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某车型出现2000 Hz制动尖叫问题的盘式制动器为研究对象,建立制动器的有限元模型。通过试验模态对有限元模型进行修正,应用复特征值分析技术,获取系统的复特征值和振型,并通过ODS测试确认与制动尖叫频率对应的不稳定模态。然后针对此不稳定模态,通过相关性分析量化制动器零件对系统不稳定模态的贡献,采用优化具有最大贡献量的零件几何结构来改善制动尖叫。最后通过SAE J2521台架试验验证此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2.
建立某车型浮钳式盘式制动器有限元模型,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中的复特征值分析法,对比分析有/无消声片状态下制动系统的稳定性,探讨通过消声片改善制动摩擦尖叫的作用机理,并对消声片结构与制动摩擦尖叫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制动器的不稳定振动模态主要表现为制动盘的面外模态,同时伴随有制动卡钳、保持架以及摩擦片等的弯曲与扭转运动,制动尖叫噪声具有多频耦合的特性。在制动器中引入具有特定结构与材料形式的消声片能够有效降低系统的尖叫倾向和强度,尤其是在抑制低频尖叫方面效果显著。消声片基板存在一个最佳厚度值(0.5 mm),使得减振降噪的效果达到最佳,过度增大或减小消声片基板厚度可能导致降噪效果减弱,使尖叫强度开始上升。对消声片表面进行开沟槽处理能够改变制动力的传递特性,使得制动界面接触应力分布更加均匀,界面能量堆积现象被削弱,从而改善制动系统的稳定性。以上分析结果对认识消声片的减振降噪特性以及其结构优化设计具有一定的工程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盘式制动器是靠碟形弹簧产生制动力,用油压解除制动.制动力沿轴向作用的制动器。目前矿井提升机用的制动器大部分是液压盘式制动器,制动器的可靠性对提升系统的安全运行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对盘式制动器工作可靠性的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戴轶  张嵩 《振动与冲击》2006,25(6):162-166
构建了一个质量集中参数模型来研究耦合摩擦力对产生制动啸叫的影响,从理论模型复域特征值的研究可以揭示出产生啸叫噪声的本质原因。利用构建的质量集中参数模型对盘式制动片的各项特征参数进行了研究,由此推导出获得稳定频域响应的概念设计思路,对制动系统的有限元优化设计提供了很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为减小盘式制动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高频尖叫噪声,根据制动器工作原理建立动力学模型和三维实体模型,考虑到接触表面作用力的复杂性,针对接触表面的不平顺特性用谐波激励进行模拟,采用谐响应分析理论研究阻尼、相位差和正压力因素对尖叫噪声的影响。分析表明,增大系统阻尼既降低共振幅值又减小系统共振频率;适当控制谐波载荷的相位差能有效减小尖叫噪声;正压力的大小影响尖叫噪声的响度但与尖叫频率无关。从简谐激励角度对于尖叫噪声影响因素的研究对于改善制动系统工作状态,优化汽车的NVH特性具有一定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管迪华  杜永昌  王霄锋  李清 《工程力学》2014,31(12):217-222
针对某制动器存在的13kHz高频尖叫、在制动片上安装了消声片及对摩擦片形状进行加槽和倒角后仍得不到抑制的问题,通过对其建模和应用该课题组研究确立的系统分析方法,包括复特征值分析、子结构模态构成分析、子结构模态参数灵敏度分析以及能量馈入分析方法等,进行了系统分析,找出了影响该阶高频尖叫的关键子结构的关键模态,指出了修改方向,通过优化设计方法给出了修改部件,并得到了模拟验证。  相似文献   

7.
针对汽车盘式制动器摩擦产生振动的问题,提出了考虑时变摩擦系数的制动盘和摩擦片耦合的两自由度简约模型。基于劳斯赫尔维茨标准,分析了制动器模型的稳定域和不稳定域,并辨识了参数取值范围和共振频率。采用具有物理意义的参数数值,阐述了模型中不同角度与极限环稳定性和幅值的关系。基于两个参数的分岔图,分析了制动器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证明了该系统存在混沌现象。分析结果表明摩擦片的质量、刚度及制动盘的转速等因素对制动器系统稳定性影响较大,为合理设计制动器系统及控制其振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盘式制动器制动抖动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制动抖动现象、机理、影响因素、研究方法以及控制措施进行较全面的研究.综合抖动和噪声,寻找两者间的共性,提出应将制动抖动中涉及的相关问题整合起来协同解决.除了对制动抖动的关键因素如几何因素、材料因素进行总结,还对其它影响因素如路面状况、车辆子系统、驾驶员等进行全面的总结.最后探讨当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化社会里面,咱们的生活节奏是越来越快,而且质量也是越来越高,电梯在咱们日常生活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让我们上楼很方便了,现在我就来简单地分析下电梯中的制动器(盘式制动器)。  相似文献   

10.
利用试验和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对某车型前通风盘式制动器进行研究。基于多功能制动器动力学试验台架,分别对两套同型号制动器试件进行制动尖叫试验,基于有限元建立制动器热机耦合分析模型,在拖滞制动模式下进行仿真计算。分析研究表明,拖滞制动模式是一个明显的热机耦合过程,其热机耦合效应与减速制动模式具有很多共同点。热机耦合效应对制动尖叫影响较大,考虑热机耦合效应有利于提高尖叫预测精度,并能够反映制动尖叫的时变特性。  相似文献   

11.
表面波纹度激励下的滚动轴承非线性接触噪声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滚动轴承的噪声对环境的影响一直是国内外工程界非常关注的问题。本文根据非线性力学和声辐射与传播理论,建立了滚动轴承在表面波纹度激励下的非线性接触噪声模型。对6202深沟球轴承进行了实例分析,研究了波纹度波数、初始幅值和最大幅值等参数变化对滚动轴承噪声声压级的影响。结果表明:波数与声压级存在着拟三角函数关系;声压级随着初始幅值的增加而变大;需要根据实际波数的情况采取不同的计算模型来确定最大幅值与声压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制动盘对盘形制动摩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l:l惯性力矩制动试验台上研究了蠕墨铸铁制动盘和灰铸铁制动盘与所研制的合成材料闸片配副时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制动盘材质对摩擦性能有很大的影响:所研制的合成材料闸片与灰铸铁盘配副的摩擦副具有较小的速度、压力敏感性,较高的摩擦系数,较低的制动盘表面温度,但闸片的磨损量较大。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某SUV车型在行驶过程中盘式制动器产生的制动异响问题,采用行业界内主流的复模态分析方法,利用Abaqus计算制动器系统的复特征值分布,通过对比分析不稳定模态下子结构的模态振型与其本身的模态振型间的关系,揭示系统不稳定模态是由于各子结构模态耦合振型叠加而导致的,结合SAE J2521试验结果及路试实际情况对比发现,仿真分析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出系统产生制动异响的趋势,且不稳定系数是否大于0.01不是作为评判系统稳定与否的唯一标准。结合实际工程经验提出一种"不对称倒角"结构对摩擦片的形状进行优化,试验结果显示这种特殊结构能够有效地抑制制动异响,有效地解决了实际工程问题,为制动异响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另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4.
汽车车内制动噪声主动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部分汽车制动时的车内噪声以低频成分占主导。低频噪声能量大,车内较强的低频制动噪声会给乘员带来不舒适的乘坐感受,降低车辆的乘坐舒适性。采集三辆轿车车内60 km/h紧急制动时司机位双耳处噪声信号并进行时-频域分析,分析结果与实车试验乘坐感受一致,接着运用低频噪声消噪效果较好的主动噪声控制方法,结合自适应LMS算法对样本信号进行消噪仿真实验,制动噪声低频部分得到较大的抑制,特别是在20 Hz~50 Hz低频带内,噪声能量衰减明显。  相似文献   

15.
某乘用车搭载1.0T三缸发动机,匹配湿式双离合(DCT)变速箱,在怠速工况存在敲击异响问题。通过研究分析推测该怠速异响可能是由双质量飞轮内部产生。为进一步解决该怠速异响问题,采集整车怠速工况下的转速波动信号作为双质量飞轮仿真模型的激励源。基于AMESim软件搭建双质量飞轮的怠速工况下的多自由度动力学仿真模型,通过仿真分析确定双质量飞轮的次级质量转动惯量、扭转刚度、基础阻尼力矩及自由转角对发动机扭振衰减效果的影响,得到该异响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基础阻尼范围内,增大双质量飞轮的自由转角可以有效降低双质量飞轮的怠速敲击异响。  相似文献   

16.
基于汽车盘式制动器单自由度模型研究转矩扰动对其非线性振动的影响。依据Stribeck模型分析盘式制动器的振动模式和不同模式下的平衡点及稳定性。在未受转矩扰动激励下,制动器可能表现为滑动、滑-擦边、粘-滑-擦边等多种振动形式,且粘滞擦边振动会引起小幅振荡行为。周期性的转矩扰动可将原本的振动分为两部分,且在最值处出现转换。转矩扰动会影响粘滞运动和滑动运动的过渡边界,导致振动行为更加复杂。转矩扰动频率的改变同样可导致制动器出现滑动和粘-滑运动等。无论是否受到激励,随着制动压力的增加,制动器的振幅都将逐渐增加;在相同制动压力下,当制动器受到转矩激励时,振动幅值大于未受激励情况。研究可为揭示转矩扰动对制动器振动的影响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滚动轴承接触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MSC.Patran/Marc软件建立了滚动轴承的二维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了接触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得到接触应力、应变随接触状态的变化情况.当不考虑摩擦接触时,压力与变形间呈现一定的非线性关系.当考虑摩擦接触时,下板面最大等效应力增加,应力分布形状发生改变,最大切向应力发生点向接触部位靠近,说明摩擦因素对接触表面切向应力大小与最大切向应力发生点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综合运用声强法、消去法和选择性声强法进行摩托车怠速异响噪声源识别试验,分析异响的产生机理及传播途径,结果表明:异响的频率范围为891~2 239 Hz,排气消声器隔热板辐射噪声是主要噪声源,排气气流冲击消声器内部隔板是其根本原因。增大消声器内部隔板与壳体连接刚度能够有效消除怠速异响。  相似文献   

19.
V. Sabelkin  S. Mall 《Strain》2006,42(1):11-20
Abstract:  A combined experimental–numerical approach was utilized to characterize the relative slip along the contact surface and its features under the partial slip fretting fatigue condition. Relative displacements at two locations on the substrate (specimen) and fretting pad were measured in fretting fatigue tests. These measurements were then utilized to validat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Effects of the coefficient of friction on the relative slip and contact condition were investigated. The stress state along the contact surface was also investigated. Two contact geometries were analysed: cylinder-on-flat and flat-on-flat. There was no change in relative displacement between locations away from the contact surface because of the change in the coefficient of friction, while relative slip on the contact surface was affected by coefficient of friction. In addition, stick/slip sizes were affected by the change in coefficient of friction. Comparison between present and previous finite element models showed that stress state, as well as a critical plane-based crack-initiation parameter, was not much different between these approaches, while relative slip on the contact surface changed considerab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