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9 毫秒
1.
科技馆常设展览科普效果评估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郑念  廖红 《科普研究》2007,(1):43-46
科技馆常设展览是科技馆展教的主要内容,也是科技馆进行公众科普教育的重要形式.科技馆是否有吸引力,是否产生了很好的科普教育效果,主要与它的常设展览有关.对科技馆常设展览进行科学评估是改善科技馆工作的重要方面.通过评估,可以了解观众喜欢哪些展品,展品的设计和展厅布置上存在什么缺点;通过专家评估,可以提高展品的科学性;还可以了解观众对科技馆的环境、服务水平是否满意;等等.所有这些信息,对于改善科技馆工作、提高科技馆科普效果都具有重要作用.而要做到对科技馆常设展览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就要对科技馆评估的有关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本文试图对科技馆常设展览的功能和效果表现、评估的维度和类型、评估指标体系的构成等进行理论上的探讨.旨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贵州科技馆首次自行策划开发的"高原宝藏工业之花——贵州矿产资源展"为例,通过分析常设展览和临时展览的重要性和区别;贵州科技馆研发展览的背景、过程及成效,分析探讨如何研发出好的科普临展,一个成功的科普展览应具备的要素。  相似文献   

3.
齐欣  赵洋  朱幼文 《科普研究》2012,7(3):70-77
目前各地科技馆常设展览普遍存在着缺乏创新、“众馆一面”的局面,严重影响了我国科技馆科普展教能力与水平的提升,其根源在于传统的展览设计思路与观念。为改变这一局面,一是要破除“以展品为中心”的传统设计模式;二是要科学地理解、提炼和表现展览主题;三是要遵循科学的展览设计程序,注重基础调研、总体策划和内容设计。  相似文献   

4.
刘玉花  王美力  马宇罡 《科普研究》2022,(4):65-70+95+104-105
县级科技馆是服务基层的科普基础设施,为进一步发挥其在科技馆体系建设和公民科学素质提升中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发现其以小型馆为主,发展迅速且对公众吸引力强,但在定位、展览开发及引进、教育活动设置等方面都存在问题,结合面临的机遇,提出应结合自身资源和条件,借助内外支持探索适宜的发展模式,丰富展教资源,加强馆校合作,依托信息网络技术拓展科普范围,借助各方力量为场馆发展助力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科技馆科普功能的形成及其在科普传播中的重要地位。从产生、发展、科普方式等方面解释了科技馆科普功能是现代科学技术信息普及的必然趋势。实现方式上重点突出交互性与科学方法,并提到了科学展示方法上新生的主力军——科普剧。  相似文献   

6.
在构建创新型国家战略持续推进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在科技馆建设方面持续加大投入,大量的科技馆纷纷建成投入使用,并成为我国科学教育的主要阵地,其在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以及提升人们科学素养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过调查也发现,很多科技馆因为没有构建良好的学习模式,在科普功能发挥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针对这一情况,本文对探究学习模式的特点以及流程进行了阐述,分析了科技馆引入探究学习模式的必要性,并对科技馆探究学习模式开展的具体策略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科技馆重要作用的充分发挥带来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7.
科普展览是现代人精神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书卷”。植物园以大量收集的活植物作为科普展览的素材向公众传播植物科学知识及开展相关的环境教育活动,帮助参观者理解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本文详述了如何成就一个优秀的植物园科普展览的流程,希望能为成功举办植物园科普展览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刘琦  王美力  莫小丹 《科普研究》2022,(3):83-89+109-110
通过调研分析全国已建成的179座科技馆与国外72座科技馆的常设展览展示内容,总结归纳出展示内容的3个大类和22个小类,对比分析国内外科技馆在展览展示内容方面的异同,对我国科技馆展览展示内容设计提出对策建议:多途径拓展科技馆展览展示内容,包括进一步加强基础科学领域展品的研发;通过科技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打造特色化展览展示内容;注重突出价值引领,加强对科技史和科技人物等内容的展示;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和县级科技馆根据自身职责任务与专长特点配备相应的展览展示内容。  相似文献   

9.
褚凌云 《科普研究》2008,3(1):19-26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研究大发展的世纪.生命科学无沦在其研究本身(揭示生命的奥秘),还是在社会(健康保障、食品、安全)以及经济方面都与可持续发展密不可分.所以它的研究和发展越来越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和民众的关注.科学发展的基石是科普,它需要民众的理解和支持.生命科学在国外的科技博物馆展览中是主要体现的内容之一.而我国生命科学展览比起基础科学和机械、能源、信息等展览起步较晚,多数科技馆对设计和策划生命科学展览还缺乏系统性研究,因此其内容和规模均有限.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国外生命科学展览的先进经验,总结我国科技馆的展览现状,根据生命科学的研究特点,思考怎样规划设计符合我国观众要求的生命科学展览.  相似文献   

10.
本调查是在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为纪念2009年世界环境日举办主题科普展览期间开展的。调查结果显示,参观科普展览的受众群体文化层次较高、年龄层次偏小,多为21~30岁人群,男女比例基本一致;接近一半的受众有主动了解环境保护知识的需求,植物园举办科普展览满足了受众观光休闲、学习的双重要求。举办一个优秀的科普展览要对展览的主题、宣传、内容、形式以及对象等进行认真考虑是这次科普展览的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11.
王紫色  李赞  张瑶 《科普研究》2017,12(5):63-70
短期专题展览是科技馆一种重要的展教形式,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论文基于作者参 与科技馆展览开发的实践,在探讨短期专题展览概念与特点的基础上,总结了其内容策划的流程,重点 研究并提出了策展方法;同时以“遇见更好的你”心理学专题展为例,分析了短期专题展览的策划过程, 最后总结并提出影响展览策划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常娟 《科普研究》2010,5(4):58-62
科技馆亲子活动属于科技馆教育活动范畴,是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和提高家长教养能力为目标,依托科技馆展览教育资源,由科技馆创造一定的条件,以科技馆教育工作者为主导并与家长共同组织来馆儿童进行活动的一种科普教育方式。本文就科技馆亲子活动的概念、教育价值及开发谈了几点思考,以期对科技馆教育实践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家对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建设的重视,科普事业进入了蓬勃发展阶段。科技馆作为我国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重要平台,近年来数量迅速递增,尤其以小型馆为主,占到总数的80%以上。在硬件设施完善的基础上,科普人才队伍的建设和人才能力提升与素质培养已成为了小型科技馆做好科普服务的关键。本文在结语小型科技馆科普人才现状基础上,探讨小型科技馆科普人才能力提升与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张娜 《科普研究》2021,16(5):59-65,84
对斯宾诺莎、德勒兹和马苏米视域下"情动"的方式和本质进行了比较,在斯宾诺莎-德勒兹-马苏米的情动本体论路径下,探究"动情"(Hearts-On)这一当代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的主旨内涵,通过虚拟、疗愈、表象、联觉、生成、主体等情动理论关键概念阐释"动情"科学教育理解科学精髓,享受科学之乐,感受科学之美,体验科学之用,意识科学责任,参与科学进展的主旨,并在科技馆/科学中心场域中寻求其科普展示化的案例并加以辨析,得出叙事是"动情"科普展示化的共性特征,提出"现象叙事"的概念,并对作为现象叙事的科技馆/科学中心展项进行理论和现实层面意义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何丹  胥彦玲 《科普研究》2011,(Z1):26-28
数字科技馆将是数字化科普资源的集散中心,具备为全国科普产品开发、创作提供资源支撑的功能,以及面向公众开展网上科普宣传教育的作用。近年来,我国数字科技馆建设发展迅速,出现了以中国数字科技馆为代表的一批多方共建全面共享的全国性跨系统数字化科普资源平台。本文介绍了数字科技馆的发展及特点,重点分析了我国数字科技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数字科技馆科普形式创新的重要性,提出了创新数字科技馆科普形式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冯庆华  张维 《科普研究》2016,11(2):65-71
本文以浙江省科技馆科学院所创设的“AST Space”空间中的科普教育活动为例,简析科技馆科普教育活动 开发的理念、模式和运行方式,以此提出对其他科技馆开设拓展性科普教育活动的几点启示,以期为当前科技馆开展 青少年科普教育提供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7.
吴建国 《科普研究》2010,5(4):40-43
科技馆的可持续发展是科技馆业界关心和关注的问题,本文从科技馆建设的软环境,即科技馆的制度建设、文化建设以及科普内容、形式、方法的创新等方面,对科技馆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8.
科技馆作为国家重要的科普教育基地,承担着提高全民族科学素质的重要任务。但是究竟什么是科学素质、科技馆能够通过何种途径更好地实现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目标,至今仍然没有十分系统清晰的思路。本文以科技馆教育活动的开展为切入点,对科学素质涉及的三个重要维度——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进行细分,将抽象的概念细化为可操作的教育活动的具体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科技馆观众不同的认知规律和心理需求,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科学素质培养内容和具体活动方式。  相似文献   

19.
莫小丹  马宇罡 《科普研究》2023,(1):42-50+107
建立社会化协同机制、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高效整合科普资源,是现代科技馆体系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科普服务的必然选择。本文以系统论、协同学和社会资本理论作为分析工具,对科技馆体系不同组分的社会化协同实践进行考察,探索科技馆体系多元主体协同的形成机制,并提出吸引多元主体参与建设实体科技馆、拓展流动科普设施科普投入渠道、完善数字科技馆社会协同平台建设、优化体系内外联动机制、建立社会化协同评价机制等发展策略,以期为科技馆体系建设和探索“大科普”格局构建路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陈珂珂 《科普研究》2014,9(3):58-64
采用文献研究、功能分析、专家访谈与经验总结的研究方法,总结了近年来中国科普基础设施在硬件建设、科普活动、评估体系三个方面取得的成就。简要分析了我国科普基础设施快速发展的原因:政策引领与需求推动。对科普基础设施的未来发展进行了预测:综合性科技馆实现免费开放,"科技馆体系"理念逐步形成,新媒体与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成为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