钢板表面抛丸、氮氧分析、扫描电镜能谱仪和金相显微镜等手段,对唐钢所生产Q345B中厚钢板的表面裂纹处进行观察、检测,研究了热装板坯在轧制过程中产生表面裂纹的原因和机理.同时还进行了板坯热装、温装、冷装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含铝低合金钢板由于板坯热装温度处于第三低温脆性区域,冷却过程中奥氏体向铁素体的转变不完全,AIN在奥氏体晶界析出,削弱晶界能,体积膨胀加剧了晶界强度的减弱,在轧制时扩展形成表面裂纹.  相似文献   

12.
针对唐山中厚板材有限公司塑料模具钢SM50钢板表面裂纹缺陷,采用生产工艺情况调查、能谱分析和金相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裂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SM50钢板表面裂纹缺陷并非铸坯原生裂纹导致,而是由于连铸坯在处于两相区时热装,铸坯晶粒度极不均匀导致的热装裂纹。通过改进现有工艺,提出了对铸坯进行下线缓冷、温装入炉的改进措施。新工艺实施后,SM50钢热装裂纹缺陷比例由原来的4.24%下降到0.30%以下,钢板表面裂纹率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13.
以工业0.27 mm规格高磁感取向硅钢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酸溶铝(Als)含量对常化板析出物析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常化板中的析岀物主要是AlN与MnS和AlN的复合析出物,随着Als含量的升高,析出物数量增加,但析出物平均尺寸变化不大.常化板中粗大的析出物大多是复合析出物,且多是以MnS为核心,AlN在MnS表面析出,而常化板中细小的析出物多为单一的析出物.常化冷却阶段,由于过饱和的Al和N在珠光体区域附近更多地析出,常化板珠光体区域附近存在较多细小的AlN粒子.  相似文献   

14.
含铌、钛船板钢中板表面微裂纹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吴巍  王春怀  干勇  何宇明  朱斌 《钢铁》2002,37(7):41-44
对含Nb、Ti船板钢中板表面微裂纹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板表面微裂纹不是轧制时新产生的裂纹,而是由铸坯微裂纹扩展形成的,铸坯裂纹是在结晶器中形成的沿晶界裂开的表面微裂纹;影响铸坯微裂纹形成的主要因素是钢中铌,钛、铝含量和Cu等低熔点元素含量以及各种应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铸坯表层异常长大的奥氏体晶粒是产生横裂纹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冷却过程对其生长行为的影响对科学制定连铸工艺、降低铸坯裂纹敏感性有重要意义。采用原创连铸坯凝固过程热模拟方法,再现了EH40低碳船板钢板坯的凝固过程,观察在传统板坯连铸条件下,2种结晶器冷却强度对铸坯表层奥氏体晶粒长大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结晶器冷却阶段,热模拟坯表层5 mm的绝大多数奥氏体晶粒短轴尺寸均不超过0.5 mm,但已出现粗大晶粒,且强冷条件下奥氏体晶粒尺寸平均值和极大值均更大,分别为弱冷条件下的2.5倍和2.0倍。在足辊区到矫直点区间,表层奥氏体晶粒生长非常缓慢,平均尺寸仍未超过0.5 mm。矫直点处,结晶器强冷热模拟坯表层20 mm的晶粒短轴最大尺寸为2.2 mm,为弱冷条件下的1.7倍。综上,奥氏体晶粒在连铸不同阶段表现为不同的生长行为,且采用结晶器弱冷更有利于EH40钢板坯获得相对细小的表层奥氏体晶粒。  相似文献   

16.
祝凯  杨健  王睿之 《世界钢铁》2012,12(3):57-61
分析了厚钢板大线能量焊接后热影响区(HAZ)的失效机理,介绍了利用微细夹杂物改善HAZ性能的研究情况.粗晶热影响区脆化是由于晶粒粗大及不良组织而引起,粗大的奥氏体晶粒是焊接热影响区韧性恶化的主要原因.抑制焊接HAZ晶粒长大是改善厚钢板可焊性的关键因素.用真空感应炉分别冶炼了不同成分的钢,研究Mg对低碳钢HAZ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含Mg钢HAZ的低温韧性较比不含Mg钢有较大幅度提高.通过激光高温显微镜原位观察发现,含Mg钢在1400℃保温300 s后奥氏体晶粒仍然保持着细小的结构,这主要归功于Mg添加后生成的细小粒子所产生的钉扎作用,该发现为改善厚板HAZ韧性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7.
曹磊  王国连 《特殊钢》2018,39(4):55-57
利用金相观察、能谱分析、连铸坯红送与冷送工艺的对比试验等手段,对红送工艺生产微合金钢板出现的表面裂纹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红送工艺生产微合金钢板表面裂纹并不是因为连铸坯本身存在裂纹缺陷,而是由于铸坯在凝固后的冷却过程中,大量细小的C、N化合物在奥氏体晶界析出,降低了晶界强度,导致钢板表面裂纹形成。  相似文献   

18.
刘志明  张炯明  罗衍昭 《钢铁》2012,47(2):67-71
 利用金相观察、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和透射电镜等手段,对热装热轧微合金钢板出现的表面裂纹进行分析研究,并与使用同批次连铸坯冷装热轧无裂纹的钢板进行比较,分析产生表面裂纹的原因。实验结果表明热装热轧微合金钢板产生表面裂纹的原因是铸坯冷却或加热过程中Cu、As低熔点元素在奥氏体晶界的偏聚。与热装热轧板相比,冷装热轧板晶粒尺寸小直径在10μm左右,而热装热轧板晶粒尺寸大且不均匀。热轧板析出物尺寸在15~25nm之间,裂纹源处较基体多,大量细小的Nb(C,N)化合物在奥氏体晶界析出,降低了晶界强度。  相似文献   

19.
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析方法,对DB685钢板表面裂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钢板表面裂纹的形成与稀土氧化物有关。由于钢中稀土氧化物偏析于原奥氏体晶界上,弱化了晶界,造成钢板在轧制过程中产生裂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