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濮城高温、高矿化度油藏CDG调驱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CDG驱油机理、配方组成,并对影响CDG的性能因素进行了室内试验。根据濮城油田高温、高矿化度的特征,筛选了适合濮城油田的CDG驱油剂配方,根据筛选配方,对CDG的性能进行了室内评价和模拟驱油试验。试验证明,所选CDG可以明显提高波及系数和洗油效率,最终提高油藏采收率。  相似文献   

2.
CDG调驱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提高采收率技术。介绍了CDG的驱油机理,CDG体系组成,并对CDG的性能、影响因素进行了评价,得出了结论。CDG具有化学剂用量少、成本低、成胶时间长、可流动性和稳定性好、适应油田污水配制和较好的耐温耐盐等性能;具有良好的流体改向和流度控制作用。同时介绍了CDG的选井条件和配套的施工技术。通过在濮城油田7口井应用,累积增油2835t,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濮城油田CDG调驱体系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濮城油田高温、高矿化度的特征,开展了CDG驱油机理及配方组成的研究,筛选了适合油藏特点的CDG驱油配方。通过在室内模拟驱油试验及现场应用,证明CDG调驱可以提高波及系数和洗油效率,进一步提高油藏采收率。  相似文献   

4.
CDG体系形态结构特殊,具有驱油和调剖的双重效能,良好的耐温抗盐性能及相对于常规聚合物驱更加低廉的成本,近年来将其应用于提高原油采收率,CDG驱成为了一种新技术。总结了近十几年来中国对于CDG体系研究的基础成果和现场应用所取得的进展,对于CDG的制备、成胶机理、形成的影响因素、渗流特征、驱油机理、评价方法及现场试验效果等进行了综述,指出中国CDG体系用于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未来发展方向应着重于建立CDG体系的统一评价方法、根据油层地质特点筛选合适的CDG配方和合理的注入工艺以及开展CDG体系环境友好性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针对狮子沟N1油藏地层水矿化度高,一般弱凝胶难以成胶的问题,对比了不同弱凝胶体系在淡水和盐水中的成胶性能,得出梳形聚合物(KYPAM)+酚醛类交联剂体系在高矿化度盐水中具有较好的成胶性能。优化配方试验得到弱凝胶适宜的配方为:梳形聚合物KYPAM浓度1 300-1 600 mg/L,酚醛类交联剂浓度200 mg/L,促凝剂浓度100 mg/L,除氧剂浓度100 mg/L。性能评价试验结果表明,该弱凝胶体系具有良好的抗盐性和抗剪切性,并且对非均质地层具有很好的调驱效果,可使水驱采收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6.
江苏油田具有高温、高矿化度和非均质性严重等特征,目前油田已处于特高含水开发阶段中后期,迫切需要采取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技术措施.近年来,随着Cr3+/HPAM凝胶调驱技术的日益成熟,开发出适合高温、高矿化度油藏的Cr3+/HPAM凝胶,已具备了物质和技术基础.针对江苏油田开发的实际需求,利用仪器检测和现代物理模拟方法,对适合江苏油田流体性质和油藏特征的Cr3+/HPAM凝胶配方进行了筛选,并对凝胶在多孔介质内的流动特性和调驱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聚铬比、聚合物质量浓度和岩心渗透率是影响凝胶注入的主要因素,“调剖+聚合物驱”要比单一的聚合物驱增油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为满足青海、塔里木等特殊油藏的高温、高矿化度环境,用耐温耐盐聚合物SD6800、交联剂、改进剂和稳定剂制得适用于超高温、超高矿化度油藏的深部调驱剂,研究了调驱剂的耐温性、注入性、流动性、封堵性、耐冲刷性、驱油性能,并在塔里木油藏进行了矿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调驱剂最佳配方为:0.5%数2.0%SD6800、SD6800与交联剂质量比50∶1、0.2%改进剂、0.1%稳定剂。随着SD6800、交联剂或改进剂浓度增加,成胶速度加快,表观黏度增大,但交联剂或改进剂浓度过高,调驱剂易交联过度导致脱水;稳定剂可清除游离氧离子,提高调驱体系稳定性;温度升高,成胶速度递增,强度增强,但同时调驱剂的弹性和稳定性变差。调驱剂在150℃、矿化度25×104mg/L的条件下可长期稳定60 d以上。调驱剂具有良好的抗温耐盐性、流动性、封堵性能、耐冲刷性能。矿场应用结果表明,调驱体系可有效缓解油藏层内和层间矛盾,封堵高渗通道,改善油藏吸液剖面,提升井口压力,降低视吸水指数,增油降水效果明显。图9表5参24  相似文献   

8.
主要针对高场油田高温高矿化度油藏进行了复合体系化学荆筛选和复合体系线性岩心驱替试验研究。其结果表明:高温高矿化度下最佳复配体系的界面张力能达到超低界面张力(8.33×10^-3mN/m);该体系在线性模型中注1.0VP驱油效率比常规注水提高采收率16,99%,比单独碱驱提高6.19%,比碱/聚合物二元复配体系提高0.83%。同时还利用该体系进行了不同注入速度、不同注入段塞、不同注入方式对驱油效率的影响试验,为现场开展复合驱先导性试验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提高濮城油田的采收率,开展了深部调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本文介绍了深部调驱驱油机理、调驱剂配方组成,并根据濮城油田高温、高矿化度的特征,筛选了适合濮城油田的调驱剂配方,同时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价,现场应用此技术,取得了明显的增产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10.
应用周期注水驱油机理,对濮城油田西区沙二下高含水油藏进行了现场试验,取得了显著效果.为多油层高含水油藏后期的控水稳油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实例.  相似文献   

11.
实验室通过对自制复合交联剂FP配方优化调整,实现了聚合物凝胶体系成胶速度的有效控制,通过对聚合物及交联剂质量分数的调整实现体系成胶强度的有效控制,同时考察影响聚合物凝胶体系成胶的因素。结果表明,温度对体系成胶速度影响明显,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对体系成胶速度及成胶强度影响不明显;体系在岩心连续剪切条件下可顺利成胶。非均质模型驱油试验表明,该体系对非均质岩心吸水能力具有优良调整能力,可大幅提高低渗模型中原油动用率,采出液含水率由95%降至20%以下,较水驱提高采收率近30%。  相似文献   

12.
濮城油田复合型多段塞深部调剖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濮城油田油藏的地质特征与流体分布状况,利用不同调剖剂的不同作用空间,采用复合型多段塞对该油田的注水井进行深剖调剖。现场应用表明,该技术能扩大油藏的水驱波及体积,提高水驱动用程度,达到稳油控水的目的。该技术在濮城油田的成功应用,对其它类似油藏的开发有一定的借鉴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深部液流转向剂ZYTQ01在濮城油田的调驱先导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满足液流深部转向而自行研制了深部液流转向剂ZYTQ01,并在濮城油田南区沙二上2 3油藏开展了调驱先导试验。介绍了ZYTQ0l的深调机理和驱油机理.对其性能(包括注入水对ZYTQ01膨胀度的影响、流动压力与流量的关系、纵向调剖效果、改善平面波及效果、微观驱油效果)进行了试验评价。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采用ZYTQ01调驱工艺进行治理后,凝胶颗粒在地层深部调剖成功,使受益油井增油降永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15.
胶态分散凝胶在马21断块砂岩油藏调驱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陈铁龙 《油田化学》2001,18(2):155-158,172
报道了由HPAM和金属离子,酚醛树脂组成的胶态分散凝胶(CDG)的基本组成,形成条件和性能参数,介绍了冀中河间马21断块间145井组CDG调驱设计要点(注入压力,段塞组成,注入量及注入工艺)及实施情况,分析了该井组CDG调驱结果,调驱液包括前置段塞[聚合物/复合交联剂浓度为1200/240mg/L),主段塞(800/100)及后置段塞(1000/200),总量3200m3),注入时间24天,后续注水,间145井注入CDG后,对应3口油井先后见效,产油量增加,含水大幅度减少,水驱待特曲线表明后续水驱的波及效率和驱油效率都有所提高,本次CDG单井组调驱先导试验在经济上也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6.
实验研究了低浓度AMPS/AM/AMC14S三元共聚物/复合醛体系的组成和弱凝胶形成条件.由共聚物300-500mg/L,改进的复合醛交联剂300-500mg/L、热稳定剂200mg/L在高矿化度(1.6×105mg/L)、高钙镁离子(3500mg/L)油田采出水中配成的溶液,在70-95℃,pH值5.0-8.0条件下可形成弱凝胶,在90℃热老化180天后保有的粘度值在30-355mPa·  相似文献   

17.
水玻璃在高温下不仅能自身形成凝腔,与高矿化度地层水作用能产生大量沉淀,有效封堵地层中的大孔道,并且可以形成高粘物质,增加水的粘度,减小水油流度比。水玻璃与原油的活性成分产生的表面活性物质,可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从而提高洗油效率。岩心物理模拟结果表明,水玻璃在高温、高矿化度下易进入地层,有较好的封堵效果和驱油效果。  相似文献   

18.
海外河油田交联聚合物溶液深部调驱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随着海外河油田进入“双高”注水开发期。油田产量也进入递减阶段。常规的周期注水、温和注水和分层注水、水井调剖等工艺措施。无法解决油层深层调整和改善平面矛盾等问题。采用大剂量的深度调剖。虽在一些油田取得一定效果。但只能一次性改善纵向剖面,且有效期缩短、成本高。针对这些情况。在海1块开展了“LPS”深部调驱技术的研究与现场试验。并取得较好的稳油控水效果。  相似文献   

19.
概述了大庆油田北一区断西区块应用铝交联胶态分散凝胶调驱技术的情况 ,给出了胶态分散凝胶的性能指标。应用数值模拟方法给出了合理的注入方案。通过现场试验 ,截止 2 0 0 2年 11月底 ,全区累积增油 7 380 4× 10 4t,提高采收率 4 84 % ,中心井区累积增油 874 8t,提高采收率 1 77% ,试验区取得了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