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间歇式实验制粉系统上,采用气压磨粉机研磨制粉,收集每道磨粉机的磨下物,测定不同剥刮率下的在制品分布,探究黑小麦的制粉工艺。结果表明:黑小麦经前两道皮磨系统研磨后,粗粒和粗粉含量达到61. 3%。经过四道皮磨、一道刷麸和打麸可将胚乳取净。前三道皮磨的剥刮率分别设置为30. 4%、52. 2%、43. 4%,对应磨粉机的轧距为0. 45、0. 35、0. 30mm。经皮磨系统研磨后,黑小麦的麦渣含量最多,麦芯含量较少,且粒度差异较大,麦渣的灰分含量随着研磨道数增加而增加。在完整的制粉工艺中,需要渣磨系统和清粉系统对黑小麦粉进一步提纯。  相似文献   

2.
一、MDDK型磨粉机 MDDK型磨粉机是瑞士布勒公司最新产品。这种产品与以往的相比,在结构和控制方式上都有较大的改进,外形见图1。 MDDK型为气动器辊磨粉机,它具有磨辊呈水平排列、磨辊部装本身自成一体,从轧距区吸风、气动伺服控制、刮刀装置可以调节、噪音小及容易清理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作者结合我国生产小麦出粉率为85%标准粉,探讨Ⅰ皮磨的最佳操作指标。通过试验研究,证实Ⅰ皮磨最佳操作方法,以生产数量较多的大麦渣为最佳,即剥刮率一般控制在56%左右,取粉率在15~24%。这一结论,对进一步在面粉厂推广均衡出粉,纠正Ⅰ皮磨大量出粉的倾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提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鉴定,分析不同出粉率面粉和混合发酵剂所制馒头的挥发性物质.结果表明:出粉率为40%、60%、100%的面粉中,干酵母馒头分别有27、32、48种挥发性物质,混合发酵剂馒头分别有34、41、52种挥发性物质.烃类、醇类、醛类、酯类是馒头挥发性物质的主要成分,且随着出粉率和发酵剂的不同呈现明显的差异.其中在出粉率为100%的混合发酵剂馒头中发现十二烷基乙烯基醚,在出粉率为100%的两种馒头中发现酸类物质.6种馒头挥发性物质在种类和含量上存在明显差异,由此得出,不同出粉率面粉、不同发酵剂影响所制馒头挥发性物质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辊式磨粉机在工作过程中长时间的研磨使磨辊产生的热量聚集在辊体内和磨粉机腔体,导致磨辊表面温度可达到60~80℃,极大降低了面粉的质量和口感。为探究辊体的升温机理,针对磨粉机中辊长1 000 mm,辊径250 mm的磨辊,建立磨辊-单颗粒小麦-磨辊模型,运用经典力学研究方法对磨粉机1B磨辊摩擦生成热进行分析研究。明确了辊体的升温机理,定量研究了辊间线压力、轧距、产热功率的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着辊间压力、辊径、辊长、快慢辊速差、小麦料层进入压缩区时的弹性模量、喂料流量各影响因素的增加或轧距的减小,摩擦生成热功率均会增加,继而导致辊体温度的升高。快慢辊辊面摩擦产热功率之比等于快慢辊辊面与物料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之比。研究结论对降低磨辊温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高交联玉米淀粉非糊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以三氯氧磷为交联剂制备非糊化的高交叉联玉米淀粉的方法,测定了反应的取代度和布拉班德粘度曲线,研究在沸水中受热后非糊化淀粉的颗粒形貌及粒度分布等特性,提出高交联玉米淀粉与原淀粉颗粒不同,在沸水中只发生轻度有了溶胀,呈非糊化颗粒态。  相似文献   

7.
高交联木薯淀粉的非糊化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三氯氧磷为交联制备非糊化的高交联木薯淀粉,并测定了反应的取代度和布拉班德粘度曲线,研究了在沸水中受热后非糊化淀粉的颗粒形貌及粒度分布等特性。提出高交联非糊化木薯淀粉存在着不同原淀粉颗粒的在沸水中只发生轻度有限溶胀的非糊化颗粒态。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撞击机撞击前后的物料进行粒度分级、出粉率的测定和粉质的化验,讨论了撞击机对制粉效果的影响以及在不同撞击强度下撞击机对面粉品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过撞击后,大颗粒物料的数量大幅降低,小颗粒物料的数量大幅增加,中小颗粒的数量变化不大;前路心磨使用撞击机可大大提高出粉率,面粉灰分虽略有增加,但增幅不大;撞击强度大,面粉的内在品质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以三氯氧磷为交联剂制备非糊化的高交联玉米淀汾的方法,测定了反应的取代度和布拉班德粘度曲线,研究了在沸水中受热后非糊化淀粉的颗粒形貌及粒度分布等特性。提出高交联玉米淀粉与原淀粉颗粒不同,在沸水中只发生轻度有限溶胀,呈非糊化颗粒态  相似文献   

10.
采用3种不同硬度的小麦先经实验磨粉机研磨制粉,再将小麦粉与淀粉分别进行球磨研磨,探讨不同硬度颗粒在研磨粉碎过程中颗粒的粒度、表观特性、淀粉损伤程度等特性变化的一些基本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辊式磨粉机研磨时,硬度较高的胚乳颗粒易造成淀粉损伤,扫描电镜图清晰地显示了磨辊在硬麦粉中较大颗粒的表层淀粉上留下的伤痕.而经行星球磨(研磨面粉与淀粉的转速分别为200 r/min与350 r/min)粉碎后,X-射线衍射图谱及损伤淀粉含量的变化均反映出硬度较低的颗粒其淀粉粒易损伤,且随粉碎时间的延长,淀粉损伤含量显著增大,淀粉的晶体结构逐渐被破坏.激光粒度数据分析显示,面粉经球磨5 h研磨后粒度迅速减小,但之后粒径不减反增,淀粉经研磨6 h后D10、D50及D90也均增大.经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球磨研磨后虽然一些颗粒被粉碎,但许多颗粒则由于形态发生了较大改变(明显的塑性变形、形状变得不规则、一些颗粒则被挤压在一起),导致了粒径增大.  相似文献   

11.
次粉及面粉淀粉的制备、分级与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高筋粉和中筋粉及其对应的次粉进行淀粉、A淀粉、B淀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分离提取,并对提取得到的各淀粉及分级组分进行得率、纯度和基本组分的检测比较,发现次粉打麸粉中淀粉、A淀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得率,低于相应的面粉中各组分的得率;次粉淀粉的灰分、粗脂肪、粗蛋白含量和淀粉的破损程度(B淀粉除外)均要高于相应的面粉淀粉各组分;次粉总淀粉、B淀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纯度低于面粉各组分的纯度.  相似文献   

12.
小麦破损淀粉含量与面团流变学特性及降落数值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不同破损淀粉含量的粉样分别做粉质曲线、拉伸曲线及降落数值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破损淀粉含量与面团吸水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面团形成时间呈负相关,而对面团稳定时间并无规律性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破损淀粉与面团的抗延伸阻力及粉力呈正相关,而与面团的延伸性呈负相关;破损淀粉与面粉的降落数值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麦芽粉对面团流变学特性和面包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布拉班德粉质仪、拉伸仪、发酵仪和粘度仪研究了麦芽粉对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并进行了面包的焙烤实验。结果表明,麦芽粉在中筋粉中的适宜添加量为01~02%,麦芽粉能加快面团的发酵速度,提高面包的感官质量,麦芽粉与乳化剂共同作用可延长面包的保鲜期。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不同筋力小麦粉添加不同比例粉末大豆磷脂后流变特性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添加量为1%时,对中筋小麦粉的稳定性、粉质质量指数提高显著,形成时间有所减小;添加量为0.5%对高筋小麦粉的粉质质量指数、稳定性明显提高,形成时间、吸水率有所下降;并提高了高、中筋小麦粉的拉伸阻力、延伸性,其中中筋小麦粉的拉伸阻力,高筋小麦粉的曲线面积提高最明显.  相似文献   

15.
以两种不同品种的小麦为材料,利用SDS—PAGE技术,研究了小麦发芽过程中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芽麦中HMW—GS随发芽时间延长,部分亚基谱带强度变弱,直至消失,说明HMW—GS组成及含量均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导致了面团物理特征的劣变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模糊数学、线性代数、数理统计方法,讨论了小麦粉常用性状指标按烘焙品质代表性的优化组合问题.给出了满意指标组,回归评估方程,小麦粉分级表;特别是一套回归评估方程,经过验证达到了现有间接评价方法中的先进水平,可供进一步验证和付诸试用.  相似文献   

17.
唐山丰润粮油加工厂,针对制粉工艺延长后存在的后路物料稀少、单位产量低、电耗高等问题,在原有基础上对工艺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作法是提高一皮磨的单位流量,减少剥刮率和取粉量;加强技术操作。  相似文献   

18.
加工对不同小麦制品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平均含量为3 223.6 μg/kg的超标小麦为原料,经加工处理,制成全麦粉、麸皮、全麦粉干面筋、小麦粉干面筋,分别测定其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含量,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麸皮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含量达到9 431.2 μg/kg,超标8.4倍,极显著高于全麦粉;全麦粉干面筋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含量极显著降至1 159.5 μg/kg;在用分离麸皮后的小麦粉制作成的干面筋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含量极显著降至818.4 μg/kg,符合国家标准.试验结果表明,利用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超标的小麦,采取适当的生产设备和工艺,生产的谷朊粉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含量能够达到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针对杜仑小麦的特点,探讨了小型面粉厂加工杜仑小麦颗粒粉工艺,实践证明:工艺简单易行,颗粒粉质量好。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面粉吸水率与面粉成分,如蛋白质、损伤淀粉、完整淀粉等的关系,提出了面粉吸水的理论模型,研究出一个辅助方程式来纠正由于蛋白质品质差异而引起的吸水差异,经统计回归得到了面粉吸水率与面粉成分的关系式,可预测面粉的吸水率。由方程式参数导出了蛋白质、损伤淀粉、完整淀粉等的吸水比率,分别为2.0,0.5,0.31。。 对面粉中除蛋白质、损伤淀粉、完整淀粉之外的其它物质的吸水作用也作了一定的讨论。同时,指出了我国损伤淀粉测定与国外损伤淀粉测定方法的差异,为制定测定损伤淀粉国家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