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丹  胥彦玲 《科普研究》2011,(Z1):26-28
数字科技馆将是数字化科普资源的集散中心,具备为全国科普产品开发、创作提供资源支撑的功能,以及面向公众开展网上科普宣传教育的作用。近年来,我国数字科技馆建设发展迅速,出现了以中国数字科技馆为代表的一批多方共建全面共享的全国性跨系统数字化科普资源平台。本文介绍了数字科技馆的发展及特点,重点分析了我国数字科技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数字科技馆科普形式创新的重要性,提出了创新数字科技馆科普形式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科技馆常设展览科普效果评估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郑念  廖红 《科普研究》2007,(1):43-46
科技馆常设展览是科技馆展教的主要内容,也是科技馆进行公众科普教育的重要形式.科技馆是否有吸引力,是否产生了很好的科普教育效果,主要与它的常设展览有关.对科技馆常设展览进行科学评估是改善科技馆工作的重要方面.通过评估,可以了解观众喜欢哪些展品,展品的设计和展厅布置上存在什么缺点;通过专家评估,可以提高展品的科学性;还可以了解观众对科技馆的环境、服务水平是否满意;等等.所有这些信息,对于改善科技馆工作、提高科技馆科普效果都具有重要作用.而要做到对科技馆常设展览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就要对科技馆评估的有关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本文试图对科技馆常设展览的功能和效果表现、评估的维度和类型、评估指标体系的构成等进行理论上的探讨.旨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家对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建设的重视,科普事业进入了蓬勃发展阶段。科技馆作为我国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重要平台,近年来数量迅速递增,尤其以小型馆为主,占到总数的80%以上。在硬件设施完善的基础上,科普人才队伍的建设和人才能力提升与素质培养已成为了小型科技馆做好科普服务的关键。本文在结语小型科技馆科普人才现状基础上,探讨小型科技馆科普人才能力提升与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科技馆科普展览的举办,为社会提供攫取科学教育资源的窗口,同时能够为青少年创造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当前国内外科技馆在举办科普展览的过程中,既有诸多的成功经验,也有不少的缺陷之处,亟需在举办流程方面进行优化,提高科技馆举办科普展览的效率和质量水平。文章立足于科普展览举办的客观需求,将在提出展览"知识性"、"思想性"、"教育性"目标的基础上,分别从主题选择、策划宣传、科学布展等方面,提出举办展览的关键流程,相关科技馆的科普展览活动,可藉此作为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科技馆作为国家重要的科普教育基地,承担着提高全民族科学素质的重要任务。但是究竟什么是科学素质、科技馆能够通过何种途径更好地实现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目标,至今仍然没有十分系统清晰的思路。本文以科技馆教育活动的开展为切入点,对科学素质涉及的三个重要维度——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进行细分,将抽象的概念细化为可操作的教育活动的具体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科技馆观众不同的认知规律和心理需求,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科学素质培养内容和具体活动方式。  相似文献   

6.
在构建创新型国家战略持续推进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在科技馆建设方面持续加大投入,大量的科技馆纷纷建成投入使用,并成为我国科学教育的主要阵地,其在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以及提升人们科学素养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过调查也发现,很多科技馆因为没有构建良好的学习模式,在科普功能发挥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针对这一情况,本文对探究学习模式的特点以及流程进行了阐述,分析了科技馆引入探究学习模式的必要性,并对科技馆探究学习模式开展的具体策略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科技馆重要作用的充分发挥带来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7.
吴建国 《科普研究》2010,5(4):40-43
科技馆的可持续发展是科技馆业界关心和关注的问题,本文从科技馆建设的软环境,即科技馆的制度建设、文化建设以及科普内容、形式、方法的创新等方面,对科技馆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8.
冯庆华  张维 《科普研究》2016,11(2):65-71
本文以浙江省科技馆科学院所创设的“AST Space”空间中的科普教育活动为例,简析科技馆科普教育活动 开发的理念、模式和运行方式,以此提出对其他科技馆开设拓展性科普教育活动的几点启示,以期为当前科技馆开展 青少年科普教育提供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9.
莫小丹  马宇罡 《科普研究》2023,(1):42-50+107
建立社会化协同机制、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高效整合科普资源,是现代科技馆体系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科普服务的必然选择。本文以系统论、协同学和社会资本理论作为分析工具,对科技馆体系不同组分的社会化协同实践进行考察,探索科技馆体系多元主体协同的形成机制,并提出吸引多元主体参与建设实体科技馆、拓展流动科普设施科普投入渠道、完善数字科技馆社会协同平台建设、优化体系内外联动机制、建立社会化协同评价机制等发展策略,以期为科技馆体系建设和探索“大科普”格局构建路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陈珂珂 《科普研究》2014,9(3):58-64
采用文献研究、功能分析、专家访谈与经验总结的研究方法,总结了近年来中国科普基础设施在硬件建设、科普活动、评估体系三个方面取得的成就。简要分析了我国科普基础设施快速发展的原因:政策引领与需求推动。对科普基础设施的未来发展进行了预测:综合性科技馆实现免费开放,"科技馆体系"理念逐步形成,新媒体与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成为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1.
忻歌 《科普研究》2010,5(4):44-50
近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和公众对科技馆的需求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科技馆作为最主要的公益科普传播机构,其目标观众定位,不应仅锁定在“青少年”这一有限群体,而需拓展到“全民”的无限目标,从而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整和提升,以满足社会各类人群新的科普教育服务需求,切实担负起提升全民科学素养的社会职责。科技馆自身急需着手开展以“全民科普”为应对目标的新课题,从而开创科普教育的新局面,充分发挥科普资源效益,走上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文章对上海科技馆开馆八年来的探索尝试和积累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和理性思考,并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现代科技馆新型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国内科技馆面临的主要挑战,阐明了"两条腿走路"是科技馆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方向。通过分析广东科学中心在"一体两环"发展模式指导下的一系列举措及实际效果,本文表明广东科学中心进一步提升了科学中心理念;同时,既坚持了公益科普教育根本,又充分发挥资源效益,为广东科学中心注入了活力,开拓了"一体两环"的科学发展新路。  相似文献   

13.
蔡文东  庞晓东  陈健  任贺春  吴彦旻 《科普研究》2016,11(4):53-56,62
本文分析了突发事件应急科普的重要性及我国在突发事件应急科普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应急科普产品供给严重不足、资源共享机制不健全、公众缺乏获得应急技能培训的机会。论证了在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中做好应急科普工作的三大优势:有效提高接受应急科普教育的公众数量;有效培养和增强公众的应急技能;有效降低应急科普资源开发成本。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四点建议:建设应急科普教育基地、应急科普轻骑兵、应急科普数字科技馆、应急科普影视制作基地。  相似文献   

14.
常羽  焦娇 《科普研究》2016,11(2):57-64
科普能力和科普资源的建设,不仅仅需要科技馆基础设施、科普展品等“硬资源”的建设,更需要科技馆专 业人才等“软资源”的建设和提升。专业人才队伍的素质直接决定了科技馆的综合实力、设计科普展品的能力、策划 组织科普活动和开展科普服务的水准。面对迅猛发展的高新技术,打造出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保障 有力的科技馆专业人才队伍,成为中国科技馆事业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文以中国科技馆为例,通过分析中国科技 馆专业人才队伍的现状,提出中国科技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的现存不足,通过SWOT 模型提出中国科技馆专业人 才队伍的战略管理理念,最后针对现存的问题,提出相应措施的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15.
张娜 《科普研究》2021,16(5):59-65,84
对斯宾诺莎、德勒兹和马苏米视域下"情动"的方式和本质进行了比较,在斯宾诺莎-德勒兹-马苏米的情动本体论路径下,探究"动情"(Hearts-On)这一当代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的主旨内涵,通过虚拟、疗愈、表象、联觉、生成、主体等情动理论关键概念阐释"动情"科学教育理解科学精髓,享受科学之乐,感受科学之美,体验科学之用,意识科学责任,参与科学进展的主旨,并在科技馆/科学中心场域中寻求其科普展示化的案例并加以辨析,得出叙事是"动情"科普展示化的共性特征,提出"现象叙事"的概念,并对作为现象叙事的科技馆/科学中心展项进行理论和现实层面意义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齐欣  赵洋  朱幼文 《科普研究》2012,7(3):70-77
目前各地科技馆常设展览普遍存在着缺乏创新、“众馆一面”的局面,严重影响了我国科技馆科普展教能力与水平的提升,其根源在于传统的展览设计思路与观念。为改变这一局面,一是要破除“以展品为中心”的传统设计模式;二是要科学地理解、提炼和表现展览主题;三是要遵循科学的展览设计程序,注重基础调研、总体策划和内容设计。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逐渐进入到了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技术对于科普信息化建设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本文结合科技馆的工作实际,就大数据时代如何进行信息化建设,更好地开展科普工作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推动科技馆科普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古荒  曾国屏 《科普研究》2012,7(4):25-31
为厘清科技馆公益性与经营性的关系,需要对科技馆经营的核心内容——科技馆产品加以研究探析;基于公共产品理论与营销理论的视角,根据与科普展教关联的疏密程度,将科技馆产品划分为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三类;进而探讨了科技馆产品的供给、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9.
科技场馆在科普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大力发掘其教育功能是国内外科学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话题。本研究采用话语分析的方法,对初中学生在参观科技馆过程中的典型对话类型和先前知识对对话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本研究发现:(1)学生在科技馆中的学习对话类型主要包括描述、联系个人经验、解释、情感表达和行为指导,但学习对话数量较少;(2)先前知识能促进学生通过解释展品,来更好地理解科学概念和原理;(3)先前知识丰富的学生在参观中体验到更多积极情绪,并更倾向于反思行为效果。同时,本研究建议从展品内容和参观形式两方面来促进学生科技馆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20.
刘玉花  王美力  马宇罡 《科普研究》2022,(4):65-70+95+104-105
县级科技馆是服务基层的科普基础设施,为进一步发挥其在科技馆体系建设和公民科学素质提升中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发现其以小型馆为主,发展迅速且对公众吸引力强,但在定位、展览开发及引进、教育活动设置等方面都存在问题,结合面临的机遇,提出应结合自身资源和条件,借助内外支持探索适宜的发展模式,丰富展教资源,加强馆校合作,依托信息网络技术拓展科普范围,借助各方力量为场馆发展助力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