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晚元古代—早古生代碳酸盐岩是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塔里木盆地震旦系碳酸盐岩层系古老、埋藏深,钻井少,许多地质问题尚不清楚,制约了深层碳酸盐岩层系的勘探.基于塔里木盆地震旦系地质结构分析,通过地层对比及地震预测等手段,对震旦系有利烃源岩的分布、深层高能储集相带及成藏组合进行研究,梳理了盆地震旦系的勘探领域及有利区带.研究认...  相似文献   

2.
基于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和地震属性分析,结合成像测井和取心资料,研究川中震旦系—二叠系碳酸盐岩层系古岩溶塌陷体成因、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古岩溶塌陷体在垂向上广泛发育于震旦系—二叠系碳酸盐岩层系,平面上主要沿断裂末端、转折部位及多条断裂的交叉处分布,剖面上表现为地震同相轴的"下拉"现象。断裂活动是古岩溶塌陷体的主要成因,古岩溶塌陷体的形成演化主要经历了桐湾一幕、桐湾二+三幕以及早加里东期3个阶段,最终定型于二叠纪末期。古岩溶塌陷体储集层具有多层发育、分布广、储集物性好的特征,储集空间由先存孔隙、构造成因缝以及塌陷成因缝复合构成。按照地震尺度,可以将古岩溶塌陷体划分为多层系洞穴系统塌陷体、多层系洞穴通道塌陷体和层内洞穴塌陷体3种类型,上覆变形地层中裂缝分布范围广的多层系洞穴系统塌陷体和多层系洞穴通道塌陷体可能是下一步勘探的有利目标。图10表2参38  相似文献   

3.
正借助改革开放的春风,"五五"我国原油产量达到亿吨。冀中坳陷任丘构造上1975年7月完钻的任4井,在震旦系雾迷山组见到油层,试油日产达1014吨,从而发现了在中国储量和产量规模最大、单井日产量最高的碳酸盐岩古潜山裂缝性油田—任丘油田。1975年9月,在临清坳陷东濮凹陷的濮参1井获得高产油流,发现了文留油田。渤  相似文献   

4.
本文扼要地介绍了四川、华北两个主要油气区的碳酸盐储集岩的孔隙结构特征和四川二迭系、三迭系、石炭系及华北震旦系碳酸盐岩油气储集层的孔隙结构研究概况。文中强调了应用地质统计理论,确定碳酸盐储集岩的数字特征和其油气储集性,并根据储集岩及动态测试资料的分析,指出了碳酸盐岩储集层中有许多区域属于多重介质。  相似文献   

5.
我国主要碳酸盐岩油气田储层孔隙结构的研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扼要地介绍了四川、华北两个主要油气区的碳酸盐储集岩的孔隙结构特征和四川二迭系、三迭系、石炭系及华北震旦系碳酸盐岩油气储集层的孔隙结构研究概况。文中强调了应用地质统计理论,确定碳酸盐储集岩的数字特征和其油气储集性,并根据储集岩及动态测试资料的分析,指出了碳酸盐岩储集层中有许多区域属于多重介质。  相似文献   

6.
基于岩石薄片、扫描电镜、显微荧光和阴极发光等图像学分析方法,结合核磁共振、氮气吸附等测试技术,对东营凹陷古近系碳酸盐矿物类页岩相和混合类页岩相2种典型岩相进行研究。根据矿物组分和产状将页岩划分为碳酸盐纹层和泥质纹层2类结构单元,通过分析两者的矿物类型及相关孔隙发育特征,揭示了2种典型岩相储集特征,并根据埋藏过程中地质要素的相对变化,讨论了页岩层系储集空间发育条件。研究结果表明:东营凹陷古近系页岩矿物组分多样,以多组分碳酸盐矿物普遍发育、多来源长英质碎屑颗粒局部集中以及黏土矿物和有机质等流变性组分塑性充填为特征。骨架颗粒限定了有机组分的分布边界,有机组分内部又包含部分自生矿物,孔隙充填物受原油沥青质和蜡质含量高、地表凝固点高等因素的影响,有机组分与无机矿物间显示出多重嵌合特征。页岩组构与复杂的演化过程共同决定了孔隙类型和发育机制的多样性,碳酸盐矿物类页岩相发育纳米级晶内孔隙和微米级晶间孔隙及溶蚀孔隙,以孔隙大且连通好为特征,孔隙度相对偏低;混合类页岩相发育纳米-微米级黏土矿物片间孔隙,孔隙小且连通差,孔隙度相对偏高。层间缝发育区具有良好的储集性,储集空间由富含基质孔隙的多尺度孔缝网络构成...  相似文献   

7.
碳酸盐岩中的一种储集空间—微孔隙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塔里木盆地北部沙14井的下奥陶统低能碳酸盐岩中喷出高产油气流,其主要储集空间为微孔隙。这是我国首次发现的以微孔隙为主要储集空间的碳酸盐岩储层。微孔隙的特征如何?在成岩过程中是如何演化的?其成因和控制因素是什么?本文根据国内外最新资料,简要回答了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尕斯库勒油田E32油藏白云岩成因及储集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分析尕斯库勒油田E3^2油藏白云储集层的空间分布、岩石学特征、沉积环境、形成机制和储集性,认为本区白云岩储集层为准同生成因,主要形成于滨湖、浅湖和半深湖环境,滨湖区主要由毛细管作用形成,浅湖或半深湖区则主要由回流渗透作用形成。其储集空间包括基质孔隙和裂缝孔隙两部分,为双孔隙介质,是良好的油气储集层。油田勘探实践已经证实了这类储集层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我国大部分油田储层储集空间相对复杂,储层微观孔喉结构不清,导致储层储集及渗流机制不明,不能针对性地提出稳产治理对策。为准确评价安塞油田延安组储层孔隙结构特征,采用恒速压汞法研究延安组储层孔隙和喉道的分布特征等,并结合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分析储层孔隙特征。结果表明:粒间孔、粒间溶孔和长石溶孔是本区最主要的储集空间;孔隙进汞短,主要储集空间及渗流通道为喉道,但这类储层排驱压力低、分选系数小、储集性能及渗透性能较好。结论对延安组储层孔隙特征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有助于了解储层孔隙特征,精准实施增产措施,有效进行储层保护等相关工艺,最终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10.
综合应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测试等分析化验资料,对大宛齐油田康村组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康村组储层主要的成岩作用是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其次是陆源碳酸盐颗粒的溶蚀和交代作用;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剩余粒间孔隙、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喉道组合类型为中孔中喉和中孔小喉型为主.在此基础上,应用主因子分析、聚...  相似文献   

11.
在冀中坳陷内冀门1井所钻石门桥断块尚未试油,相继在辛中驿断块上钻探任4井,于1975年发现了任丘古潜山油田.这是我国最大的海相碳酸盐岩高产潜山油田。,该油田为一复式油气聚集带.由蓟县系雾迷山组、寒武系腐君山组、奥陶系马家沟组和亮甲山组3个古潜山油藏及古潜山上覆的古近系沙河街组和东营组油藏构成.从而开创了“新生古储”潜山成藏理论.为潜山油气藏勘探开发奠定了实践和理论基础。继任丘古潜山油田发现后,在不到十年时间相继又发现10个潜山油气田.而后由于物探深层资料精度不够高.该区的潜山勘探处于停滞状态达20余年之久。任丘古潜山油田发现36a之后.由于华北油田主管勘探领导的重视和深层物探资料的提高,牛东1井深潜山油气田才被发现。  相似文献   

12.
东营凹陷陡坡带深部储层储集空间演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储集空间类型及其演化规律的认识,是评价深部储层储集性和寻找有利勘探靶区的基础。利用岩石薄片、扫描电镜等分析工具,对东营凹陷陡坡带深部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及成因等储层微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合层序地层格架和凹陷埋藏演化史,研究了储集空间发育的主控因素和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东营凹陷陡坡带深部储集空间主要由溶蚀孔隙、残余粒间孔、微孔隙和裂缝组成;由溶孔、残余粒间孔和微孔隙组成的孔隙系统和各类裂缝组成的裂缝系统交织在一起,在裂缝发育区构成了以基质孔隙为节点,以裂缝为支架的节点型网络系统,在孔隙发育区形成了以溶孔为主体,由残余粒间孔连通并且延伸进入各类微孔的储集空间组合。研究区深部储集空间经历了早期粘土矿物衬边和方解石胶结、埋藏早期快速压实、高岭石充填、石膏脱水转化为硬石膏、盐膏层塑性流动、烃类侵入和破裂一充填等多个演化阶段。沉积构造活动、成岩作用和异常高压是控制研究E深部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依据油气的储集空间和孔隙成因类型提出了次生孔隙型油气藏的概念.认为以暗色泥岩为主的沉积组合和火山碎屑物质,成岩期间生成的沸石类、碳酸盐类矿物是形成次生孔隙型油气藏的地质基础和必备条件,溶蚀开启孔隙和“共成熟型”圈闭是形成此类油气藏的关键和保障.此类油气藏居凹分布,油源丰富,就地或就近运移,自生自储或就地储集,储量规模大,将成为油气勘探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14.
东营凹陷古近系碎屑岩储层次生孔隙发育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营凹陷古近系碎屑岩储层的孔隙经历了由原生到次生的演化过程,主要储集空间为次生孔隙,不同深度范围分别发育不同的孔隙组合类型。平面上,次生孔隙发育的深度由北向南有增大趋势,但发育程度明显减弱。碳酸盐矿物溶蚀作用、长石矿物溶蚀作用、粘土矿物脱水作用是东营凹陷古近系碎屑岩储层次生孔隙的主要成因,储层物性主要受沉积条件及压实、碳酸盐胶结和溶蚀作用控制,各因素之间存在一定制约关系。  相似文献   

15.
陈丽华 《石油学报》1982,3(1):19-22
华北任丘油田震旦亚界雾迷山组碳酸盐岩储集层在扫描电镜下微孔隙及微裂隙有以下几种:原生微孔隙包括晶间微孔隙和藻内微孔隙。次生孔隙(溶孔)包括伴随有充填物的溶孔以及不伴随有充填物的溶孔。裂缝孔隙包括成岩缝、构造缝、溶解缝。此地层孔隙裂缝发育且相互连通,储集性能良好,并形成高产油流。  相似文献   

16.
1975年9月7日,位于河北任丘地区的任4井喷出千吨高产油流,从而发现了任丘油田.1976年4月任丘油田投入生产.任丘油田是我国发现和开发的第一个大型碳酸盐岩裂缝性古潜山油藏,也是我国第一个单井日产超过千吨的特高产量大油田.  相似文献   

17.
川西前陆盆地中段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须二段)储层普遍为超致密储层。通过显微镜下观察、阴极发光分析、扫描电镜分析等发现,储集空间以各类次生孔隙为主,微裂缝和少量残余原生孔隙次之。储集空间的发育受控于复杂而强烈的成岩变化,早期绿泥石的形成、多期次的溶蚀作用、与不整合相关的差异压实作用对储集空间发育起建设性控制作用。根据储层成岩矿物形成的时间及对孔隙度破坏以及次生孔隙形成的定量统计表明,目前该区砂岩已达到中成岩B期,储集空间主要经历了早成岩阶段压实作用对原生孔隙的破坏,中成岩阶段A期油气大量进入储层时酸性水溶蚀形成次生孔隙,以及其后成岩阶段中碳酸盐胶结和硅质胶结对次生孔隙的破坏3个阶段。  相似文献   

18.
杨丽  彭志春  刘薇  覃利娟  张翥 《断块油气田》2022,(5):641-646+658
文昌X油田是南海西部海域近几年新发现的低渗油田,目的层珠海组二段储层岩性变化大、局部胶结致密、非均质性强、成岩现象丰富、受成岩作用改造明显。文中根据铸体薄片、黏土矿物X衍射、碳氧同位素分析等实验资料,系统研究了文昌X油田珠海组二段低渗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特征及孔隙类型等,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成岩序列约束下的孔隙演化定量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成岩作用控制孔隙演化过程,成岩早期机械压实作用是储层孔隙度降低的主要因素;早期碳酸盐胶结物对储层孔隙起保护作用;中成岩A期烃类注入导致酸性环境形成,长石等不稳定矿物大量溶蚀,储集空间得到极大改善;晚期碳酸盐胶结物对储层起破坏作用,储层孔隙度从38%降低为14%。该研究为文昌X油田下一步勘探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新立油田扶杨油层成岩储集相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沉积相研究为基础,利用岩心系统观察及各类薄片鉴定、x-衍射、阴极发光、扫描电镜及电子探针能谱、图像分析、压汞曲线等实验分析测试资料,对新立油田扶杨油层成岩作用类型进行研究,并实现了定量评价;综合研究确定研究区主要发育4类成岩储集相类型,即:不稳定组分溶蚀次生孔隙成岩储集相、中等压实弱-中胶结混合孔隙成岩储集相、强压实中等胶结残余粒间孔成岩储集相、碳酸盐强胶成岩储集相,其中不稳定组分溶蚀次生孔隙成岩储集相为最有利于油气储集的成岩储集相类型.  相似文献   

20.
以渤南油田三区沙河街组为例,应用遗传人工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方法,开展了低渗透储层成岩储集相的研究。该工作是在储集层沉积相、成岩作用研究的基础上,选用流动层带指标、孔隙度、渗透率、粒度中值、泥质含量、孔喉半径均值和变异系数等7项参数,采用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方法,通过建立遗传神经网络的学习及预测模型,对渤南油田三区沙河街组进行了成岩储集相识别,识别出4类成岩储集相:不稳定组分强溶解次生孔隙成岩储集相、碳酸盐胶结物溶解次生孔隙成岩储集相、强压实强胶结残余粒间孔成岩储集相和极强压实强胶结致密成岩储集相。Ⅰ类储集相的储集性能最好,Ⅳ类最差,为非储层或差储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