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莫小丹  马宇罡 《科普研究》2023,(1):42-50+107
建立社会化协同机制、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高效整合科普资源,是现代科技馆体系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科普服务的必然选择。本文以系统论、协同学和社会资本理论作为分析工具,对科技馆体系不同组分的社会化协同实践进行考察,探索科技馆体系多元主体协同的形成机制,并提出吸引多元主体参与建设实体科技馆、拓展流动科普设施科普投入渠道、完善数字科技馆社会协同平台建设、优化体系内外联动机制、建立社会化协同评价机制等发展策略,以期为科技馆体系建设和探索“大科普”格局构建路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何丹  胥彦玲 《科普研究》2011,(Z1):26-28
数字科技馆将是数字化科普资源的集散中心,具备为全国科普产品开发、创作提供资源支撑的功能,以及面向公众开展网上科普宣传教育的作用。近年来,我国数字科技馆建设发展迅速,出现了以中国数字科技馆为代表的一批多方共建全面共享的全国性跨系统数字化科普资源平台。本文介绍了数字科技馆的发展及特点,重点分析了我国数字科技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数字科技馆科普形式创新的重要性,提出了创新数字科技馆科普形式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家对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建设的重视,科普事业进入了蓬勃发展阶段。科技馆作为我国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重要平台,近年来数量迅速递增,尤其以小型馆为主,占到总数的80%以上。在硬件设施完善的基础上,科普人才队伍的建设和人才能力提升与素质培养已成为了小型科技馆做好科普服务的关键。本文在结语小型科技馆科普人才现状基础上,探讨小型科技馆科普人才能力提升与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时代信息的泛在、交互传播成为常态,社会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对人们的心理、思维、学习、 生活以及社会运行方式带来深刻影响,面对挑战,必须理解互联网时代的“人”,把握互联网时代传播规律, 加速对传统科普进行革新,加快推进科普信息化,科普信息化要突破传统技术、理念、体制、机制的约束, 建构互联网时代全新的科普行为方式,这个过程中要注重“用户中心”“注意力经济”等时代新思维新概念, 充分运用大数据,推动精准决策和服务,走好科普最后一公里,实现科普能力的跨越提升。  相似文献   

5.
我国不断加快数字化科技馆的建设,以此保证我国科普教育工作的稳定发展。在数字科技馆的建设过程中,混合现实技术的应用将会进一步促进我国数字科技馆的发展。可是从目前我国数字科技馆的发展形势来看,混合现实技术的普及程度偏低。基于此,文章通过对现实混合技术的涵义、特点及系统构成进行阐述,结合混合现实技术在数字科技馆中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几点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6.
吴建国 《科普研究》2010,5(4):40-43
科技馆的可持续发展是科技馆业界关心和关注的问题,本文从科技馆建设的软环境,即科技馆的制度建设、文化建设以及科普内容、形式、方法的创新等方面,对科技馆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7.
科技馆常设展览科普效果评估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郑念  廖红 《科普研究》2007,(1):43-46
科技馆常设展览是科技馆展教的主要内容,也是科技馆进行公众科普教育的重要形式.科技馆是否有吸引力,是否产生了很好的科普教育效果,主要与它的常设展览有关.对科技馆常设展览进行科学评估是改善科技馆工作的重要方面.通过评估,可以了解观众喜欢哪些展品,展品的设计和展厅布置上存在什么缺点;通过专家评估,可以提高展品的科学性;还可以了解观众对科技馆的环境、服务水平是否满意;等等.所有这些信息,对于改善科技馆工作、提高科技馆科普效果都具有重要作用.而要做到对科技馆常设展览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就要对科技馆评估的有关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本文试图对科技馆常设展览的功能和效果表现、评估的维度和类型、评估指标体系的构成等进行理论上的探讨.旨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8.
陈珂珂 《科普研究》2014,9(3):58-64
采用文献研究、功能分析、专家访谈与经验总结的研究方法,总结了近年来中国科普基础设施在硬件建设、科普活动、评估体系三个方面取得的成就。简要分析了我国科普基础设施快速发展的原因:政策引领与需求推动。对科普基础设施的未来发展进行了预测:综合性科技馆实现免费开放,"科技馆体系"理念逐步形成,新媒体与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成为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9.
蔡文东  庞晓东  陈健  任贺春  吴彦旻 《科普研究》2016,11(4):53-56,62
本文分析了突发事件应急科普的重要性及我国在突发事件应急科普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应急科普产品供给严重不足、资源共享机制不健全、公众缺乏获得应急技能培训的机会。论证了在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中做好应急科普工作的三大优势:有效提高接受应急科普教育的公众数量;有效培养和增强公众的应急技能;有效降低应急科普资源开发成本。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四点建议:建设应急科普教育基地、应急科普轻骑兵、应急科普数字科技馆、应急科普影视制作基地。  相似文献   

10.
常羽  焦娇 《科普研究》2016,11(2):57-64
科普能力和科普资源的建设,不仅仅需要科技馆基础设施、科普展品等“硬资源”的建设,更需要科技馆专 业人才等“软资源”的建设和提升。专业人才队伍的素质直接决定了科技馆的综合实力、设计科普展品的能力、策划 组织科普活动和开展科普服务的水准。面对迅猛发展的高新技术,打造出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保障 有力的科技馆专业人才队伍,成为中国科技馆事业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文以中国科技馆为例,通过分析中国科技 馆专业人才队伍的现状,提出中国科技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的现存不足,通过SWOT 模型提出中国科技馆专业人 才队伍的战略管理理念,最后针对现存的问题,提出相应措施的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进入了云计算与大数据时代,各类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也随之大幅度提高。尤其对于医院信息化建设而言,云计算技术的引入不仅能够弥补传统信息化建设模式的弊端,而且还能够提升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文章从分析改革传统医院信息化建设模式的必要性入手,对基于云计算与大数据时代下的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三大转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戚敏 《科普研究》2007,(1):47-50
本文依据企业富集大量科普资源及其建设科技(普)场馆的创新理念,研究探讨了企业工程技术类科普场馆的基本特点,以及工程技术科技馆建设的两大难点,即缺乏专业科普人才和缺乏展品、展项的科学创意、规范制作。提出3种企业科普场馆建设的措施和对策模式:“行业专家 科普专家”的模式,“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模式,“不拘形式,因地制宜”的模式。同时,还对展品、展项的构思、设计与制作,企业科普场馆与“工业科普旅游”的关系,进行了针对性的阐述与讨论。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技的发展,大数据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高校信息化建设已迈入大数据时代,高校信息化校园建设也从数字化校园发展为智慧校园建设,有效地推动了校园建设的改革和创新.对此,本文介绍了智慧校园的相关理念,并以长春光华学院智慧校园建设为例,对基于大数据环境下的高校智慧校园服务平台建设进行论述,以更好地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张坤 《移动信息》2023,45(6):86-88
大数据时代到来后,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变得更便捷,对高校而言,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的实际优势来推动内部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在提升内部管理工作效率的前提下,保证各项工作有序进行。研究发现,在传统的学校管理工作中,很多高校没有重视信息化建设,或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没有清晰的思路,导致很多高校未能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的实际优势,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仍然较大。在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高校管理人员需要深入思索,在充分了解大数据时代特点的前提下,注重信息化建设,高效率地完成学生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5.
忻歌 《科普研究》2010,5(4):44-50
近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和公众对科技馆的需求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科技馆作为最主要的公益科普传播机构,其目标观众定位,不应仅锁定在“青少年”这一有限群体,而需拓展到“全民”的无限目标,从而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整和提升,以满足社会各类人群新的科普教育服务需求,切实担负起提升全民科学素养的社会职责。科技馆自身急需着手开展以“全民科普”为应对目标的新课题,从而开创科普教育的新局面,充分发挥科普资源效益,走上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文章对上海科技馆开馆八年来的探索尝试和积累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和理性思考,并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冯庆华  张维 《科普研究》2016,11(2):65-71
本文以浙江省科技馆科学院所创设的“AST Space”空间中的科普教育活动为例,简析科技馆科普教育活动 开发的理念、模式和运行方式,以此提出对其他科技馆开设拓展性科普教育活动的几点启示,以期为当前科技馆开展 青少年科普教育提供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7.
于峰 《科普研究》2015,10(4):52-57
2014年12月11日,上海科技馆信息化建设专家咨询会召开,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体验经济、智慧城市、IT治理等新业态、新技术和新模式给当下博物馆新一 轮信息化变革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与挑战。在喧嚣的背后,我们需要探寻历史的脉络,冷静思考智慧博物馆的本质和未来。本文立足上海科技馆“三馆合一”的新格局,试图以历史的视角来审视科技馆之源来自何处;以技术管理的视角解析当下科技馆智慧之身如何构架,会面临哪些挑战;以艺术人文的视角畅想未来科技馆的智慧之路将走向何方。抛砖引玉,以期引起同仁的共鸣,共同探寻“智慧科技馆”在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进程中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科普工作是以政府组织的公益性科普事业为主,科普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且难以满足现实需求.在科普工作开展的实践方式中,信息化程度普遍不高,科普门户网站是主要的信息传播手段.而社区科普工作、科普志愿者管理的信息化手段几乎为零.本文对科普导览系统建设的相关内容进行简要介绍,仅供同行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9.
科技馆科普功能的形成及其在科普传播中的重要地位。从产生、发展、科普方式等方面解释了科技馆科普功能是现代科学技术信息普及的必然趋势。实现方式上重点突出交互性与科学方法,并提到了科学展示方法上新生的主力军——科普剧。  相似文献   

20.
<正>为促进科研事业更好发展,本文对大数据背景下科研档案信息化管理策略进行研究。首先,阐述了大数据背景下科研档案特征;然后,介绍了大数据背景下科研档案信息化管理问题;最后,提出了大数据背景下科研档案信息化管理策略,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参考。科研档案,是科学研究工作的记录,专业性与规范性较强。随着我国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大数据时代到来,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科研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想要从容应对大数据时代给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带来的挑战,相关人员需要树立信息化管理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