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魏星 《包装工程》2012,33(20):129-132
从视觉传达设计和品牌学的角度客观地陈述了香烟包装的内涵,又从包装的质地及外观两个层面上分析了香烟包装的表现形态,引出异性香烟包装将会成为未来香烟包装设计的主流,但因对包装所用印刷机器要求和费用较高,所以在一定时期内还不会被广大受众所接纳。最后通过对"万宝路"和"黄鹤楼"两种香烟品牌进行举例论述了中外品牌广告对香烟包装产生的主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李正明 《中国包装》1990,10(1):25-30,74
食品包装在包装工业中占有重要位置,而饮料包装在整个食品包装中又名列前茅。一方面是因为市场对各种饮料,尤其是啤酒及软饮料的需要量增加较快,另一方面是因为饮料行业的经济效益高。国外发展概况国外发达国家的饮料包装,从原料处理、充填消毒、封合到贴标,装箱、托盘封装等各个环节都达到了自动化、高速化、信息化、连续化的水平。国外先进水平的啤酒装瓶速度每小时达10多万瓶,液体饮料装罐速度每分钟达1000罐,冲拔二片罐制罐能力每分钟800个以上。在饮料包装工业中,已普及了微电脑、光电、激光、伽玛射线、红外  相似文献   

3.
《广东包装》2007,(5):I0021-I0021
集束包装可增大终端展示面积,更易引起消费者注意,容易引发消费者产生购买的冲动.有助于促销产品(可直接进行买赠、折价券、抽奖等促销活动)。另外,集束包装可以使产品更美观,有效提高产品的附加值。[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5.
韦公远 《中国包装》2012,32(1):29-30
茶叶与咖啡、可可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的三大饮料。茶叶在中国更被器重,因为我国是茶叶的故乡。自唐代饮茶之风遍及民间以来,茶叶就作为中国传统的正宗饮料代代相传下来。自古以来,茶叶就有着自己的广告。  相似文献   

6.
时下上海不少品牌包装简陋陈旧 ,它象一条白鱼既不雅观又气死沉沉。就如“出土文物” ,不能体现出名牌企业产品的创新意识和现代意识。为此 ,将包装比作一条鱼 ,应象观赏鱼那样 ,呈现包装式样千姿百态 ,色彩斑烂艳丽无比 ,既要有个性 ,又要有特色 ,外形格调高雅 ,具有艺术魅力。品牌包装包括品牌商标。商标的作用和包装是相辅相成的。人们看到商标 ,就可以知道生产商品的厂家。商标能起到保证和监督商品的质量 ,保护消费者利益的作用 ,也能起到广告宣传的作用。商标作为商品的标志 ,象征商品的质量和企业的信誉 ,它就自然形成为一种极其有效…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宗同惠  刘佳乔 《包装工程》2023,44(8):391-394
目的 探索饮料包装在品牌文化的融合与创新中所升华出的不同形式、内容、功能层面的多元化表现。方法 以品牌为支点,展开品牌文化影响与融合下的饮料包装设计探索,基于这一点,先从大背景出发,分析概括当前饮料包装设计的现实状况和整体的发展趋势,并顺应时代发展和实际需求,从各个层面展开分析饮料包装设计中可以大胆尝试的几种路径,并借鉴一些优秀的案例经验,以当前的大众审美和时尚趋势为中心,以品牌的宣传与展示为基础,不断改进和创新,寻求品牌与包装的共生之道。结论 以品牌文化为核心,以独具特色的设计为支撑,逐步分层地进行饮料包装设计,能够打造出更具商业价值的设计作品,增强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并获得更多的社会认同,从而升华企业形象,增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黄秋尘  冯小玮 《包装工程》2017,38(6):224-227
目的对饮料包装的品牌传播价值与品牌传播策略进行研究。方法以品牌传播学相关理论为基础,分析社会化媒体基本特征,并结合典型的个案进行研究。结论社会化媒体的出现改变了品牌传播的环境。包装作为连接品牌与消费者的媒介,包装设计要在分析品牌定位和受众人群的基础上对包装进行媒体化改造,以增强包装的传播功能,使其成为品牌传播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3.
翟一川  黄维 《包装工程》2019,40(22):68-70
目的通过对品牌初创期发展需求的分析,以及探究新媒体较之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中的优势,使之正确地认识品牌初创期中新媒体的传播优势、策略及意义。方法通过对品牌阶段性发展(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老化期)需求的解析,得出品牌初创期所要解决的首要任务和需求侧重点,并对当下信息传播环境中消费者认知的演变和新媒体传播的优势进行对比与分析,提高消费者与品牌相关信息的匹配度,实现双方共振的传播策略,更有效地保障目标消费者群体对传播信息的接受、注意、认知和阅读,从而更好地促进品牌初创期相关信息的传达,最终提升品牌认知率与增强品牌竞争力。结论信息内容融入阅读场景、信息传达提供选择的方式、信息深度匹配价值需求。  相似文献   

14.
王晗  傅蓉蓉 《包装工程》2022,43(6):193-198, 228
目的 数字化是品牌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也是品牌生存发展的关键,而数字化的渗透力和品牌研究的交叉性、系统性,使品牌数字化研究边界流动、主题庞杂,不利于对实践进行指导。方法 从利益相关者的数字化管理、数字决策支持系统的构建、数字化中的品牌组合及数字化销售和营销4个方面,对品牌数字化研究脉络和成果进行梳理与评价。结果 对利益相关者的数字化结构职权、数字决策支持系统的多类型信息分析、数字品牌组合中的子品牌关系、数字营销和销售中的设计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不足。结论 品牌数字化凸显了设计、管理、信息等多学科融合发展的趋势。国内外学者在传统的品牌构建的基础上,考虑了数字环境特征,研究了品牌数字化的独立渠道。未来研究应将品牌数字化当作一个完整的动态过程,综合考虑各方及路径节点,并将大数据渗透其中。  相似文献   

15.
数媒背景下的品牌设计与推广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郭杰 《包装工程》2016,37(10):9-12
目的研究在当今数字媒体背景下,品牌设计与推广的必要性与迫切性。方法从新科技和新创意的角度,将智慧与理性相结合,使品牌设计与推广得到支撑与传播。结论数媒背景下的品牌设计与推广,能够使品牌达到最大限度的传播与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前的城市品牌建设主要集中在城市整体视觉构成要素上,传播形式以海报和实景拍摄城市宣传片为主,对城市品牌动态传播的关注较少。结合新媒体动画特征来看,城市品牌传播比较可行的选择是新媒体加动漫的表现方式。从对静态展示的关注转向动态传播,是城市品牌构建与宣传行之有效的对策。新媒体动漫从大众心理需求出发,生动有趣地展示城市文化发展过程,改变单向传播模式,与观众互动,形成多媒体全方位的多元传播模式。新媒体动漫的表现形式为城市品牌传播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结合新媒体技术的创新表现形式,扩大城市品牌的传播范围,将中国城市推向世界。  相似文献   

17.
袁洁 《包装工程》2016,37(10):13-16
目的研究品牌识别设计与推广在数字媒体背景下的动态化发展趋势。方法从数媒环境下品牌与消费者之间互动沟通的角度,分析品牌识别的动态化表达及其互动优势。结论数媒时代的品牌识别设计与推广能够实现信息的交互传递,能够解决设计过程中的程式化问题,使品牌识别设计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苏燕  张璐 《包装工程》2022,43(8):363-369
目的 5G赋能融媒体发展,以新颖的科技手段、有力的技术保障,使媒体展现形式更加多样化,并不断拓宽了融媒体发展的边界。方法 通过分析5G时代的发展状况,了解媒体融合趋势下品牌传播的巨变及融媒体营销的覆盖边界,探索融媒体时代品牌传播的新形式,以及5G+融媒体加持下品牌传播的新趋势,通过VR、AR、大数据、网红经济等形式进一步加强品牌传播。结论 5G融媒体时代将实现各种内容、功能、渠道的媒体全面融合,各品牌营销模式、宣传方式将发生变革,品牌传播将进入与融媒体共舞的时代。  相似文献   

19.
李晴  张志鹏 《包装工程》2023,44(14):262-269
目的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研究品牌传播方式的变化,总结新的传播策略以指导品牌的包装设计。方法 从传播学角度,搭建了传统品牌传播模型,结合新媒体时代下媒介与消费者的新特征,对该模型进行了优化重构,基于新模型的特征总结了新媒体时代下品牌的传播策略,由此提出了品牌包装设计的注意事项,并以瑞幸咖啡为例进行了论证。结论 在新媒体时代下,媒介的全能性和消费者的主动性对品牌的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品牌方应从三个方面建立传播策略并指导其包装设计:适当提高品牌方自身的舆论投入,在设计时结合媒介的全能性,关注大众消费群体舆论的实时性,同时兼顾特定消费群体需求的差异性;引导消费者进行舆论讨论并发表更多的正面评价,在设计时结合消费者的主动性,充分体现包装的高辨识度与可互动性;进行品牌联合,在设计时综合运用上述策略,注意表达方式和内容的选取。  相似文献   

20.
马诺  詹秦川  王宁鑫 《包装工程》2019,40(6):111-118
目的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研究陕西特色餐饮品牌形象的创新设计及推广。方法通过对陕西特色餐饮品牌的调研与分析,总结陕西特色餐饮品牌的发展现状与不足;通过对新媒体特征分析,总结陕西特色餐饮品牌借力新媒体传播的优势;针对陕西特色餐饮品牌的不足进行升级设计,并提供创新思路与发展策略。结论陕西特色餐饮企业亟需结合新媒体技术进行品牌形象多元化升级、丰富品牌动态设计形式、升级品牌包装设计,积极运用社会化媒体推广拓宽品牌推广渠道,为品牌不断注入新鲜感和想象力。陕西特色餐饮品牌与新媒体的融合,不仅可以创新品牌的视觉表现形式,也能加强受众对陕西特色品牌的认知度,探索陕西特色餐饮企业结合新媒体创新品牌视觉形象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