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畅 《城市建筑》2014,(31):46-46
作为一种广泛的视觉语言,“透明性”起源于现代绘画艺术.凯布斯的《视觉语言》用晦涩难懂的术语罗列向人们疯狂地描绘着现代艺术带给人的超时空的知觉体验.然而现代平面艺术之于建筑,正如二维叙述之于三维叙述,柯林·罗与罗伯特·斯拉茨基的《透明性》将人们面对叠合的新鲜感触解释为维度的矛盾,三维的体验性与直观性将信息多层次地展现在观察者眼中,因而建筑的透明性不再是学者们玩弄辞藻的展台,而成为了建筑形式语言革命的火种与利刃.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现代建筑”、“后现代建筑”及“解构主义建筑”的产生、观点和实践的分析,阐述了“现代建筑”没有灭亡,“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都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对“现代主义建筑”的补充和发展——“现代建筑”的多元化发展观.  相似文献   

3.
以“玻璃盒子”本身作为审视建筑的出发点,从其产生、发展和价值诸方面,对现代建筑中涉及此类外在形式的建筑物及其思想理论予以剖析,探寻“玻璃盒子”与现代建筑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阐述“玻璃盒子”广泛运用现象下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再读透明性     
1956年柯林·罗和罗伯特·斯拉茨基完成的透明性著作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揭示柯布西耶工作的建筑理论。然而在后续的发展历程中,透明性理论对现代建筑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通过多位建筑家的阐述和发展逐渐具有了建筑设计方法论的特征。该文试图通过对透明性建筑理论发展的阐述揭示这一转化进程,并总结作为设计方法论的透明性在建筑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5.
张继和 《中外建筑》2009,(1):104-108
当代“全球化”对地域建筑产生日趋严重的同一化影响,作为城市和建筑个性的地域文化特征怎样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创造出优秀的现代地域性建筑。本文结合湖南吉首大学齐鲁大楼的建筑艺术设计,探讨了现代地域建筑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6.
王凯  王颖 《建筑师》2009,(1):92-95
本文借鉴后殖民批评的相关理论.以20世纪中国建筑界对”现代建筑”和“后现代主义“概念的引入为例,探讨了在跨文化研究中翻译的非透明性,指出学术翻译本身就是一种跨语际的实践活动,希望能够对跨文化视野下的西方建筑历史理论研究提出一种新的研究角度和认识视野。  相似文献   

7.
闵晶  卢永毅 《时代建筑》2013,(6):118-123
“空间”是中国现代建筑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话语.从“空间构图”这个开启中国现代建筑“空间”话语的关键词入手,文章试图展现“空间”概念怎么与“布杂”体系的构图原理相结合,目的在于呈现“空间”概念是如何对中国现代建筑产生影响的.  相似文献   

8.
刘雅萍 《福建建筑》2013,(4):21-22,8
"透明性"理论的产生对西方近现代建筑理论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柯林.罗的在《透明性》一书中将透明性区分为"现象透明性"和"物理透明性"两种类型,本文引用其著作中的"现象透明性"理论来初步解析柯布西耶的库鲁切特医生住宅,从建筑体量、底层庭院以及屋顶花园这几个方面来探析理解这一建筑设计作品中的现象的透明性。  相似文献   

9.
付强  张颖宁 《中州建设》2007,(11):26-26
当我们审视现代建筑发展的时候,无疑会注意到今天人们已经习以为常的一种特定的建筑形式——“玻璃盒子”。当人们对现代建筑中涉及此种外在形式的建筑物及其思想理论作进一步剖析的时候,它的产生、演变的过程,正像其晶莹剔透的外表一样,映照出并正在映照着现代建筑的发展。我们希望通过阐述“玻璃盒子”广泛运用现象下的内在本质,揭示现代建筑发展的内在规律和特征。  相似文献   

10.
随着19世纪后期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以工业化思想为基础的“新建筑运动”而产生的现代建筑。自传人并出现在中国大地之13起,中国几千年的建筑传统就中断了。“这个中断标志着中国近代建筑的开始,中国建筑新生命的开始。”  相似文献   

11.
沈实现 《建筑师》2006,(5):10-15
现代艺术与现代景观设计虽然处于不同的领域,但却属于同一层面的行为模式,它们是彼此互动,同构发展的。本文结合大量实例深入剖析了现代艺术的创作思想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探讨了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现代结构与新建筑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化构成了当代人类生活世界的基本现实。“现代”与“古代”之间存在着一种生存性的张力,表明人类生存品质和样式的变化。这种情形的发生有一个社会和思想的结构性基础,这就是所谓“现代结构”。现代结构以及它所导致的生存品质和样式,体现出的现代性原则,是科学化和民主化。建筑的现代化同社会的现代化一样,代表着一种生存品质和样式,也体现为一种观念形态。如果我们把建筑的现代化作为“新建筑文化”建构的起点,那么同样也应当首先关注和探究它的“现代结构”,关注这种新文化的目标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3.
刘珊珊  黄晓 《华中建筑》2014,(2):173-177
南浔园林作为近代江南园林的一支重要地域流派,曾受到强烈的西洋影响,体现在吸取西方的造园手法,使用进口材料与新建筑材料,以及引入近代西方的建筑技术几个方面。这些都使南浔近代园林带上了强烈的近代特征,呈现出中西合璧的艺术风格。该文通过对述园、颖园、小莲庄和嘉业藏书楼四座现存园林中的近代建筑的分析,探讨其对于西方建筑文化和建筑技术的吸收以及其中体现的中西合璧的近代特征。  相似文献   

14.
童乔慧  孙政  张玲 《华中建筑》2009,27(10):137-140
该文认为青岛城市与建筑的现代转型在1929年~1937年间达到巅峰,这段时期的青岛城市建设和建筑样式都处于转型时期。文章对于转型时期城市格局、建筑样式的论述对厘清青岛的历史文脉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现代制造业和现代制造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安墉 《工程机械》1998,29(3):27-28
本文讨论了制造业和制造技术的主要特征。探讨了21世纪制造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宏观视野分析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建筑创作的独特背景对探索建筑的现代性造成的不利影响,同时,以微观的视角具体分析20世纪50~80年代一些具有现代性的建筑现象和作品。  相似文献   

17.
酒店的设计大气、典雅、力求使用现代的材料与灯光的配合,通过简洁、大方的造型营造富有生命力和时代感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西方近现代社会的变化和飞速发展是西方现当代建筑与艺术得以纷繁复杂变化的客观基础,社会形态的变化同样改变着建筑师和艺术家的观念,建筑师与艺术家在不断变化的时代中推动着自身观念的演变并将其转换成具体的实践,从这种意义来说,西方现当代建筑和艺术是一种观念的建筑和观念的艺术。作为观念的艺术与作为观念的建筑始终在相互影响和作用中呈现出崭新的局面。本文通过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思想观念下的建筑与艺术的并行同构到工业革命以来的技术理性观念支配下的文化破碎再到20世纪50年代后文化研究的崭新回归从艺术和建筑两方面展开讨论,探讨了观念的推演是艺术和建筑不断发展的核心的动力。  相似文献   

19.
寇寰 《华中建筑》2015,(2):168-172
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已在世界范围内开展得如火如荼,而水工业遗产作为工业遗产大类中的一个分支,涵盖了城市现代化与近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其相关研究还未完全展开。该文通过对国际工业遗产保护纲领性文件《下塔吉尔宪章》的解读,界定水工业遗产的研究对象及其范围。对武汉宗关水厂历史建筑遗产——原既济水电公司宗关水厂旧址进行建筑测绘与相关史料的调查研究,试图发掘武汉水工业遗产的文化价值,为武汉市工业遗产研究提供一个多元化的扩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