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伟 《中国科技博览》2012,(23):147-148
运用文献法、逻辑分析法,对关中地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进行深入探索.目的在于发展关中地区体育旅游产业。研究结果表明:关中地区旅游景点较多,但旅游资源类型单一,旅游项目少,资源开发滞后。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关中地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条件保障,关中地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以及关中地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用地供需矛盾较大这个实际问题是伴随着河南省经济发展形成的,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新环境下,文章分析了当前及今后河南省经济发展及土地利用规划趋势,结合河南省土地现状,找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为构建“环境友好”、“资源节约”两型社会背景下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提供用地保障。  相似文献   

3.
体育旅游业的综合性决定了体育旅游信息的建设仅仅依靠旅游部门的独立完成是不够的,也是有缺陷的。论述了体育院校图书馆的馆藏优势,探讨了体育院校图书馆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4.
深入分析了党的十八大对生态文明和“两型社会”建设做出的战略部署,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两型社会”建设的内在联系,介绍了长株潭城市群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标准体系构建、十大重点领域改革推进、十大环保工程建设、十大低碳清洁技术推广为着力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成效,在此基础上,研究指出了深入推进“两型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与问题,最后以改革创新为重点,从制度红利、法治红利、发展红利和市场红利四个角度提出了深化“两型社会”和生态文明改革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一、概述 传统的“资源一产品一废物”生产消费模式与废物产生后补以“末端治理”为基础的环境保护对策正在发生根本的变革。摒弃长期沿用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生产经营发展模式,把有效利用资源和环境保护融入贯穿于生产发展过程中,以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渗透相互结合,建立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通过“两型社会”建设,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长吉图冰雪体育旅游为研究对象,以长吉图冰雪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为研究目的,对冰雪体育旅游存在问题、冰雪体育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等进行综合分析,并针对长白山滑雪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具体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周徽 《中国科技博览》2011,(38):247-247
本文在阐明体育旅游的概念,特征以及新疆体育旅游发展历程和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体育旅游与当地生态环境、居民生活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拓宽保护区的融资途径、提高人们生态环保意识,并针对目前新疆体育旅游中存在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提出了树立科学观念、完善法律法规、实施有效管理与合理开发、加强环境监管监测、开展宣传教育、健全资金支撑体系等体育旅游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武汉市掀起“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武汉的大发展”的学习讨论和实践活动。目前,解放思想、推动武汉的大发展的重中之重就是建设“两型社会”。从发展行政学的角度来看,“两型社会”的建设无疑是个大型的发展行政战略。本文认为发展行政学的衰败是由于发展行政战略的失败,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发展行政战略失败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建设“两型社会”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通过对体育旅游标准化建设的意义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体育旅游标准化建设的内容,并从六方面提出提出了体育旅游标准化建设的策略:加强体育旅游标准化理论研究,加快体育旅标准体系的研制,加快建立体育旅游经营活动标准实施监督评价机制,加强体育旅游标准化人才建设,加大体育旅游标准化资金投入,加强体育旅游标准化宣传。  相似文献   

10.
李静 《中国科技博览》2013,(16):280-280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如何实现资源使用的减量化、再利用以及资源的再循环已经成为了相关部门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经过相关部门人员对于我国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了循环经济的经济发展模式。该发展模式一经提出,便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进行了具体实施。该发展模式也凭借着信息化建设脚步的飞速发展得到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主要从“信息化建设”和“循环经济”两个概念的介绍人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信息化建设对推动社会循环经济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让绿色标准成为建设“两型社会”的强大助推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旨在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其核心是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是注重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效率,从而使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有序地共存。建设“两型社会”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2.
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下简称节约型社会)是中央基于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脆弱、以及目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等基本国情,主动作出的战略部署。建设节约型社会已经列入“十一五”规划纲要,其重要性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充分肯定。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水平与经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上,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目标,是富有远见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3.
纪亮 《中国计量》2006,(5):66-66
本刊讯 为了响应中央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号召,在社会树立节约及环保意识,广泛开展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科普宣传,4月7日,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孙延祚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为全场听众作了题为“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流量测控技术与仪表的作用和任务”的科普报告。  相似文献   

14.
刘甜  李亚东 《上海包装》2023,(6):111-113
青泥岭作为秦陇进出川的重要关口,留下了若干历史文化遗迹,最终汇聚为当地特有的“青泥文化”。概述了旅游景观设计与青泥文化旅游资源,从旅游景观设计的角度对青泥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进行SWOT分析,提出了青泥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策略,旨在加大青泥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创新力度。  相似文献   

15.
为配合我国湖泊流域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工作开展,在环境保护部的支持下,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武汉市人民政府和国际湖泊环境委员会共同举办的“十三届世界湖泊大会”将于2009年11月1—5日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本届大会主席由环境保护部周生贤部长担任。大会主题是“让湖泊休养生息,全球挑战与中国创新,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两型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重要领域进行梳理和系统分析,构建了“两型社会”标准体系。“两型社会”标准体系包括7个模块,其中每个模块都具有特定的功能。通过协调各模块之间的关系,使之互相补充、互相制约,发挥出单个模块不具备的整体功能,形成一个覆盖范围全面、结构清晰、便于实施、可持续改进的“两型社会”标准体系,能够指导“两型社会”相关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支撑“两型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茶文化旅游是指将茶叶资源与旅游进行有机结合的一种旅游方式。它是将茶叶生态环境、自然资源、茶生产、茶文化内涵等融为一体进行旅游开发。武夷山具有悠久的茶文化历史,拥有发展茶文化旅游的优厚条件.本文就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该市茶文化旅游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广西“桂字号”乡村旅游伴手礼包装品牌设计管理现状及问题,以及广西“桂字号”乡村旅游伴手礼包装品牌的影响因素,运用四阶段质量管理循环理论(PDCA)和原则,提出构建“桂字号”旅游伴手礼包装品牌可持续管理策略,并以广西三江伴手礼油茶包装为例。旨在提升广西“桂字号”的民族特色文化旅游商品品牌建设,增强游客对文创产品的购买力,提高区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形成民族品牌。  相似文献   

19.
为了响应国家“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缓解资源环境约束,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号召,发展变频调速技术的新技术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青睐。本文笔者对深井泵变频器启动柜技术的方案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走访法,对我国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场地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当前学校场地开放的主要矛盾,提出了促进社区与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共享的模式,将学校与社区体育资源有机结合、资源共享,做到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