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职院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能够有效地提升办学水平,这种合作方式也逐渐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如今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情况并不容客观,其中存在了诸多的问题,对高职院校的发展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本文主要介绍了校企深度合作的意义,并进一步探讨了高职教育与企业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规模增加,以及当今社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急切需求,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本文从高职院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分析入手,探讨校企合作的有效方法,解决校企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建立学校和企业双方的资源的整合和优化的模式,以化解当前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肖磊荣 《电子世界》2013,(20):208-208
高等职业教育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要以校企合作为基础,适应市场需求、提升人才培养规格,使企业的人才需求与学校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建立校企双赢的合作机制。高职院校只有在校企合作制订营销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解决高职营销学生就业问题、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校企合作进行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等方面与企业紧密结合,才能提高学生营销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有效解决学生就业的“零距离”对接,实现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4.
校企合作是高职专业教育发展的基础。只有让企业走进高职院校,让学生与教师走进企业,才能实现共同获利。让高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轻松就业,企业拥有优秀的人才。但是校企合作不能表面化。高职院校要真正实现校企合作,要为企业展现合作将给企业带来的效益。要进行看得见摸得着的,切实可行的合作方案。本文主要就如何实现校企之间的合作,把校企合作落实到实处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虚拟企业是一种模拟企业运转过程的新型教学模式。在虚拟企业的理念下对高职创业教育的模式进行了探讨,对创业教育环境、创业教育课程、创业教育方法、企业创业实践四个模式进行了分析,提出在虚拟企业的环境中,借助企业与高校的双方资源,通过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方式达到培养学生创业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王玲 《电子科技导报》2010,(8):83-83,88
ERP在中国企业的应用越来越普及,专业化、职业化的ERP应用人才在企业越来越受到欢迎,高职院校教育的定位是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我国各类高职院校将ERP列为经济管理专业、软件专业及其他学科专业的必修课。但在近几年的教学工作中也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对高职院校ERP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李净利 《移动信息》2023,45(2):163-165
在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知识碎片化、内容肤浅等问题,“互联网+”下的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创新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有效吸收。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创新是以教研为基础促进教育科研交流,以综合体系理论为基础,以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为课题,遵循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逻辑,阐明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基本价值的内涵,让学生在结构化的知识体系中提高能力,同时让学生在实训中真正掌握自己所学的知识。文中对“互联网+”下的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创新进行探究,以期为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吕黎 《电子与电脑》2013,(11):63-66
高职院校最主要的办学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适时实用的高技能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加强教学方式的实践创新。通过运用社会实践、校企合作、多媒体技术、教学实训等教学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不断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9.
汪英 《通讯世界》2016,(13):291-293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国的高等教育实现了普遍化、广泛化发展,高职院校也随之更新教学观念,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将学校的根本培养目标定位为“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因而当前寻找合适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式成为学校发展迫在眉睫的任务。在此趋势下,校企合作模式的教学方式,即高职院校与相关企业共同开展专业教学的方式得到了重视和发展,该模式对于改善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情况、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随着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大量需求,开展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本文分析了当前社会对于高职院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发展要求,阐明在专业建设中开展校企合作的必要性,结合目前高职院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深入探究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所遇到的挑战,并提出相关的优化措施,推动高职院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化提升。  相似文献   

10.
巫修海 《电子测试》2015,(4):155-156,139
高职院校教师在与企业开展紧密合作的过程中,开发了大量的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要服务区域经济,对应的课程内容要与区域企业的实际相符合,因此,通过提炼可以把这些产学研项目带入到课堂中,转化为可以实施的教学项目,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培养的人才更符合企业需求。本文以机电类的CAD/CAM实践课程为例,把产学研项目融进教学,详细介绍了课程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学生在就业中学历不占优势,必须通过提高技能水平和综合素养来提升就业竞争力。开展社团学习文化就是一个重要途径。文章对高职院校社团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为完善社团建设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对于人才的培养与就业方式的选择方面还存在不足,本文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与就业方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改革校企合作视域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就业一体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校企合作将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必然趋势。文章从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对计算机网络专业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只有通过政府、企业和学校三方面的紧密合作,才能真正实现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毕业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教育逐渐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教育渐渐发展为为我国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的第一来源地。机械设计专业是高职院校中较为重要的专业,并且其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在机械设计专业中,CAD技术是辅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高效工具。若想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与技术实践能力,高职院校就要重视CAD技术在机械设计专业中的应用。本文从CAD技术在机械设计专业中的现状及问题和解决措施三个方面来对高职机械设计教学过程中CAD技术的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焦虑、畏惧和逃避的心理问题。高职公共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以情感过滤理论和补缺假说为理论依据, 结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旨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 高职院校积极开展基于“互联网+”的高职公共英语第二课堂活动, 顺应了互联网时代下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 有效帮助学生解决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及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6.
校企合作实施实训是以企业真实项目、管理要求以及环境标准为基础进行的实训。开设软件工程院校如果借助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以及项目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增加实验与实训课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提高学生操作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软件工程院校借助云计算技术,创建软件工程院校与企业合作实训平台,不仅能够让学生体验企业真实工作环境,而且能够有效缩减学校费用;既提高了学生实训效果,也提高了办学效益。  相似文献   

17.
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突破传统校企合作模式,以工作室为平台,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为学校师生与企业之间的互动搭建了有效的平台。本文从我院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出发,通过与企业合作运作工作室,探讨这种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新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政府、学校、企业、学生等四个角度出发, 分析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推行现代学徒制所面临的问题,并从政府制定实施措施、校企合作、实施现代学徒制等方面提出应对困境的对策和建议, 以促进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9.
陈芳 《通讯世界》2017,(7):281-282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发展至今,存在很多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招生和就业压力大,培养的学生不符合市场需求,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不足等;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自身也在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突破瓶颈的方法,比如开展校企合作、深化产学结合,紧抓学生思想工作,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等.  相似文献   

20.
张志坚 《电子测试》2016,(23):109-110
在中高职校园管理工作当中,由于校园管理文化缺乏必要的衔接,导致高职院校在对升学的中职学生管理时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管理效率提升.为了有效解决中职管理衔接问题,研究以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当前中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有效衔接进行实证研究,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