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纯棉细号纱质量的主要问题是"两高一多",即条干CV%高,细纱断头率高,棉结、杂质多.由于纱线线密度小,成纱截面上纤维根数少,纤维随机排列不匀率加大,成纱强力低,强力不匀率大,导致条干CV%高,细纱断头率高;又因纱线线密度小,棉结、杂质疵点易于暴露,所以纯棉细号纱要求条干均匀、棉结杂质要少而小.  相似文献   

2.
纯棉细号纱质量的主要问题是“两高一多”,即条干CV%高,细纱断头率高,棉结、杂质多.由于纱线线密度小,成纱截面上纤维根数少,纤维随机排列不匀率加大,成纱强力低,强力不匀率大,致使条干CV%高,细纱断头率高;又因纱线线密度小,棉结、杂质疵点易于暴露,所以纯棉细号纱要求条干均匀、棉结杂质要少而小.探讨了纺JLC2.9 tex纱的工艺配置和技术措施,成纱质量达到乌斯特2001公报5%水平.  相似文献   

3.
精梳针织用纱要求条干和强力均匀、结杂少而小、常发性和偶发性纱疵少,对纺纱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精梳针织用纱质量的关键是控制配棉和纺纱两个环节,配棉应控制好原棉的长度、细度、成熟度、短绒和有害疵点;纺纱过程中应优化纺纱工艺,提高成纱条干均匀度和控制成纱棉结。  相似文献   

4.
提高精梳针织用纱质量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梳针织用纱要求条干和强力均匀、结杂少而小、常发性和偶发性纱疵少,对纺纱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精梳针织用纱质量的关键是控制配棉和纺纱两个环节,配棉应控制好原棉的长度、细度、成熟度、短绒和有害疵点;纺纱过程中应优化纺纱工艺,提高成纱条干均匀度和控制成纱棉结。  相似文献   

5.
孙志贵 《广西轻工业》2007,23(12):89-90
生条中的棉结杂质多,不仅会使牵伸区内纤维的运动不正常,成纱的条干不均匀,强力下降,而且也会对成纱的外观质量造成不良影响。通过控制原棉的性能,棉卷质量及梳棉工艺等措施,减少了生条中的棉结杂质,从而提高了成纱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梳棉机加装固定盖板对成纱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高档次细号纱线品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其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大。但是高档次的棉纱对千米棉结、条干CV值、单纱强力等指标的要求越来越严格 ,其中成纱棉结是重要指标之一。为增强企业竞争力 ,我公司对 2 5台A1 86F型梳棉机进行了技术改造 ,全部加装了固定盖板 ,现将纺纱试验效果介绍如下。1 加装固定盖板的目的( 1 )降低成纱条干CV ,提高单纱强力。加装固定盖板后增加了梳棉机分梳面积 ,增强了分梳能力 ,可以提高纤维的分离度和伸直平行度。( 2 )降低成纱棉结 ,稳定成纱质量。我公司纺制的CJ 7.2tex纱 ,客户…  相似文献   

7.
探讨色纺纱生产特性,分析胶辊、针布对色纺纱成纱质量的影响,通过对环锭纺细纱胶辊、梳棉机针布选型试纺,根据成纱质量对比结果决定器材的选用。结果表明:聚氨酯胶辊具有极其优良的弹性,较佳的耐磨性和抗粘附功能,满足色纺纱多品种、少批量、高品质的要求,能有效改善色纤维可纺性,提高成纱条干水平;使用基厚较薄和双曲面锡林针布,可提高锡林表面的纤维从锡林到道夫间的转移能力,避免过度梳理和减少梳理对纤维的损伤,有利于提高成纱强力和条干水平,横向齿密加大,可增强对纤维的分梳效果,降低成纱棉结、色结,特别是明显色结。  相似文献   

8.
FA201型梳棉机固定盖板技术改造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成纱质量,特别在棉纱结杂、粗节、条干等方面,通过技术改造,选配技术领先、质量好的器材减少半成品中的棉结杂和短绒,以降低条干CV值。实践表明,在梳棉上改变原固定盖板结构,选用新结构固定分梳板,提高纤维的分离度、伸直度和平行度,能明显提高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双曲面锡林针布工艺效果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孙鹏  肖光伟 《纺织器材》2010,37(1):15-17
详细介绍了双曲面锡林针布的型号、加工工艺及其性能,并结合双曲面锡林针布独特的齿形设计,通过纺细绒棉和棉型化纤的试验,深入探讨了其梳理及纺纱工艺效果。结果表明:双曲面锡林针布的应用可大幅降低生条结杂;明显改善生条短绒率、棉网清晰度和纤维平行伸直度;提高成纱单纱强力、成纱条干等指标。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市场对成纱质量不断提高的要求,减少成纱结杂、粗节和提高条干水平,在技术改造中选用技术先进、质量好的器材,减少了半成品中的结杂和短绒,降低了条干CV值。实践表明,在梳棉上改变原固定盖板结构,选用新结构固定分梳板后,提了高纤维的分离度、伸直度和平行度,产品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