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3组模型试验研究活性炭夹层对电渗过程中两极裂缝进行处理的电渗效果。试验表明:采用活性炭夹层对电渗过程中形成的裂缝进行处理来可改善电渗排水,具体表现为活性炭夹层的加入对于提高土体中水分的排出量、增加土体两端的有效电势、降低土体含水率及降低电极腐蚀有利,且只在阳极附近加入活性炭夹层的土样电渗效果优于在土体两极均加入活性炭夹层的土样。试验结果对电渗固结排水工程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电渗过程中土体裂缝的发展趋势,以上海典型淤泥质软黏土为研究对象,用加工改进的Miller Soil Box进行电渗土体裂缝试验。通过改变外加电压的大小,观察记录土体裂缝的发展趋势,测量土体表面沉降量以及土体排水速率。试验研究表明:电渗试验中土体裂缝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细微裂缝阶段、细微裂缝消失出现主裂缝阶段、主裂缝发展阶段、主裂缝收缩端裂缝发展阶段;外加电压为45 V时,土体总排水量最大,土体表面沉降最大。  相似文献   

3.
基于自制的固结装置研究了电势梯度对海相淤泥电渗试验的影响。通过试验过程中的电流、电势和排水量的测试结果及加固前后土体含水率和抗剪强度的变化,得出以下结论:有效电势随电渗过程逐渐降低,且电势梯度越大,降低的速率越大;电势梯度会明显影响土体的电流和排水量,较高电势梯度下排水速率较大、电流衰减较快,最终的排水量也增多;随电势梯度增加,土体含水率下降更明显、强度增高的幅度更大,因此海相淤泥加固效果更好,但同时会导致平均能耗变大和阳极腐蚀量增加;电渗加固海相淤泥效果较好,但电渗处理前应根据工期和成本共同确定电势梯度。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4.
5.
通电方式对电渗加固软土影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型电渗试验装置,进行持续通电、逐级增加电压、逐级降低电压以及电流衰减增加电压四组室内模型试验,对比研究通电方式对电渗排水加固效果的影响,探索对电渗加固有利的通电方式。记录试验过程中排水量、电流、有效电势、排水速率等指标,检测试验结束后土体抗剪强度、含水率。试验结果表明:电流衰减时增加电压通电方式使电流保持较高水平,能排出较多的水,所得十字板抗剪强度最高,处理效果最好。其次是持续通电方式、逐级增加电压方式,逐级降低电压通电方式处理效果不理想;电势在阳极处损失较大,逐级增加电压以及电流衰减方式在处理的后期能保持较高的有效电势,相比持续通电方式有效电势高出约15%。因此采用电流衰减时增加电压能发挥较好的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6.
蔡超英 《人民黄河》2022,(S1):121-123
为快速提高某闸室基坑范围内颗粒细、含水率高、黏性强的新沉积软黏土的强度,使其满足闸室基坑边坡放坡稳定性,以及短时间内具备机械、人员进场作业条件,采用EKG电渗联合真空预压地基处理工艺对场地进行大面积、整体性处理。现场实测数据表明,电渗联合真空预压加固法可促使处理范围内土体快速排水固结,有效降低软黏土含水率、减小孔隙比、提高土体的密实性和强度。该方法前期排水固结更快,处理效果良好,有效缩短了施工工期。  相似文献   

7.
基于电渗法处理软土研究多为室内模型试验研究,缺乏现场试验验证电渗法的有效性。引入新型电动土工合成材料(EKG)电极,采用电渗排水法进行大规模的现场软土处理试验,验证电渗排水法在实际应用中对软土的处理效果,同时验证新型电极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反转电极有利于促进电渗排水,间歇通电能让土体恢复排水能力;电渗处理后的软土含水率由62%降至32%,抗剪强度、干密度、承载力都有一定提高;EKG电极在使用一个月后基本无腐蚀现象,只是表面附着一层白色沉淀物,很好地解决了电极腐蚀问题。  相似文献   

8.
饮用水深度处理中活性炭的筛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前国内生产的适合于不同水源水质的饮用水处理的活性炭品种较多,性能不一。研究表明,用作饮用水深度处理的活性炭的选炭工作至关重要,要针对所处理的水质进行吸附等温线测定、动态吸附柱试验和对实际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试验测定后经综合分析、合理评定才能选择确定合适的活性炭,而不能单采用碘值及亚甲蓝值。  相似文献   

9.
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滦河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对滦河水进行O3-GAC工艺深度处理中试研究表明O3-GAC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对水中有机物的去除,CODMn的平均去除率为60.19%;TOC的平均去除率为64%;UV254的平均去除率为70.41%;NH3-N的平均去除率为53.83%;对水中的浊度和色度都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尤其臭氧化对改善难生物降解有机物的可生化性有十分显著的作用;O3-GAC能有效地去除饮用水中的有害、有毒物质,提高饮用水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就水库大坝溢流面裂缝的成因进行了充分的分析,并对裂缝的处理措施、施工材料及工艺进行了简要总结,以供同类现象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生物颗粒活性炭处理苯酚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生物颗粒活性炭(BGAC)处理合成苯酚废水的效果和机理。结果表明,BGAC能够高效处理苯酚废水,处理效果优于活性污泥法和颗粒活性炭(GAC)吸附。BGAC、活性污泥和GAC分别对75 mg/L的苯酚废水连续处理,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8%、60%和90%。通过苯酚出水pH值和反应器中溶解氧的变化情况分析,BGAC对苯酚废水的处理主要借助于活性炭的吸附和微生物降解的交替作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北方某大型净水厂3种不同炭龄的颗粒活性炭,对其物理特性和典型水质指标去除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颗粒活性炭使用5年后,其吸附值等物理特性趋于稳定;颗粒活性炭表面的酸杆菌、根瘤菌等微生物对去除水中有机物发挥了重要作用;碘吸附值和亚甲基蓝吸附值不是颗粒活性炭再生更换的主要指标;可考虑延长新炭再生时间至5年。  相似文献   

13.
介绍表面化学改性活性炭研究进展,针对其特点和改性方法作了系统描述.在此基础上,对其去除水中有机物、重金属离子、亚硝酸盐等污染物质做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14.
采用液相还原法和碳热法制备纳米零价铁/活性炭复合材料,目的是为了比较不同合成方法对材料的物化性质和脱氯能力的影响。随着铁的加载,合成材料的比表面积和孔容与未改性活性炭相比均有所减小。经还原沉淀法和碳热法合成后的纳米零价铁/活性炭复合材料的含铁量分别为12.85和16.73 mg/g。从扫描电镜图像可以看出碳热法还原产生的纳米零价铁颗粒尺寸要比还原沉淀法略大且分散度也更好。两种方法合成的纳米零价铁/活性炭对六氯苯均有良好去除效果。经8 h接触后,去除率达到90%以上。动力学研究表明:六氯苯的去除符合二级动力学。另外六氯苯的去除是由于活性炭的吸附和零价铁的脱氯,近一半六氯苯被脱氯形成毒性较低的三氯苯或四氯苯。碳热法合成的材料总的六氯苯的去除能力,反应速率和脱氯能力均要略高于液相还原。  相似文献   

15.
臭氧在生物活性炭工艺中作用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验证臭氧在生物活性炭工艺中所起的作用,在中试系统上考察了生物活性炭与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原水有机物的去除效能.结果表明,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CODMn、UV254、BDOC和AOC的去除率比生物活性炭工艺分别高出21%、37.28%、10%和26.4%.在生物活性炭前设置臭氧工艺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出水中的有机物含量,而且可以在较低投氯量的条件下使细菌的致死率达到近100%.因此,为更好地发挥生物活性炭在水处理中对有机物的去除作用,应在生物活性炭前增设臭氧工艺.  相似文献   

16.
介绍活性炭吸附工艺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说明如何建立高效低耗的活性炭水处理工艺,并通过吸附容量实验与连续流穿透实验获得工艺设计的基本参数。以吸附性能指标选炭法、微型快速穿透实验及生物活性炭系统的案例,论述活性炭塔中生物活性炭现象、活性炭催化/降解功能以及再生炭应用等高效低耗的功效,以达到进一步降低活性炭水处理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臭氧生物活性炭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以及国内外该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状况,提出了应用该法时需注意的一些问题。研究表明,臭氧生物活性炭净水技术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有机物、氨氮,对水中的无机还原性物质等也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并且能有效地降低出水致突变活性,保证饮用水安全,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净水技术。  相似文献   

18.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一种负载纳米水合氧化铁活性炭,研究其对铅的吸附性能、负载前后活性炭的结构的影响,并进行TEM和XRD表征分析。利用动态小柱实验探究不同p H值、进水浓度和空床接触时间对铅吸附能力的影响,同时比较负载前后活性炭处理实际河道水中铅的吸附穿透曲线。结果表明:无定型的纳米水合氧化铁成功负载于活性炭上,负载后的活性炭显著提高了铅的吸附性能,其对铅的吸附容量随p H值、空床接触时间的增大而增加,进水浓度的变化基本不影响铅的吸附容量。以实际河道水为处理对象,得出负载前后的活性炭穿透点运行的床体积分别为1233和11004,显著提高了9倍,表明负载纳米水合氧化铁活性炭可以有效去除实际水体中的铅,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