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24):21-22
目的:对比分析恩替卡韦与替诺福韦酯治疗耐药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感染科收治的52例耐药CHB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给予替诺福韦酯治疗,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肝功能指标、病毒、生物化学应答率与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转阴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HBV DNA与各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BV DNA与各肝功能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HBV DNA与各肝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毒、生物化学应答率与HBeAg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诺福韦酯可提高耐药CHB患者临床疗效,降低HBV病毒载量,提高病毒、生物化学应答率与HBeAg转阴率,促进肝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14):10-1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对阿德福韦酯抗病毒疗效及对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194例CHB患者分为合并NAFLD组(A组,73例)和未合并NAFLD组(B组,121例),均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d,1次/d)治疗5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病毒学指标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AST、ALT指标均显著下降,且B组下降幅度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HBeAg阴转率、HBeAg转换率和HBV-DNA转阴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A、LN、PCⅢ、CIV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B组下降幅度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NAFLD影响CHB患者肝功能恢复和肝纤维化进展,也降低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的应答效应。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7):58-6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脂联素(APN)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6月收治的6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有NAFLD分为脂肪肝组33例和非脂肪肝组32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APN浓度、彩色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并进行比较。结果:脂肪肝组的IMT高于非脂肪肝组[(0.98±0.38)mm vs(0.86±0.27)mm,P<0.05],而APN水平脂肪肝组低于非脂肪肝组[(5.27±1.46)mg/L vs(10.46±2.24)mg/L,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TG、MBI是影响APN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LDL-C是影响IM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脂联素(ANP)及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筛选T2DM患者119例,依据B超结果分为2组:T2DM组(62例),T2DM合并NAFLD组(57例)。测定正位腰椎2-4(L2-4)、左侧股骨颈、Ward's三角、大粗隆及左前臂骨密度,行肝脏彩超及血糖、血脂、空腹C肽、肝肾功能、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测量身高、体重等。结果 T2DM合并NAFLD组患者体重指数、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空腹C肽、谷氨酰转酞酶、尿酸、尿微量蛋白均高于T2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左股骨颈、Ward's三角和左前臂骨密度值低于T2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2DM合并NAFLD与年龄、病程、左侧股骨和左前臂骨密度呈负相关(均P<0.05),与体重指数、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空腹C肽、尿微量蛋白呈正相关。左侧股骨颈骨密度值与年龄、病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A1C、总胆固醇呈负相关(均P<0.05),与体重指数、高密度脂蛋白、肌酐呈正相关(P<0.05)。体重指数、三酰甘油、尿酸与NAFLD独立相关(P<0.05)。结论 T2DM合并NAFLD患者骨密度水平低于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二者有相关性。体重指数、空腹C肽、血脂是影响T2DM合并NAFLD患者骨密度水平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25):12-13
目的:对黄芪水煎剂干预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 Sprague-Dawley(SD)大鼠的作用进行探讨。方法:选择健康的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各10只:空白组、模型组、黄芪水煎剂(Membranaceus Decoction,MD)低、中、高剂量组和西药(洛伐他汀)组,利用高脂膳食法建立NAFLD模型。灌胃干预5周,结束后空白组和模型组各随机抽出2只确认建模成功,测定大鼠血清血脂水平、肝功能、肝指数和血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结果:NAFLD大鼠模型建立成功,黄芪水煎剂能够改善造模组大鼠的肝脏脂肪变程度,与模型组比较,黄芪水煎剂高剂量组的血脂水平显著下降(P<0.05),中、高剂量组肝功能显著升高(P<0.05),其中黄芪高剂量组的肝指数显著降低(P<0.01),黄芪水煎剂组的MDA显著降低(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脂水平显著升高(P<0.05),肝功能均显著降低(P<0.05),肝指数显著增高(P<0.05),MDA含量极显著增高(P<0.01)。结论:黄芪水煎剂能有效干预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血脂水平、肝功能和脂质过氧化水平。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28):67-70
目的:探讨广宁地区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NAFLD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8月于本院门诊体检经B超确诊的NAFLD患者228例作为病例组,另择同期体检健康人员22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肥胖、血压、肝功能、血脂及空腹血糖(FPG)水平,并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NAFLD检出率为19.0%;病例组体重指数(BMI)、腰臀围比(W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均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WHR、SBP、DBP、TC、TG、LDL-C是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是其保护因素。结论:肥胖、高血压和血脂紊乱是本地区人群NAFLD三大独立危险因素,应开展定期临床检查,改变人们不良生活习惯,是降低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4)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糖耐量异常(IGT)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血浆瘦素(leptin)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80例IGT合并NAFLD患者回顾性分为对照组(饮食、运动治疗)与吡格列酮组(在饮食运动的基础上给予吡格列酮每天15 mg,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肝功能、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胰岛素(Fins)、血浆leptin水平的变化,以及超声形态学改善的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吡格列酮组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患者TC、TG、LDL、血糖、HOMA-IR、Fins、血浆leptin下降明显,超声形态学改善明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吡格列酮治疗IGT合并NAFLD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浆leptin水平及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7):1063-1065
目的:分析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乙型肝炎患者的诱因及中医证候规律。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就诊的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乙型肝炎的患者186例作回顾性研究,对其病因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活动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及HBV是乙型肝炎患者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主要诱因,其次为非病毒感染等,在所有诱因当中,HBV合并肝癌的死亡率最高,达100.0%,而好转率最高的是并发戊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type E,HEV)及自身免疫性肝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e Ag)阳性患者DNA水平较阴性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患者较非变异患者的DNA水平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动性HBV或变异是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乙肝的主要诱发因素,非病毒感染、病毒感染、消化道出血、酒精及药物等对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乙型肝炎也具有一定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1)
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TH)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ANGPTL3)表达的影响,明确TH是否通过ANGPTL3途径影响NAFLD大鼠肝脏脂肪变性。方法健康3周初断乳SD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高脂组、甲状腺素预防组、甲状腺素治疗组、吉非罗齐组;所有大鼠除正常组外均以高脂饮食喂养,分别于0、4、8、12周断尾取血,12周末处死大鼠,取肝脏。苏木精-伊红法(HE)染色,进行肝脂肪变性程度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血清ANGPTL3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肝脏中ANGPTL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甲状腺素预防组及吉非罗齐组大鼠肝组织脂肪变性程度均低于高脂组及甲状腺素治疗组(P<0.01)。高脂组血清ANGPTL3水平在第8周后出现增高,呈时间依赖性,其肝组织中的ANGPTL3 mRNA表达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甲状腺预防组大鼠在8、12周均出现血清ANGPTL3浓度降低,并可下调肝脏ANGPTL3 mRNA水平,与高脂组及甲状腺素治疗组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素治疗组与吉非罗齐组亦可一定程度下调血清ANGPTL3水平及肝组织中ANGPTL3 mRNA表达(P<0.05),但其降低的程度少于甲状腺素预防组(P<0.05)。结论 NAFLD形成过程中伴有ANGPTL3进行性增高,早期给予小剂量TH可通过ANGPTL3途径而改善NAFLD大鼠肝脂肪变性程度。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12):2477-2480
目的:观察消脂清肝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D)痰湿内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8例NAFL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24例。对照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每天3次,每次2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清肝消脂方(茯苓、醋柴胡、薏苡仁、黄芪、白芍、香附、山楂、法半夏、茵陈、甘草)治疗,清肝消脂方由医院制剂室按照处方比例煎煮成汤剂,并包装成每袋200 m L,每天2次,每次1袋,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治疗后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肝功能和血脂指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有效率为68.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和血脂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脂清肝方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痰湿内阻证的有效复方,能达到健脾祛湿之功效,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