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中介绍了在湖南某地区采用微砂沉淀;工艺处理河道直排生活污水的工艺参数及处理效果。当混凝剂投加浓度为30~35 mg/L、絮凝剂投加浓度为1 mg/L时,进水TSS、TP、COD_(Cr)分别为180~220、4~6、330~430吨/L的生活污水经微砂沉淀处理后,出水TSS、TP、COD_(Cr)分别小于20、0.5、210 mg/L。微砂沉淀工艺单台设备平均时处理量为420 m~3/h,水力停留时间为15 min,占地仅30 m~2。微砂沉淀工艺对于直接排入河道的生活污水的处理及初期雨水径流的净化能起到有效促进作用,从而从源头上积极控制黑臭河道的生成和黑臭水体的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2.
丰元  叶慧敏  栗勇田 《广州化工》2023,(11):149-151+158
针对河北某河道黑臭水体的污染来源和污染现状,采用“强化耦合微泡曝气膜技术+组合生物修复技术”的基本技术路线进行治理,解决水体黑臭,改善水体生态环境。结果表明,水体水域范围内卫生整洁,无臭味,水体透明度得到明显改善,河道水体中COD、氨氮和总磷水质指标由治理之前的63 mg/L,6.53 mg/L和1.28 mg/L分别下降至38 mg/L、0.93 mg/L和0.29 mg/L,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规定的V类水标准。  相似文献   

3.
针对城市河道水体因截污不彻底、径流污染、大气干湿沉降等因素,水体质量普遍较差并出现黑臭化的现象,采用混凝沉淀与微曝气滤池相结合的工艺对广州某市河道进行了125天的净化处理研究,监测了主要指标TP、NH_3-N和COD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TP、NH_3-N和COD去除率分别达到87%、85%和87%,出水TP、NH_3-N和COD质量浓度分别稳定在0.3 mg/L、1.8 mg/L和16 mg/L左右,达到地表水V类标准,可为受污染的城市河道水体水质的维护和保育提供技术依据与应用参考,为城市河道水体水质的生态维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地气候和黑臭湖水污染特点,运用固化载体微生物发生系统原位治理技术+沸石床净化技术进行控源截污,对直排入湖的生活污水进行预处理,使生活污水在入湖前COD和NH_3-N、TP含量降至可控范围。同时在湖中不同点位投放固化载体微生物发生系统进行原位修复并改善湖水生态环境。2个月的运行结果表明,湖水水面整洁,臭味消失,水体透明度明显增加,COD和NH_3-N、TP的质量浓度由治理前的78 mg/L和5.7、1.38 mg/L分别下降到35 mg/L和1.6、0.18 mg/L,DO的质量浓度提升至3.8 mg/L,主要水质指标达到GB 3838-2002地表水V类标准。不计设备折旧,运行费用约为0.9元/m~3,运行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组合生物技术对黑臭河道修复的工程应用,采用"曝气复氧+人工水草+高效生物菌剂"技术对连云港东辛农场某黑臭河道修复的中试实验研究。运行结果表明,经过3个月的调试与运行,河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对COD、氨氮、总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68.9%、80%、73.1%,水体透明度由0.16 m上升到0.6 m以上,溶解氧从0.97 mg/L增长到4.34 mg/L。经中试实践证明,该组合技术能有效去除水体的有机污染物、无机盐等,提高水体透明度和溶解氧,同时消减了河道底部的黑臭底泥,水质提升至地表水IV类标准,该水体的景观生态效果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黑臭水体已成为水环境的突出问题之一,严重破坏人居环境,影响城市形象.巨野县会盟景观带是中心城区的一条重要的景观河流,然而整治前水体污染较为严重,其溶解氧(DO)浓度较低,氧化还原电位小于-200 mV,氨氮含量大于15 mg/L,属于重度黑臭水体.项目开展了巨野县会盟景观带黑臭水体系统性综合整治工程建设,提出了外源减排及截污、内源清淤及消解底泥、水动力恢复、水质净化和生态修复5个方面系统性治理方案.工程完成后消除了黑臭水体,恢复了河道排水、防涝及景观等功能,河道水质指标优于黑臭水体标准,实现了环境生态综合提升的预期目标,为类似水体治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选取皖北某城区典型黑臭河道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探究了3种应急药剂对于黑臭河道的水质改善效果。结果表明,Y-3#对CODCr去除能力最强,去除率为26.3%,CODCr质量浓度由122 mg/L降至90 mg/L;Y-2#对NH3-N去除效果最佳,去除率为16.9%,NH3-N质量浓度由27.71 mg/L降至23.13 mg/L;Y-3#对水体ORP和DO改善能力高于其他2种药剂,提升改善率分别可达309.2%和259.3%,ORP由-239 m V提升至501 m V、DO的质量浓度由0.45 mg/L提升至1.62 mg/L;Y-3#对水体透明度改善能力最强,提升改善率为182.8%(由29 cm提升至80 cm);3种应急药剂治理成本分别为1.25、4.24和10.71元/m3。  相似文献   

8.
采用A/O-MBR法处理潜江市某河道泵站的黑臭水体,设计处理能力为1 000 m~3/d,工程使用PLC自动控制系统进行自动化调控。稳定运行150 d结果表明,出水pH为7~8,COD≤30 mg/L,NH_3-N、TP的质量浓度分别在1、0.45 mg/L之下,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一级A标准,运行成本为1.16元/m~3。工程实践表明,该处理系统运行稳定,操作简单,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9.
针对江苏省扬中市某黑臭河道污染情况,采用“控源截污+沉水植物+微孔曝气+仿生生物帘+生态浮床”组合工艺构建生物/生态系统进行综合治理。运行结果表明,出水透明度达到70 cm,ORP达到145 mV,DO达到5.1 mg/L,NH3-N降至0.9 mg/L,COD降至20 mg/L,TP降至0.31 mg/L,达到GB 3838-2002中的Ⅴ类水标准,部分指标达到GB3838-2002中的Ⅲ类水标准,消除了河道黑臭现象。运行费用约为0.01元/(m2·d),运行费用较低。该项目可为同类城市黑臭河道水质净化提升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0.
林佩斌  尹娟  郜银梁  王澜  许洋  张扬 《广州化工》2020,48(9):124-126
采用模块化碳纤维作为装置主体设计黑臭水体智能水质净化设备。该设备包括进水、处理、曝气、排泥和远程管理等系统。设备进水来自于某河道应急水质处理站细格栅出水,分析其COD、氨氮、总氮和总磷浓度,结果表明:设备出水总氮浓度为20~35 mg/L,去除率约为10%;该设备对COD、氨氮和总磷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出水COD、氨氮和总磷浓度分别低于50 mg/L、1.5 mg/L和2 mg/L,去除率分别为50%~80%、95%~99%和60%~90%。本设备对黑臭水体治理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消除城市黑臭水体,提高城市水体质量,采用复合生物酶对某黑臭河流水样进行小试。结果表明,喷洒复合生物酶的优化质量浓度为10 mg/L、温度25~30℃。在污水接近于中性和曝氧的状态下,更有利于提高复合生物酶的处理效果。采用生物滤床-复合生物酶技术对某黑臭河流进行中试,并进行曝氧。结果表明,喷洒的复合生物酶优化质量浓度为10 mg/L,水中的COD经过17 d处理后降低至30 mg/L并趋于稳定;配合水生植物,经过23 d处理后的COD、BOD5和NH3-N的含量满足GB 3838-2002地表水V类标准要求,底泥颜色变浅且底泥厚度降低。复合生物酶可以促进生物滤床对污染物的降解,无二次污染,且处理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12.
我国很多乡村河道污染严重,整治黑臭水体及污水治理是我国人居环境整治的基础工程。文中为乡村河道污染水体的治理提出一种分级多效能生物反应器(multi-functional biological reactor,MFBR),并给出了其结构组成和采用的污水处理工艺;通过该分级MFBR在乡村河道污水治理的实践应用,展示了生物填料的挂膜效果,并分别测量了应用过程中该分级MFBR的进出水中CODCr、氨氮和总磷含量的变化过程,以反映其污水处理的实时效果以及处理能力。实际应用证明,该分级MFBR可为乡村河道污水的有效治理提供方案。  相似文献   

13.
水体黑臭是水体有机污染的一种极端现象,其污染成因在不同城市和水体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可作为黑臭水体整治的主要指导依据。本文基于南宁市18个黑臭河段的水质监测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开展南宁市城市黑臭水体污染评价,并分析归纳水体污染主要成因。研究表明,两种评价方法结果基本一致,亭子冲、心圩江d、凤凰江b、朝阳溪c、良庆河a和凤凰江(支流)c污染程度较高,南宁市黑臭水体污染成因主要为有机污染负荷高、水体复氧能力低和氧化还原能力差3大方面,研究结果可为南宁市各黑臭水体的核心整治实施方案提供依据,以期达到良好的整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和生活污水对于水体环境已经造成了很大程度的污染。而在生态环保理念的不断深入中,人们也开始越来越重视黑臭水体的治理问题。基于此,对污水处理技术在黑臭水体治理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以此来为黑臭水体的治理和生态环境的修复提供相应参考。  相似文献   

15.
《广东化工》2021,48(12)
农村黑臭水体是目前我国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农村污水垃圾、畜禽粪污、农业面源污染物等污染农村水体,引起水质恶化,形成黑臭水体,使农村人居环境恶化。本文主要结合近期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进展情况,提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建议,旨在加快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改善农村水环境,促进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6.
城市水体黑臭已经成为我国城市的一种通病。通过调节聚合氯化铝(PAC)与聚丙烯酰胺(PAM)的投加量,考察了一种超微净化设备对黑臭水体化学需氧量(COD)、总磷(TP)、悬浮物(SS)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超微净化设备对黑臭水体的COD、TP、SS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随着PAC与PAM用量的增加,各类污染物质的去除率呈现升高趋势。当PAC、PAM投加量分别为20 mg/L、0.20 mg/L时,污水中的COD、TP、SS的去除率达到最佳,分别为55.2%、76.3%、73.7%。对一套超微净化设备的长期运行监测表明,超微净化设备可去除黑臭河水中的大部分污染物质,设备出水COD可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TP、SS可稳定达到一级B标准。  相似文献   

17.
杨涛  许云峰 《广州化工》2007,35(5):64-68
针对目前城市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技术多以在岸边布置生物反应器为主,虽然效果明显,但处理水量少、耗能大,对于较大面积的水体修复不太适合。本实验以抚顺某公园污水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填料直接布设在公园水面上,并只在挂膜期进行100L/小时的间歇曝气的生物接触氧化法,对污染水体进行直接修复研究。生物填料以公园水体中原有的天然生物菌群作为种源,挂膜期间进行间歇曝气,白天曝气八个小时,晚上停止曝气。在缓流水体的自然流量的条件下在河道中经过大约15天的动态培养,填料丝上生物膜的外观也经历了无色、淡黑绿色、黑黄绿色、淡黑色、黑色的变化过程,同时填料丝上的生物也对应出现从无到以藻类为主、直至出现原生动物及微型后生动物的一系列变化过程,标志着新型生物填料在河流中动态挂膜的成功。在实验的八月到十月期间,进水COD在33.27~160.03mg/L之间,COD平均去除率为40.00%;氨氮进水浓度在3.66mg/L~18.08mg/L之间,平均去除率为36.43%;总磷进水浓度在0.16mg/L~4.21mg/L,平均去除率为43.02%。可见本法对城市污水主要污染物有良好的去除效率,为城市污染水体生物修复提供了一条可行途径,并为进一步大规模应用提供了可行参数。  相似文献   

18.
底泥内源污染引起的黑臭变化研究涉及水体、底泥、微生物、植物等多种生态对象,由再生水本身因成分复杂致使对该类水体氮磷释放及黑臭化的研究更加复杂。研究结果表明,底泥内源污染对水体黑臭化具有一定的影响,其中温度、溶解氧、pH值、水动力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在河道治理中,单一的治理技术因为自身的限制因素较多,不能很好地治理河道污染,因而将生态、化学和物理等方法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更系统、更全面的河流污染治理技术已成为当今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城市河道严重的内源负荷和面源污染已成为阻碍黑臭河道治理的主要问题。在对底泥固化/稳定化进行长期研究的基础上,以城市黑臭河道生态系统的恢复为目的,针对河道底泥固化/稳定化技术发展瓶颈,探讨了河道底泥固化/稳定化技术适用性,最终提出了城市污染河道底泥的多级目标的可持续利用途径,将固化/稳定化底泥制备成生态砖、吸附材料、吸附陶粒等污水净化材料,运用于生态景石驳岸、雨水花园、人工湿地景观、低影响开发雨水构建系统等中,集防洪效应、生态效应、景观效应和自净效应于一体,既降低内源负荷,又控制面源污染,可为城市黑臭河道的生态恢复提供多维创新的思考模式。  相似文献   

20.
黑臭水体是一种极端的水污染状态,严重影响着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及城市的良好发展。以北京中心城为例,开展了基于"互联网+"黑臭水体问卷调查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从空间上看,北京市中心城严重黑臭水体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南部和东部地区,非黑臭水体主要分布在中心城西北部地区,调查结果与实测结果具有较高吻合度;从时间上看,黑臭水体主要发生在夏季。公众普遍认为垃圾堆放、污水直排等污染源因素是造成水体黑臭的主要原因,同时清垃圾清淤是最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基于"互联网+"的调查问卷在黑臭水体调查及环境管理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